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分析肺炎患儿血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计数(WBC)及分类(DF)的检测结果,探讨hsCRP、WBC及分类在肺炎患儿诊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根据感染病原体的不同将920例肺炎患儿分为细菌组(n=205)、病毒组(n=280)、支原体组(n=435)。100例健康体检儿童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各组hsCRP、WBC及分类的不同。结果:细菌组hsCRP、WBC及N%、B%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病毒组、支原体组hsCRP及L%高于对照组(P〈0.05),N%低于对照组(P〈0.05);各感染组组间比较hsCRP、N%及L%的变化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肺炎患儿联合检测hsCRP、WBC及分类可有效鉴别细菌、病毒、支原体感染,进而指导临床早期诊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 CRP)和白细胞计数(WBC)在小儿呼吸道感染病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广东省中医院儿科143例呼吸道感染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感染病原分为病毒组(42例)、支原体组(45例)和细菌组(56例)。其中细菌组包括革兰阳性(G~+)菌组27例,革兰阴性(G~-)菌组29例。分别检测各组血清PCT、hsCRP及WBC,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细菌组PCT、hsCRP及WBC水平均明显高于病毒组和支原体组(P0.05),G~-菌组PCT水平明显高于G~+菌感染组(P0.01)。PCT用于诊断细菌感染和G-菌感染的ROC曲线下面积大于hsCRP和WBC。结论PCT、hsCRP和WBC检测可初步判断小儿呼吸道疾病病原类型且PCT的诊断价值优于hsCRP和WBC。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观察呼吸道感染患儿外周血超敏C-反应蛋白(hs CRP)、白细胞计数(WBC)及中性粒细胞比值(N%)变化,分析其在儿童呼吸道感染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3月该院儿科门诊确诊的呼吸道感染患者1 021例,按感染的病原体分为细菌感染组(321例)、病毒感染组(332例)和支原体感染组(304例),排除其他少见病原体感染及混合感染共64例。另以同期在该院门诊行健康体检的220例儿童作为对照组。比较分析各组外周血CRP、WBC及N%。结果细菌感染组hs CRP、WBC、N%与其他3组相比均明显升高(P0.05),且以三个指标同时升高更为常见(51.7%);hs CRP升高伴WBC或N%升高(27.9%),hs CRP在细菌感染组的敏感性最高(90.0%);与其他3组比较,病毒感染组N%显著下降(P0.05),WBC与hs CRP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支原体感染组表现为hs CRP、WBC及N%三项中的一项或两项轻度升高。结论 hs CRP、WBC联合N%检测对于儿童呼吸道病原体感染的初步鉴别有重要意义,有助于在早期指导抗生素的应用,尤其hs CRP升高伴WBC和N%中一项或两项升高对于细菌感染的诊断价值极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IgM及白细胞(WBC)检测在儿童呼吸道感染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1月至2016年10月于我院就诊的586例呼吸道感染儿童作为研究对象,患儿就诊后均完成肺炎支原体IgM和血常规检测,比较肺炎支原体IgM检测阳性患儿的性别、年龄分布,根据患儿最终结果明确感染类型,比较细菌感染、肺炎支原体感染及病毒感染患儿中肺炎支原体IgM及WBC的阳性率。结果 586例呼吸道感染患儿经检测,肺炎支原体IgM阳性146例,阳性率为24.91%。146例阳性患儿中,男女阳性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3~5岁患儿的阳性率显著高于0~2岁、>5岁患儿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的肺炎支原体IgM阳性率显著高于细菌、病毒感染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感染患儿的WBC阳性率显著高于病毒、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病毒感染患儿的WBC阳性率显著高于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致病菌呼吸道感染患儿的肺炎支原体IgM和WBC检测阳性率不同,临床中通过检测肺炎支原体IgM、WBC能快速初步鉴别呼吸道感染类型。  相似文献   

5.
目的近年来百日咳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患儿较易合并其他呼吸道病原体感染。本研究探讨百日咳患儿合并细菌、病毒/支原体等感染对DNA阳性患儿临床特征的影响,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7-01-01-2017-12-31泰安市妇幼保健院诊疗的235例百日咳DNA阳性住院患儿的病例资料,同时进行痰细菌培养和血清呼吸道八联病毒IgM病原体等检测,对比分析单纯百日咳DNA阳性患儿(单纯组151例)、单纯合并细菌感染(细菌组29例)和单纯合并病毒/支原体等感染(病毒组50例)百日咳DNA阳性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及胸部影像指标和并发症等。结果 235例百日咳DNA阳性住院患儿合并其他呼吸道病原体感染84例(35.7%),其中单纯合并细菌感染占34.5%(29/84);单纯合并病毒/支原体等感染占59.5%(50/84);细菌与病毒/支原体等混合感染占6.0%(5/84)。细菌总感染35株,其中以肺炎链球菌10株(28.6%)和金黄色葡萄球菌6株(17.1%)为主;病毒/支原体等总感染61株,以肺炎支原体24株(39.4%)和乙型流感病毒13株(21.3%)为主。病毒组患儿平均年龄为(16.1±13.7)个月,比单纯组的(8.5±6.1)个月和细菌组的(5.1±2.4)个月大,P0.01。细菌组比单纯组患儿阵发性痉挛性咳嗽、吸气样鸡鸣音和青紫的比例高,P0.01;细菌组比病毒组患儿阵发性痉挛性咳嗽、吸气样鸡鸣音和青紫的比例高(P0.05),发热的比例低,P0.01。结论百日咳患儿较易合并呼吸道其他细菌感染,合并细菌感染加重了患儿的临床表现;年长婴幼儿较易合并病毒和支原体等感染,合并病毒和支原体感染对临床表现影响不明显。百日咳患儿应常规开展其他呼吸道病原体检测。  相似文献   

6.
王霞 《临床医学工程》2012,(12):2178-2179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MP)感染儿童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WBC)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60例支原体下呼吸道感染患儿做为观察组,选择同期门诊体检的50例健康儿童做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TNF-α、WBC及hs-CRP水平变化。结果 MP下呼吸道感染患儿TNF-α、WBC及hs-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重症支原体感染患儿TNF-α、WBC及hs-CRP水平显著高于MP轻症感染患儿(P<0.01);观察组WBC及hs-CRP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MP感染患儿血清TNF-α、WBC及hs-CRP水平显著升高,炎症因子参与了MP感染的发生发展,对炎症因子的检测有助于诊断及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7.
《临床医学工程》2015,(7):863-864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联合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中性粒细胞(NEU)计数动态水平在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病原体鉴别及抗生素治疗终止时机的价值。方法 200例CAP患儿分为细菌感染组100例、病毒感染组50例、支原体感染组50例,另选取30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动态监测所有儿童PCT、hsCRP和NEU水平并比较。细菌感染组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A组依据PCT值调整抗生素的使用,B组按照医生的临床经验进行。结果 1细菌组治疗后PCT、hsCRP、NEU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病毒组及支原体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细菌组PCT阳性率显著高于病毒组、支原体组及对照组的PCT阳性率,且显著高于细菌组的hsCRP、NEU阳性率(P<0.05)。3细菌组中,A组抗生素使用天数明显少于B组(P<0.05),两组肺炎复发率均为4.0%(P>0.05)。结论血清PCT联合hsCRP、NEU动态检测有助于儿童CAP病原体鉴别诊断,PCT比hsCRP和NEU有更高的特异性,是判断CAP抗菌治疗终止时间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WBC)及降钙素原(PCT)检测对儿童呼吸道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本院儿科收治的呼吸道感染患儿102例,根据呼吸道感染类型,分为支原体感染组(n=24)、病毒感染组(n=30)、细菌感染组(n=48)。另选同期进行健康体检健康儿童作为健康对照组(n=45)。比较各组研究对象的hs-CRP、WBC、PCT水平、阳性率及诊断呼吸道感染的准确性。结果 3组患儿hs-CRP、WBC、PCT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hs-CRP水平细菌感染组>支原体感染组>病毒感染组;WBC、PCT水平细菌感染组>病毒感染组>支原体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3组患儿hs-CRP、WBC、PCT水平均显著下降,且恢复至正常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儿hs-CRP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感染组患儿WBC、PCT阳性率显著高于支原体感染组、病毒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差意义(P<0.05)。hs-CRP、WBC、PCT联合指标检测诊断儿童呼吸道感染的特异性(96.87%)、灵敏度(98.91%)、AUC(0.955)均显著高于单一指标和两两联合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s-CRP、WBC、PCT检测对儿童呼吸道感染均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但3者联合指标检测诊断准确性更高,可鉴别疾病类型,临床应用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9.
李军红 《现代养生》2014,(14):81-81
目的:探析CRP检测在儿科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自2013年2月-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268例感染性疾病的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感染情况,将其分为病毒感染组(简称病毒组)-136例,以及细菌感染组(简称细菌组)-132例,检测其CRP、WBC计数的含量及阳性率。结果:与细菌组比较,病毒组的CRP和白细胞计数均降低明显,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病毒组的CRP阳性数为2例(1.47%),WBC阳性数为5例(3.68%),均低于细菌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CRP作为儿科诊断和鉴别感染性疾病的重要依据,也是治疗疾病的重要参考指标之一,可将其与WBC相结合,应用于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清CRP联合SAA水平早期检测在婴幼儿急性呼吸道感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7月绍兴市中心医院儿科门诊因ARI就诊的患儿,随机选取细菌组和病毒组各50例,对照组取同期在本院健康体检的健康儿童50例。追踪3组观察对象首诊时WBC、CRP与SAA水平。结果 3组血清WBC计数比较,细菌组均显著高于病毒组和对照组;血清CRP水平比较,细菌组均显著高于病毒组和对照组;血清SAA水平比较,细菌组和病毒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CRP和SAA与WBC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55、0.69,P0.01)。结论 CRP水平上升可反映早期细菌感染,但敏感度不高;SAA水平在早期细菌或病毒感染时均快速上升,两者组合有助于早期快速识别病原体。  相似文献   

11.
李影  乔淑萍  鲍娟  李正茹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19):2957-2958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白细胞在儿童感染性疾病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55例上呼吸道感染的儿童采集外周血检测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WBC)水平,根据病原学诊断结果将患儿分为细菌组和病毒组,同时随机选取正常体检儿童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检测结果。结果:细菌组PCT显著增高,与病毒组、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PCT对儿童上呼吸道感染的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与CRP、WBC一同作为儿童一般性感染的实验室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定量与中性粒细胞比值(N%)、白细胞计数(WBC)联合测定在细菌感染炎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SysemxXT-1800i自动血细胞分析仪、OlympusAU64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Siemenswalkaway96微生物分析仪,分别对确诊的320例细菌感染炎症患者和220例非细菌感染炎症患者进行CRP定量与N%、WBC测定,并作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CRP定量、N%、WBC单项测定对细菌感染炎症诊断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91.3%、78.1%、71.3%及69.1%、90%、91.8%;CRP定量与WBC、N%与WBC两项平行联合测定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97.5%、93.7%及63.6%、78.2%;系列联合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71.2%、68.8%及97.3%、99.1%;CRP定量与N%、WBC3项平行联合测定的灵敏度及特异度为100%、61.8%;系列联合的灵敏度及特异度为67.5%、100%。经U检验,平行联合测定的灵敏度与各单项测定灵敏度之间,系列联合测定的特异度与各单项测定特异度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RP定量、N%、WBC平行联合测定可提高灵敏度,系列联合测定可提高特异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肺炎支原体感染后小儿血常规的变化,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筛选出2018年10月-2019年9月于在我院进行诊治处理的60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同期到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60例患儿作为对照组。记录、对比两组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淋巴细胞比例、淋巴细胞绝对值、单核细胞比例、单核细胞绝对值、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等血常规指标水平。结果对检测结果展开分析后可知,两组的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等血常规指标水平对照,无明显差异(P>0.05);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的白细胞计数、单核细胞绝对值、中性粒细胞及单核细胞等血常规指标水平呈现明显的提升趋势(P<0.05),而淋巴细胞比例、淋巴细胞绝对值等血常规指标水平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P<0.05)。结论患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后血常规指标会发生明显变化,对血常规指标进行监测可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4.
余晖  高晓阳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20):5366-5367
目的 通过临床对儿童肺炎患儿检验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与红细胞沉降量,分析该检测在儿童肺炎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某院2010年1月~2011年1月所收治的儿童肺炎患儿100例进行血清检测.C-反应蛋白的检测采用免疫比浊法,红细胞沉降量的检测采用韦斯特伦法,白细胞计数的检测采用全自动三分类血球计数仪,观察患者检测后的数据结果,并进行分析评价以上指标检测在儿童肺炎中的诊断价值.结果 经过临床检查所有患者均为浸润类型肺炎患儿,其中32例患儿为肺泡型,68例患儿为间质型,而肺泡型患儿血清中的C-反应蛋白与红细胞沉降量水平要明显高于间质型肺炎(P/0.05),但是白细胞计数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白细胞计数与红细胞沉降量水平在儿童肺炎患儿中的检测中受到一定的限制,而C-反应蛋白可以作为首选诊断标准,在临床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分析C-反应蛋白检测在小儿细菌性肺炎和支原体肺炎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148例肺炎患儿及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150例健康小儿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受试者进行C-反应蛋白、肺炎支原体、血常规检测,对148例肺炎患儿治疗前后进行C-反应蛋白水平检测,比较健康小儿、支原体肺炎患儿、细菌性肺炎患儿的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细菌性肺炎患儿与支原体肺炎患儿治疗前后的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C-反应蛋白对不同类型肺炎患儿的阳性检测率,综合评价C-反应蛋白在肺炎患儿诊断鉴别中的价值。结果健康患儿、肺炎支原体患儿、细菌性肺炎患儿的C-反应蛋白分别为(3.58±0.79)、(14.82±3.69)、(68.54±28.31)mg/L;组间比较,肺炎组患儿明显高于健康组患儿(P<0.05),而细菌性肺炎组患儿明显高于支原体肺炎组患儿(P<0.05);细菌性肺炎患儿C-反应蛋白的阳性率为93.3%、支原体肺炎患儿为45.6%,患儿经治疗后,C-反应蛋白均明显下降,上述指标组间比较及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反应蛋白检测可作为鉴别细菌性肺炎和支原体肺炎的有效手段,有助于临床医师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及早治疗患儿,以免耽误病情。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水平的检测评价其在新生儿细菌感染性疾病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2009年10月~2011年2月某院收治的细菌感染新生儿108例,病毒感染新生儿68例,非感染性疾病新生儿35例,在治疗前后分别检测患儿血清hs-CRP水平和全血白细胞(WBC)计数。[结果]细菌感染组血清hs-CRP水平和全血WBC计数均显著高于病毒感染组和非感染组(P﹤0.05);病毒感染组与非感染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感染组血清hs-CRP水平敏感度高于全血WBC计数(P﹤0.05);细菌感染组治疗后血清hs-CRP水平和全血WBC计数及两者异常率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结论血清hs-CRP水平和全血WBC计数可作为早期诊断新生儿细菌感染性疾病的监测指标,且血清hs-CRP水平在诊断新生儿细菌感染的敏感度更高。  相似文献   

17.
血清降钙素原在下呼吸道感染疾病中的诊断与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检测在早期诊断下呼吸道细菌感染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荧光定量检测方法对医院诊治的98例呼吸系统感染患者进行检测,并对部分患者的治疗进行监测,同时与患者的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检测进行比较。结果以血清PCT 0.12 ng/mL为阳性阈值,PCT对呼吸道细菌性感染诊断的灵敏度为96.82%,特异度为96.66%,血清CRP 20 mg/L为阳性阈值,灵敏度为89.79%,特异度为47.05%,血WBC 10.55×109/L为阳性阈值,灵敏度为60.32%,特异度为63.33%,细菌感染组PCT浓度较非细菌感染组明显升高(P0.001)。结论PCT检测在呼吸系统细菌感染性疾病中其灵敏度和特异度均明显高于传统的CRP及WBC检测,可快速对细菌感染进行早期诊断,对判断感染的严重程度及预后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有助于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8.
李政锦  周文  彭昌  况莉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3):3259-3260,3265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联合白细胞(WBC)检测在小儿呼吸道病毒感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某院儿科治疗的小儿呼吸道感染病例106例,儿童保健科51例,治疗前测CRP和WBC的水平,经过对症治疗后,病情痊愈,再次测CRP和WBC的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小儿呼吸道细菌感染组CRP、WBC分别为(90.5±20.7)ng/ml、(9.0±1.46)×109/L,显著高于病毒感染组及正常对照组(P﹤0.05);病毒感染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细菌感染组CRP迅速下降至(8.2±3.1)ng/ml。结论 CRP和WBC联合检测对小儿呼吸道感染的诊治具有一定的辅助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何池英 《实用预防医学》2012,19(10):1558-1559
目的 研究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在新生儿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 方法 选择郴州市妇幼保健院2010年12月-2011年12月间收治的90例经病原学检测,临床诊断确诊为感染性疾病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另外选取40例健康新生儿作为对照,所有患儿确诊后采集清晨空腹静脉血,降钙素原检测采用双抗体夹心免疫检测,C反应蛋白采用免疫比浊法定量检测.降钙素原≥0.5 μg/L为阳性,C反应蛋白≥8 mg/L为阳性,白细胞计数≥20×109/L为阳性. 结果 新生儿感染组中PCT水平为(9.31±5.24)μg/L,CRP平均水平为(33.20±20.44)mg/L,白细胞计数(18.3±6.4)×109/L.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PCT水平低于新生儿感染组,CRP水平低于新生儿感染组,白细胞计数低于新生儿感染组.且使用PCT、CRP联合诊断新生儿感染疾病的灵敏度为88.5%,特异度为79.2%,ROC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83.1%;为所有检测方法组合中特异度、灵敏度最高的诊断方法. 结论 本研究证明使用血清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可以作为诊断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的有效临床指标,对于临床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余晖  高晓阳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9):2175-2176,2178
目的研究儿童哮喘的发生与肺炎支原体感染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近两年在某院治疗的哮喘患儿145例为哮喘患儿组,选择同期就诊的呼吸道感染患儿143例为对照组。进行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MP-IgM)的检测,常规测定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EOS检测),用ELISA方法进行血清总IgE检测。结果哮喘患儿MP-IgM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MP-IgM阳性患儿的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与血清总IgE明显高于MP-IgM阴性患儿,﹥7岁的患儿MP-IgM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儿童哮喘密切相关,应注意患儿感染肺炎支原体的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