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一体式导管兜固定装置在血液透析永久性颈内静脉留置导管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9年1月在本院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永久性颈内静脉导管的患者3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创新组。对照组采用普通纱布敷料固定,创新组采用一体式导管兜固定装置,比较两组置管敷料完整情况、周围皮肤情况及患者满意率。结果创新组敷料使用过程中潮湿、松动、脱落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对导管周围的皮肤影响小于对照组(P 0. 05),患者的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一体式导管兜固定装置应用于血液透析患者永久性颈内静脉导管的护理,安全有效、美观舒适、便于观察,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在血液透析患者护理中用颈内静脉临时导管固定装置干预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 2016 年 4 月至 2023 年 4 月 在本院接受血液透析治疗选择颈内静脉作为首次血管通路的透析患者 200 例作为研究对象。将 2016 年 4 月至 2021 年 10 月的 透析患者 70 例为对照组,2021 年 11 月至 2023 年 4 月的透析患者 130 例为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颈内静脉固定方法,观察 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外用颈内静脉导管固定装置固定导管。分析对比两组的护理满意度、缝线脱落、导管功能不良、胶布使用 不良情况(胶布敷料脱落、胶布敷料污染、胶布粘贴到患者衣领及头发、胶布过敏)及不良事件发生率(导管感染率、导管滑 脱率、穿刺点渗血率、血肿发生率)。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缝线脱落、导管功能不良、不良事件发生率、胶布使用不良情况均 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血液透析治疗中对患者采用颈内静脉临时 导管固定装置固定导管,可提高护理满意度,减少缝线脱落、导管功能不良、胶布使用不良情况,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自行设计,经正规厂家加工制作的中心静脉临时血液透析导管专用固定、护创抗菌敷料装置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右颈内静脉留置临时双腔导管后予血液透析治疗的住院患者9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黏贴固定组(对照组)和专用导管固定、护创抗菌敷料装置组(观察组)各48例,比较两组的固定效果及对此固定方法的效果满意度。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颈静脉临时透析导管置管处渗液或渗血(52.1%比14.6%)、敷料污染卷边需更换(75.0%比37.5%)、导管扭曲或移动需再固定(16.7%比4.2%)发生率相比,观察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置管缝线保持完好时间[(21.04±2.35)d比(23.06±2.45)d]以及发生导管移位平均时间[(24.90±3.92)d比(29.17±5.78)d]观察组较对照组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固定方法满意度评分相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3.96±0.97)分比(4.38±1.0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心静脉临时血液透析导管专用固定、护创抗菌敷料装置临床应用效果满意,值得在护理工作中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新型国产临时血液透析导管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2家临床验证中心临时中心静脉置管血液透析的患者共140例,随机分为2组,验证组使用新型国产临时血液透析导管,对照组使用Arrow临时血液透析导管。对比2组导管的质量和操作性能,血流量和透析效果,及导管相关并发症的情况。结果共140例患者,平均年龄(61.06±16.02)岁,2组间基础资料比较无差异。验证组平均血流量(215.43±10.03)ml/min,导管留置时间为(30.49±15.65)天,sp Kt/V值为(1.23±0.04),URR(66.16±2.11)%,产品质量和操作性能得分率99.84%,与对照组相比均无差异(2组间比较血流量:t=-1.865,P=0.064;导管留置时间:t=-0.827,P=0.409;sp Kt/V:t=-1.601,P=0.112;URR:t=-1.791,P=0.075;产品质量和操作性能得分率:χ~2=-1.000,P=0.321)。验证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86%,对照组为1.43%,2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χ~2=0.000,P=1.000),2组均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结论新型国产临时血液透析导管的操作性、有效性和安全性良好,能为血液透析患者提供有效的、安全的临时血管通路。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自制血液透析临时导管固定扣在临时静脉置管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以2014年10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临时颈静脉置管血液透析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方法固定导管外露部分,观察组采用自制导管固定扣固定。比较观察两组患者的换药次数、局部感染发生率、缝线脱落发生率以及患者舒适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换药次数少于对照组[(6.62±2.59)次vs(8.47±2.65)次,P<0.01];局部感染发生率(2.9%vs 23.5%,P<0.05)、缝线脱落发生率(0 vs20.6%,P<0.01)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舒适、较舒适及不舒适分别为21例(61.8%)、11例(32.4%)和2例(5.9%),对照组患者舒适、较舒适及不舒适分别为3例(8.8%)、15例(44.1%)和16例(47.1%),观察组患者舒适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制血液透析临时导管固定扣可有效降低导管局部感染、导管缝线脱落发生率,提高患者舒适度,同时减轻了护理工作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含银敷料预防血液透析患者股静脉临时导管相关感染的效果。方法将留置股静脉临时导管的血液透析患者96例,按住院号尾号单双数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予3M伤口敷贴覆盖穿刺点,观察组予含银敷料覆盖穿刺点,再覆盖3M伤口敷贴。结果观察组股静脉临时导管相关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局部皮肤变态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含银敷料预防股静脉临时导管相关感染效果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三种固定方法的效果,持续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将2013年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管道采用透明敷料加医用胶带常规固定法的患者,设为对照组;2014年采用透明敷料加导管固定装置(施乐扣)改良固定法一的患者,作为观察1组;2015年用透明敷料加3M-2733胶布高举平台改良固定法二的患者,作为观察2组;比较三组患者非计划拔管发生率、费用成本以及患者舒适度。结果观察1组和观察2组非计划拔管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1组和观察2组非计划拔管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管道固定成本及舒适度比较,观察2组优于观察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对照组相比,经过改良的观察1组和观察2组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非计划拔管发生率降低;观察2组和观察1组的成本相比,前者价格更低;对照组和观察2组与观察1组的舒适性相比,前两种舒适性更高;观察2组从胸腔闭式引流导管非计划拔管发生率、成本、舒适性方面考虑,为最优方案,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改良后的病号服在普外科腹部手术后留置颈内中心静脉导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普通外科腹部手术后留置颈内中心静脉导管的患者121例,按手术单双日分成观察组62例和对照组59例。观察组在术后给予穿着带有导管固定装置的改良病号服固定导管。对照组患者按常规胶布粘贴方法固定导管。比较两组患者颈内中心静脉导管的固定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液体通.时长、平均导管移位时长、导管再固定平均时长、导管发生牵拉平均时长以及平均贴膜完好时长等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01,3.25,6.13,4.57,9.85;P<0.05)。固定方法接受程度比较中,观察组患者在活动方便程度和舒适度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9.38,-10.62;P <0.01)。观察组患者的导管感染率为4.8%,脱管率为0.0%,均低于对照组(10.1%,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93,5.62;P<0.05)。结论带有导管固定器的改良病号服在颈内静脉置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良好,导管固定牢固,导管感染率和脱管率低,患者穿着舒适,活动方便,减少护士工作量,可在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在预防血液透析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2月我院收治行血液透析的患者160例为对照组,2013年3月~2014年7月我院收治行血液透析的患者160例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集束化护理干预模式。比较两组CRBSI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CRBSI发生率为2.50%,显著低于对照组14.38%(χ~2=14.602,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率为96.25%,显著高于对照组89.37%(χ~2=5.668,P0.05)。结论在血液透析患者中采用集束化护理,可以有效预防患者CRBSI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葡萄糖酸氯已定抗菌透明敷料在血液透析中心静脉临时导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4月~2022年6月在我院肾脏内科通过中心静脉临时导管行血液透析的住院患者共12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4例。观察组在临时血透导管出口处使用葡萄糖酸氯已定抗菌透明敷料,对照组使用医用敷贴。对两组患者导管出口处感染、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局部皮肤过敏情况及导管敷料固定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导管出口处感染和敷料卷边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X2=3.905,X2=7.143;P<0.05);观察组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率为1.05‰,低于对照组5.57‰;观察组临时导管移位和局部皮肤过敏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X2=1.574,X2=0.508;P>0.05)。结论 葡萄糖酸氯已定抗菌透明敷料能帮助护理人员持续观察穿刺点,有效降低导管出口处感染及敷料卷边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改良无缝合方式在血液透析临时导管固定中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改良无缝合导管固定方式对血液透析临时导管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98例血液透析临时置管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思乐扣联合IV 3 000透明敷贴固定血液透析临时导管,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缝合联合IV 3 000透明敷贴方式进行固定,比较两组患者血液透析临时导管脱出率、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情况、穿刺点渗血情况和患者的舒适度。结果在血液透析临时导管使用过程中,两组患者在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导管脱出、穿刺点渗血及患者的舒适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改良无缝合导管固定方式,可降低血液透析临时导管脱出率、穿刺点渗血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舒适度,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固定方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改良无缝合固定方式在血液透析临时导管维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血液透析临时置管病人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0例。干预组采用改良无缝合导管固定装置思乐扣联合Ⅳ3000透明敷贴固定血液透析临时导管,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缝合固定联合Ⅳ3000透明敷贴固定血液透析临时导管,比较两组病人临时导管的脱出率、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人疼痛情况。[结果]两组病人导管脱出率、导管相关并发症、病人疼痛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改良无缝合导管固定方式可减少血液透析临时导管脱出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减轻病人疼痛度,是导管固定中较好的固定方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自制经股动脉穿刺溶栓导管保护带在经股动脉穿刺置管溶栓治疗下肢动脉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16年3月—11月在河北省某三级甲等医院血管外科住院的经股动脉穿刺置管溶栓治疗下肢动脉缺血患者11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8例。两组均用无菌透明敷贴固定溶栓导管,试验组用经股动脉穿刺溶栓导管保护带加以包扎固定,对照组采用自粘弹力绷带"十字交叉"进行外固定。观察两组的溶栓导管意外拔管发生情况,三通接头与皮肤接触部位发生医疗器械相关性压疮情况和导管固定周围皮肤发生医用黏胶相关性皮肤损伤情况。结果比较两组的溶栓导管意外拔管发生率、医疗器械相关性压疮发生情况及医用黏胶相关性皮肤损伤发生情况,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肢动脉缺血患者经股动脉穿刺置管溶栓期间,采用经股动脉穿刺溶栓导管保护带包扎固定溶栓导管,降低了溶栓导管意外拔管发生率,有效避免了医疗器械相关性压疮、医用黏胶相关性皮肤损伤等不良事件,保证了患者的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桥式固定法在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维护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将70例行PICC置管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5例,2组均采用相同的中心静脉置管换药包,并按照标准的PICC导管维护流程进行维护。对照组导管按传统方法固定,实验组按照桥式固定法固定导管。比较2组导管部位压疮、导管折叠发生率和患者的舒适感。 结果实验组导管处压疮、导管折叠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11.667,P=0.001;χ2=12.992,P<0.001),患者的舒适感高于对照组(χ2=17.014,P<0.001)。 结论 在行PICC导管固定时,桥式固定法优于传统导管固定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系统化护理干预对预防颈内中心静脉导管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228例颈内中心静脉置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12例与对照组11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深静脉置管方法,观察组采用系统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各种导管并发症发生率及置管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各种导管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置管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系统化护理干预能减少颈内中心静脉置管患者各种导管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并提高患者置管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因疾病需接受颈内静脉留置导管治疗患者的护理要点。方法:将我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期间接受颈内静脉留置治疗的65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3例与观察组32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接受优质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两组患者满意度,总结出现导管并发症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满意度为69.70%,观察组为93.75%,观察组满意度较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者导管并发症发生率为27.27%,观察组为6.25%,观察组发生率较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血液透析治疗患者行颈内静脉留置导管术,同时做好导管护理干预工作,大部分患者表示对于护理服务感到满意,且患者出现导管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黏胶祛除剂在肿瘤患者PICC置管皮肤医用黏胶性皮肤损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8月本院肿瘤PICC带管未使用黏胶祛除剂的患者50例为对照组。同时,选取2017年9月—2018年2月本院换药过程中使用黏胶祛除剂的PICC肿瘤带管患者50例为观察组,观察2组PICC置管皮肤医用黏胶剂相关性损伤(MARSI)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肿瘤PICC带管患者置管皮肤MARSI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肿瘤PICC导管换药过程中使用黏胶祛除剂,能有效降低医用黏胶相关性皮肤损伤发生率,从而提升PICC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血液透析患者留置深静脉双腔透析导管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80例我院血液透析中心接受颈内静脉留置双腔透析导管行透析治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9)和观察组(n=41),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按照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置管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对治疗满意度等。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置管时间长,对治疗满意度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血液透析患者留置深静脉双腔透析导管治疗进行护理可提高护理的质效,具有重要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解决维持性血液透析永久性颈内静脉置管患者的皮肤胶布过敏问题.方法 将本透析中心永久性颈内静脉置管患者按置管固定方法分为医用纳米胶布固定组72例次和自制小背心固定组192例次.观察透析期间2组皮肤过敏情况.结果 医用纳米胶布固定组患者的皮肤过敏率显著高于自制小背心固定组.结论 自制小背心能有效预防永久性颈内静脉置管患者的皮肤胶布过敏,是一种既经济实惠,又经久耐用的理想的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在慢性肾衰竭患者血液透析治疗中采用舒适护理模式的效果分析。方法选择2011年6月~2014年12月于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血液净化中心进行长期血液透析的慢性肾衰竭患者126例,根据随机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n=63)和对照组(n=63)。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舒适护理模式进行护理。观察2组患者在护理1年后透析并发症、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经舒适护理干预1年内心律失常、呼吸困难、感染、高血压、低血压发生例次均显著降低(χ~2=11.105,8.387,11.243,33.727,20.674;P=0.001,0.004,0.001,0.000,0.000),并且患者在生理、情感、生活满意度及感情的评分均显著提高(t=3.537,3.429,3.572,3.827;P=0.032,0.019,0.015,0.016)。护理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经舒适护理模式干预后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χ~2=12.365,P=0.000)。结论舒适护理模式应用于慢性肾衰竭患者的常规护理中,能有效降低透析并发症,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