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分型检测对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筛查的意义,为临床宫颈病变的诊治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6月嘉善县第一人民医院妇科门诊就诊的并自愿进行HPV筛查的7 521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高危型HPV分型检测,对于HPV检测阳性或者有临床症状需要进行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HPV阳性或者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阳性,或者临床症状需要行阴道镜检查者给予阴道镜检查,根据阴道镜检查情况,必要时行宫颈活检行病理学检查。观察HPV筛查患者中高危型HPV的感染情况,不同年龄段中HPV感染情况,不同宫颈病变中高危型HPV的感染情况。结果 7 521例进行HPV分型筛查的患者中,HPV阳性患者1 128例,HPV感染率为15.0%;HPV阳性患者的年龄高于HPV阴性患者(P0.05),不同高危分型HPV感染中,感染率最高的为HPV16型。HPV感染随着年龄的增加HPV感染率也不断增加,20~29岁年龄段患者HPV的感染率最低,为13.0%,60岁以上患者的HPV感染率最高,为36.9%,各年龄段之间HPV感染率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25例行宫颈活检病理检查的患者中,检出CINⅠ115例、CINⅡ47例、CINⅢ80例、宫颈癌10例。不同宫颈病变中各种高危型HPV的感染情况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HPV16分型、HPV52分型、HPV56分型和HPV58分型宫颈病变发生的比例比较高。结论宫颈高危型HPV分型检测对宫颈癌及宫颈癌前病变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HPV16分型、HPV52分型、HPV56分型和HPV58分型宫颈癌和宫颈癌前病变的发生率比较高,在有条件的医院,宫颈高危型HPV分型检查可以作用宫颈癌和宫颈癌前病变的筛查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温岭市妇幼保健院宫颈门诊就诊人群宫颈病变的现状。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0月~2006年10月在温岭市妇幼保健院宫颈门诊就诊的病人,进行宫颈脱落细胞、阴道镜、宫颈组织病理等诊断方法,分析宫颈疾病的类型、发病年龄、HPV感染率以及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及宫颈癌的患病率。结果:温岭市妇幼保健院宫颈门诊就诊人群高发的宫颈炎性病变2 719例(其中含HPV感染386例),宫颈良性肿瘤56例,宫颈畸形2例,CIN 206例,宫颈癌23例。宫颈良性病变的HPV感染率为14.20%,CIN和宫颈癌HPV感染率为60.70%,经χ2检验,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05)。宫颈良性病变者平均年龄31.68岁,宫颈癌平均年龄为44.9岁,CINⅠ为31.82岁,CINⅡ为32.32岁,CINⅢ为34.56岁。宫颈HPV感染以20~30岁年龄段感染率最高,宫颈上皮内瘤样变(CIN)的高峰年龄为31~44岁,相对HPV感染推后约10~15年。结论:积极诊治宫颈炎性病变,HPV阳性者进行严格的宫颈癌筛查,31~44岁年龄段是宫颈门诊宫颈癌防治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四川富顺地区不同程度宫颈病变患者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状况及基因型分布特点,为该地区HPV感染的预防和宫颈癌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基因芯片技术对宫颈液基细胞技术所获宫颈细胞及手术切除宫颈石蜡组织进行基因分型检查。结果 255例宫颈病变样本中,HPV检出阳性率为63.92%(163/255),其中高危感染占59.22%(151/255),低危感染占20.39%(52/255),单一感染占66.87%(109/163),混合型占33.13%(54/163)。高危型中最常见前6种亚型依次为:HPV16、58、81、52、39和33,低危型中最常见前4种亚型依次为:HPV6、11、43和54。20~29岁与30~39岁年龄段妇女HPV的总感染率明显高于40~49岁年龄段(P0.05),低危型感染主要集中在20~29岁年龄段,明显高于30~39岁和40~49岁年龄段(P0.05)。结论富顺地区不同程度宫颈病变患者有较高的HPV感染率,并且高危型感染率较高,具有较强的区域和年龄段分布特点,为本地区性传播疾病及宫颈癌早期诊断、治疗、预后评估及疫苗使用等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德州市德城区妇幼保健院622例妇科门诊患者宫颈人乳头瘤病毒(HPV)基因检测,探讨感染人群中HPV分型、分布特点,了解德州市HPV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选择德州市德城区妇幼保健院2014年2月-2015年4月期间行宫颈HPV分型检测的622例患者,对感染阳性患者的HPV亚型感染情况、年龄分布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622例受检者中HPV阳性144例,HPV阳性感染率23.15%;以高危亚型感染为主123例,占阳性感染病例的85.42%;高危型HPV感染亚型前5位依次为:HPV 16、58、52、31及18型,5型总和占高危HPV感染的62.92%;低危型HPV感染以11型及6型为主,两者总和占低危型HPV感染的95.00%。HPV总感染率及高危型HPV感染率均以≤20岁及21岁~年龄组较多,≥61岁年龄组明显减少,HPV总感染率≤20岁组、21岁~组、31岁~组、41岁~组与≥61岁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5%可信区间值分别为0.054 8~0.834 1,0.202 3~0.418 4,0.106 5~0.284 4,0061 5~0.285 0,P0.05);高危型HPV阳性率21岁~组、31岁~组、41岁~组与≥61岁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5%可信区间值分别为0.158 5~0.363 7,0.087 9~0.257 5,0.049 9~0.265 0,P0.05)。调整年龄分组,把全部受检者分为≤30岁、31岁~、≥61岁3个年龄组,则HPV总阳性率:≤30岁组与31岁~组、≥61岁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95%可信区间值分别为0.045 9~0.227 0,0.244 4~0.398 2,P0.05);低危型HPV阳性病例,≤30岁组及31岁~组分别与≥61岁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5%可信区间值为0.190 0~0.334 9,P0.05);高危型HPV阳性病例,≤30岁组与31岁~组及≥61岁组比较(95%可信区间值分别为0.020 1~0.097 6,0.002 9~0.037 6,P0.05),31岁~组与≥61岁组比较(95%可信区间值为0.040 2~0.274 0,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德州市女性宫颈HPV感染率23.15%;高危型HPV感染亚型前5位依次为:HPV 16、58、52、31及18型,低危型HPV感染以11型、6型为主,感染年龄以≤30岁年龄组感染率最高,并随年龄增加感染率降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35~60岁农村妇女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状况及其与宫颈病变的关系。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6年6月大竹县5 000例35~60岁已婚妇女进行宫颈薄层液基细胞学、宫颈脱落细胞HPV-DNA以及阴道镜检查。结果5 000例受检者中,HPV感染总阳性率为29.66%(1 483/5 000)。受检者中无宫颈病变4 104例,宫颈鳞状化生245例,慢性宫颈炎442例,CINⅠ101例,CINⅡ64例,CINⅢ44例;宫颈癌前病变妇女HPV感染率分别为67.33%、78.13%和86.36%,明显高于其他受检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5~40岁、41~50岁和51~60岁组HPV感染率分别为29.84%、30.04%和29.33%,各年龄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首次性生活年龄≤20岁妇女HPV感染率为37.57%,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竹县35~60岁农村妇女HPV感染与宫颈病变和初次性生活年龄有关。  相似文献   

6.
珠海市正常人群妇女宫颈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该地区妇女宫颈高危型HPV感染状况,以及高危型HPV感染与宫颈及生殖道疾病的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第2代杂交捕获试验(HC-Ⅱ)检测13种高危型HPV脱氧核糖核酸(DNA),对该地区2003年6月~2004年7月1862例妇女进行普查。结果:高危型HPVDNA感染率为20.6%。宫颈高度病变及癌症(≥CINⅡ)的检出率为37.59/万。HPV感染的年龄分布存在着两个感染高峰。20~24岁及60~70岁年龄段的妇女HPV感染率分别为39.7%及27.8%。HPV感染与年龄的关系有显著性(χ2=17.52,P<0.05)。宫颈HPV感染随着孕次的增加有显著性增加(χ2=7.44,P<0.05),与产次的关系则无明显差异(χ2=4.61,P>0.05)。宫颈相关疾病的HPV感染明显高于正常宫颈,宫颈疾病糜烂者(24.2%)和肥大者(25.1%)总的感染率(49.2%)和尖锐湿疣(50.0%)的感染率是正常宫颈的4.6倍。结论:在普查中可选择重点人群(高风险人群)进行HRHPV的筛查,能够提高宫颈高度病变及癌症(≥CINⅡ)的检出率,适用于早期宫颈癌的筛查,并有效地降低普查成本效益。  相似文献   

7.
宫颈病变820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采用电子阴道镜和组织病理学检查宫颈病变并分析其结果。方法对宫颈专科门诊8201例宫颈病变的患者均进行阴道镜检查,对2383例诊断为宫颈上皮内病变和可疑宫颈癌或其他病变者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然后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河源市妇幼保健院宫颈专科门诊就诊人群高发的宫颈炎性病变7379例(其中含HPV感染768例),宫颈良性肿瘤157例,CIN209例,宫颈癌44例。宫颈良性病变的HPV感染率为10.41%,CIN和宫颈癌的HPV感染率为62.06%,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1)。宫颈良性病变者平均年龄32.53岁,宫颈癌平均年龄45.2岁,宫颈HPV感染以20~30岁年龄段发病率最高,CIN高峰年龄为31~44岁,相对HPV年龄推后约10~15年。结论积极开展子宫颈病变预防宣传,早期诊治宫颈炎性病变,对HPV阳性者进行严格的宫颈筛查,其中31~44岁是宫颈门诊宫颈癌防治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妇女宫颈高危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情况与宫颈病变的相关性,了解HPV分型检测技术在宫颈癌筛查中的临床意义,以期为该地区宫颈疾病的预防和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随机对门诊宫颈癌筛查患者2 500例进行HPV分型检测,筛查高危HPV阳性患者680例,人群总感染率为27.20%。对680例宫颈HR-HPV阳性患者随访,临床诊断资料的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高危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和阴道镜下活检的病理诊断结果正相关关系,存在一致性(P0.05)。31~45和46~56岁年龄组HPV阳性率分别占61.47%(418/680)、26.91%(183/680);≤30岁和≥56岁年龄组HPV阳性率分别占8.38%(57/680)、3.24%(22/680),其中31~45岁年龄组是HPV感染的高发年龄。宫颈高危HPV感染者中宫颈病变的发病率分别为:31~45岁年龄组25.12%(105/418)、46~56岁年龄组20.77%(38/183)、≤30岁年龄组1.75%(1/57)、≥56岁年龄组4.55%(1/22);宫颈病变高发年龄为31~45岁区间,其次为46~56岁区间。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327,P=0.000)。结论该院门诊患者中HPV感染依次以HPV16、58、52、18、51亚型为主,在宫颈病变患者中HPV16、18、58、52亚型占主要。宫颈病变与HR-HPV感染密切相关,HPV分型检测有利于宫颈病变及宫颈癌发现,可应用于临床进行宫颈癌初筛。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宝鸡市金台地区高危型HPV流行病学分布特征, 以及HPV亚型与宫颈病变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2022年在宝鸡市金台地区接受宫颈癌筛查的11 237名妇女, 采用多重荧光PCR技术对其进行HPV基因分型检测, 分析不同年龄段的感染率、亚型分布、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测(TCT)及宫颈组织活检病理诊断结果。结果 11 237名妇女中, 共检出HPV阳性1 439例, 阳性检出率为12.81%。51~55岁组感染率最高(20.79%, 501/2 410), 各年龄段HPV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0.40, P<0.001)。在HPV初筛阳性患者中, 后续TCT筛查完成率仅为62.39%(730/1 170)。在高级别宫颈病变中, 均以HPV16感染为主(45.71%, 16/35), 而低级别宫颈病变中, 以其他12种HPV亚型为主(86.67%, 104/120)。结论宝鸡金台地区高危型HPV感染率较高, 以51~55岁感染率最高。高、低级别宫颈病变中HPV亚型有异。初筛阳性患者的后续TCT筛查完成率较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调查南充地区女性人群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状况,为预防HPV感染和宫颈癌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HPV基因分型技术对南充地区的229例生殖系统炎症女性患者进行HPV亚型检测.结果 229例患者中共检出HPV阳性者119例,阳性率为52.0%.在被测的23种HPV-DNA亚型中,与宫颈癌密切相关的高危型HPV感染占72.3%,高危型以HPV16型最多,其次为HPV33型、HPV18型.不同年龄段女性HPV的感染率及HPV阳性中高危型的比率均有显著性差异(χ2=9.02、6.22,均P<0.05),其中41~50岁的高危型感染比例最高占87.5%.结论 南充地区女性HPV感染率高,且以高危型感染为主,高危型的易感年龄段为41~50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高危型HPV检测在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高危型HPV阳性、组织病理学确诊的宫颈病变患者300例,根据其病变程度分低度鳞状上皮内瘤变(LSIL)组,包括炎症和CINⅠ;高度鳞状上皮内瘤变(HSIL)组,包括CINⅡ~Ⅲ、宫颈鳞癌(SCC)。对≥CINⅡ或CINⅠ无随访条件者行手术治疗,随访于治疗后3、6、9、12、18、24个月均行HPV、细胞学检查,必要时再次活检。结果:干扰素栓治疗100例,宫颈锥切术103例,全子宫切除术39例,宫颈癌根治术58例,不同治疗方式的HPV转阴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扰素栓组与其他3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CINⅡ~Ⅲ患者宫颈锥切术与全子宫切除术HPV转阴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锥切、全子宫切除术两组HPV转阴率与宫颈病变级别无关(P>0.05)。年龄≤35岁、36~50岁、>50岁HPV转阴率分别为91.38%、90.91%、77.27%(P<0.05)。HPV低度载量组(1,100)、中度载量组(100,1000)、高度载量组(>1 000)治疗后HPV转阴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炎症和CINⅠ、CINⅡ~Ⅲ、SCC组治疗后HPV转阴时间的中位数分别为7、7、4个月(P<0.05)。267例HPV转阴者未发现病变残留及复发。结论:高危型HPV检测在不同级别宫颈病变的随访中起重要作用。不同治疗方法均可有效清除宫颈病灶及HPV感染,且手术治疗效果高于干扰素栓治疗,CINⅡ~Ⅲ患者可采用宫颈锥切术完全代替全子宫切除术。治疗前HPV载量高低与宫颈病变的转归无关,治疗后HPV持续阳性预示病灶残留或复发。  相似文献   

12.
目的:回顾性分析西安地区宫颈病变妇女人乳头瘤病毒( HPV)感染状况及基因型别,为宫颈病变的防治提供临床资料和依据。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西安市第一医院及陕西友谊检验中心病理诊断为宫颈癌和宫颈上皮内瘤变( CIN)的450例女性宫颈组织石蜡标本,应用Hybrimax基因芯片导流杂交技术对标本进行HPV基因型分型检测。比较宫颈癌及不同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组HPV感染状况及基因型别并进行分析。结果①低度、高度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组织中均存在高危型HPV感染,20~29岁年龄组常存在低危型HPV感染,感染率为20%,χ2=29.98,P<0.0001,与其他年龄组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②HPV感染的高危型主要是16、58、18、31,低危型主要是11、43、42、6、44。结论 HPV感染基因型别在不同宫颈病变中有不同表现,高危型HPV持续感染是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变发生发展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临沂地区宫颈鳞癌和癌前病变组织中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的感染状况和分布特点,以期为临沂地区宫颈癌防治和疫苗接种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2017年2月—2018年9月临沂市人民医院病理科诊断的宫颈鳞癌和癌前病变活检或手术切除标本191例,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结合Taqman技术对其进行...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张家口地区妇产科门诊女性生殖道高危型HPV感染现状及子宫颈上皮瘤样病变(CIN)的发生情况。方法:回顾性收集2010年11月~2011年6月,在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妇产科就诊的19~70岁女性筛查资料和临床病理资料。所有调查对象均行子宫颈醋酸肉眼观察、电子阴道镜检查、液基细胞薄层涂片技术子宫颈脱落细胞学检查(LCT)及第二代杂交捕获技术(HC-Ⅱ)检测高危型HPV。对于HPV阳性、未明确诊断意义的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LSIL及以上病变者,行电子阴道镜检查,并取活检,进行病理诊断。结果:共调查了2 397例妇女,分为15~24岁、25~29岁、30~34岁、35~39岁、40~44岁、45~49岁和50~70岁年龄组,高危HPV检出率分别为19.5%、21.7%、12.6%、10.8%、11.2%、19.3%和21.0%,组间存在差异(P<0.05);25~29岁组与50~59岁组HPV感染率较高,但两组间HPV感染率无差异(P>0.05)。CINⅠ、CINⅡ和CINⅢ现患率分别为4.2%、1.8%和0.4%,CINⅠ现患率高于CINⅡ和CINⅢ(P<0.05)。HPV感染率随子宫颈病变级别升高呈趋势性增加,无CIN病变的子宫颈HPV感染率为8.7%。结论:张家口地区门诊妇女生殖道HPV高危型感染率较高,且子宫颈病变多处于CIN的早期阶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龙岩地区妇女HPV感染的阳性率与各年龄段的关系及各亚型的分布情况,为该地区宫颈癌防治及流行病学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反向斑点杂交-基因芯片法检测1456例女性宫颈脱落细胞,以进行23种HPV基因型检测,计算HPV感染的阳性率和年龄段的关系及HPV亚型感染分布特点。结果 1456例标本中阳性540例,阳性率为37.09%,检测出21种HPV亚型,HPV44亚型和MM4亚型未被检出。低危亚型组主要以43亚型为主,高危亚型组优势型别依次为HPV16、58和52。HPV感染的高峰年龄为30~50岁,各年龄组的HPV阳性检出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HPV基因分型检测对宫颈癌防治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广东省惠州地区流动人口育龄妇女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分型及宫颈病变的现况,分析感染、HPV型别与宫颈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对7 796例已婚育龄妇女进行HPV-DNA检测和分型,对HPV阳性者进行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thinprep cytology test,TCT)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7 796例受检对象中共检出HPV感染568例(7.29%),以HPV16、58、52、18型多见。25岁以下女性HPV感染阳性率最高(15.97%),高于其他年龄组(P0.05)。对568例HPV感染者进行TCT筛查,ASCUS级以上宫颈病变298例(52.46%)。结论广东省惠州地区流动人口育龄妇女HPV感染主要感染类型为HPV16、58、52、18型,感染者年龄以15~24岁人群最高,宫颈病变发生率及病变程度随感染者年龄增加而升高。定期筛查HPV感染,尤其高龄感染者是早期发现宫颈病变和预防宫颈癌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7.
HR-HPV在农村宫颈癌前病变高危年龄妇女中的感染状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igh risk-human papilloma virus,HR-HPV)在中国农村宫颈癌前病变高危年龄妇女中的感染状况,为宫颈癌前病变的防治及宫颈癌筛查方案的制定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对宫颈癌高发区江西修水县人桥乡2499例年龄为30~49岁农村已婚妇女进行以人群为基础的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筛查的横断面研究。采用了目前被普遍认可的多种筛查技术的联合筛查:包括宫颈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TCT)、宫颈脱落细胞HPV DNA检查、醋酸染色肉眼观察(VIA)、碘染色肉眼观察(VILI)以及阴道镜检查等方法。不同方法间遵循独立、双盲原则。对其中任何一项检查异常的妇女进行宫颈活组织病理检查,以宫颈活组织病理检查作为诊断金标准。HPV DNA检测采用第二代杂交捕获实验(Hybrid capture-2,HC-Ⅱ)对受检妇女宫颈脱落细胞行HPV DNA半定量检测。观察农村宫颈癌前病变高危年龄妇女病变程度与HR-HPV感染的关系以及HR-HPV在宫颈癌前病变高危年龄妇女人群中的感染状况。结果:2499例受检妇女中,352例妇女因HPV DNA缺失被排除,其余2147例妇女纳入本研究,共检出无宫颈病变1966例、宫颈鳞状细胞化生81例、慢性宫颈炎271例、CINⅠ82例,CINⅡ37例、CINⅢ59例、宫颈癌3例。HR-HPV在不同程度宫颈病变的感染率分别为5.1%、54.9%、66.9%、80.5%、94.1%、98.1%、100.0%。HR-HPV检出妇女中总阳性率为20.63%,在30~34岁、35~39岁、40~44岁、45~49岁各年龄组的阳性率分别为21.07%、19.66%、21.29%及20.54%。宫颈癌前病变妇女HR-HPV感染率与慢性宫颈炎妇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癌前病变高危年龄妇女不同年龄组HPV感染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HR-HPV感染与宫颈病变程度呈正相关,与年龄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广州市白云区流动人口育龄妇女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现状和流行病学特征,探讨HPV感染与不同宫颈病变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原位杂交法对4288名育龄妇女进行HPV-DNA检测,对宫颈肉眼观异常者作阴道镜检查并在病变处行活组织检查,行病理检查确诊。结果 4288名受检对象中,HPV感染率为7.9%,4个不同年龄组HPV感染率分别为11.3%、7.8%、5.1%、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生活年限HPV病毒的感染率分别为7.6%、7.7%、8.2%、7.9%、8.3%、8.0%、7.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级别Ⅰ、Ⅱ、Ⅲ及宫颈癌中HPV检出率分别为60.1%、87.8%、93.0%、100.0%,与正常对照相比,其近似值差异率(odd ratio,OR)分别为7.1、43.6、52.6、75.1。不同年龄组CINⅠ的患病率分别为1.7%、2.0%、2.9%、4.7%,CINⅡ的患病率分别为0.8%、1.1%、3.2%、4.7%,CINⅢ的患病率分别为0.3%、0.4%、1.5%、2.7%,宫颈癌的患病率分别为0%、0.1%、0.5%、0.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广州市白云区流动人口育龄妇女的HPV感染主要分布在19~29岁人群,性生活年限为21~25年的感染率较高,50~59岁年龄段的人群宫颈病变的患病率最高。HPV感染与宫颈癌的发生密切相关,HPV感染是宫颈癌发生的高危因素,宫颈病变越严重,HPV检出率越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技术(LCT)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2008年7月2日~2009年1月16日期间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LCT检查结果,与同期传统宫颈涂片检查结果对照。结果:LCT阳性率(阳性病例包括L-SIL、H-SIL、SCC、ACC、ASC、AGUS、AGC、HPV感染)13.51%(104/770),其中44例阳性病例行宫颈活检,宫颈组织学检查阳性19例(48.18%)。传统宫颈涂片检查阳性率1.83%(31/1 692),其中22例阳性病例行宫颈活检,宫颈组织学检查阳性11例(50.00%)。对阳性病例病变程度分组分析发现,LCT对HSIL以上高级别宫颈病变(包括HSIL、SCC、ACC)的总体检出率(1.17%,9/770)与传统宫颈涂片检出率(1.30%,22/1 69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CT阳性组中病变程度在LSIL以下病例(包括LSIL、ASC、AGUS、HPV感染)占91.35%(95/104),传统宫颈涂片阳性组中病变程度在LSIL以下病例仅占29.03%(9/31),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年龄分组分析,LCT阳性病例中40岁以下者占55.77%,传统宫颈涂片阳性病例中40岁以下病例仅占25.81%,两者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CT技术可提供高质量细胞学涂片,LCT可显著提高宫颈细胞学检查的阳性率,特别是年轻患者LSIL以下低级别病变的检出率,LCT对宫颈癌的早期发现、诊断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不同级别宫颈病变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型别分布及HPV不同亚型感染的致癌性。方法:选择宫颈病变患者436例,按组织病理学结果分为典型HPV感染改变者58例、CINⅠ69例、CINⅡ134例、CINⅢ129例、宫颈癌46例。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包括HPV感染改变者和CINⅠ;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包括CINⅡ和CINⅢ。采用核酸分子快速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Hybrimax)对所有患者宫颈脱落细胞进行HPV分型,计算不同宫颈病变HPV不同亚型的检出率。结果:436例宫颈病变中常见的HPV亚型(检出率>5.0%)从高到低依次为HPV16(55.73%)、HPV58(18.58%)、HPV33(11.70%)、HPV31(10.78%)、HPV52(7.80%)、HPV53(7.57%)。宫颈癌组依次为HPV16、18、39;HSIL组依次为HPV16、58、33、31、53、52;LSIL组依次为HPV16、58、52、31、53/33、11、68、cp8304、18。HPV16与宫颈病变的级别呈正相关(P=0.000)。结论:沈阳地区宫颈病变常见的HPV亚型是HPV16、58、33、31、52、53型,HPV16致癌性最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