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甲状腺全切联合中央组淋巴结清扫术中应用纳米碳负显影技术对手术时间、甲状旁腺保护和淋巴结清扫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2016年3月我院因甲状腺癌行甲状腺全切联合中央组淋巴结清扫术的21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纳米碳组95例,术中应用纳米碳负显影技术,常规手术组123例,术中未应用纳米碳负显影技术。结果 :纳米碳组和常规手术组手术时间平均为85±21min和89±19min。术中因不能明确是否甲状旁腺而行冰冻病理检查的甲状旁腺个数纳米碳组为1枚,常规手术组为9枚;术后d1低钙血症及甲状旁腺激素(PTH)降低的发生,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均无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的患者。中央组淋巴结清扫个数纳米碳组为1425枚,常规手术组为1107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纳米碳负显影技术对甲状腺全切联合中央组淋巴结清扫术中甲状旁腺的辨识及保护有重要作用,并增加淋巴结清扫的彻底性,值得在甲状腺癌根治术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甲状腺乳头状癌手术中应用纳米碳是否可以保护甲状旁腺以及增加中央组淋巴结的检出率。方法:收集在2018年10月~2020年4月确诊为甲状腺乳头状癌并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64例,依据术中纳米碳混悬液使用与否分为试验组(n=32)和对照组(n=32),以上两组患者均行全甲状腺切除术及中央组淋巴结清扫术,比较治疗后的差异并做记录分析。结果:纳米碳示踪剂的应用并未增加患者手术及住院时长,并且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两组对比无明显变化。试验组中央组淋巴结清扫的平均个数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状旁腺误切率分别为0%和12.5%,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对照术后1 d及7 d血钙及PTH水平,试验组患者恢复情况明显较对照组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米碳示踪剂的使用可以将甲状腺周围淋巴结进行染色,明确区分淋巴结与周围脂肪组织,对增加淋巴结的检出数目、维持血钙正常状态及甲状旁腺功能的保护作用明显,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
曾玉剑  钱军  程若川  马云海  刘霜 《重庆医学》2012,41(11):1076+1088
目的研究纳米炭淋巴示踪剂的应用在甲状腺癌淋巴结清扫时对于甲状旁腺的保护价值。方法 80例甲状腺癌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常规组和纳米炭组,比较两组中央区淋巴结脂肪组织中误切的甲状旁腺检获情况及术后血钙、甲状旁腺素(PTH)改变的情况。结果 80例患者全部由同组手术者施行甲状腺全切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或甲状腺全切和改良式颈部淋巴结清扫术;其中常规组误切甲状旁腺11枚,纳米炭组没有甲状旁腺误切。两组都没有永久性低钙血症及PTH降低。一过性低钙血症症状发生常规组为14例,纳米炭组为1例。PTH暂时性减低的发生常规组为18例,纳米炭组为3例。结论甲状腺和甲状旁腺的淋巴引流无交通现象。纳米炭的应用有助于将甲状旁腺组织与甲状腺组织及淋巴脂肪组织区分开来,极大地降低了甲状腺癌淋巴清扫术中甲状旁腺的损伤概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纳米炭示踪剂在甲状腺癌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2019年3月在南通大学附属医院甲乳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甲状腺癌11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根据是否使用纳米炭示踪剂分为两组,各59例。对照组在甲状腺癌手术中对淋巴结进行常规清扫,观察组在注射纳米炭混悬注射液后对淋巴结进行清扫。比较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术中淋巴结清扫数目、淋巴结转移数及手术前后的甲状旁腺素和血钙水平、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术后引流量、淋巴结清扫数目均较对照组多(均P<0.05),两组术后淋巴结转移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0, P=0.002);两组手术前血钙和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2、0.71, P=0.27、0.48),观察组术后血钙和甲状旁腺激素水平高于对照组(t=-4.6、2.50, P=0.000、0.015),低钙血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10.46, P=0.001)。结论:纳米炭示踪剂在甲状腺癌手术中可保护甲状旁腺,使淋巴结清扫更彻底,对甲状腺癌手术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纳米碳混悬液在甲状腺癌手术中对颈部淋巴清扫的引导作用和甲状旁腺功能的保护价值?方法:对同时实施甲状腺全切除及患侧颈部淋巴清扫的120例分化型甲状腺癌病例随机分为2组进行前瞻性研究,其中60例在术中甲状腺注射纳米碳混悬液(纳米碳组),60例行常规手术(对照组)?分别统计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中甲状旁腺移植病例数?cN0和cN1的清扫淋巴结总数和直径<5 mm淋巴结数量及转移率?术后甲状旁腺激素水平?血清钙浓度及术后出现低钙血症病例数?结果:纳米碳混悬液组手术时间长(P=0.002),术中出血?术后引流量无明显差异(P > 0.05);纳米碳混悬液组清扫淋巴结较对照组多(P=0.000 1)?在cN0病例中纳米碳混悬液使得淋巴结清扫总数和直径<5 mm的淋巴结清扫数目明显多于对照组(P=0.000 1),但在cN1病例中两组淋巴结总数无明显差异(P=0.086),但有助提高直径<5 mm淋巴结的检出数(P=0.000 1)?对照组术后低钙血症多于纳米碳组(P=0.001)?结论:纳米碳混悬液有助于提高甲状腺癌cN0病例转移性淋巴结的检出数,尤其是直径<5 mm淋巴结的检出数,同时对甲状旁腺功能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右江医学》2019,(7):512-514
目的研究甲状腺癌手术中纳米碳对甲状旁腺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2014年4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88例甲状腺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各44例。对照组行甲状腺癌切除术,观察组注射纳米碳后再行甲状腺癌切除术。对比两组手术相关指标、甲状旁腺误切情况、血钙及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淋巴结清扫数量较对照组多,甲状旁腺误切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两组血钙及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均下降,观察组下降后水平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低血钙发生率及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癌手术中应用纳米碳,可提升淋巴结清扫效果,较好识别与保护甲状旁腺,降低甲状旁腺误切率,保障甲状旁腺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纳米碳在甲状腺癌全切手术及中央区淋巴结清扫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我科行全甲状腺切除及中央组淋巴结清扫术的患者56例。随机分为纳米碳组(试验组)为甲状腺肿瘤周围注射纳米碳后完成手术;常规组(对照组)直接手术。统计两组患者术后甲状旁腺的误切、中央区淋巴结清扫个数、血清钙降低的患者数,并分析。结果试验组甲状旁腺误切率为0%(未发生误切)明显低于对照组32.1%(9例发生误切);试验组清扫中央淋巴结数为平均每例清扫7.6枚明显多于对照组平均每例3.2枚;术后出现暂时性低钙血症的患者试验组为1例明显少于对照组6例,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纳米碳应用于甲状腺癌手术能有效分辨、保护甲状旁腺,提高中央区淋巴结清出的数目,降低术后低钙血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在甲状腺癌根治术中应用纳米碳显影技术彻底清扫淋巴结同时保护甲状旁腺的价值.方法将130例甲状腺癌随机平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65例, 实验组注射纳米碳混悬液后按黑染淋巴结的范围清扫患侧VI区淋巴结, 对照组常规清扫患侧VI区淋巴结.对2组淋巴结清扫总数、淋巴结转移数、甲状旁腺误切数、发生暂时性低钙血症和永久性低钙血症例数、淋巴结转移率和甲状腺误切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实验组共清扫淋巴结406枚, 对照组共清扫淋巴结267枚, 实验组淋巴结转移数为106枚, 而对照组63枚, 2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 .实验组与对照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26.11%和23.61%, 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实验组术后未找到甲状旁腺, 发生短暂性低钙血症2例, 未发生永久性低钙血症, 对照组术后找到甲状旁腺组织4例, 发生短暂性低钙血症12例, 发生永久性低钙血症4例, 2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实验组和对照组甲状旁腺误切率分别为0%和1.08%, 2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纳米碳在甲状腺癌根治术中能够使VI区淋巴结得到很好的显影, 而甲状旁腺呈负显影, 有利于淋巴结彻底清扫, 避免甲状旁腺的误切, 提高了手术精度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综合分析纳米碳示踪剂在甲状腺乳头状癌手术甲状旁腺保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12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62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手术患者,按照手术过程中是否采用纳米碳示踪剂定位分为试验组(31例)和对照组(31例)。其中试验组应用纳米碳示踪剂定位方法,对照组未应用纳米碳示踪剂定位(根据多普勒超声诊断和手术中病理切片来确定病灶的具体范围和大小等)。对两组患者的甲状旁腺误切率、平均淋巴结清扫数目、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发生率、急性低钙血症发生率以及手术后暂时性甲状旁腺激素降低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试验组患者甲状旁腺误切率、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发生率、急性低钙血症发生率以及手术后暂时性甲状旁腺激素降低率等参数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 0.05);试验组患者平均淋巴结清扫数目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 0.05)。结论纳米碳示踪剂在甲状腺乳头状癌手术甲状旁腺保护中的应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纳米碳甲状旁腺负显影辨认保护技术在甲状腺癌根治手术中对甲状旁腺的保护作用,以期临床提高甲状旁腺癌手术淋巴结清除效果及降低因甲状旁腺损伤导致的并发症,提高甲状腺癌手术治疗质量.方法 选择2014年3月至2016年4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粤东医院行甲状腺疾病探查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查术中取淋巴结行快速冰冻病理切片证实为分化型甲状腺癌或髓样癌患者118例,按照就诊顺序编号,患者入组后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9例.两组患者均行侧颈区淋巴清扫术,完成侧颈区淋巴清扫术后,再行甲状腺原发灶手术和Ⅵ区淋巴清扫术.对照组采用常规甲状腺癌根治术行腺叶加峡部切除及Ⅵ区清扫术.观察组采用纳米碳示踪法腺叶加峡部切除及Ⅵ区清扫术.将两组患者清扫的淋巴结行病理检查.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发现淋巴结总数量、淋巴结转移数量、术后清扫标本中甲状旁腺切除率、喉返神经损伤率、术后一年内肿瘤复发率、转移率和二次手术率,以及观察组患者术中纳米碳示踪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量、体质量指数、病理类型、病灶数量、肿瘤分期、初筛影像学方式构成情况、手术医生甲状腺癌手术台数、病理学检查医师年资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发现淋巴结总数量、淋巴结转移数量分别为(11.2±2.1)个、(5.6±1.5)个,均高于对照组的(7.32±2.3)个、(4.3±1.2)个,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清扫标本中甲状旁腺切除率、术中喉返神经损伤率分别为1.72%、3.44%,低于对照组的8.47%、11.8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一年内肿瘤转移率和二次手术率分别为11.86%、18.64%,均高于观察组的1.72%、8.6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1例术中发生纳米碳渗漏.结论 纳米碳示踪甲状旁腺负显影辨认保护技术可有效指导甲状腺癌根治术淋巴结清扫,清扫淋巴结较为彻底,误切除甲状旁腺率低,提升患者预后,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纳米碳注射在甲状腺癌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8月—2017年2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管甲状腺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75例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手术方式分为常规手术组40例和纳米碳注射组35例。常规手术组在甲状腺癌手术中对淋巴结进行常规清扫,纳米碳注射组在注入纳米碳混悬注射液后10 min对黑染淋巴结清扫。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围手术期一般情况、术中淋巴结清扫数目、淋巴结转移率及手术治疗前后的甲状旁腺素和血钙水平、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纳米碳注射组的手术时间较常规手术组短(t=6.815,P<0.01),2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和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03、0.245、0.975,P=0.420、0.403、0.166);纳米碳注射组淋巴结清扫数目较常规手术组多(t=-14.260,P<0.001),2组术后淋巴结转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23,P=0.637);2组手术前甲状旁腺素和血钙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66、-0.244,P=0.474、0.404),术后纳米碳注射组的甲状旁腺素和血钙水平高于常规手术组(t=-9.568、-2.384,P=0.012、0.039);2组喉返神经损伤和喉上神经损伤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米碳注射组的肢端麻木发生率低于常规手术组(χ~2=4.688,P=0.030)。结论纳米碳甲状腺注射在甲状腺癌手术中的应用价值较高,能缩短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更加彻底,对甲状旁腺能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纳米碳在c N0期甲状腺癌手术中对于甲状旁腺及喉返神经的保护作用。方法将2012年5月-2013年10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9例c N0期甲状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未使用纳米碳手术组(对照组)29例,使用纳米碳手术组(实验组)30例。两组手术方式均为甲状腺全切除术+患侧中央组(Ⅵ区)淋巴结清扫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喉返神经及甲状旁腺损伤发生情况。结果术后随访1年,实验组术后暂时性、永久性甲状旁腺损伤和暂时性喉返神经损伤率分别为:10.00%、3.33%、6.67%;对照组术后暂时性、永久性甲状旁腺损伤和暂时性喉返神经损伤率分别为:31.03%、20.69%、27.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 N0期甲状腺癌患者手术中应用纳米碳可有效保护甲状旁腺和喉返神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纳米碳示踪剂在甲状腺癌手术中保护甲状旁腺、避免术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临床价值。方法:65例甲状腺癌患者,分为观察组(纳米碳组),对照组(常规组)。观察组术中注射纳米碳示踪剂,对照组不使用纳米碳,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甲状旁腺病理检获率,以及两组手术后低钙、暂时性甲状旁功能减低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甲状旁腺病理检获率1/31,对照组为7/34;观察组低钙的发生率为2/31,对照组为9/34;观察组术后暂时性甲状旁腺减低1/31,对照组为8/34,比较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甲状腺癌手术中利用纳米碳示踪技术可在形态学方面区分出不染色的甲状旁腺,降低甲状旁腺误切率,降低术后低钙血症的发生率及甲状旁腺功能减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纳米碳在cN0期单侧甲状腺乳头状癌行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cN0期单侧甲状腺乳头状癌首次手术患者100例,分为对照组(n=50例)和实验组(n=50例),实验组辅以纳米碳显影,行患侧甲状腺腺叶+峡部+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对照组行患侧甲状腺腺叶+峡部+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1 d血钙及术后6个月的血钙及甲状旁腺素、术后声嘶、甲状旁腺误切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6个月血钙及血甲状旁腺素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第1天血钙、术后甲状旁腺误切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手术时间、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数及患侧阳性数、暂时性术后声嘶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N0期单侧甲状腺乳头状癌应积极行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辅以纳米碳显影能提高淋巴结的检出率及阳性率,防止甲状旁腺与喉返神经损伤,手术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纳米碳淋巴示踪剂在甲状腺癌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行手术治疗的76例甲状腺癌患者,其中38例术中应用纳米碳(纳米碳组),38例未应用纳米碳(对照组),比较2组手术前后血钙、甲状旁腺素(PTH)改变情况,以及在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比例上的差别。结果纳米碳组的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比例、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比例上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纳米碳组无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发生,对照组有1例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结论纳米碳淋巴示踪剂可以对淋巴结染色示踪,显露并原位保护甲状旁腺,使术中甲状旁腺的损伤概率明显下降,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讨纳米碳在腔镜甲状腺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将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间接治的26例甲状腺癌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纳米碳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后淋巴结检获数目、转移的淋巴结数目、误切的甲状旁腺情况以及手术时间、一过性低血钙发生率。结果两组淋巴结检获数目、转移的淋巴结数目、发现甲状旁腺例数相比差异均具显著意义(P<0.05);两组的手术时间、一过性低血钙发生率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表明纳米碳在腔镜甲状腺癌中央区淋巴结的清扫中可取得良好应用效果,能有效清除淋巴结并减少甲状旁腺的误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纳米碳示踪技术在改良Miccoli甲状腺手术中对淋巴结清扫、甲状旁腺与喉返神经保护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行甲状腺手术的患者360例,其中180例行常规喉返神经监测下的改良Miccoli甲状腺手术+纳米碳示踪技术为实验组;另180例行常规喉返神经监测下的改良Miccoli甲状腺手术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淋巴结清扫总数,实验组患者黑染淋巴结清扫总数;比较两组患者淋巴结清扫数,甲状旁腺误切率,术前、术后6h及1d血钙、甲状旁腺素水平,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比较两组各种病理类型患者平均淋巴结清扫数、甲状旁腺误切率、手术前后血钙、甲状旁腺素水平。结果实验组患者术中淋巴结清扫总数为413枚,对照组为290枚。实验组黑染淋巴结清扫总数为373枚,占90.31%。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患者术中淋巴结清扫数较多、甲状旁腺误切率较低(均P<0.05)。术后6h与术后1d,实验组患者血钙、甲状旁腺素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实验组患者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病理类型为乳头状癌、微小乳头状癌、滤泡状癌的实验组患者平均淋巴结清扫数多于对照组(均P<0.05)。病理类型为微小乳头状癌、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巨大良性甲状腺肿物的实验组患者甲状旁腺误切率低于对照组(均P<0.05)。病理类型为乳头状癌、微小乳头状癌、滤泡状癌、甲状腺腺瘤、结节性甲状腺肿的实验组患者术后6h与术后1d血钙、甲状旁腺素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纳米碳示踪技术在改良Miccoli甲状腺手术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提高淋巴结清扫的彻底性,还有助于避免损伤甲状旁腺,从而有效保护甲状旁腺功能,但对喉返神经的保护效果不明显,且在不同病理类型患者的手术中效果有差异。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纳米碳示踪剂在cN0期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cN0期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0例给予常规甲状腺全切除术+患侧联合对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纳米碳组30例在治疗基础上给予纳米碳示踪剂,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淋巴结清扫数量、基础甲状腺球蛋白水平、淋巴结转移率存在显著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有意义(P<0.05);但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时间、康复时间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无意义(P>0.05)。结论:淋巴结清扫术中给予纳米碳示踪剂能提高淋巴结清扫数量,促进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纳米碳在甲状腺癌淋巴结清扫时鉴别和保护甲状旁腺的作用。方法 13例甲状腺癌患者术中向患侧腺叶注射纳米碳,待中央区黑染后再行清扫术,术后病理检查黑染的组织有无甲状旁腺。结果纳米碳可使甲状腺腺叶及中央区淋巴结黑染,而甲状旁腺不黑染;术后标本病理检查未见甲状旁腺组织。结论纳米碳可在术中鉴别淋巴结和甲状旁腺,从而起到保护甲状旁腺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纳米碳示踪技术在甲状腺癌手术中对甲状旁腺的保护作用。方法:将50例甲状腺癌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对照组)和纳米碳组(观察组),比较2组淋巴脂肪组织中误切的甲状旁腺检获、术后血钙和甲状旁腺素改变的情况及术后甲状旁腺损伤出现临床症状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所有黑染组织病检均未发现甲状旁腺,甲状旁腺受损的有关临床症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术后第1天、第3天和3个月血钙和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甲状腺与甲状旁腺的淋巴引流途径不同,采用甲状腺淋巴系统的纳米碳示踪可以很好地鉴别出甲状旁腺,降低甲状腺癌淋巴清扫术中甲状旁腺的损伤概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