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本文介绍纯合子Swiss裸鼠自发恶性淋巴瘤的移植特性和病理形态观察。取肿瘤组织悬液接种无T淋巴细胞的纯合子(nu/nn)小鼠皮下,每点注射0.2ml,肿瘤发生率100%;接种有T淋巴细胞的小鼠均不生长。该肿瘤共传5代,其特性均与原自发瘤一样。光镜检查为B细胞型恶性淋巴瘤;电镜检查符合B细胞恶性淋巴瘤。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大鼠自发性乳腺癌在不同接种途径下、不同性别、不同品系大鼠体内的生长与转移的生物学特性。方法:制备瘤细胞悬液,首先以不同瘤细胞数在大鼠右腋皮下接种,通过成瘤率及存活天数确定最佳细胞数;以2×106个瘤细胞从右腋皮下、腹腔、后肢肌肉和尾静脉分别接种CHN大鼠,以2×106个瘤细胞分别从右腋皮下接种雌性和雄性CHN大鼠,以2×106个瘤细胞从右腋皮下分别接种不同品系大鼠,分别观察大鼠成瘤率及存活天数;分别取肿瘤、浸润与转移肿瘤组织,做组织切片,HE染色后观察。结果:大鼠自发性乳腺癌在动物体内接种不同瘤细胞数与不同途径接种肿瘤成活率均为100%,肿瘤具有浸润性生长与转移特性,但带瘤宿主存活时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不同性别大鼠移植瘤细胞后宿主存活时间、瘤重和瘤系数在雌雄大鼠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大鼠自发性乳腺癌属于非激素依赖性瘤株;不同品系大鼠接种瘤细胞悬液后肿瘤仅在CHN和CHN×LOU/M F1代大鼠体内生长,表明大鼠自发性乳腺癌是CHN大鼠的一种同基因型瘤株。结论:大鼠自发性乳腺癌无论用哪种方法在CHN大鼠体内接种成活率均为100%,都具有浸润性生长与转移特性,是CHN大鼠的一种同基因型和非激素依赖性新瘤株,对研究乳腺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人胃癌裸鼠胃原位移植转移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 :建立人胃癌裸鼠原位移植转移模型 .方法 :用人胃癌细胞悬殊液接种于裸鼠皮下 ,形成稳定传代的皮下移植瘤 ,将皮下移植瘤组织再接种于裸鼠胃浆膜下 ,称为间接胃原位移植模型 ,并与直接用细胞悬液接种于裸鼠胃浆膜下、皮下、腹腔、尾静脉的移植瘤模型比较 ,观察移植肿瘤的生长状况、移植成功率和自发转移的发生率及组织学变化及细胞动力学改变等生物学特性 .结果 :肿瘤组织块保留了人胃腺癌的组织学特片 ,尾静脉注射与直接原位接种成瘤率均为6 0 % ,间接原位接种模型移植成瘤率为 80 % ,皮下与腹腔接种成瘤率均为 10 0 % .间接胃原位移植模型肝脏转移率为6 0 % ,直接胃原位移植模型肝脏转移率为 33.3% (P <0 .0 5 )尾静脉移植瘤模型仅见肝脏转移 ,实验过程中裸鼠衰竭处死后的肺脏经连续组织切片未见瘤细胞侵袭 .移植瘤细胞具有分泌CEA的功能 ,细胞动力学检测显示以五倍体细胞为主 .结论 :人胃癌裸鼠皮下 -胃原位移植瘤模型的生物学行学与人胃癌自然生长和转移过程相似 ,为研究人胃癌转移机制提供了理想的模型 .  相似文献   

4.
本实验是用人肺腺癌细胞系(LTEP-a-2)在NiH-nu/nu裸小鼠背部皮下接种,成功地建立了一株可移植性瘤株模型。以1×10~6和1×10~7瘤细胞悬液接种于动物皮下,先后2次共接种16只裸小鼠,结果有11只动物发生肿瘤,瘤发生率为68.8%。以生长良好的肿瘤进行传代,各代均利用其上一代皮下生长的实体瘤的瘤小块或瘤细胞悬液进行移植,历时2年共传15代。实验共用62只裸小鼠,肿瘤总发生率为(54/62)87.1%。第1代肿瘤的潜伏期较长(26~117天);经传代后潜伏期逐渐缩短,第5代以后趋于稳定,潜期伏  相似文献   

5.
目的采用瘤细胞悬液和瘤组织块原位种植构建SpragueDawley(SD)大鼠原位移植胃癌模型,并比较其诱癌率。方法分别采用直接注射法和组织插块法构建SD大鼠胃癌模型:直接注射法组将walker-256细胞悬液直接注射到sD大鼠胃壁的浆膜内,观察移植肿瘤的生长状况、移植成功率;组织插块法组以walker-256细胞接种于SD幼鼠皮下,形成稳定传代的皮下移植瘤,再取该肿瘤组织块原位移植于SD大鼠胃壁,观察移植肿瘤的生长状况、移植成功率。结果直接注射法组原位移植成功率为5/7,造模9d后平均瘤重为0.320g;组织插块法组原位移植胃癌成功率为3/7,造模9d后平均瘤重为0.206g。直接注射法组原位移植成功率和造模9d后平均瘤重均较组织插块法组高。结论直接注射法原位移植模型的生物学行为与人胃癌自然生长过程相似,可作为一种有价值的工具用于胃癌转移机制和抗转移实验。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人肾癌裸小鼠原位移植转移模型,并比较两种不同方法的结果.方法将肾癌完整组织块和肿瘤细胞悬液种植于裸小鼠肾包膜形成原位移植瘤,并观察和比较两种方法所建立模型的肿瘤生长状况、移植成功率和自发转移的发生率.结果肾癌完整组织块接种的原位成瘤率达75.0%,肾、肺门淋巴结转移率均73.3%,肺转移发生率53.3%;细胞悬液种植的原位成瘤时间较组织块法延迟10 d,成瘤率为40.0%,肺、肾门淋巴结转移率均12.5%,肺脏无转移.结论两种原位移植转移模型均具有人肾细胞癌自然生长过程的特点,肾癌完整组织块原位移植模型优于细胞悬液原位接种模型,为研究人肾细胞癌转移机制和抗转移实验治疗提供了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人胆囊癌裸鼠皮下瘤模型,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初步观察。方法:培养人胆囊癌细胞系GBC-SD细胞,收集细胞并制备细胞悬液。每只裸鼠于股外侧皮下注射GBC-SD细胞悬液0.2ml(约2×106个细胞),共30只。观察GBC-SD细胞系成瘤率、成瘤时间、肿瘤生长情况及对裸鼠机体状况的影响。解剖观察瘤体情况并行病理切片观察。结果:裸鼠成瘤率为100%,GBC-SD细胞系对高周龄裸鼠亦有致瘤性,成瘤时间为1周左右。裸鼠于注射瘤细胞后约8周出现恶液质,晚期恶液质明显并衰竭死亡。荷瘤生存期平均为20周。结论:GBC-SD人胆囊癌裸鼠皮下瘤模型成瘤率高,GBC-SD细胞系对高周龄裸鼠亦有致瘤性。肿瘤生长速度稳定,易于观察,可作为胆囊癌治疗等研究的良好平台。  相似文献   

8.
裸鼠皮下人肝癌移植瘤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建立裸鼠皮下人肝癌移植模型 .方法 :人肝癌细胞株SMMC - 772 1制成 0 2mL 含 5× 10 6个细胞悬液接种于 4~ 6周龄裸小鼠颈背部皮下 ,按时观察肿瘤生长情况 ,36d处死 .瘤组织作病理及电镜检查 ,周围血作与肿瘤相关的甲胎蛋白 (AFP)检测 .结果 :该模型具有类似原发性肝癌的形态学特征 .结论 :成功建立了人肝癌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 .  相似文献   

9.
目的:用瘤细胞悬液和瘤组织块原位种植,建立SD大鼠原位移植胃癌模型。方法直接注射法组将walker-256细胞悬液直接注射到SD大鼠胃壁的浆膜内,观察移植肿瘤的生长状况、移植成功率;组织插块法组以walker-256细胞接种于SD幼鼠皮下,形成稳定传代的皮下移植瘤,再取该肿瘤组织块原位移植于SD大鼠胃壁,观察比较移植肿瘤的生长状况、移植成功率。结果直接注射组原位移植成功率为71.42%,造模九天后平均瘤重为0.322 g;组织插块组原位移植胃癌成功率为42.85%,造模九天后平均瘤重为0.206 g。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该SD大鼠直接注射法原位移植模型的生物学行为与人胃癌自然生长程相似,可作为一种有价值的工具用于胃癌转移机理和抗转移实验。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胃癌裸鼠原位移植和转移模型,并比较三种不同方法的结果。方法:将胃癌肿瘤细胞悬液、胃癌裸鼠皮下移植瘤块和胃癌裸鼠原位移植瘤块种植于裸鼠胃壁,形成原位移植瘤,观察和比较三种方法所建立的模型肿瘤生长状况、移植成功率和自发转移的发生率。常规HE染色,观察胃癌原位移植瘤、胃癌淋巴结转移和肝转移的病理切片。结果:细胞悬液种植的原位胃癌成瘤率为50%,淋巴结广泛转移率为37.5%,肝转移发生率为25%;皮下瘤块的原位成瘤率为100%,淋巴结广泛转移率为62.5%,肝转移发生率为50%,腹水形成率为6.25%;而胃癌裸鼠原位移植块再次原位移植的原位成瘤率达100%,淋巴结广泛转移率为87.5%,肝转移发生率为75%,腹水形成率为12.5%。细胞悬液成瘤时间较皮下肿瘤组织块和胃癌裸鼠原位移植块再次移植延迟2—3周,而后两者无差异。结论:三种原位移植和转移模型均具有人胃癌自然生长过程的特点,以胃癌裸鼠原位移植块再次移植为最优,且更具有人胃癌的生物学活性。  相似文献   

11.
金属硫蛋白在消化管腺癌中表达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金属硫蛋白在食管鳞状细胞癌(ESC)、胃腺癌(GTAC)、大肠腺癌(LITAC)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94例消化管癌组织中MT表达率。结果:MT在食管癌、胃癌、肠癌中的阳性率分别为75.00%(24/32),52.27%(46/88),59.46%(44/74)。癌组织分化程度低和浸润深者MT阳性率高于中、高分化组和浸润浅组(P〈0.05)。结论:MT表达与癌组织分化程度和浸润深度有关。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导1950~1985年经病理确诊的12岁以下小儿肿瘤955例,其中良性552例,恶性403例,主要来源于活体组织检查。良性肿瘤中,软组织肿瘤最多,达半数以上(60.33%),其中主要是血管淋巴管肿瘤。恶性肿瘤中,男孩明显高于女孩,患病年龄以初生至3岁组最高,肿瘤类型以胚胎性肿瘤及淋巴造血组织肿瘤最多,单个舯瘤以视网膜母细胞瘤最为多见。  相似文献   

13.
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在结直肠癌癌变机理、早期诊断、综合治疗、化学预防方面的研究新动向。提出基础结合临床、将基础研究成果快速转化为指导临床实践服务,是提高结直肠癌诊治水平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肺癌、结肠癌和直肠癌患者血清瘦素(Leptin)的表达变化,探讨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采集肺癌、结肠癌、直肠癌患者及正常对照者的血清样品,采用相应试剂盒检测血清Leptin、癌胚抗原的水平,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反映脏器功能、代谢功能的相关生化指标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者相比,三种肿瘤患者血清Leptin显著升高,癌胚抗原、脏器功能指标和代谢指标均有不同程度变化。结论Leptin可能作为评价恶性肿瘤患者状况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15.
秦文芝  周宁 《军医进修学院学报》2010,31(12):1246-1248,1254
目的探讨微乳头型卵巢浆液性交界性肿瘤患者的临床特点、病理诊断及其治疗。方法对2001-2009年解放军总医院收治的4例微乳头型卵巢浆液性交界性肿瘤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诊断资料结合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例患者均为生育期妇女,年龄29-35岁,其中2例原发不孕。术中发现均双侧卵巢外生型肿瘤,Ⅰ期2例,Ⅲ期2例。1例临床Ⅲ期腹膜非浸润性种植,行保留生育功能手术(同时切除大网膜),随访5年无复发;1例临床Ⅲ期腹膜浸润性种植,行肿瘤细胞减灭术,随访3年无复发。1例Ⅰ期腹膜非浸润性种植,行保留生育功能手术(未切除大网膜),1年复发,仍为微乳头型卵巢浆液性交界性肿瘤。1例Ⅰ期腹膜浸润性种植,行保留生育功能手术(未切除大网膜),2年复发,为低级别浆液性癌。4例均术后辅助化疗。结论微乳头型卵巢浆液性交界性肿瘤发生在双侧卵巢的几率较高,临床分期较高,易发生浸润性卵巢外病变。无论期别早晚,手术均应行全面规范病理分期手术,保守性手术适用于年轻有生育要求的I期患者,对癌变及伴有浸润性种植者应辅助化疗。  相似文献   

16.
结合5倒多原发癌,就其发病部位及组合,有关发病因素和诊断标准进行了讨论,并提出早期诊断中不能满足第一癌灶的发现,慎重对待肿瘤术后"复发"病例.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保乳术后同步放化疗对早期乳腺癌的疗效及 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将60例行乳腺癌保乳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术后均辅以放疗和化疗,对照组单纯辅以放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外周血CD3+、CD4+、CD8+细胞百分率变化。【结果】观察组局部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外周血CD3+、CD4+百分数和CD4+/CD8+比值及不良反应构成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显著( P >0.05)。【结论】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同步放化疗可明显降低患者的局部复发率,且患者可耐受,安全可行,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8.
染色体位点与癌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85个肿瘤相关断裂点、89个脆性部位、34个细胞瘤基因位点在人基因纽中定位分布的比较,发现三类染色体位点有极大的位点相似性。根据肿瘤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最新进展,提出了癌变的肿瘤始动部位假说,详细论述了三类染色体位点的功能及其与癌变的关系。此外,重点分析了染色体缺失断裂点的分布规律,讨论了抗瘤基因在人类基因组中存在的可能性,井认为抗瘤基因对瘤基因的调节是一种顺位作用调节方式。这种调节形式对稳定细胞的表型可能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相关临床病理因素。方法:应用χ2和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6~2006年结直肠癌根治术后1年以内早期复发的120例患者与同期3年以内未复发72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χ2检验结果显示,肿瘤部位、淋巴结转移、术后辅助化疗情况、肠壁侵润深度和Dukes′分期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肠壁浸润深度、分化程度、术后是否联合辅助化疗与复发转移有关。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肠壁浸润深度是复发转移的危险因素。结论:淋巴结转移、肠壁浸润深度是影响结直肠癌术后复发转移重要的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测定不同肿瘤细胞中RNF8蛋白的表达以及与细胞辐射敏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测定U87、EC109、Hela、SGC7901等肿瘤细胞中RNF8蛋白的表达量;采用MTT法测定各个肿瘤细胞的辐射敏感性。结果:RNF8在不同的肿瘤细胞中表达量不同,不同肿瘤细胞具有不同辐射敏感性。结论:RNF8与肿瘤细胞辐射敏感性正相关,有可能成为辐射敏感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