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种基因,四种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酪氨酸激酶受体基因发生结构突变,可以产生四种不贩表型。甲状腺癌综合征突变是由于RET位点上某个核苷酸被其他核苷酸替换所致。而HSCR中的RET突变主要是由于基因缺失而产生功能改变。利用切除鼠ret基因以ret-突变鼠的方法,可以检查查鼠发生过程中该基因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酪氨酸激酶受体基因(receptortyrosinekinasegene,RET基因)被定位于染色体10q11.2上,其突变可导致3种多发性内分泌瘤综合征和先天性巨结肠的发生。为了探讨RET基因突变在先天性巨结肠发病中的作用,采用多聚酶链反应(polymerasechainreaction,PCR)及单链DNA构象多态性分析(single-strandedDNAconformationalpolymorphism,SSCP)的方法,对34例散发先天性巨结肠基因组DNA进行RET基因第6外显子突变筛查,并对电泳条带变异的PCR产物进行了直接核苷酸序列分析。发现1例为GACTCAGAC→GAATCAAAC碱基突变,导致两个氨基酸发生改变。表明RET基因突变与先天性巨结肠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3.
一种快速简便的缺失突变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了构建能表达稳定的、不易降解的TM-TNF突变体(TM-TNFm)的基因,本文用改良的S-PCR和OE-PCR两种定位突变技术,成功地构建了缺失36个碱基的pBSK-TM-TNF突变重组体。与OE-PCR技术(用两对引物进行两次PCR反应)相比较,S-PCR技术(用一对引物做一次PCR反应)具有快速、经济、简便等优点,但其突变率较OE-PCR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2例完全型睾丸女性化综合征(TFM)患者的外阴部皮肤成纤维细胞(GSF)中的雄激素受体(AR)。结果:发现两患者AR的数量无明显改变,但一患者的AR亲和力明显降低。用PCR-SSCP(单链构象多态性)方法对两患者AR基因8个外显子中的7个(B-H)分别进行分析,发现两患者AR基因外显子E均存在着泳动变位,DNA序列分析证实两患者外显子E各有一点突变,分别使得编码第743位和第752位的氨基酸发生了改变,后一突变还造成了一Sau3AⅠ酶酶切位点的消失。结论:结合AR功能改变及临床表型可以认为,两患者的性分化发育异常是由于两位点的突变所致  相似文献   

5.
在3个中国婴儿型黑蒙性痴呆(Tay-Sachsdisease,TSD)家庭中鉴定了3种突变等位基因,这3家无血缘关系,也无亲近婚配。其中两种突变等位基因是新的,第三种则为曾报道过的突变(G1444A)。家庭1,DNA经PCR体外扩增后直接测序,发现为HEXA基因第5外显子的第547核苷酸处插入一个腺嘌呤所造成的移码突变,导致插入部位下游6bP处提前出现终止密码。用等位基因特异性寡核苷酸(ASO)杂交证明先证者为突变基因纯合子。家庭2,用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分析及将扩增的第13外显子直接测序,发现为第1453核苷酸T转换为C,造成第485位色氨酸为精氨酸取代,以T1453C(excon13)/W485R表示之(W代表色氨酸,R代表精氨酸)。此突变造成了一个Fnu4H1酶切位点。患儿则为此等位基因的纯合子。当T1453C定向致突变的αcDNA在COS-1细胞中表达时,未能测出氨基已糖苷酶(Hex)S的活性。家庭3的突变为第13外显子的1444核苷酸G转换为A,造成第482位谷氨酸为赖氨酸取代,以G1444A(exonl3)/E482K表示之(E代表谷氨酸,K代表赖氨酸)。此突变发生于一个GpG二核苷酸,以  相似文献   

6.
BTK基因与X—染色体连锁无丙种球蛋白血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BTK是一种细胞内的非受体型蛋白酪氨酸激酶,与多种细胞内的功能有关。已发现BTK基因突变是引起X染色体连锁无丙种球蛋白血症(XLA)的重要机制。本将BTK基因的发现、结构、编码蛋白以及XLA患发生的BTK基因的突变类型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CR)从一中国株中型白喉产毒杆菌的β噬菌体基因组中克隆出1065碱基对的白喉毒素全基因编码序列,将PCR产物直接克隆到pGEM-T/载体系统,经有关限制性内切酶消化,核苷酸序列分析表明,成功的克隆出白喉毒素全基因编码序列。利用上下游引物中导入的Nde Ⅰ和BamH Ⅰ位点,将白喉毒素基因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ET-3a,从而构建出白喉毒素表达载体PET/DT。以BL21(DE3)  相似文献   

8.
目的利用RER(replicationerror)表型的人肿瘤细胞株,在体外观察肿瘤细胞微卫星序列(MS)频发突变,研究人类肿瘤细胞基因组DNA的遗传不稳定性。方法把含有人工合成的简单重复序列(CA)14和LacZ标志基因的重组质粒pCMV-CAR经Lipofection方法转染RER+或RER-人结肠癌细胞株。(CA)14插入LacZ编码序列之中,干扰了LacZ基因的正确读码。当(CA)14序列发生碱基缺失或插入突变,碱基数变为3的倍数时LacZ基因读码框恢复,表达产生有生物活性的β-半乳糖苷酶。后者通过X-gal染色检出。结果转染pCMV-CAR的细胞克隆经Hygromicin筛选并建株培养,观察到部份RER+的质粒转染克隆,LacZ能正确读码表达,经X-gal染色试验,细胞变蓝。蓝细胞在建株培养后的传代过程中持续存在。而RER-细胞株,pCMV-CAR转染克隆用X-gal染色未见任何蓝色细胞。结论外源性(CA)14序列在RER+细胞转染克隆中可以发生碱基丢失或插入突变。直接反映了肿瘤细胞DNA的不稳定性和复杂的突变状态。并提示外源性(CA)14可为研究环境因素对人体肿瘤DNA突变影响提供直接的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获得鼠抗人肿瘤坏死因子-α(hTNF-α)单克隆抗体轻链可变区基因序列。方法:采用反转录PCR(RT-PCR)方法,以一对针对鼠Ig轻链可变区(VL)基因的引物,从分泌鼠抗hTNF-α单克隆抗体的E6杂交瘤细胞株中扩增和克隆VL基因片段,用双脱氧链终止法测定其核苷酸序列,并进行计算机分析。结果:此VL基因长342bP,可编码114个氨基酸,为开放读框;有明确的框架区(FRS)和抗原互补决定区(CDRS);含有抗体可变区特征性的两个半胱酸残基。在基因数据库(EMBLGeneBank1995)中,未查见相同序列的基因。结论:此VL基因系重排的鼠Ig轻链基因。  相似文献   

10.
Etokyo型是东北亚地区蒙古人种特有的α1抗胰蛋白酶(α1-AT)变异型,也是我国北方汉族人群中最常见的α1-AT变异型。采用PCR直接测序技术首次对Etokyo型的基因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Etokyo基因的编码区的第280位密码子发生了单碱基替换,即:GAC→TAC,所编码氨基酸由天门冬氨酸^280变为酪氨酸,讨论了Etokyo基因突变性质及该型在人群中的分布特点。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CD45蛋白酪氨酸磷酸酶在γδT细胞发育过程中的作用,观察CD45基因敲除变种鼠体内树突状表皮T细胞(DETC)等γδT细胞。以原位免疫标记法检查小鼠表皮内DETC的形状、数量及免疫表型;以RT-PCR测定表皮细胞中Vγ3TCRmRNA之表达水平;FCM检测DETC在表皮细胞中以及另一组γδT细胞、Vγ2T细胞在淋巴结细胞中所占比例。结果显示,CD45缺失鼠与野生型鼠相比,上述各项指标仍无明显差异。提示CD45分子虽在αβT细胞发育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但对包括DETC及Vγ2T细胞在内的γδT细胞发育成熟可能并非必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细胞中脾酪氨酸激酶基因甲基化和表达的关系。方法:应用亚硫酸盐修饰测序、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和蛋白印迹技术检测结直肠癌细胞脾酪氨酸激酶的甲基化状态以及表达情况;荧光素酶报告分析法研究启动子区域CpG岛的甲基化与启动子活性的关系;甲基化转移酶抑制剂处理脾酪氨酸激酶甲基化失表达的结直肠癌细胞株,观察处理前后细胞内脾酪氨酸激酶基因甲基化状态和表达情况。结果:(1)23个结直肠癌细胞中,9个细胞启动子发生甲基化而失去蛋白质表达;其余则正常表达,甲基化发生率为39.2%;(2)9个甲基化的细胞中,7个存在微卫星不稳定;而14个未发生甲基化的细胞中,仅有4个存在微卫星不稳定。二者之间的差异显著(P<0.05);(3)脾酪氨酸激酶启动子全长和未甲基化启动子荧光素酶的活性分别是甲基化组的4.5和4.7倍;5-Aza-CdR可恢复甲基化启动子的活性;(4)5-Aza-CdR可去甲基化而使脾酪氨酸激酶基因重新表达,而且具有时间依从性。结论:结直肠癌细胞中,启动子区域的甲基化导致Syk基因丧失表达,5-Aza-CdR可以去甲基化而恢复脾酪氨酸激酶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13.
胃肠道间质瘤(GIST)是胃肠道最常见的间叶性肿瘤,大多数含有受体酪氨酸激酶基因c-KIT或PDGFRA的活化突变。GIST的诊断主要依赖于免疫组化KIT/CD117蛋白的表达,然而有4%~15%的GIST不表达CD117,导致诊断困难。DOG1是应用基因表达谱技术发现的一种高度表达于GIST的基因,作者采用2种新的鼠单克隆DOGI抗体(DOG1.1和DOG1.3),  相似文献   

14.
PCR┐RFLP技术检测产Vero细胞毒大肠杆菌及其毒素基因分型王国棠孙新婷沈宝铨产Vero细胞毒大肠杆菌(VTEC)是近十年来发现的一种新的病原菌,因其可产生VT毒素而命名。VTEC可引起腹泻、出血性结肠炎及溶血尿毒综合症。VTEC有多个血清型,其...  相似文献   

15.
原癌基因HER2/neu表达产物p185蛋白免疫原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表达p185蛋白HER2/neu转基因3T3-HER2/neu细胞裂解物免疫Balb/c小鼠,经3次免疫后,免疫小鼠脾细胞对表达p185蛋白的3T3-HER2/neu细胞呈现较强的增殖反应(平均刺激指数分别为SI=3.15±1.88),而对未转染HER2/neu基因的3T3细胞的应答较弱(SI=1.14±0.97)。并检测到1号免疫鼠脾细胞对3T3-HER2/neu细胞有特异杀伤作用。免疫鼠血清中出现高水平的抗p185抗体(OD均值=1.02±0.16),较正常对照组(OD均值=0.36±0.10)有显著差异(P<0.001),表明HER2/neu表达产物p185蛋白具有免疫原性,用于免疫小鼠可诱导出对p185蛋白的特异免疫应答反应。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导致人类3种性联免疫缺陷症的特异性基因缺陷,其中无γ球蛋白血症(XLA)由编码B细胞的特异性的酪氨酸激酶(BTK)基因突变所致。高IgM综合征(HIGM)系编码T细胞CD40配体(CD40L)基因突变引起,而严重联合免疫缺陷症(XSCTD)则源自编码IL-2受体V链基因的突变,对这些患者分析所得的结果,既对遗传学诊断和处理该类疾病有所启迪,又是分析相关蛋白分子功能区和了解基因产物生理功能的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导致人类3种性联免疫缺陷症的特异性基因缺陷,其中无γ球蛋白血症(XLA)由编码B细胞的特异性的酪氨酸激酶(BTK)基因突变所致。高IgM综合征(HIGM)系编码T细胞CD40配体(CD40L)基因突变引起,而严重联合免疫缺陷症(XSCTD)则源自编码IL-2受体V链基因的突变,对这些患者分析所得的结果,既对遗传学诊断和处理该类疾病有所启迪,又是分析相关蛋白分子功能区和了解基因产物生理功能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获得鼠抗人肿瘤坏死因子-α(hTNF-α)单克隆抗体轻链可变区基因序列。方法:采用反转录PCR(RT-PCR)方法,以一对针对鼠Ig轻链可变区(VL)基因的引物,从分泌鼠抗hTNF-α单克隆抗体的E6杂交瘤细胞株中扩增和克隆VL基因片段,用双脱氧链终止法测定其核苷酸序列,并进行计算机分析。结果:此VL基因长342bp,可编码114个氨基酸,为开放读框;有明确的框架区(FRs)和抗原互补决定区  相似文献   

19.
利用体外基因扩增技术(PCR)和DNA重组技术,扩增克隆了人源肠毒素大肠杆菌(ETEC)的CS3伞毛抗原的结构基因。核苷酸序列分析证实克隆的DNA片段长度为604核苷酸对(bp)。在该序列中含有单个开放阅读框架,并具有-10区和-35区启动子序列以及核糖体结合位点。根据核苷酸序列推导,CS3结构基因编码168个氨基酸。其中前15个氨基酸为可能的信号肽部分。在该基因编码的氨基酸中,疏水氨基酸约占46  相似文献   

20.
中国地方株人乳头瘤病毒16型E7基因一级结构及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湖北地区一宫颈癌活检组织中提取DNA,采取加端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获得了人乳头瘤病毒16型E7基因(HPV16E7)。将该基因克隆于载体pUC18后,进行了该基因一级结构顺序分析。完整的HPV16E7湖北株基因(HPV16E7-HB)全长294bp,与已发表的德国株(GS)大小一致,但其核苷酸顺序中有2处发生了变异,均为C→T变异。第43位CAA→TAA使相应的谷氨酰胺密码子变为终止密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