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神经干细胞移植对脊髓全横断大鼠运动行为和大脑运动皮质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 建立成年SD大鼠脊髓全横断(SCT,T9)模型.分假手术组、SCT组、NSC移植组,每组13只动物.其中每组8只动物于NSC移植后7d时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MC内Caspase-3蛋白的表达变化(β-actin作内参照).另5只动物于NSC移植后16周时进行后肢运动功能(BBB)评分,处死动物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Caspase-3在MC的细胞定位分布.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21±0)分],大鼠SCT 16周时后肢运动功能BBB评分为[(5.16±1.19)分];而脊髓内NSC移植组BBB评分为[(7.58±0.99)分],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Caspase-3蛋白在MC运动神经元表达,免疫阳性反应物分布于细胞浆.SCT导致MC区Caspsse-3蛋白表达(0.89+0.12)较假手术组(0.61+0.10)明显上调(P<0.05),而NSC移植明显降低MC区Caspase-3表达水平(0.76+0.11)(P<0.05).结论 NSC脊髓内移植能有效下调皮质运动区Caspase-3表达水平,并促进SCT大鼠后肢运动功能改善.  相似文献   

2.
  目的  基于细胞凋亡Fas和TRAIL死亡受体信号通路探讨黄芪注射液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SCI)的神经保护作用及机制。  方法  40只健康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CI模型组, 黄芪注射液低、中、高剂量(1、2、4 mL · kg-1)组, 每组8只。采用改良的重物打击法构建大鼠急性SCI模型; 按照BBB评分和Rivlin斜板实验评价大鼠运动功能; 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 HE)染色检测脊髓组织病理变化; 尼氏染色法检测脊髓神经元细胞损伤程度; 高通量转录组测序分析差异表达基因; qPCR验证基因转录水平的表达量; 利用TUNEL试剂盒检测各组脊髓细胞凋亡情况; Western blot检测凋亡通路关键蛋白表达水平。  结果  BBB评分和斜板试验结果显示, 与假手术组比较, 模型组大鼠表现出明显的运动功能障碍; HE染色显示模型组脊髓组织病理病变严重; 模型组尼氏染色着色较浅, 神经元细胞损伤严重; 与假手术组比较, 模型组脊髓中4 597个基因差异表达, Fas、TRAIL、Caspase-3、Caspase-8、Caspase-9和Bax蛋白表达显著上调(P < 0.01), Fas凋亡抑制分子FAIM和抗凋亡因子Bcl-2的蛋白表达量显著降低(P < 0.01)。与模型组比较, 黄芪注射液组的BBB评分、Rivlin斜板度数显著升高(P < 0.05, P < 0.01), 组织病变程度较小, 尼氏染色着色程度随剂量升高而变深, 黄芪注射液高剂量组脊髓神经细胞损伤和凋亡得到显著缓解(P < 0.01)。转录组测序和qPCR结果显示: 与模型组比较, 黄芪注射液中、高剂量组中参与细胞凋亡调控的FAIM和TRAIL mRNA差异表达(P < 0.01), 黄芪注射液高剂量组Fas、TRAIL、Caspase-3、Caspase-8、Caspase-9和Bax蛋白表达被剂量依赖性地抑制(P < 0.05,P < 0.01), FAIM和Bcl-2的蛋白表达上调(P < 0.01)。  结论  黄芪注射液可能通过对死亡受体途径Fas和TRAIL蛋白的抑制, 进而调控神经元细胞的程序性凋亡, 发挥对SCI的神经保护作用, 改善脊髓组织损伤病变程度, 加速后期神经运动功能障碍的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三维(3-D)球体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3-D球体MSCs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 方法 实验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溶剂对照组、3-D球体MSCs治疗组(n=36),假手术组常规分离大脑中动脉(MCA)但不结扎,MSCs治疗组采用线栓法建立大脑中动脉缺血(MCAO)模型后给予MSCs移植,溶剂对照组模型建立成功后给予等体积溶剂对照。各组大鼠分别于移植治疗后1、3、7 d进行神经功能评分;采用ELISA和RT-PCR方法检测大鼠脑组织中的TNF-α表达;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染色,观察损伤侧大鼠脑组织Caspase-3和Caspase-8蛋白的表达。 结果 与假手术组、溶剂对照组相比,MSCs治疗组大鼠神经运动功能评分降低(P <0.05);与假手术组相比,溶剂对照组大鼠脑组织TNF-α、Caspase-3和Caspase-8表达增加(P <0.01);与溶剂对照组相比,MSCs治疗组脑组织TNF-α、Caspase-3、Caspase-8表达下降(P <0.05,P <0.01)。 结论 3-D球体MSCs移植可能通过下调脑组织中炎性因子TNF-α含量及减少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改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究缺血后处理(ischemic post conditioning,IPC)对大鼠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spinal cord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SCIRI)的保护作用及其对钙敏感受体(calcium-sensing receptor,CaSR)及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Caspase-12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50只SD大鼠随机平均分为5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模型组(IR组),IR模型+IPC组(IPC组),IR模型+IPC+激动剂组(IPC GdCl3组)和IR模型+抑制剂组(NPS2390组)。假手术组仅显露大鼠腹主动脉而不用动脉夹夹闭,其他各组夹闭腹主动脉25 min后再开放建立SCIRI模型;IPC组再灌注3 min后予3个循环的IPC;IPC-GdCl3组在连续2天每天1次尾静脉注射CaSR激动剂GdCl3后行IPC组操作;NPS2390组提前2天每天1次通过尾静脉注射NPS2390,随后建立IR模型。采用BBB评分法对大鼠后肢运动功能进行评价,采用TUNEL染色检测脊髓组织中神经细胞凋亡数目,采用蛋白质印迹及免疫组织化学定量检测脊髓组织中CaSR及Caspase-12表达。结果: 各模型组大鼠BBB评分均明显低于假手术组(P<0.05);IPC组、NPS2390组BBB评分均明显高于IR组(P<0.05);IPC组BBB评分明显高于IPC GdCl3组(P<0.05)。TUNEL染色结果显示,假手术组凋亡细胞极少;IR组较IPC组和NPS2390组凋亡神经细胞数量均明显增多(P<0.05);IPC组较IPC-GdCl3组凋亡神经细胞数量明显减少(P<0.05)。蛋白质印迹结果表明,建模各组较假手术组CaSR及Caspase-12蛋白表达量明显升高(P<0.05);IR组CaSR与Caspase-12表达量均明显高于IPC组和NPS2390组(P<0.05);IPC组较IPC GdCl3组CaSR与Caspase-12表达量明显减少(P<0.05)。免疫组织化学各组比较情况与蛋白质印迹一致。结论: IPC对大鼠SCIRI起到保护作用,且可能与抑制脊髓组织中CaSR及Caspase 12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CNTF干扰对肾下腹主动脉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SCIRI大鼠脊髓下游信号通路STAT3/Caspase-9及损伤脊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成年SD雌性大鼠随机分组.BBB评分、CSEP和MEP法检测大鼠行为和神经电生理;IHC检测缺血脊髓腰段CNTF的表达;Western Blot、RT-PCR分析缺血脊髓腰段STAT3、p-STAT3、CNTF、Caspase-9的表达.结果 对照组、移植组和Anti-CNTF干扰组大鼠BBB评分在术后各时间点均显著低于假手术组 (P<0.01) , MEP、CSEP潜伏期亦延长 (P<0.01) 、波幅亦减小 (P<0.01) , 对照组变化最明显, Anti-CNTF干扰组次之, 移植组最弱, 组间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术后7d, 脊髓CNTF免疫阳性产物在Anti-CNTF干扰组减少 (P<0.05) , 在对照组和移植组均增加 (P<0.05) , 且移植组高于对照组 (P<0.05) .术后7d, 缺血节段脊髓内CNTF、STAT3和p-STAT3 m RNA和蛋白表达在Anti-CNTF干扰组减少 (P<0.05) , 在对照组和移植组均增加 (P<0.05) , 且移植组高于对照组 (P<0.05) ;而Caspase-9基因和蛋白表达仅在移植组减少 (P<0.05) , 在Anti-CNTF干扰组和对照组均增加 (P<0.01) , 且Anti-CNTF干扰组增加更显著 (P<0.05) .术后14d, Anti-CNTF干扰组脊髓内CNTF、STAT3和p-STAT3 m RNA和蛋白表达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和对照组 (P<0.05) , 而Caspase-9的表达高于假手术组却低于对照组 (P<0.05) , 各因子的表达较移植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BMSCs高表达CNTF介导下游STAT3/Caspase-9信号通路促进SCIRI大鼠后肢功能恢复, 而CNTF干扰可以抑制STAT3/Caspase-9信号通路, 不利于BMSCs移植对SCIRI大鼠后肢功能改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利拉鲁肽注射液(Liraglutide)对急性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后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54只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Sham组)、脊髓损伤组(SCI组,损伤后立即腹腔注射0.9%氯化钠注射液50μg/kg)和治疗组(Liraglutide组,损伤后立即腹腔注射利拉鲁肽50μg/kg),每组18只,Allen法建立大鼠脊髓损伤模型,于损伤后3 d取脊髓组织,Western blot检测LC3-Ⅱ、Caspase-3表达,免疫荧光双标染色观察神经元自噬表达水平、神经细胞凋亡情况;于损伤后1 d、3 d、7 d分别进行Basso Beattle Bresnahan (BBB)运动评分。结果与Sham组相比,SCI组LC3-Ⅱ、Caspase-3表达、自噬阳性神经细胞数目、神经细胞凋亡数目均增多(P<0.01),BBB评分显著降低(P<0.01);Liraglutide组与SCI组相比,LC3-Ⅱ显著增多,Caspase-3表达降低(P<0.01);免疫荧光双标染色示自噬阳性细胞数目明显增多(P<0.01);神经元凋亡双标染色法示神经凋亡细胞数目明显减少(P<0.01);BBB评分在3 d与7 d时有显著提高(P<0.01)。结论利拉鲁肽增强大鼠脊髓损伤后神经细胞自噬,降低凋亡相关蛋白表达,减少神经细胞凋亡,促进大鼠运动功能恢复,对脊髓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微小RNA 411(miR-411)靶向调节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对脊柱脊髓损伤(SCI)大鼠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44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CI组(模型组)、agomir-NC组、miR-411 agomir组;Allen′s法构建SCI模型;qRT-PCR检测脊髓组织中miR-411及HIF-1α表达。结果:相较于假手术组,SCI组脊髓组织中miR-411表达、Basso-Beattie-Bresnahan(BBB)评分降低,HIF-1α mRNA及蛋白表达、脊髓组织病理学程度、白细胞介素1β(IL-1β)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细胞凋亡指数、凋亡相关蛋白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aspase-3)、凋亡诱导因子(AIF)表达增加(P<0.05);相较于SCI组和agomir-NC组,miR-411 agomir组miR-411表达、BBB评分增加,HIF-1α mRNA及蛋白表达、脊髓组织病理学程度、IL-1β及TNF-α水平、细胞凋亡指数、Caspase-3、AIF表达降低(P<0.05)。结论:miR-41...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bcl-2基因修饰神经干细胞移植对脊髓损伤大鼠损伤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大鼠神经干细胞,经Ad-EGFP为载体介导端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基因转染神经干细胞,分为3组:对照组、阴性转染组、bcl-2转染组。Western-blot检测神经干细胞在转染前后bcl-2蛋白的表达。成年雌性SD大鼠85只,造模成功72只,随机分为对照组,NSCs组,bcl-2-NSCs组,24只/组,按照改良的Allen打击法建立大鼠急性脊髓损伤模型。通过BBB评分、斜板试验进行运动功能评定。造模后7 d通过RT-PCR及Western-blot检测检测脊髓损伤区周围HSP27、c-fos基因的表达,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造模后4周取材行病理切片HE染色及荧光显微镜观测EGFP标记的NSC存活及分布情况,通过SEP和MEP观察大鼠神经电生理恢复情况。结果 bcl-2基因转染大鼠神经干细胞后,bcl-2转染组与对照组、阴性转染组相比bcl-2基因和蛋白水平均有表达(P0.05);大鼠下肢运动功能评价bcl-2-NSCs组优于NSCs组,NSCs组优于对照组。造模后72 h,bcl-2-NSCs组细胞凋亡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和NSCs组(P0.05)。造模后7 d,与对照组和NSCs组相比,bcl-2-NSCs组HSP27基因和蛋白的表达均较显著升高(P0.05),bcl-2-NSCs组c-fos基因和蛋白的表达较显著降低(P0.05)。造模后4周,HE染色对照组可见脊髓组织缺失及脊髓空洞形成,无神经轴索通过。NSCs组损伤区可见少量神经轴索样结构,脊髓空洞较小,bcl-2-NSCs组可见较多神经轴索样结构,未见脊髓空洞。EGFP标记的阳性细胞数:bcl-2-NSCs组最多,NSCs组次之,对照组未见,且各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造模后4周,SEP和MEP的潜伏期:bcl-2-NSCs组NSCs组对照组,且各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波幅:bcl-2-NSCs组NSCs组对照组,且各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通过Ad-EGFP为载体介导端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基因转染使神经干细胞能够促进体外培养的大鼠神经干细胞增殖。bcl-2基因修饰神经干细胞移植可促进脊髓损伤大鼠神经突触的再生,升高脊髓损伤区HSP27表达,降低脊髓损伤区bcl-2基因的表达和神经细胞凋亡,改善大鼠的肢体运动功能和电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神经干细胞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效果与机制的差异。方法:用成年Wist-ar大鼠建立脊髓半横切模型,随机分为神经干细胞(NSCs)组(n=10)、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注射组(n=10)、PBS注射组(n=10)及只打开椎板的假手术组(n=10)。移植后行BBB运动功能学评分,半切位置的免疫组化及核磁成像比较。结果:BBB评分NSCs注射组明显高于BMSCs注射组,NSCs注射组和BMSCs注射组均明显高于PBS注射组,脊髓切片中可观察到被标记的NSCs及BMSCs,核磁成像显示移植后半切形成的脊髓空洞有所减小。结论:静脉注射NSCs、BMSCs均能改善脊髓损伤大鼠的运动功能,但注射NSCs效果更明显。静脉注射干细胞后,细胞可迁移至脊髓损伤的位置,核磁成像显示脊髓空洞有所减小,提示干细胞可能通过补充或替代损失的神经细胞,修复已缺失的神经组织和功能性神经单位,重建神经环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3D打印支架载重编程诱导性多能干细胞(iPSCs)-神经干细胞(NSCs)移植对大鼠脊髓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制备3D脊髓支架,将人尿液细胞来源iPSCs分化为NSCs,选择成年雄性SD大鼠42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iPSCs-NSCs组,每组14只。采用改良Allen's重物打击法制作脊髓损伤大鼠模型,1周后假手术组不做处理,模型组植入DMEM培养液0.2mL,i PSCs-NSCs组植入载iPSCs-NSCs的2~3mm支架预处理。于实验干预后1、3、7、14、28天采用BBB评分评估大鼠运动能力,28天后处死大鼠,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伤段脊髓组织改变;免疫组化与RT-PCR检测脊髓组织中Bax、Bcl-2、Caspase-3的表达。结果 (1)BBB评分:术后7、14、28天iPSCs-NSCs组与模型组下肢功能均有恢复(P0.05),且iPSCs-NSCs组较模型组恢复更明显[(3.76±0.65)分比(2.22±0.46)分,(7.02±0.68)分比(4.41±0.42)分,(11.72±0.81)分比(7.52±0.53)分,P0.05]。(2)HE染色:假手术组脊神经生长良好;模型组脊神经受损,组织水肿,细胞稀疏,细胞之间的间隙增大;iPSCs-NSCs组细胞生长较模型组紧密,各组织生长间隙缩小,空泡减小,组织水肿消失。(3)免疫组化检测:iPSCs-NSCs组Bcl-2阳性细胞的表达较模型组增加[(0.32±0.02)个/mm~2比(0.14±0.01)个/mm~2,P0.05],Bax阳性细胞的表达较模型组减少[(0.08±0.00)个/mm~2比(0.23±0.02)个/mm~2,P0.05];(4)RT-PCR检测:iPSCs-NSCs组Caspase-3 mRNA表达较模型组减少[(0.96±0.07)比(1.33±0.03),P0.05]。结论 3D打印支架联合iPSCs-NSCs移植可以显著改善脊髓损伤引起的运动功能下降,其机制可能与上调Bcl-2表达及下调Bax、Caspase-3表达,降低脊髓神经元细胞凋亡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 (bonemarrowstromalcells,rMSC)静脉移植对大鼠脊髓损伤后神经结构修复和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 体外分离培养大鼠MSC ,流式细胞术检测表面标志 ,改良Allen法制备胸 10脊髓损伤模型 ,将 32只模型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移植组。损伤后 72h ,对照组静脉注射磷酸盐缓冲液 1mL ,假手术组及移植组大鼠尾静脉移植溴脱氧尿苷 (BrdU)标记MSC。损伤后 2 4h、移植后 1,3,5周应用Basso Beattie Bresnahan(BBB)双盲评分评价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状况 ,移植组与对照组BBB评分进行比较 ,行独立样本t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移植联合硫酸软骨素酶ABC(chondro-itinrase ABC,Ch ABC)降解对脊髓损伤后神经功能修复作用。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60只,制作脊髓损伤模型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4组(n=15):假手术组(A组)、Ch ABC降解组(B组)、BMSCs移植组(C组)、Ch ABC联合BMSCs移植组(D组)。4组分别在术后7、14 d观察记录动物情况并处死动物进行标本检测。伤后7、14 d,BBB评分评价大鼠后肢运动感觉功能;伤后7 d TUNEL法检测神经细胞凋亡情况;伤后14 d,HE染色测损伤区总面积;免疫组化法观察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神经丝蛋白-200(NF-200)和勿动蛋白A(Nogo-A)的表达。结果伤后7 d各组BBB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伤后14 d,4组BBB评分分别为(6.33±1.00)、(7.25±0.96)、(7.33±0.58)、(9.75±0.96)分。D组BBB评分明显高于其他3组(P<0.05);伤后14 d,HE染色结果显示,4组损伤区均形成空洞,4组空洞相对面积分别为(4.44±0.18)、(3.70±0.21)、(3.23±0.22)、(2.33±0.31)mm2,D组空洞面积显著小于其他3组(P<0.05);伤后14 d GFAP/Nogo-A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D组GFAP/Nogo-A表达低于他3组(P<0.05);NF-200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D组阳性表达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伤后7 d TUNEL法检测结果显示D组阳性细胞数显著低于其他3组(P<0.05)。结论 Ch ABC联合BMSCs移植可以溶解胶质瘢痕,减少神经元细胞凋亡,促进神经纤维再生并越过脊髓损伤区域,对脊髓损伤后有明显的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夹脊穴电针治疗对急性脊髓损伤大鼠miR-21的表达及其介导的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和甲强龙组,通过改良版Allen's打击法复制急性脊髓损伤大鼠模型。各组于造模后2 h给予相应的干预治疗,其中电针组予胸8~胸12夹脊穴电针治疗,甲强龙组给予甲泼尼龙琥珀酸钠30 mg/kg腹腔注射,假手术组和模型组不予处置。分别观察各组大鼠治疗后肢体运动功能评分,并取损伤节段脊髓组织,通过Nissl染色观察脊髓神经病理形态的改变,RT-qPCR法检测组织中miR-21的表达水平,Western-Blot法检测组织中凋亡蛋白(Bax、Bcl-2和cleaved-Caspase-3)的表达丰度。结果:与除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术后BBB、神经元存活率和组织中miR-21的表达水平明显低,神经元凋亡率明显增高,组织中Bax、Bcl-2、cleaved Caspase-3蛋白的表达及Bax/Bcl-2的比值均明显增加,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夹脊穴电针治疗能够明显升高ASCI大鼠术后BBB评分、神经元存活率和组织中miR-21的表达,降低神经元凋亡率和Bax/Bcl-2的比值,抑制组织中Bax、Bcl-2、cleaved Caspase-3蛋白的表达,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夹脊穴电针治疗可明显促进SCI后小鼠神经功能的恢复,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上调组织中miR-21的表达进而抑制Bax/Bcl-2/cleaved Caspase-3信号通路的活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microRNA-92a(miR-92a)对脊髓损伤大鼠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 制。方法 第一步,复制大鼠脊髓损伤模型,将30 只大鼠分为假手术组和脊髓损伤组,筛选目标miRNA。 第二步,分析miR-92a 对脊髓损伤大鼠的影响,将剩余54 只大鼠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脊髓损伤+miR- 92a mimics negative control)和实验组(脊髓损伤+miR-92a mimics)。采用BBB 评分评估大鼠运动功能, TUNEL 染色检测细胞凋亡,qRT-PCR 和Western blotting 检测相关基因和蛋白的表达,双荧光素酶验证人 第10 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PTEN)与miR-92a 的靶向关系。结果 ①脊髓损伤组与假手术组大鼠第1、 3、7、14、21 和28 天的BBB 评分在不同时间、不同组间及变化趋势上有差异(P <0.05),假手术组BBB 评 分高于脊髓损伤组(P <0.05)。脊髓损伤组与假手术组大鼠细胞凋亡率、Caspase-3、Bax、Bcl-2 比较,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P <0.05)。脊髓损伤组与假手术组大鼠miR-92a、miR-132、miR-128、miR-107、miR- 202、miR-451、miR-17 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②假手术组、对照组、实验组大鼠 第7、14 和28 天的miR-92a 表达水平在不同时间、不同组间及变化趋势上有差异(P <0.05),实验组miR- 92a 表达水平最高(P <0.05)。假手术组、对照组、实验组大鼠第1、3、7、14、21 和28 天BBB 评分在不同 时间、不同组间及变化趋势上有差异(P <0.05),假手术组BBB 评分最高(P <0.05)。3 组大鼠细胞凋亡率、 Caspase-3、Bax、Bcl-2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③对照组与实验组大鼠PTEN-WT 荧光活性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PTEN-MUT 荧光活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与实 验组大鼠PTEN mRNA 和蛋白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PTEN 与miR-92a 表达水平 呈负相关(P <0.05)。结论 大鼠脊髓损伤后miR-92a 表达下调。过表达miR-92a 可促进大鼠运动功能恢复, 抑制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人脂肪组织来源的神经干细胞移植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细胞凋亡及Caspase-3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MCAO)2 h再灌注模型.6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6只),假手术组(6只),缺血对照组(24只)和移植治疗组(24只).后两组又分为缺血2 h再灌7、14、21和28 d组(各6只).体外培养脂肪基质细胞,诱导分化为神经干细胞.造模成功后24h,移植治疗组经尾静脉移植人脂肪组织来源的神经干细胞悬液(细胞浓度为2×106/mL),缺血对照组经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假手术组不做任何处理.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Caspase-3表达.结果 与缺血对照组比较,移植治疗组各时间点(7、14、21和28 d)的细胞凋亡数均明显减少(均P<0.01),Caspase-3蛋白表达均明显减少(均P<0.01).结论 脂肪组织来源的神经干细胞可能通过下调Caspase-3蛋白表达,减少局灶性脑缺血细胞凋亡,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神经细胞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并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移植治疗大鼠陈旧性脊髓损伤的效果。方法对48只Wistar大鼠采用改良的ALLEN撞击法建立脊髓损伤模型,将其随机分为4组,4周后4组分别注射BMSCs+BDNF、BMSCs、BDNF及DMEM干预。分别于移植后1、2、4周采用BBB评分评估大鼠后肢运动情况,并于移植后4周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BMSCs在脊髓损伤部位的分布,及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的表达。结果移植后4周,BMSCs+BDNF组及BMSCs组的BMSCs在脊髓损伤部位均得以存活。BMSCs+BDNF组与BMSCs组及BDNF组比较,脊髓空洞较少并且GAP-43阳性表达面积较高(F=35.57,q=4.97~25.84,P<0.05)。BMSCs+BDNF组BBB评分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F=27.51,q=3.89~11.57,P<0.05)。结论 BMSCs+BDNF联合移植对于大鼠陈旧性脊髓损伤有较好的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嗅鞘细胞(OECs)联合神经干细胞(NSCs)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表达的影响。方法:取新生3 d SD大鼠的海马和嗅球制备神经干细胞和嗅鞘细胞,对80只SD大鼠做急性脊髓损伤造模,随机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NSCs移植组、OECs移植组、NSCs+OECs联合移植组(记为实验A、B、C组),细胞移植。于术前,术后1、3、7、14、21 d行BBB评分、斜板实验和运动诱发电位(MEP N1波)潜伏期检测,在各组随机抽一只SD大鼠做免疫组化,观察比较受损脊髓中BDNF的表达情况。结果:(1)BBB评分变化:除第1天外,各实验组恢复程度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第7天开始各实验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斜板试验角度变化:第1周开始,四组中任意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MEP(N1波)潜伏期变化:自第3天,四组中任意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BDNF染色阳性细胞数变化:细胞移植后,各组大鼠受损脊髓中BDNF开始升高,第3天到高峰后减少。术后第3天开始,四组中任意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细胞移植治疗大鼠急性脊髓损伤,OECs与NSCs联合移植治疗效果最佳;单细胞移植时,OECs比NSCs移植治疗效果更强。联合移植组中BDNF表达最高。  相似文献   

18.
川芎嗪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模型caspase-3和NF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观察川芎嗪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模型损伤段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和神经丝蛋白(NF)表达的影响.方法:SD大鼠88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生理盐水组和川芎嗪组.采用改良ALLEN氏打击法建立大鼠急性脊髓损伤模型.采用改良Rivlin斜板实验和BBB评分对大鼠脊髓功能进行行为学评分.在建模后1h,3h,6h,1d,3d,7d,14d和21d获取损伤段脊髓标本,HE染色观察其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caspase-3和NF-L,NF-H,NF-M表达,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随着时间推移,术后斜板临界度数和BBB评分均逐渐升高,且术后7,14和21d,川芎嗪组斜板临界度数和BBB评分均较对照组高(P<0.05).术后3,7和14d,川芎嗪组caspase-3表达值较生理盐水组低(p<0.05),NF表达值较生理盐水组高(P<0.05).改良Rivlin斜板临界角度与NF的表达正相关:BBB评分值与NF的表达正相关,与caspase-3的表达负相关;Caspase-3的表达与NF的表达负相关.结论:川芎嗪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模型损伤段脊髓有保护作用,可能与川芎嗪增加NF表达,抑制caspase-3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火针对脊髓损伤后运动功能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火针组。采用改良Allen法制作脊髓损伤动物模型。火针组术后即刻及其后每隔24 h火针针刺大鼠脊髓损伤部位上下端的棘突间隙,另两组相应时间点行相同抓握。于伤后1、3、5、7 d采用大鼠脊髓损伤后运动功能(BBB)评分标准进行不同时段的行为学评分并取材。通过免疫组化法观察各组大鼠脊髓损伤后BDNF表达的变化。[结果] BBB评分显示,火针组的各时间点评分均高于模型组,特别是在造模并干预7 d后效果更加显着(P<0.05).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和火针组的BDNF表达在各时间点均增加,火针组3、5、7 d的BDNF表达均高于模型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BBB评分与BDNF表达量相关性分析显示两者呈高度相关。[结论] 火针可促进大鼠脊髓损伤后运动功能恢复,其机制与促进BDNF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骨髓单个细胞移植脊髓半横断大鼠脊髓损伤区域后髓鞘碱性蛋白(myelin basic protein,MBP)表达的影响.方法:取Wistar大鼠胫骨及股骨提取骨髓单个核细胞,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骨髓单个核细胞,制成细胞悬液.建立大鼠脊髓右半横断模型,造模后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组.于模型建立成功后7d,14d,21d,28d手术的大鼠进行BBB评分从而评估损伤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利用RT-PCR观察MBP 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术后各时间点假手术组BBB评分均明显高于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组、模型组(P<0.05);术后随时间延长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组、模型组BBB评分逐渐增加,14、21、28d时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组BBB评分明显优于模型组(P<0.05).PT-PCR测试各时间点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组和模型组大鼠脊髓中MBP mRNA的表达量高于假手术组,且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组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骨髓单个细胞移植可提高脊髓组织中MBP的表达,有助于大鼠半横断脊髓损伤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