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雨天会影响室外图像捕捉的质量,进而引起户外视觉任务性能下降。基于深度学习的单幅图像去雨研究因算法性能优越而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并且聚焦点集中在数据集的质量、图像去雨方法、单幅图像去雨后续高层任务的研究和性能评价指标等方面。为了方便研究者快速全面了解该领域,本文从上述4个方面综述了基于深度学习的单幅图像去雨的主流文献。依据数据集的构建方式将雨图数据集分为4类:基于背景雨层简单加和、背景雨层复杂融合、生成对抗网络 (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GAN)数据驱动合成的数据集,以及半自动化采集的真实数据集。依据任务场景、采取的学习机制以及网络设计对主流算法分类总结。综述了面向单任务和联合任务的去雨算法,单任务即雨滴、雨纹、雨雾和暴雨的去除;联合任务即雨滴和雨纹、所有噪声去除。综述了学习机制和网络构建方式(比如:卷积神经网络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结构多分支组合,GAN的生成结构,循环和多阶段结构,多尺度结构,编解码结构,基于注意力,基于Transformer)以及数据模型双驱动的构建方式。综述了单幅图像去雨后续高层任务的研究文献和图像去雨算法性能的评价指标。通过合成数据集和真实数据集上的综合实验对比,证实了领域知识隐式引导网络构建可以有效提升算法性能,领域知识显式引导正则化网络的学习有潜力进一步提升算法的泛化性。最后,指出单幅图像去雨工作目前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目的 近年来,人工智能成为新兴研究领域,得到越来越多研究机构的关注。图像恢复问题一直是低层次计算机视觉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其中,图像去雨由于其雨线分布的未知性及其求解的病态性,导致难以解决。现有方法存在雨线和背景之间的估计具有依赖性,难以平衡雨线去除效果与估计背景的清晰程度之间的关系;局限性比较大,训练数据很难涵盖各种场景下的雨图,而测试结果受训练数据的影响,导致难于泛化。针对上述不足,借鉴一般图像恢复问题思路,将模型与以数据驱动的网络相结合,凸显网络与模型各自的优势,提出可学习的混合MAP网络有效地解决图像去雨问题。方法 首先基于最大后验估计(MAP)建立含有隐式先验的能量模型,然后通过优化算法将模型分解为背景估计模型和雨线估计模型两部分,以减少背景估计和雨线估计之间的依赖性。对于背景估计模型,通过对模型及优化目标分析采用以数据驱动的去噪残差网络进行建模,保证估计出的背景更清晰;对于雨线估计模型,为避免直接对未知的雨线建模失去准确性,利用高斯混合模型实时刻画输入雨图的雨线先验。结果 在合成数据集Rain12及真实雨图上进行实验,通过综合考虑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并与3种基于模型的方法及两种基于深度网络的方法相比,本文方法在去除雨线的同时能够损失的背景信息最少,合成数据集上的平均结构相似性(SSIM)值达到0.92。结论 本文通过将基于模型的方法与基于深度网络的方法相结合,既去除了雨线又保证了估计背景的清晰程度,同时也验证了将传统模型与深度网络相结合是一种解决图像恢复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在雨天采集的图像通常存在背景物体被雨纹遮挡、图像变形等影响图像质量的现象,对后续图像分析及应用造成严重影响。近年来,已经提出了许多基于深度学习的去雨算法并获得了较好的效果。由于真实雨图的无雨纹干净背景图采集非常困难,大多数算法都采用监督学习即在含有配对标签的合成雨图数据集上进行模型训练。由于合成雨图和真实雨图中雨纹的亮度、透明度、形状等存在巨大差异,基于监督学习的去雨算法对真实雨图的泛化能力普遍较差。为提高去雨模型对真实雨图的去雨效果,提出了一种基于半监督学习的单幅图像去雨算法。该算法在模型训练过程中加入合成雨图和真实雨图并最小化两个输入图像转换成的特征向量的一阶信息和二阶统计信息差异,使两者特征分布一致。同时,针对雨纹复杂多样的特点,引入多尺度网络以获取更丰富的图像特征,并提高模型性能。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在Rain100H合成雨图测试集上相较JDNet、Syn2Real等算法在峰值信噪比(PSNR)和结构相似度(SSIM)上分别至少提升了0.66 dB、0.01,在去除雨纹的同时能最大限度保留图像细节和颜色信息;并且由于减少了分布差异,该算法在真实雨图测试集上的去雨效果明显优于现有的JDNet、Syn2Real等去雨算法,具有较强的泛化能力。所提算法可以应用于现有的基于监督学习的去雨算法并显著提高其去雨效果,拥有较高的独立性。  相似文献   

4.
针对现有单幅图像去雨算法较少考虑风力对雨线主方向产生影响的问题,当雨线偏离垂直方向时,现有方法未采取旋转或者只进行大致旋转,去雨后的结果图出现了雨线残留明显或背景模糊化的现象。因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雨线主方向自适应的全局稀疏去雨模型。首先,将方差最小的图像块与图像库的雨线图依据HOG特征进行匹配,将匹配度最高的雨线图主方向视作待处理雨图的雨线主方向,从而确定全局稀疏模型的旋转角。然后,通过3个包含旋转角的稀疏正则项构建全局稀疏模型进行去雨。最后,通过颜色掩膜对全局稀疏模型去雨后的部分背景进行保护,再与原来的CbCr通道重组,得到最终的去雨图。研究结果表明:在峰值信噪比和结构相似性方面,本文算法均比3种典型的对比算法有所提高,且运行时间相对短。本文算法在有效去除雨线的同时,可较大程度地保留图像的背景细节信息。  相似文献   

5.
在视频图像数据采集时,往往受到天气等因素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视频图像数据的主要信息增加了困难。雨、雪天气作为视频图像数据预处理中最为困难的研究,近几年一直是各学者研究的课题。针对传统基追踪去噪(BPDN)算法没有考虑雨、雪图像的局部特征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BPDN的图像去雨雪算法。将局部特征约束理论引入图像去雨雪中,主要是在精炼雨图提取的稀疏系数优化问题求解中加入训练图像数据的局部信息,以达到提高雨线的识别,进而提高图像的雨线去除效果。引入局部信息的优化问题可以推导为二次规划问题,为使用BPDN算法提供了理论支持。合成和真实图像去雨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的BPDN算法在算法收敛性、精炼雨图识别、图像去雨效果上优于传统BPDN算法所得到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成像设备在雨天拍摄图像时由于雨雾和雨条纹的存在会导致图像质量严重退化,对后续图像处理性能造成极大影响.因此,图像的去雨算法研究引起了广泛关注,其中针对单幅图像的去雨算法由于没有先验知识的支持,面临较大挑战.近年来,深度学习因其高特征表示能力被应用在图像去雨算法研究中.本文基于小波变换,采取了一种深度学习与数字图像形态学处理相结合的算法来实现单幅图像去雨,具有训练参数少、训练时间短和去雨效果好等优点.首先对含雨图像进行小波变换,分为低频分量、水平高频分量、垂直高频分量和对角高频分量,然后对这4个分量分别构造深度学习神经网络,并在神经网络架构中根据雨的特征加入图像膨胀、腐蚀等形态学处理来进行去雨操作,大大简化了模型架构,并能取得较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雾霾图像不仅影响视觉效果,而且模糊不清晰的图像容易为后续识别、理解等高层次任务带来困难。雾霾图像清晰化问题是一个典型的不适定问题,其成像过程难以精确建模,消除图像中的雾霾面临巨大的挑战。近年来,研究者提出大量的图像去雾算法克服雾霾引起的图像降质退化,为全面认识和理解图像清晰化算法,论文对其进行梳理和综述。首先,对雾霾图像清晰化算法进行整理,根据雾霾退化过程是否有模型支持,将清晰化算法分为基于Retinex模型、大气散射模型去雾算法和无模型图像去雾算法。大气散射模型是有模型算法中主流模型,本文详细剖析了模型成像机理,并根据其成像机制揭示大气散射模型容易受大气浓度均匀分布假设的限制,较难处理非均匀雾霾图像问题。基于深度学习的无模型图像去雾算法则不仅可以应对非均匀雾霾图像,而且去雾性能获得了极大地提升。其次,本文汇总了近年来常用去雾数据集,从数据集适应范围、规模、可扩展性等多个维度进行总结。并根据雾霾图像形成方式,对人工合成雾霾数据集和真实拍摄数据集分别从定性和定量的角度探讨了数据集对图像去雾算法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雨天环境会造成图像模糊、变形,大幅降低图像质量,对于后续的图像分析和应用造成严重影响.单幅图像的去雨算法研究成为热点,然而现有算法存在过度平滑、颜色失真和复杂雨水图像复原能力差等诸多问题,去雨问题难以有效解决.本文提出一种新颖的多尺度沙漏结构的单幅图像去雨算法.首先,针对雨的特征复杂多样的特点,采用多尺度沙漏网络结构,提取并融合多尺度的雨线特征;其次,在沙漏网络内部,引入残差密集模块,使特征在不同级别网络中实现传递和复用,最大限度的提取细节特征和增强网络表达能力;最后,针对雨水不均匀分布的特点,在残差密集网络基础上加入注意模块,提高算法在空间和通道方面特征提取能力,能够处理复杂的雨天图像.实验结果表明,本方法相较于现有算法,能够更好的去除雨线,并且能够最大程度的保留图像细节和颜色信息.  相似文献   

9.
光学遥感图像目标检测算法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聂光涛  黄华 《自动化学报》2021,47(8):1749-1768
目标检测技术是光学遥感图像理解的基础问题, 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本文对遥感图像目标检测算法发展进行了梳理和分析. 首先阐述了遥感图像目标检测的特点和挑战; 之后系统总结了典型的检测方法, 包括早期的基于手工设计特征的算法和现阶段基于深度学习的方法, 对于深度学习方法首先介绍了典型的目标检测模型, 进而针对遥感图像本身的难点详细梳理了优化改进方案; 接着介绍了常用的检测数据集, 并对现有方法的性能进行比较; 最后对现阶段问题进行总结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因为有雨图像中雨线存在方向、密度和大小等各方面的差异,单幅图像去雨依旧是一个充满挑战的研究问题。现有算法在某些复杂图像上仍存在过度去雨或去雨不足等问题,部分复杂图像的边缘高频信息在去雨过程中被抹除,或图像中残留雨成分。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三维注意力和Transformer去雨网络(three-dimension attention and Transformer deraining network,TDATDN)。方法 将三维注意力机制与残差密集块结构相结合,以解决残差密集块通道高维度特征融合问题;使用Transformer计算特征全局关联性;针对去雨过程中图像高频信息被破坏和结构信息被抹除的问题,将多尺度结构相似性损失与常用图像去雨损失函数结合参与去雨网络训练。结果 本文将提出的TDATDN网络在Rain12000雨线数据集上进行实验。其中,峰值信噪比(peak signal to noise ratio,PSNR)达到33.01 dB,结构相似性(structural similarity,SSIM)达到0.927 8。实验结果表明,本文算法对比以往基于深度学习的神经网络去雨算法,显著改善了单幅图像去雨效果。结论 本文提出的TDATDN图像去雨网络结合了3D注意力机制、Transformer和编码器—解码器架构的优点,可较好地完成单幅图像去雨工作。  相似文献   

11.
在计算机视觉领域,雨线或者雨滴会使雨天拍摄的图像变得模糊,降低图像的质量.针对雨天图像质量低下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通道注意力和门控循环单元的图像去雨算法.该算法基本思路如下:首先将训练图像通过残差记忆模块提取特征;其次将提取的特征通过特征增强模块增加感受野,识别不同等级的雨线特征并将其增强,传递给后续的循环网络;最后网络循环过程中,通过门控循环单元块实现不同循环阶段之间的参数共享.实验结果利用客观评价指标和主观视觉效果进行评估,验证了该算法在较为复杂数据集上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对于低等级的计算机视觉任务来说,图像去雨一直是一个热点问题.由于图像中雨线的密度不均一,导致单张图片中去雨成为极富有挑战性的问题.针对目标图像重点关注的两个部分:图像的整体结构和图像的细节,本文提出一种新颖的多流特征融合的卷积神经网络算法,通过多样的网络框架呈现优越的性能.该网络算法采用三条分支网络提取复杂多向的雨线特征,并运用级联的方式特征融合,通过与原图像结合去除有雨图的雨线,再经过细节加强网络获得高质量的无雨图.在合成的数据集以及真实雨图集下的去雨性能表明,所提出的算法与现有的基于深度学习的去雨算法相比,能够在去除雨线的同时保留更多的细节,保证了图片的质量.  相似文献   

13.
随着图像处理技术和计算机视觉技术的蓬勃发展,对特殊天气下的场景检测和图像处理成为该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其中在雾天拍摄的图像容易受雾或霾的影响,导致图片细节模糊、对比度低以至于丢失图像重要信息,为解决此类问题图像去雾算法应运而生.图像去雾算法是以满足特定场景需求、突出图片细节并增强图片质量为目的的一种图像分析与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4.
摘要: 针对雨雪在图像处理中造成的不利影响,提出一种基于改进snake模型的雨雪去除新方法。传统snake模型的初始轮廓点为手工确定,且只适用于目标边缘清晰的情况,而雨雪的轮廓并不明显,因此该算法利用模糊连接度自动确定有序初始轮廓点;由于高速下落的雨雪在图像中形成模糊边缘,传统的snake模型不能准确地收敛到边界点,该算法利用模糊相似度函数来构造snake模型的外部能量函数,从而准确定位雨雪边界,而后采用三次B样条得到连续光滑的雨雪轮廓;并且为了消除运动因素的干扰,应用了HSI颜色空间的H元素。通过对大量雨雪图像进行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可以有效地识别出不同降速的雨滴或雪片,并能较好的消除移动物体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