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2 毫秒
1.
当今社会,教育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它也在不断的改进和完善中进步。如今,它再次以一种新的姿态展现在人们面前,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就是"慕课"。慕课是一种网络在线课程模式,这种模式具有规模大、知识技能涵盖面广、开放性等特点。本文,作者除了为大家详细介绍了"慕课"教学模式,还以《网站优化与推广》课程为例,讲解了如何将"慕课"教学融入传统教学,以实现教学效果最大化。  相似文献   

2.
"港口装卸与搬运"是武汉交通职业学院港口业务管理专业的职业素质课程,也是该专业的核心课程。"港口装卸与搬运"课程的前身是2004年开设的"港口装卸机械与工艺"课程。该门课的发展与变化是与港口业务管理专业的发展与壮大同步的。通过对港口生产企业进行调研,职业岗位及岗位群分析,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和学习领域分析,明确了这门课的教学目标和培养目标。该课程的教学内容的选取以适应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的要求为基本原则,通过分析岗位技能及其相关知识点,以够用为出发点,选取合适的知识点作为教学的内容。该课程设计的思路科学合理,步骤严谨,充分体现了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目前该课程在港口业务管理专业的教学实施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互联网+"背景下高校信息安全课程教学的探索,对"网络与信息安全"课程通过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形式进行教学改革创新,通过实践验证取得了突出的效果,改善了传统课程教学的不足,为其它学科教学设计提供借鉴和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4.
高校人才的培养体系中,专业是基本主体,课程是核心环节。金课建设是高校打造一流本科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基石,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保障。"多维设计与策划"课程,以国家"金课"提出的"两性一度"为标准,从教学内容与形式、教学方法与工具、教学评价与反馈三个方面不断改革拓新。课程经历中国美术学院视觉传达设计系多维工作室10余年的打造,获得2019年度中国美术学院"哲匠金课奖"的荣誉。  相似文献   

5.
微课以碎片化、移动化、互动参与性强、信息传播速度快的特点,受到学习者的欢迎。本文以中职《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为例,立足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理论,结合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思想,从基于行知思想的微课设计与开发理论依据;基于行知思想的微课设计与开发实践;基于行知思想的微课设计与开发原则等方面阐述了微课在专业课教学中的实践应用与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6.
高职院校开展课程层面自我诊断与改进,促使课程实训教学质量管理呈现"8"字螺旋式提升.智慧校园建设视域下,平台的应用为课程实训教学过程由"模糊"转"高清"提供"可追溯"的技术支持,明确高职课程实训诊改应做什么事.进一步聚焦支撑设定的人才培养目标,探索课程实训教学过程课前、课中、课后的三个环节设置若干质控点,提高教学的预测能力、提升教学的调控能力、提振教学的评价能力,确保目标达成.  相似文献   

7.
在士官职业技术教育背景下,按照潜艇士官的岗位任职需求,对计算机课程的教学进行改革。调整课程设置、精选教学内容,理论课与实践课采用一体化设计。教学实施过程中尝试分级设课、分层教学、用"项目"承载能力培训等教学方式。为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从软件工程观与计算机系统观的角度出发,提出符合程序设计类课程特质的"金课"建设思路,以Java程序设计课程为例,从内容设计、教学模型、具体教学实践等方面介绍教学改革,最后说明教学效果并提出思考.  相似文献   

9.
提出将"微课"应用于软件工程课程教学的方法。通过分析软件工程课程教学面临的难点以及"微课"的独有优势,阐述如何从内容选择、方式选择,将"微课"应用于软件工程课程教学的方案。  相似文献   

10.
随着国开学习网上网络核心课在教学中的推广应用,其为电大课程的教学、教学设计开辟了新的思路和方法。笔者以电大机械制图课程为例,提出了较为完善的基于网络核心课的翻转课堂教学设计方案,旨在推动以"教"为主的课堂向以"学"为主转变,提高教学质量,同时,为电大其他网络核心课程的教学提供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11.
《软件工程师》2019,(3):60-62
针对目前面向对象系列课程缺乏系统化建设,课程之间耦合性强、教学目标分工不明确的问题,提出了以满足计算机专业人才需求为目标,以计算思维建立和工程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的层次化、递进式面向对象系列课程体系重构策略,并在此课程体系指导下对系列课程的知识体系进行重组和优化。在教学过程中辅以移动信息平台,依托手机移动端,通过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阶段进行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探索和实践,打通"理论—实践""线上—线下""课内—课外"之间的壁垒,使学生在软件计算思维、面向对象的软件工程化方法,以及软件设计思想和应用实践能力上得到整体提升和拓展。  相似文献   

12.
正微课作为一种全新的资源类型,以其短小精悍的特点,为课堂教学改革和个性化学习创造了条件。本文以"DNS域名解析服务"微课的设计与制作,谈谈对微课程的理解及制作的注意事项。1什么是微课程微课程中的"微"基本字义是小、细小,主要体现在时间上,微课的时间一般控制在5-8分钟。黎加厚老师对"微课程"的理解是指时间在10分钟以内,有明确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微课程的核心是微视频,但微视频并不等同于微课程,微视频需要与学习单、学生的学习活动结合起来,这才是一个完整的微课程。  相似文献   

13.
分析操作系统概念抽象、知识点多、理论性强等特点,提出从课程教学改革总体方案的构想、课程内容改革与建设、教学形式改革与建设和教学手段改革与建设4个方面,将新型教学模式慕课和翻转课堂相结合,阐述以启发式教学和"鱼缸"式讨论教学手段为主导的操作系统课程改革措施,以加深学生对操作系统课程的深入理解。  相似文献   

14.
在普遍教师资源受限的情况下通过提出了一种基于世界大学城建设移动"慕课"课程的方法。通过分析"慕课"课程建设内容、充分利用世界大学城资源的存储,通过jsoup开发包实现Android移动端设备到世界大学城资源的模拟连接、获取资源来建立移动"慕课"课程,介绍了整个建设过程的基本思路和关键技术的实现。  相似文献   

15.
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和现有的教育教学平台有效开展在线教学给教师们提出了挑战.Zigbee课程作为物联网工程专业的专业教育必修课,并且由于其具有硬件实验的特殊性,因此在线上教学的模式下,如何设计有效的教学环节,以保证师生在互联网"云"端高效的开展教学活动和开展实验环节变的至关重要.文章以《Zigbee技术与应用》课程为例...  相似文献   

16.
针对目前大学计算机基础类课程教学中基础知识和程序设计教学相互分割的现状,结合大学课程改革的实际需求和面向新工科计算机教学改革发展的趋势,研究两门课程各自的知识结构及相互关系,介绍"两课合一"的教学探索,提出以计算思维的学习和实践贯穿计算机基础与程序设计教学过程,将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相结合,同时结合虚拟实验教学的实践优势,探讨如何提高计算思维能力和降低C语言程序设计的学习门槛。  相似文献   

17.
本文结合中职学校办公自动化课程的实际教学经验,以"邮件合并"为例,研究微课与任务驱动教学法相结合在教学中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介绍中南大学国家级"智能科学基础系列课程教学团队"的改革与建设,涉及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手段、队伍建设以及交流合作等方面的一些进展。团队形成了"以趣导课、以疑启思、以法解惑、以律求知"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把国家级精品课程和全国双语教学示范课程放在优先建设的位置;采取引进优秀人才和在职培养相结合的做法,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素质;不断增进与国内高校和教学团队的交流,在教学团队建设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课程体系改革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计算机基础是高等学校非计算机专业的一门公共基础课。计算机基础课程在讲授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等方面也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理念的发展,不断进行调整和更新,从而表现出与其他课程迥然不同的"动态"特征。北京青年政治学院计算机基础教研室于2004年依据本院高职高专学生的特点,对全院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进行了全面改革,以适应非计算机专业对计算机知识的需求。  相似文献   

20.
针对微课堂、E(e-Learning)+C(Classroom)结合、呈现式教学等混合教学确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提出在已有"工程项目驱动"混合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融合"微课"的教学素材和呈现式教学手段,介绍项目驱动混合教学模式在数据库应用系统设计与开发课程中的应用过程,最后说明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