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机械化开采端头支架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煤工作面上、下端头是直接与上、下区段巷道相联,而且分别布置刮板输送机头和机尾,机电设备多,人员出入频繁,要求有较大的工作空间,受巷道和工作面采动矿压的影响较大,顶板活动强烈,是工作面事故多发地点。端头支护情况直接影响回采工作面的快速推进和安全生产,为保证安全高效开采,端头支架设计研究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
采煤工作面采用切顶墩柱改善顶板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仲军维  李广勇 《煤矿开采》2003,8(2):73-73,81
顶底板较硬的薄煤层工作面使用切顶墩柱配合单体液压支柱支护,改善了初次放顶和回柱放顶时的顶板管理,避免了来压推垮工作面的威胁,减少上下端头悬顶和煤壁区顶板悬露时间,保证了采煤工作面的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3.
针对9103综采工作面回采过程中,机头机尾推进进尺深度和速度有差异,导致工作面支架上窜,下端头支架无法对下端头进行有效支护。通过对工作面顶板岩性进行分析,结合不同的顶板运动强度确定合理的支护强度,并对支柱选型和支护密度进行研究,确立采用单体支柱配合4 m Π型钢梁架对工作面下端头支架和煤柱间顶板进行加强支护,为端头支护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4.
从我矿历年回采冒顶事故谈加强支护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矿于 1972年投产 ,年设计生产能力为 15万t,现实际生产能力在 18万t以上。随着开采水平的延深 ,现已采至三水平 (- 340 ) ,并继续延深至四水平(- 380 ) ,由于我矿地质条件复杂 ,构造十分发育 ,尤其进入深部水平后 ,条件更差 ,又因受东村大向斜影响 ,出现断层多 ,顶板起伏变化大 ,煤层赋存条件差 ,顶板岩性坚固性下降 ,大部分工作面顶板破碎 ,条件十分恶劣 ,增大了对采煤工作面作业人员的安全威胁和工作面的管理难度 ,尤其给工作面支护和顶板管理带来了很大的困难。1 历年来回采工作面顶板事故概况  东村矿从 1972年投产以来 ,回采工作…  相似文献   

5.
据我矿不完全统计,综采工作面端头冒顶占冒顶事故的38%以上,对安全生产影响很大。其原因是顶板破碎,空顶宽度太大(比工作面支架空顶宽度大600mm),支护不合理造成的,为此采取了加长前梁的措施,见下图。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来,回采工作面下端头使用4对8根11~#矿工钢支护,经实践证明已取得了良好的安全生产效果。但是,这种支架存在着梁体比较笨重、跨度长、易弯曲变形、支设速度慢、对顶板反复支撑等问题,给采面端头支护造成很大的困难。 1990年 8月 10日至1990年12月30日,我矿在确保支护的整体强度及安全生产的前提下,在11062及11101回采工作面应用了HDJ S—1000型金属双销铰接顶梁,实践证明,该梁是一种支护强度高,整体性强,使用方便的新型端头支架。  相似文献   

7.
徐亲成  慈忠贞 《矿山机械》2008,36(4):102-102
我矿2501下巷带式输送机机头段顶板破碎压力大,又处于冒顶区,交叉点巷道支护困难,原有巷遣棚梁变形,后采用套棚处理以加强支护。由于巷道断面小,扩刷困难,通用胶带输送机机头硐室又要求必须扩刷巷道才能满足设备安全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8.
针对8623综采工作面下端头受断层和9号煤层煤柱影响的实际情况,对顶板破碎区域制定了锚索梁、金属网、角锚索、穿钢针、加注马丽散等综合技术措施,有效控制了破碎顶板,综采工作面安全通过顶板破碎区,保证了安全生产,取得了较好的技术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为了适应矿区向深部开采的需要,改善现有采煤工作面下端头顶板支护状况,采用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方法,对新型综放端头及过渡液压支架进行了研制和现场应用分析研究.通过对支架结构、支护强度、管路布置及放煤口设计等的技术革新和时工作面输送机机头作业管理的分析,证明了该系列支架结构紧凑、支护强度高、技术先进、适应性强,安全价值和经济效益显著.该系列支架对类似综放工作面的开采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我矿在3上402综采工作面过拐点及老巷道的实践过程中,通过科学合理的调采工作面机尾技术、机尾回撤支架技术、机尾顶板支护技术、工作面机头支护技术,采取了科学的安全技术措施和组织措施,有效的保证了工作面过拐点及老巷道的过程中顶板的稳定和运输设备的合理的搭接,确保了工作面的推进速度和产量,取得了较好的技术经济效果,为矿井的和谐发展做出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目前河南省许多煤炭企业炮采工作面的顶板控制仍采用单体液压支柱配Ⅱ型钢梁支护,在组织生产时这种支护形式对顶板控制要求很高,制约安全生产。整体顶梁组合悬移液压支架实现了对采煤工作面顶板的封闭性支护,一定程度上可有效控制顶板事故的发生,保证采煤工作面的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12.
针对大倾角煤层采场顶板受力特点建立了非均布载荷作用下顶板的固支梁模型,分析了顶板受力特征,并且结合工作面倾向覆岩运动特征分析了大倾角煤层开采时的矿压显现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大倾角采场顶板压应力最大值位于下端头处梁的下表面,其值比上端头高36%左右,而最大拉应力位于梁上端头的上表面,其值比下端头上表面处拉应力高26%左右,梁的不均衡受力特征以及岩石抗压不抗拉的特性导致工作面上部首先破断失稳造成较早来压;上端头梁的较早受拉破坏以及煤层倾角的影响导致沿倾向由下至上可分为密实充填段、不均匀充填段和动载影响段。密实充填段内覆岩结构主要为受垮落矸石支撑的长悬臂梁,来压强度最小,动载影响段主要表现为短悬臂梁,支架载荷平时较小,动载特征明显。现场支架工作阻力监测结果验证了顶板受力分析和倾向覆岩移动假设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3.
综采工作面顶板破碎问题,不仅大大降低了煤矿回采推进的速度,而且显著提高了液压支架的移架难度,严重时还会出现重大的顶板冒顶事故。以某矿151303综采工作面为例,结合工作面概况,探讨了影响顶板破碎失稳的关键因素,提出了顶板挂网、煤壁加固、顶板支护结构优化以及加强矿压观测等技术措施,为综采工作面回采的安全、高效生产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14.
该文研究了在地质构造复杂的煤层中,工作面切眼斜交布置,安装时机头调采段采用液压支架配单体、Π型钢梁支护顶板,工作面初采时,通过对机头段进行调采提高了资源回收率,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5.
针对王坡煤矿3210孤岛工作面回采期间受三面采空区围岩压力作用以及沿顶板掘进巷道留底煤,巷帮收缩异常、顶板下沉严重、机头三角区顶板破碎以及运输巷安全出口不足的问题,从运输巷全断面挖底、顶板锚索配合π型梁的新支护工艺、机头三角区围岩注浆加固三方面研究了3210工作面巷道维护施工工艺,结果表明,采取以上措施可以有效解决孤岛工作面的巷道围岩压力问题,使得作业安全系数大大提高,提高了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6.
由于俄矿下1煤由坚硬钙质胶结的砾岩和粗砂岩组成。在工作面回采过程中曾经出现过采空区顶板大面积悬空不落,而初次来压时造成顶板下沉切顶、压垮支架和初次来压导致的风暴,造成人员不同程度的受伤等事故。为了促使坚硬难冒落顶板随工作面的推进及时冒落,缩短初次来压步距、大幅降低因采空区大面积悬空而初采来压时所造成的压垮支架、推垮工作面的安全生产事故,采用了降低工作面推进速度措施结合超前预爆破技术控制顶板,效果明显,为该面的安全回采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17.
东易煤矿4103工作面为浅埋厚煤层综放面,采用综采放顶煤回采,工作面平均埋深为215 m.在工作面回采至170 m时,因顶板来压导致多台支架相继被压死,部分支架掩护梁插销处受压开焊,影响正常生产组织,给安全生产管理带来很大压力.通过对工作面顶板预裂、小煤柱开采、支架状态、设备状况及矿压监测等方面进行原因分析,制定了处理...  相似文献   

18.
 倾斜煤层综放开采,采煤工作面的矿山压力显现受到煤(岩)层倾角的影响。较长工作面的顶板往往呈纵向O-X型破断,顶板来压在工作面方向出现不同步特征,两端头的顶板先破坏。通过对3301工作面两端头位置的矿压现场在线监测,结合工作面矿压显现进行顶板来压特征分析,得出了该工作面顶板运动变化规律、周期来压步距及两端头矿压变化规律。同时分析了液压支架的工作状态,检验了工作面的支护质量,为提高顶板管理水平及后续生产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9.
亿欣煤业XV1307综采工作面为沿空留巷工作面,回采过程中留巷在接近“十”字交叉巷道时,顶、帮矿压显现明显。为防止因矿压显现造成条件恶化,距“十”字交叉巷道30 m时,以主动支护锚索补强顶板、被动支护架设工字钢梁等方法配合支护顶、帮,在实际回采中有效的控制了围岩进一步变形,提高了安全系数。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菜子田煤矿412工作面采用机尾相对不动、机头大幅度调斜工艺利用长短刀交替割煤方式,实现了工作面大幅度不等长调斜安全生产工作;工作面收尾撤架时采用锚网绳联合支护工艺管理顶板的安全技术措施,提高了支护效果,实现了工作面的安全收尾工作,为综采工作面调斜收尾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