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亚麻纱线USTER测试结果的模糊聚类分析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亚麻纱线的USTER测试数据进行模糊聚类分析,并与黑板检验数据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组间平均连接距离法--欧式距离平方模糊聚类模式,能很好地将亚麻纱线USTER测试的数据进行分类.分类结果与传统的黑板检验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有望用于亚麻纱线USTER检验结果的纱线质量分析和控制.研究的数据表明,亚麻纱线的USTER测试结果的聚类特性可能会受到生产厂家(设备)、工艺条件、纤维长短和纱线线密度的影响,有待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
 将亚麻纱线的Uster测试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构建综合评价函数,并与传统黑板检验数据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通过此方法可以定性或定量地评价纱线的质量,并且分析结果与传统的黑板检验结果基本相吻合,有较好的一致性,有望用于亚麻纱线Uster检验结果的纱线质量控制和检测。并且运用此方法构建的Uster测定纱线条干均匀度的分析方法具有很好的潜在应用价值,构建一定的标准数据库之后,将替代传统的黑板检验法。  相似文献   

3.
《丝绸技术》2011,(2):19-19
USTER测定指标是国际上进行棉纱线质量控制的常用指标之一。本成果是采用USTER测定指标进行亚麻纱线质量评价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作者利用纱线不匀信号微机数学处理系统及随机信号相关分析的数学原理,开发了纱线不匀信号的相关分析软件。本文描述了使用上述软件对USTER GGP主机及一种光电传感器检测的纱线不匀信号进行相关分析的结果。寻出了相关分析的重要应用:由自相关函数全面分析纱线的不匀结构;由互相关函数分析两种检测纱线不匀装置的相关性等。  相似文献   

5.
纱线黑板条干均匀度和黑板棉结杂质粒数是现行国家标准中衡量纱线外观的主要指标之一。由于感观检测不可避免的受主观性与非定量性等限制,所以在纱线生产及质量标准方面有逐步用仪器检测代替感观检测的趋势。但是黑板条干检验具有以形定性的既简单又直观等不可忽视的优越性,使得它仍将在今后较长时间内对目光检验人员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要求我们的目光检验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业务素质,能够对产品的品质特性作出正确的评价。为  相似文献   

6.
针对目测法检测纱线黑板毛羽效率低、主观性强等问题,提出一种新的基于图像处理的毛羽检测方法。纱线黑板经扫描仪采集图像,然后进行中值滤波、二值化、形态学运算、局部阈值等处理,得到黑板毛羽图像,统计出毛羽像素点个数,提出评价黑板毛羽量的指标--M指数。采用原料、线密度和纺纱方式各不相同的纱线进行实验,测得18种纱线的毛羽M指数,与乌斯特仪得到的毛羽H值建立回归模型,两种测试结果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975。6种纱线的验证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毛羽检测法和建立的毛羽M指数能较完整地提取和评价整块纱线黑板毛羽,算法精度高、评定结果可信度好。  相似文献   

7.
纱线中的棉结含量一直是纺纱工业中最为重要的成纱质量指标之一,因为这一指标直接关系到后道工序的断头率,并影响着织物的布面效果。随着先进纤维检测仪器USTER?AFIS的问世,实现了对原料中纤维棉结含量的精  相似文献   

8.
研究胶原蛋白改性亚麻纱线的结构及性能。先采用高碘酸钠对亚麻纱线进行选择性氧化生成双醛基,然后经亚硫酸氢钠磺化处理得到磺化亚麻纱线,再利用明胶蛋白溶液对磺化亚麻纱线进行接枝改性处理。采用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SEM等方法对改性亚麻纱线的结构进行表征与分析。测试了改性亚麻纱线的断裂强力、断裂伸长率和回潮率等性能指标。结果表明:磺化亚麻纱线和明胶蛋白在亚麻纤维的非结晶区以化学键结合;不同的明胶溶液浓度对磺化亚麻纱线的接枝率有一定的影响,明胶蛋白接枝率在0~10%(质量分数)范围内时,亚麻纱线断裂强力基本不变,回潮率随着接枝率的增大略有增加,断裂伸长率随着接枝率的增大有较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为了提高成纱质量,介绍了USTER QUANTUM 3型电子清纱器的特点和主要功能,重点从NSLT电清参数设置、Q-参数应用、珠链纱疵功能应用等方面详细进行分析。指出,USTER QUANTUM 3型电子清纱器为电容式电子清纱器,其智能清纱统计功能可实现在线监督检测;合理使用有助于优化车间电清参数,分析纱线质量水平,把关不合格管纱,达到控制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纱线条干均匀度预测问题,用HVI测试原棉指标,用USTER()TESTER 5-S400测试成纱指标,采用标准BP算法建立断裂伸长预测的模型,进行纱线的条干均匀度预测,结果表明BP模型预测速度和精度较高,可以实现棉纱条干均匀度预测.  相似文献   

11.
为了优化USTER公报2013纱线指标评比的方法,减轻试验人员工作量,提高评比效率,提出一种利用EXCEL软件LOOKUP函数查找功能,实现对纱线指标快速评比的方法。指出:EXCEL软件能实现USTER公报2013水平的自动评比,大幅减少人员工作量;应不断改进工作思路和方法,充分利用现代化的办公软件,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2.
为了改善亚麻纱线的使用性能,研究了胶原蛋白改性亚麻纱线的结构及性能变化.先采用氢氧化钠溶液对亚麻纱线进行预处理,然后经氯乙酸处理得到含羧甲基的亚麻纱线,再利用明胶蛋白溶液对含羧甲基的亚麻纱线进行接枝改性处理,并用活性蓝染料对改性亚麻纱线进行染色试验.采用红外光谱、XRD、SEM等方法对改性亚麻纱线的结构进行表征与分析.同时,测定改性亚麻纱线的断裂强力、断裂伸长率及对活性蓝染料的吸尽率、固色率.结果表明,含羧甲基的亚麻纱线与明胶蛋白以化学键结合;不同明胶溶液的质量浓度对胶原蛋白的接枝率有一定影响;经明胶蛋白接枝改性后,亚麻纱线的断裂强力损失较小,断裂伸长率提高,而其对活性染料的吸尽率和固色率则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3.
探讨锡林刺辊线速比对成纱质量指标的影响。在一定的刺辊速度、3种不同的锡林速度下,锡林刺辊线速比分别设定为1.5、2.0和2.5共3种进行试验。在其他工艺相同的条件下分别纺制3种不同线密度的纱线,使用USTER ME100型、USTER ZWEIGLE HL400型和YG063T型测试仪对纱线条干、毛羽和强力指标进行检测。通过采用纱线综合质量分析的方法来评定纱线质量。结果显示:当所纺纱线密度较低时,增加锡林刺辊线速比有利于纱线综合质量的提高;但是当所纺纱线密度较大(29.5tex)时,并不是锡林刺辊线速比越大越好。本次试验的锡林刺辊线速比为2.0时,29.5tex纱线的综合质量最优。  相似文献   

14.
纱线的条干均匀度对纺织品的质量有很大影响。通过对现有纱线条干均匀度检测方法的对比和研究,提出一种基于计算机纱线仿真的纱线条干检测系统。该系统的原理是结合黑板检测法和乌斯特条干检测法的优点,通过乌斯特条干仪获取纱线的电容值并转化为电压值,然后再转化为纱线的细度值,最后通过纱线仿真建模方法进行纱线黑板模拟,直观反映纱线质量,并结合乌斯特仪检测的结果,可以具体反映纱线条干的外观质量和质量分布不匀率。  相似文献   

15.
应用USTER QUANTUM2型清纱器控制质量的体会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为了更好地发挥USTER QUANTUM2型电子清纱器的性能特点、特殊功能及精细质量管理功能,对纱线清纱设定、在线纱线质量监测及质量控制过程中工艺参数的设置进行了优化.实际应用结果表明:USTER QUANTUM2型电子清纱器不仅能够清除纱疵,还能够控制产品质量,需要重视各种在线检测系统的数据应用和数据分析.  相似文献   

16.
为了对比综合评定法和分别评定法检验线纱外观的差异,分别用两种方法对8种不同规格的纱线进行黑板条干外观检验和Uster检验,对比分析了两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试验子样与温湿度关系,将不同纤维纱线在不同温湿度条件下对USTER单纱强力仪的单纱强力、伸长、断裂功和USTER均匀度仪条干CV%值、波谱图、曲线图等测试数据作了大量分析和理论探讨,验证了相对湿度与单纱伸长及回潮率等的相关程度。并据此提出了一些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8.
季成 《江苏纺织》2008,(8):26-27
20世纪40年代末期选择了纺织仪器专业,率先推出了棉纺纱线条干检测仪,突破了棉纺纱线没有仪器检测,仅凭人眼目测对比纱线的历史。为了顺应纺织企业对产品质量提升的需要,乌斯特技术公司1957年第一次公开发布了USTER质量的统计报告。时至今日,该公司为纺织企业推出的第一台纱线条干检测仪距今已经有了60年的历史,USTER纱线质量统计报告的第一次公布距今也有50周年了。  相似文献   

19.
19.7 tex×2L 55/45C亚麻棉混纺纱线的生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亚麻纤维作为天然环保纤维,正被人们广泛开发利用。通过高支亚麻棉混纺纱线的开发,为提高亚麻可纺性能对前处理工艺、原棉选用进行了比较,研究生产19.7tex×2L55/45C亚麻棉混纺纱线的工艺流程、各工序生产工艺和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20.
正不管织物的最终用途是什么,纱线必须具有最佳的强度和伸长性能,以防止其在下游操作中断裂或受损。USTER?TENSORAPID 5能对所有纱线进行检测。50多年来,该系统以高精度和可靠性而闻名于行业。结合智能解决方案的准确测量USTER?TENSORAPID 5根据全球公认的短纤纱和长丝纱参数标准进行操作,是一款通用的强度和伸长率检测仪,检测速度可在50~5 000 mm/min之间无级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