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诚  尹红 《食品科学》2012,33(24):16-20
以湖南湘西地区野生刺梨为原料,对刺梨酒酿造中果汁护色、超声波辅助酶解浸提和发酵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刺梨最佳护色条件是用质量分数0.1%VC与0.2%柠檬酸复合液浸泡20min;超声波辅助复合酶浸提果汁最佳条件为果胶酶与纤维素酶两种复合酶总量为0.15%、配比为1:2、酶解温度50℃、酶解时间40min、酶解pH4.5;果酒发酵最佳工艺为接种3%活化干酵母条件下、发酵初始糖度18°Bx、初始pH4.5,于28℃条件下保温10d,酒体浓郁清香,色泽棕红透明,风格突出。  相似文献   

2.
以天麻和花草茶为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了花草茶最佳浸泡时间、天麻汁酶解条件、天麻花草茶复合饮料调配和澄清工艺,并对产品质量和功能性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天麻汁最优酶解条件为:加酶量0.1%、酶解温度50℃、酶解时间2 h、料液比1:60;花茶草在85℃下的最优浸提时间为40 min;复合饮料调配最优工艺为:天麻汁40 m L、花草茶浸提液100 m L、蔗糖10 g、卡拉胶0.002 g、柠檬酸0.2 g;复合饮料最优澄清工艺:加入2%浓度的澄清剂A组分在40℃下水浴2.5 h,随后加入4%浓度的澄清剂B组分并在30℃水浴保温3 h。制得的复合饮料风味独特、质量稳定,其总酚含量为653.2 mg/L、天麻素含量为22.19 mg/L、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95.8%。  相似文献   

3.
对枸杞叶清茶饮料的配比、浸提条件、防沉、护色工艺以及风味进行研究,确定了枸杞叶清茶饮料的生产工艺。选用优质的枸杞叶茶水浴75℃,以1∶80的料水比浸提15min,使用0.03%抗坏血酸和0.02%抗坏血酸钠混合护色,0.03g/L单宁酶和0.03g/L果胶酶预防沉淀,过滤后调整糖酸比(最佳添加量为白砂糖3%、蜂蜜2%、柠檬酸0.03%、柠檬酸钠0.03%)制备枸杞叶清茶。该饮料风味独特,酸甜适口,具有一定营养保健效果。  相似文献   

4.
杨艳  徐海祥  雷帅  张萌  张超  陈孙圆  肖瀛 《饮料工业》2012,15(11):15-18
以紫薯为原料制备紫薯饮料。通过对紫薯饮料护色、液化、调味、稳定等工艺的研究,获得其优化的工艺参数。结果表明:用浓度为0.5%,pH3的柠檬酸溶液对紫薯切片护色7min,护色效果最佳;以1∶5物料比加5倍水打浆新鲜甘薯,用稀盐酸调pH4.5~5.0,采用0.3%淀粉酶于50℃下酶解60min,液化效果更好;以紫薯酶解液20%、植脂末2.5%、白砂糖7%、柠檬酸0.01%的配比,可得风味较佳的紫薯饮料;添加阿拉伯胶0.3%、CMC-Na0.1%、明胶0.2%的复合稳定剂紫薯饮料的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 采用黑枸杞、苦水玫瑰为主要原料,以黄原胶、羧甲基纤维素钠、果胶、木糖醇、柠檬酸等为辅料,研制黑枸杞玫瑰复合饮料,并进行复合饮料的品质和抗氧化活性评价。方法 以感官评分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得到了复合饮料最佳配方;以离心沉淀率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得到了复配稳定剂的最佳配比。结果 饮料最佳工艺配比为黑枸杞汁添加量为7%,玫瑰提取液添加量为22%,柠檬酸添加量为0.08%,木糖醇添加量为7%;复配稳定剂的最佳配比为:黄原胶添加量为0.03%,羧甲基纤维素钠添加量为0.06%,果胶添加量为0.03%。同时,该复合饮料的理化指标为:花青素含量为73.6mg/L,黄酮含量0.25g/L,总酚含量11.25mg/L,总糖含量5.23g/L,总酸含量1.7g/L,可溶性固形物为5,pH值为4.27。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表明:该饮料对 DPPH自由基清除率、羟自由基清除率以及ABTS 自由基清除率分别为 94.25%,49.13%和99.59%,表明具有良好的抗氧化能力。结论 在此条件下得到的饮料呈紫红色,色泽纯正均匀,口味酸甜适中,澄清不浑浊,保质期可达12个月,稳定性好,该研究为黑枸杞玫瑰复合饮料的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顾仁勇  姚茂君  银永忠 《食品科学》2009,30(10):286-289
以甘薯、柑橘和牛乳为主要原料,研制一种天然复合饮料的加工工艺。对甘薯的护色方法、复合稳定剂配比、复合汁配比及产品配方进行了优化选择。结果表明:先将甘薯片投入95~100℃的热水中热烫2~3min,然后在2.0% 食盐+0.2% 柠檬酸的溶液中浸泡30min 护色效果良好;复合稳定剂配比为卡拉胶:明胶1:2;复合汁配比为甘薯汁:牛乳:柑橘汁20:5:3;产品最佳配方为:1L 复合汁中加入柠檬酸1.0g、蔗糖40.0g、蜂蜜8.0g、稳定剂2.5g。  相似文献   

7.
以梵净山不同区域藤茶为原料,先分析其在不同生长时期的黄酮含量,再将其加工成藤茶复合饮料,并以感官评分为试验指标,考察不同组分对藤茶复合饮料品质及黄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梵净山不同区域藤茶中黄酮含量(干重)在不同生长时期存在差异,其中江口县德旺藤茶黄酮含量在成熟期最高,为(40.3±0.53)%,江口县桃印藤茶的含量最低,为(27.4±0.08)%;另外,绞股蓝、金银花及丹参可增加藤茶复合饮料的黄酮含量,且绞股蓝、金银花、柠檬酸及果葡糖浆对其感官评分有显著性影响;藤茶复合饮料的最佳工艺为,藤茶汁30 m L、绞股蓝浸提液20 m L、金银花浸提液25 m L、丹参浸提液10 m L、柠檬酸0.6 mg/m L、果葡糖浆0.08 g/m L、食盐0.5 mg/m L、VC0.02 mg/m L,β-环糊精0.03 mg/m L,此条件下感官评分为(88.5±0.5)分;所得藤茶复合饮料总黄酮含量为0.15 g/m L,p H值5.6,可溶性糖含量为0.092 g/m L,粗蛋白含量为0.67 mg/m L,粗脂肪未检出,且风味独特、口感细腻、无沉淀、无异味。  相似文献   

8.
为减少费约果细胞壁中果胶和半纤维素等物质对果汁品质的负面影响,提高果汁出汁率,本文研究了复合酶(半纤维素酶和果胶酶)比例、加酶量、温度、时间对“Unique U-100”费约果果汁出汁率和可溶性固形物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进行四因素三水平的响应面优化。结果显示:在复合酶(半纤维素酶/果胶酶)比例为2.14:1,加酶量19.6 g/L,酶解温度56.8℃,酶解时间92 min的条件下,费约果果实出汁率最高,为79.5%,与模型预测值相对误差为5.67%;果汁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15.7%,与模型预测值相对误差为0.83%。此外,与直接压榨的费约果果汁相比,酶解后的果汁表现出更高的澄清度、总酚含量(24.4 mg GAE/100 g)和VC含量(2.42 mg/100 g)。因此,本研究优化了复合酶酶解制备费约果果汁的工艺,提高费约果果汁出汁率和营养品质,可为后续费约果果汁深加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研究无花果蛋白酶酶解牡蛎肉的工艺优化及其抗氧化活性,以氨基酸态氮含量和DPPH·清除率为指标进行单因素和正交实验,研究酶解时间、酶解温度、酶量、p H对氨基酸态氮含量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正交实验确定牡蛎酶解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酶量5.5%,酶解温度50℃,p H6.0,酶解时间3.5 h。此工艺条件下,牡蛎酶解液氨基酸态氮的含量为0.181 g/100 m L,DPPH·清除率达71.80%,还原力为0.813,·OH清除率为16.19%,牡蛎酶解液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0.
以紫薯渣为原料,研究其护色工艺,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研究提取花色苷的最佳工艺,在此基础上以口感、颜色、香味为指标进行饮料最佳复配实验。结果表明,最佳护色条件为0.05%的柠檬酸,花色苷的最佳提取工艺为1.0%柠檬酸与50%乙醇为提取溶剂,料液比1∶30,75℃水浴1.5 h,提取液中花色苷含量为0.170 1 g/100 m L。饮料最佳复配实验配方为:紫薯渣花色苷提取液70 m L,相对甜度为22.55的罗汉果水提液30 m L,蔗糖6 g/100 m L,其口感酸甜适宜,颜色亮紫红,具有淡淡的紫薯和罗汉果的香味,产品花色苷含量为0.219 4 g/100 m L,相对甜度为11.76。保质期实验(相当于1年)表明,保质期内饮料的色泽、口感稳定,微生物指标符合国家饮料产品卫生标准。  相似文献   

11.
以红椒、红玫瑰为主要原料研制复合饮料,进行了红椒汁制备、玫瑰提取液制备及红椒玫瑰配方优化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红椒汁的最佳酶解条件为果胶酶用量0.02%、酶解温度50℃、酶解时间3 h、p H5。玫瑰提取液最佳提取条件为料水比1:20、浸提温度80℃、浸提时间40min柠檬酸用量为0.3%。红椒玫瑰饮料的最佳配方为:红椒汁玫瑰提取液质量比5:1的混合液用量为20%,海藻糖8%,柠檬酸0.05%,复合稳定剂为0.05%,所制备红椒玫瑰饮料呈橙红色,具有红椒玫瑰的复合香气,入口酸甜适口。  相似文献   

12.
以天麻、藤茶、红茶为主要原料,研究天麻浸提液、藤茶浸提液、红茶浸提液、白砂糖和柠檬酸添加量对天麻藤茶红茶复合饮料感官品质的影响,以感官评分为指标,采用响应面法优化天麻藤茶红茶复合饮料工艺,并对其营养成分和抗氧化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最优工艺条件:天麻浸提液添加量12%,藤茶浸提液添加量45%,红茶浸提液添加量5%,白砂糖添加量6%,柠檬酸添加量0.06%。该条件下复合饮料总黄酮(0.127±0.0083)mg/g,总酚(0.131±0.0079)mg/g,可溶性糖(23.709±0.295)mg/g,还原力(3.524±0.031)mg/mL,羟基自由基清除率32.1%±1.86%,DPPH自由基清除率89.4%±2.07%,表明该复合饮料抗氧化能力良好。本试验制得复合饮料口感好、色泽均匀、呈淡黄色,具有天麻藤茶红茶复合饮料独特的香气。  相似文献   

13.
利用植物乳杆菌对米糠粕水提液进行发酵,研究发酵前后米糠粕水提液中米糠多糖的含量、单糖组成以及抗氧化能力的变化。结果表明,发酵72 h后米糠多糖含量降低了25.74%,单糖组成与发酵前相比葡萄糖含量显著下降,在抗氧化能力方面,发酵72 h时2 mg/m L米糠多糖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73.26%,1 mg/m L米糠多糖对·OH自由基清除率为100%,EC50值分别降低46.55%和21.05%,抗氧化能力明显提高。此外还利用该植物乳杆菌发酵米糠粕水提液制备饮料,对饮料的糖酸含量及稳定剂配比进行优化,发现37℃发酵72 h后于4℃后熟48 h,使用9%的白砂糖和0.02%柠檬酸调节糖酸,0.037 5%的CMC-Na与0.037 5%黄原胶复配使用作为稳定剂时,产品感官最佳,稳定性最好,为米糠粕的深加工利用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以本地无籽刺梨为主要原料,研究无籽刺梨果酱复合加工的关键技术。通过单因素实验,正交实验以及品质指标的测定,优化刺梨工艺技术。确定出刺梨果酱最佳工艺配方如下:无籽刺梨与番茄比例3:1(m/m),原料与水比例1:2(m/m),复合增稠剂(果胶0.8%,羧甲基淀粉6%),葡萄糖浆45%,柠檬酸0.25%,生产出的刺梨果酱果味浓郁,色泽清亮,口感独特,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制备金枪鱼红肉抗氧化肽,并以此抗氧化肽为原料开发一款功能性肽饮料。方法 以金枪鱼红肉为原料,选用复合蛋白酶、碱性蛋白酶、中性蛋白酶、风味蛋白酶和胰蛋白酶5种蛋白酶对其进行水解,以水解度为指标筛选适合的蛋白酶,对水解度最高的酶解产物进行抗氧化活性分析,并使用还原糖、柠檬酸、乙基麦芽酚、β-环状糊精对金枪鱼酶解液进行风味调配,并通过正交优化其配方。结果 复合蛋白酶酶解物的水解度最高为16.73%,酶解液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通过正交实验获得的金枪鱼肽饮料最佳配方为还原糖添加量10%、柠檬酸添加量0.6%、β-环状糊精添加量0.5 mg/mL、乙基麦芽酚添加量0.06%,该饮料理化指标和微生物指标符合国家标准,饮料总氨基酸含量为5.264 g/100 g,必需氨基酸/总氨基酸和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均接近蛋白质理想模式,抗氧化氨基酸占总氨基酸含量的50.03%,表明产品具有良好的抗氧化能力。结论 本研究通过复合蛋白酶酶解获得了金枪鱼红肉抗氧化肽,并以此为原料开发了一款抗氧化功能肽饮料,可为金枪鱼红肉功能肽的制备及功能肽产品的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以栀子果浸提液为主要原料,在配方优化的基础上,研制出口感均衡、具有抗氧化和清热解毒等综合保健功效作用的栀子饮料。方法:采用感官评价及脂质膜电子舌味觉分析系统,通过风味调配正交试验,确定栀子饮料最佳制备工艺和相关参数。结果:栀子饮料原液制备参数为:栀子果粉碎后经1∶50(g∶m L)比例的纯净水于80℃超声浸提30 min,高速离心收集上清液。栀子原液和辅料对该饮料的感官品质有较大影响,最佳配方为栀子原汁:水=1∶3;糖添加配比为木糖醇6%、蜂蜜1%、甜菊糖0.006%;柠檬酸添加量0.04%。结论:该饮料色泽亮黄、澄清透明、具有栀子特有风味、口感清爽,是一款适合大众口味的栀子功能性饮料。  相似文献   

17.
以无籽刺梨果实为原料,采用热水浸提法提取多糖.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响应面对提取工艺条件优化,并进一步研究了其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无籽刺梨多糖提取工艺参数以浸提温度80℃、料液比30∶1 mL//g、浸提时间3h为宜,实际多糖提取率8.37%.无籽刺梨多糖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和一定的还原能力,对DPPH·和·OH清...  相似文献   

18.
对绞股蓝汁浸提工艺中的料液比、浸提温度、浸提时间及绞股蓝红枣复合饮料的配比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绞股蓝汁浸提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40,浸提温度80℃,浸提时间30 min,在此条件下,多糖得率3.10%。绞股蓝红枣复合饮料的最佳配方组合为:原汁含量10%(其中绞股蓝∶红枣为4∶1),白砂糖添加量8%,柠檬酸添加量0.01%。  相似文献   

19.
以苦瓜和牡蛎酶解液作为主要材料,研制一款苦瓜牡蛎酶解液复合饮料。采用不同酵母进行牡蛎酶解液脱腥处理,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复合饮料工艺参数,对最优产品进行成分测定。试验结果表明,牡蛎酶解液脱腥方法为:1%葡萄酒果酒专用酵母,在25℃条件下发酵60 min。苦瓜牡蛎酶解液复合饮料的工艺参数为:2%牡蛎酶解液、8%蔗糖、0.1%柠檬酸、0.16%CMC、1.0%β-环状糊精和0.25%阿拉伯胶。所得的复合饮料感官和稳定性较佳,呈现浅黄绿色,酸甜适宜,澄清透明,具有微弱的果酒风味。复合饮料的pH 4.05、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34%、蛋白质含量1.84 g/100 g。  相似文献   

20.
目的以莲藕为主要原料,贡菊汁、蜂蜜及木糖醇为辅料,研制一种具有清凉解渴作用的莲藕饮料,探究影响莲藕饮料品质的各种因素并探索出最佳的饮料配方。方法设计单因素试验,探究其最适护色条件(柠檬酸添加量、漂烫时间和漂烫温度)、酶解条件(纤维素酶及淀粉酶的添加量、酶解温度、时间及pH)、莲藕汁、贡菊汁、蜂蜜及木糖醇的添加量。在此基础上,通过L9(3~4)正交试验确定莲藕饮料的最佳配方。结果当柠檬酸添加量为0.3%,漂烫时间为3 min,漂烫温度为85℃时护色效果最好;最适的酶解条件为纤维素酶和淀粉酶添加量均为0.3%,酶解温度为65℃,酶解时间为2.5 h,酶解p H为5.5;莲藕饮料的最佳配方是藕汁50%,贡菊汁25%,蜂蜜4%以及木糖醇12%。结论该莲藕饮料清凉解渴、风味浓郁、口感极佳,是一款适合广大消费者饮用的风味饮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