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干扰素在透析患者合并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维持性血液透析(血透)患者是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的高危人群.干扰素(IFN)在透析合并HCV感染的抗病毒治疗中应用广泛,包括普通IFN-α、聚乙二醇(PEG)-IFNα单药治疗,以及IFN-α与利巴韦林的联合治疗.本文重点阐述IFN在透析合并HCV感染抗病毒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艾敏  赵伟  陶晨  赵红  叶伟  张永臣  杨义贵  潘玉 《江苏医药》2012,38(23):2809-2811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在用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过程中血清HBV表面大蛋白(HBV-LP)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检测40例CHB患者在用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的0、12、24、36、48、72、96周血清中的HBV-LP、HBV DNA、HBeAg水平.结果 治疗过程中,HBVDNA载量对数值及HBV-LP吸光度(A)值均下降,且呈正相关(r=0.989,P<0.01).不同治疗时期HBV DNA阴性患者的HBV-LP A值与HBV DNA阳性患者比较,差异较大.HBV DNA阳性组的HBV-LP A值均值为1.478.以HBV-LP A值≥1.5为界值时,其与抗病毒治疗效果明显相关(P<0.01).结论 在抗病毒治疗过程中,血清HBV-LP与HBV DNA有较好的相关性,可作为新的判断病毒复制的生物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恩替卡韦对肺结核合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103例肺结核合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1例)和对照组(52例),观察利用恩替卡韦进行抗病毒治疗对肺结核合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抗病毒治疗组HBV再激活率低于对照组而转阴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痰菌转阴率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抗病毒治疗组其ALT及AST均保持在正常水平<40U/L),对照组远超过此范围,同时前者HBV DNA含量较治疗前降低而后者则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学肝损伤方面,抗病毒治疗组出现DILI 1例,对照组23例(其中肝衰竭1例).结论 肺结核合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常规抗结核治疗同时联合恩替卡韦进行抗病毒治疗对抑制HBV DNA复制、防止肝脏功能损害效果较好,同时不会影响抗结核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4.
皮肤瘙痒是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药物治疗效果不佳,而血液透析(血透)多数亦无法改善其症状,且随着透析时间延长,症状逐日加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通过对部分伴有瘙痒的维持性血透患者观察,旨在探讨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皮肤瘙痒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对急、慢性肾衰竭晚期行血液透析(下称血透)治疗的患者及家属实施护理管理,是保证他们安全维持血透顺利进行的首要条件,是血透室护理管理者及透析护理人员的首要责任。通过充分、合理的护理管理治疗,患者可以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命。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具有抗病毒治疗指征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肝病患者未接受抗病毒治疗的原因,并对抗病毒治疗药学宣教的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随机选取住院和门诊具有抗病毒治疗指征的慢性HBV感染相关肝病患者,对未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患者进行原因分析。对住院患者开展抗病毒治疗的药学监护实践,并统计分析药学服务后的效果。结果:抗病毒治疗总体实施率为88.7%,门诊与住院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导致患者不接受抗病毒治疗的主要原因依次为经济因素(占28.6%)、担心耐药(占27.8%)、生育问题(占22.2%);临床药师对262名住院患者实施药学服务前后,各项统计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抗病毒治疗实施率较高,经济因素、担心耐药、生育问题是目前制约患者实施抗病毒治疗的主要因素;临床药师在保证患者合理用药、确保药物疗效和提高服药依从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作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慢性乙型肝炎对患者产生各种影响,威胁着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慢性乙型肝炎(CHB)的治疗应包括抗病毒、免疫调节、改善肝功能和抗肝纤维化.抗病毒治疗的目的是清除或持续抑制乙肝病毒(HBV)复制,控制肝脏炎症和改善肝功能,阻止进展为肝硬化、肝衰竭和减少肝癌的发生,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生存期.乙型肝炎病毒的持续存在是慢性乙肝反复发作的根本原因,因此有效的抗病毒治疗是根治乙肝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不同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与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疗效的关系。方法 167例应用恩替卡韦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于治疗前进行HBV基因分型,并检测治疗前和治疗24、96周时乙肝两对半定量、HBV-DNA定量、肝功能,比较不同基因型患者的抗病毒疗效。结果 167例患者HBV基因分型中B基因型有98例,占58.7%,C基因型69例,占41.3%,未检出其他基因型。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24周时和治疗96周时,B基因型与C基因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复常率、DNA低于检测下限率(103 copies/ml)、乙肝e抗原(HBe Ag)转阴率、HBe Ag血清学转换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HBe Ag分组后,两种基因型在治疗96周时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V基因型B或C对恩替卡韦抗病毒疗效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9.
黄永锋  黄爱珍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17):2377-2378
目前我国约有1.3亿人是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约有2300万。慢性乙型肝炎是引起肝硬化、肝癌的最主要的原因,抗病毒治疗是清除HBV,减少并发症,防止肝纤维化的根本措施。拉米夫定和干扰素是疗效明确的抗病毒药物,我们重点介绍如下。1抗乙型肝炎病毒治疗现状1.  相似文献   

10.
国产恩替卡韦分散片抗乙型肝炎病毒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需要长时间进行抗病毒治疗,恩替卡韦分散片为国产新一代鸟嘌呤核苷类似物,对乙肝病毒(HBV)多聚酶具有抑制作用,对组织学改善及HBV DNA的下降幅度和ALT复常率血清学转换等方面,均有明显作用[1].本研究采用药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