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汪荃  韩仁强  李莹 《中国肿瘤》2019,28(11):838-844
摘 要:[目的] 分析江苏省2015年胃癌发病和死亡现状及2006~2015年胃癌发病、死亡变化趋势。[方法] 利用2018年江苏省疾控中心收集并质控后的35个登记处2015年肿瘤登记资料,从中抽取胃癌数据,计算分城乡、性别及年龄组发病(死亡)率、年龄别发病(死亡)率、中国人口标化率(中标率)、世界人口标化率(世标率)、累积发病(死亡)率(0~74岁)、截缩发病(死亡)率(35~64岁)等指标。结合江苏省2015年户籍人口资料,估算全省胃癌发病(死亡)数。汇总2006至2015年全省肿瘤登记资料,利用Joinpoint软件分析胃癌世标发病(死亡)率的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结果] 2015年江苏省估计胃癌新发病例32 744例(男性22 928例,女性9816例),约占全部恶性肿瘤发病的14.05%,位居恶性肿瘤发病顺位第2位;估计胃癌死亡24 663例(男性17 085例,女性7578例),占全部恶性肿瘤的15.87%,位居恶性肿瘤死亡顺位第2位。江苏省胃癌发病率为42.97/10万,中标率为23.83/10万,世标率为23.67/10万,累积发病率(0~74岁)为2.95%。胃癌死亡率为32.37/10万,中标率为17.00/10万,世标率为16.68/10万,累积死亡率(0~74岁)为1.91%。江苏省胃癌发病中标率在2006至2015年AAPC为-3.97%(95%CI:-4.9%~-3.0%),胃癌死亡中标率AAPC为-3.98%(95%CI:-5.0%~-3.0%)。[结论] 2006至2015年江苏省胃癌发病率、死亡率呈下降趋势,但胃癌发病、死亡仍处于较高水平,城乡流行存在差异,应针对性加强重点人群尤其是城市中老年人群的预防和控制。  相似文献   

2.
杨志杰  王璐  钱云 《中国肿瘤》2020,29(11):838-843
摘 要:[目的] 分析江苏省前列腺癌发病和死亡特征及其变化趋势,为制定前列腺癌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2015年江苏省肿瘤登记地区数据,计算前列腺癌分城乡、年龄别发病和死亡率、中国人口标化率(中标率)、世界人口标化率(世标率)、累积发病和死亡率(0~74岁)等指标。并结合2015年全省户籍人口数据,估计前列腺癌发病数和死亡数。利用Joinpoint软件,分析2006—2015年前列腺癌中标发病和死亡率的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结果] 2015年江苏省估计前列腺癌新发病例4603例,发病率为11.96/10万,中标率为6.33/10万,世标率为6.19/10万,累积发病率(0~74岁)为0.65%,约占全部恶性肿瘤发病的3.46%,居恶性肿瘤发病顺位第6位。估计因前列腺癌死亡病例2032例,死亡率为5.28/10万,中标率为2.60/10万,世标率为2.65/10万,累积死亡率(0~74岁)为0.19%,约占全部恶性肿瘤死亡的2.06%,位居恶性肿瘤死亡谱第9位。2006—2015年前列腺癌发病和死亡水平均呈明显上升趋势,其中发病中标率的AAPC为8.10%(95%Cl:5.60%~10.80%,P<0.05),死亡中标率AAPC为5.20%(95%Cl:3.20%~7.30%,P<0.05)。[结论] 江苏省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持续升高,已成为严重威胁江苏省男性健康的主要癌症之一,应在加强前列腺癌健康教育的同时,在重点人群尤其是城市60岁以上男性人群中开展早期筛查和干预。  相似文献   

3.
陈文婕  董玮琪  乔丽颖 《中国肿瘤》2020,29(10):736-743
摘 要:[目的] 分析2015年内蒙古肿瘤登记地区女性乳腺癌发病与死亡现状及2010—2015年内蒙古女性乳腺癌发病与死亡趋势,为内蒙古乳腺癌防治提供基础信息。[方法] 按照全国肿瘤登记中心制定的审核方法和评价标准,对内蒙古符合要求的10个肿瘤登记处上报的女性乳腺癌发病、死亡和人口数据进行汇总分析。按城乡、性别、年龄别分层分析女性乳腺癌发病与死亡粗率、标化率、累积率(0~74岁)及顺位和构成等指标,并结合内蒙古2015年户籍人口资料,估算全区女性乳腺癌发病(死亡)数。应用Joinpoint统计软件分析2010—2015年内蒙古女性乳腺癌发病和死亡趋势,估算总体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 change,APC)。中国人口标化率(中标率)和世界人口标化率(世标率)分别采用2000年人口普查的年龄构成和Segi’s标准人口的年龄构成。[结果] 2015年10个肿瘤登记处共覆盖人口4 200 478人,其中城市2 372 312人,农村1 828 166人。2015年内蒙古自治区估计女性乳腺癌新发病例4074例,死亡病例1137例。内蒙古肿瘤登记地区女性乳腺癌发病粗率为35.19/10万,中标率为24.90/10万,世标率为23.61/10万,0~74岁累积发病率为2.58%,占女性全部恶性肿瘤发病的15.37%,位居女性恶性肿瘤发病顺位的第2位。女性乳腺癌粗死亡率为8.80/10万,中标率为6.08/10万,世标率为5.87/10万,0~74岁累积死亡率为0.63%,占女性全部恶性肿瘤死亡的7.99%,位居恶性肿瘤死亡顺位的第5位。乳腺癌发病率城市均高于农村。内蒙古肿瘤登记地区女性乳腺癌发病率在25岁后上升迅速,50~岁年龄组达到高峰,随后下降,60~岁年龄组呈现第二个小高峰;死亡率在35岁后快速上升,80~岁年龄组达到峰值。2010—2015年内蒙古肿瘤登记地区女性乳腺癌发病中标率APC为2.39%,死亡中标率APC为-4.77%,但都无统计学意义。从年龄别趋势来看,60~74岁年龄段在2010—2015年发病中标率(APC=-8.46%)呈上升趋势,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乳腺癌是内蒙古女性人群主要恶性肿瘤之一,针对城乡女性乳腺癌发病死亡特点进一步加强乳腺癌的防治。  相似文献   

4.
摘 要:[目的] 分析江苏省2015年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情况。[方法] 利用2018年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收集并确认质量合格的35个肿瘤登记处的2015年肿瘤登记资料,分别计算城乡、性别及年龄组发病(死亡)率、中国人口标化率(中标率)、世界人口标化率(世标率)、累积发病(死亡)率(0~74岁)和前10位恶性肿瘤发病(死亡)顺位等指标。结合江苏省2015年户籍人口资料,估算全省恶性肿瘤的发病数和死亡数。[结果] 2015年江苏省35个肿瘤登记处覆盖人口38 761 144人(男性19 548 364人,女性19 212 780人),占同期全省户籍总人口数的50.87%。据估计,2015年江苏省新发恶性肿瘤病例23.30万例(男性13.31万例,女性9.99万例),死亡15.54万例(男性9.87万例,女性5.67万例)。江苏省恶性肿瘤发病率为305.80/10万,发病中标率为180.18/10万,发病世标率为176.92/10万,0~74岁累积发病率为20.77%。肺癌、胃癌、食管癌、肝癌、结直肠癌和女性乳腺癌是江苏省常见的恶性肿瘤。全省恶性肿瘤死亡率为204.00/10万,死亡中标率为111.00/10万,死亡世标率为109.75/10万,0~74岁累积死亡率为12.42%。肺癌、胃癌、食管癌、肝癌和结直肠癌是江苏省常见的恶性肿瘤死亡原因。江苏省恶性肿瘤发病率在0~29岁、死亡率在0~34岁均处于较低水平,之后随年龄增长快速升高,均于80~84岁年龄组达到发病和死亡高峰。江苏省80%以上的恶性肿瘤发病和90%以上的恶性肿瘤死亡均发生在50岁以上人群,尤其是60岁及以上老年人。[结论]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剧,江苏省恶性肿瘤疾病负担逐年升高,应针对肺癌、胃癌、食管癌、肝癌、结直肠癌和女性乳腺癌等高发癌种和50岁及以上高危人群,重点开展综合防治和相关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5.
林永添  周衍  马晶昱 《中国肿瘤》2021,30(7):487-494
摘 要:[目的] 分析2015—2017年福建省肿瘤登记地区上报的恶性肿瘤发病与死亡流行现状。[方法] 根据全国肿瘤登记中心制定的数据审核和评价方法,对福建省12个肿瘤登记处上报的2015—2017年数据进行评价,将符合要求的10个登记处数据合并分析。按城乡、性别和年龄组分层分别计算发病和死亡的粗率、标化率及累积率(0~74岁),分析主要恶性肿瘤发病与死亡顺位和构成。中国人口标化率(中标率)根据2000年全国普查标准人口年龄构成计算,世界人口标化率(世标率)依照Segi’s世界标准人口构成计算。[结果] 2015—2017年福建省10个登记处共覆盖登记人口19 447 588人,其中城市地区、农村地区各占43.36%、56.64%。2015—2017年福建省肿瘤登记地区恶性肿瘤发病粗率为271.05/10万(男性303.43/10万,女性237.54/10万),中标率为197.94/10万,世标率为192.57/10万,累积发病率(0~74岁)为22.22%。恶性肿瘤发病45岁以后加快上升,于80~84岁年龄组时达到高峰。发病前5位恶性肿瘤依次为肺癌、女性乳腺癌、肝癌、胃癌和结直肠癌。城市地区发病率为287.55/10万,中标率为210.59/10万;农村地区发病率为258.41/10万,中标率为188.49/10万。死亡粗率为166.83/10万(男性218.63/10万,女性113.22/10万),中标率为115.21/10万,世标率为113.59/10万,累积死亡率(0~74岁)为13.26%。恶性肿瘤死亡率在45岁以后快速上升,80~84岁年龄组时达到高峰。死亡前5位恶性肿瘤依次为肺癌、肝癌、胃癌、结直肠癌和食管癌。城市地区死亡率为237.63/10万,中标率为171.91/10万;农村地区死亡率为158.97/10万,中标率为109.67/10万。[结论]消化道肿瘤仍是福建省肿瘤登记地区主要恶性肿瘤,应当结合城乡现状差异,制定和实施有效的癌症综合防控策略。  相似文献   

6.
摘 要:[目的] 估算2015年我国脑瘤发病和死亡情况,了解其流行特征。[方法] 对2018年全国肿瘤登记中心收集的501个登记处的2015年资料进行质量评估,其中368个登记处符合纳入标准。从中提取脑瘤数据,按城乡、不同性别分层,分别计算发病(死亡)率、年龄别发病(死亡)率、中国人口标化率(中标率)、世界人口标化率(世标率)和0~74岁累积发病(死亡)率等指标;并结合2015年全国人口推算数据,估计我国脑瘤的发病数和死亡数。分别采用2000年中国人口普查标准人口构成和Segi’s世界标准人口构成计算中标率和世标率。[结果] 2015年全国368个登记处覆盖人口309 553 499人,其中男性156 934 140人,女性152 619 359人。估计全国新发脑瘤病例10.60万例,发病率为7.72/10万,中标率为5.65/10万,世标率为5.56/10万,0~74岁累积发病率为0.58%,居恶性肿瘤发病谱第9位。全国估计因脑瘤死亡病例5.63万例,死亡率为4.10/10万,中标率为2.90/10万,世标率为2.90/10万,0~74岁累积死亡率为0.30%,居恶性肿瘤死亡顺位第8位。全国女性脑瘤的发病率及其中标率均高于男性,而死亡率及中标率则为男性较高。脑瘤发病和死亡在各年龄组均有发生,但低年龄组较低,发病和死亡水平从35岁开始随年龄增长迅速升高。[结论] 我国脑瘤的疾病负担逐年上升,应加强对其流行特征和发病相关因素的研究,为有效防治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摘 要:[目的] 探讨江苏省2015年肺癌发病和死亡流行现状及2006—2015年变化趋势。[方法] 运用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8年收集的2015年肿瘤登记资料,分析不同性别、城乡及年龄别的肺癌发病(死亡)率、中国人口标化率(中标率)、世界人口标化率(世标率)、年龄别发病(死亡)率、0~74岁累积发病(死亡)率等指标,并结合2015年江苏省户籍人口数据,估计江苏省肺癌发病(死亡)数。利用江苏省2006—2015年肿瘤登记数据,分析肺癌发病(死亡)率的年度变化百分比(APC)。[结果] 无论发病还是死亡,肺癌均位居2015年江苏省恶性肿瘤顺位的第1位。2015年江苏省肺癌估计发病例数和死亡例数分别为42 234例和35 800例;发病率为55.43/10万,中标率为30.56/10万;死亡率为46.98/10万,中标率为24.93/10万。无论城乡、不同性别,江苏省2006—2015年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明显上升趋势,全省平均年度增幅分别为4.06%(P<0.001)和3.95%(P<0.001);发病、死亡率年平均上升幅度女性显著高于男性,城市明显高于农村。排除人口构成影响后,仅全省女性和城市地区的中标发病率呈现明显上升趋势,APC分别为2.01%(P<0.001)和1.58%(P<0.001);死亡变化趋势中仅城市地区的死亡中标率呈现显著上升趋势(APC=2.24%,P<0.001)。[结论] 2006—2015年江苏省肺癌发病率、死亡率呈上升趋势,且肺癌发病、死亡处于较高水平,不同性别、城乡流行情况存在差异,应加强城市中老年人群的肺癌预防和控制。  相似文献   

8.
摘 要:[目的] 分析江苏省2015年膀胱癌发病、死亡流行现状及2006—2015年变化趋势。[方法] 利用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收集并质控合格的35个登记处的2015年肿瘤登记资料,结合全省户籍人口数据,估算全省膀胱癌的发病数和死亡数,按城乡、性别、年龄组分层,计算膀胱癌发病(死亡)率以及相应的年龄别发病(死亡)率、中国人口标化率(中标率)、世界人口标化率(世标率)、累积发病(死亡)率(0~74岁)及其在全部恶性肿瘤中的构成和顺位等指标。中标率和世标率分别采用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的标准人口构成和Segi’s世界标准人口构成进行推算。汇总和分析江苏省2006—2015年肿瘤登记资料,利用Joinpoint软件分析膀胱癌中标发病(死亡)率的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结果] 估计江苏省2015年新发膀胱癌病例4526例,占全部恶性肿瘤发病的1.94%,位居恶性肿瘤发病顺位第14位。膀胱癌发病率为5.94/10万,中标发病率为3.22/10万。估计江苏省2015年因膀胱癌死亡病例1934例,占全部恶性肿瘤死亡的1.24%,位居恶性肿瘤死亡顺位第13位。膀胱癌死亡率为2.54/10万,中标死亡率为1.15/10万。2006—2015年,江苏省膀胱癌总体中标发病率以年均1.1%的幅度明显上升;但分城乡、性别统计,膀胱癌中标发病率的变化趋势均不明显。10年间全省整体、城乡和不同性别人群膀胱癌中标死亡率均无显著下降趋势(P>0.05)。[结论] 江苏省膀胱癌的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应针对其主要危险因素,采取综合防治措施,降低其疾病负担。  相似文献   

9.
许可葵  王静  廖先珍 《中国肿瘤》2019,28(4):271-280
摘 要:[目的] 分析2015年湖南省肿瘤登记地区恶性肿瘤的发病、死亡情况。[方法] 收集2015年湖南省23个肿瘤登记地区上报的肿瘤发病与死亡资料。按城乡、性别分层,分别计算恶性肿瘤的发病和死亡粗率、中标率、世标率、年龄别率、0~74岁累积率等,中标率和世标率分别采用2000年中国标准人口年龄构成和Segi’s世界标准人口年龄构成为标准进行计算。[结果] 2015年湖南省肿瘤登记地区恶性肿瘤发病率为215.19/10万,中标率为148.69/10万,世标率144.95/10万,0~74岁累积率为16.83%。城市地区恶性肿瘤发病率为251.31/10万,而农村地区为192.57/10万。男性恶性肿瘤发病率237.35/10万,高于女性的191.63/10万。男性发病前5位的是肺癌、肝癌、结直肠肛门癌、胃癌和鼻咽癌;女性发病前5位的是乳腺癌、肺癌、宫颈癌、结直肠肛门癌和肝癌。2015年湖南省肿瘤登记地区居民恶性肿瘤死亡率为144.16/10万,中标率为93.00/10万,世标率91.90/10万,0~74 岁累积率为10.91%。城市地区居民恶性肿瘤死亡率为168.43/10万,农村为128.96/10万。男性恶性肿瘤死亡率为181.91/10万,高于女性的104.03/10万。男性死亡前5位为肺癌、肝癌、结直肠肛门癌、胃癌和食管癌,女性死亡前5位为肺癌、 肝癌、结直肠肛门癌、乳腺癌和胃癌。 [结论] 肺癌、乳腺癌、结直肠肛门癌、肝癌、宫颈癌、胃癌、鼻咽癌、食管癌等病种是湖南省发病率、死亡率较高的恶性肿瘤,应作为湖南省恶性肿瘤防治的主要癌种。湖南省男性居民口腔及咽喉癌发病率和死亡率都有所上升,城市男性居民上升幅度更大,需要提早采取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江苏省2015年肝癌发病与死亡现状及2006—2015年变化趋势。[方法]收集整理江苏省经质量控制合格的的35个肿瘤登记处的2015年肿瘤登记资料,按性别、城乡和年龄组分层计算肝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并结合2015年江苏省相应分组的户籍人口资料,推算全省2015年肝癌的发病(死亡)数,以及全省肝癌的发病(死亡)率、年龄别发病(死亡)率、中国人口标化率(中标率)、世界人口标化率(世标率)、0~74岁累积发病(死亡)率及其在全部恶性肿瘤发病(死亡)中的构成和顺位等。汇总和整理全省各登记处2006—2015年肿瘤登记资料,应用Joinpoint软件,计算肝癌10年间的发病(死亡)中标率的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中标率和世标率分别采用2000年中国人口普查标准人口构成和Segi’s世界标准人口年龄构成进行标化。[结果]江苏省2015年估计新发肝癌病例21 851例,约占全部恶性肿瘤发病构成的9.38%,位居恶性肿瘤发病顺位第4位。2015年江苏省肝癌发病率为28.68/10万,发病中标率为17.09/10万,发病世标率为16.78/10万,0~74岁累积发病率为1.94%。2015年江苏省估计肝癌死亡病例20 128例,约占全部恶性肿瘤死亡构成的12.95%,位居恶性肿瘤死亡顺位第4位。肝癌死亡率为26.42/10万,死亡中标率为15.52/10万,死亡世标率为15.24/10万,0~74岁累积死亡率为1.75%。2006—2015年江苏省肝癌发病中标率和死亡中标率均呈明显下降趋势,其AAPC分别为-5.30%(95%CI:-6.34%~-4.25%)和-5.72%(95%CI:-6.85%~-4.58%)。分城乡统计,无论男、女性,10年间城市地区的肝癌发病中标率和死亡中标率均无明显下降趋势;而农村地区呈显著下降趋势。[结论]江苏省肝癌的整体发病、死亡水平呈下降趋势,但仍是江苏居民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相关防控工作仍需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1.
《Brain tumor pathology》2015,32(4):297-297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 分析江苏省甲状腺癌2015年发病、死亡现状及2006—2015年发病、死亡变化趋势。方法 利用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收集并质控合格的35个肿瘤登记处的2015年登记资料,按城乡、性别、年龄组分层计算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并结合全省户籍人口数据,估算全省甲状腺癌的发病数和死亡数,以及相应发病(死亡)率、中国人口标化率(中标率)、世界人口标化率(世标率)、0~74岁累积发病(死亡)率、发病(死亡)顺位和构成等指标。汇总和整理2006—2015年江苏省肿瘤登记资料,利用Joinpoint软件分析甲状腺癌发病(死亡)中标率的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结果 估计江苏省2015年新发甲状腺癌病例5 727例,占全部恶性肿瘤发病的2.46%,位居癌症发病谱的第9位。甲状腺癌发病率为7.52/10万,中标率为6.25/10万。估计全省因甲状腺癌死亡337例,占全部恶性肿瘤死亡的0.22%,位居癌症死亡谱的第22位。甲状腺癌死亡率为0.44/10万,中标率为0.24/10万。2006—2015年江苏省甲状腺癌发病呈明显上升趋势,发病中标率AAPC为17.44%(P<0.05);10年间甲状腺癌死亡率变化不明显,死亡中标率AAPC为6.78%(P>0.05)。结论 甲状腺癌已成为江苏省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发病水平呈逐年快速上升趋势,应加强对其危险因素的研究,有针对开展综合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2015年江苏省脑瘤发病和死亡现状及2006—2015年变化趋势。方法 利用2018年江苏省疾控中心收集并质控好的35个登记处2015年肿瘤登记资料,抽取脑瘤数据,计算城乡、性别和年龄组的发病率(死亡率)、中国人口标化率(简称中标率)、世界人口标化率(简称世标率)、累积发病(死亡)率(0~74岁)等指标,结合全省人口资料,估算全省脑瘤的发病和死亡情况。汇总和整理全省2006—2015年肿瘤登记资料,应用Joinpoint软件,计算脑瘤10年间的发病(死亡)中标率的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结果 2015年全省肿瘤登记处覆盖人口共38 761 144人(城市15 168 594人,农村23 592 550人)。脑瘤死亡/发病比为0.67,病理组织学诊断比例为41.42%,只有死亡医学证明书比例为1.46%。估计全省脑瘤新发病例为5 452例,粗发病率为7.16/10万,中标率为4.79/10万,世标率为4.79/10万,0~74岁累积发病率为0.51%。城市地区脑瘤估计新发病例2 446例,中标率为4.99/10万;农村地区脑瘤估计新发病例3 006例,中标率为4.65/10万。全省估计脑瘤死亡病例3 626例,粗死亡率为4.76/10万,中标率为3.09/10万,世标率为3.13/10万,0~74岁累积死亡率为0.32%。城市地区脑瘤估计死亡病例1 429例,中标率为2.86/10万;农村地区脑瘤估计死亡病例2 197例,中标率为3.27/10万。城市地区总体和女性的脑瘤发病的中标率分别呈显著上升趋势,年均涨幅1.918%和3.149%。农村地区总体和女性的脑瘤死亡的中标率分别呈显著下降趋势,年均降幅1.587%和1.882%。结论 脑瘤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应加强脑瘤的早期筛查、预防与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估算江苏省子宫体癌2015年发病和死亡情况,分析其流行现状及2006—2015年发病和死亡变化趋势。方法 利用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收集并质控合格的35个肿瘤登记处的2015年资料抽取子宫体癌数据,计算子宫体癌分城乡、性别和年龄组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并结合2015年全省户籍人口数据,估算全省子宫体癌的发病数和死亡数,计算相对应的发病(死亡)率、年龄别发病(死亡)率、中国人口标化率(中标率)、世界人口标化率(世标率)、0~74岁累积发病(死亡)率等指标,利用Joinpoint软件分析2006—2015年江苏省子宫体癌发病(死亡)中标率的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标准人口采用2000年中国普查标准人口构成和Segi's世界标准人口构成。结果 2015年江苏省子宫体癌新发病例3 039例,占女性恶性肿瘤新发病例的3.04%,位居女性恶性肿瘤发病顺位第10位。子宫体癌发病率为8.06/10万,中标率为5.18/10万,世标率为5.00/10万。2015年江苏省子宫体癌死亡858例,占女性恶性肿瘤死亡数的1.51%,位居女性恶性肿瘤死亡顺位第14位。子宫体癌死亡率为2.28/10万,中标率为1.29/10万,世标率为1.25/10万。2006—2015年江苏省女性子宫体癌中标发病率呈上升趋势(AAPC=4.3%,P<0.01),中标死亡率呈下降趋势(AAPC=-5.5%,P<0.01)。结论 江苏省女性子宫体癌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应加强全民健康知识宣传,倡导健康生活方式,针对40岁以上妇女开展子宫体癌早诊早治等综合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6.
17.
18.
The Editor-in-Chief reflects on recent advances, including CRISPR technology and the expansion of immunotherapy, and highlights trends that will be important in the coming year.Open in a separate windowBruce A. Chabner, M.D.We close a year of remarkable progress in cancer research and care, and make special note of some important trends that this journal is embracing. On the research front, I first would like to recognize two notable achievements that have changed expectations for the future. The first is 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 (CRISPR) technology, which will allow excision of mutant or defective genes and insertion of a physiological alternative. Put simply, we now have the power to remake human DNA. As an example of its potential, this technology could correct inherited disorders that predispose to cancer, or could insert new genes that resist infection by carcinogenic viruses such as HIV, hepatitis B or C, human papillomavirus, or Epstein-Barr virus. Many other applications to cancer are possible. Second, we have witnessed the vast expansion of immunotherapy with checkpoint inhibitors, and the introduction to trial of a series of complementary immunotherapies (vaccines, other checkpoint inhibitors, T-cell and macrophage activators). In the coming year, we expect to learn much more about how to use these expensive drugs more efficiently, developing biomarkers that predict response, and limiting their use to patients who will benefit.At the same time, we have learned a great deal about targeted therapy and its limitations. Increasingly, we are seeing that tumors are not simple BRAF or ALK mutants but a collection of subclones that emerge down diverse pathways. Treating the drug-resistant tumor will not be a simple task. We have harvested valuable information from sequential biopsy specimens of primary tumor and have learned that drug resistance is polyclonal, complex, and daunting. Plasma DNA may prove a better picture of the diversity of mutations throughout the body than a biopsy specimen from a single site. Other uses of plasma DNA monitoring are appealing. For example, plasma sampling after local treatment may be able to predict who among adjuvant-treatment candidates is likely to recur after local therapy. We will be featuring molecular tumor board papers that aid the reader in interpreting results of these and other molecular assays, and in choosing new treatments based on these findings. Despite the enormity of the problem of resistance, the contribution of targeted therapy has been profound, providing treatment options for otherwise incurable tumors.What about the early trials that fail or lead to equivocal results? These results deserve to see the light of day. I would like to note that our Clinical Trial Results (CTR) section, chaired by Susan Bates and Tito Fojo, continues to provide a much-needed path to publication of early clinical trial results. The failure to publish many valuable trials has awakened the attention of Congress and the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There is no reason not to publish these trials, given the support available online from CTR.We must celebrate the contribution of the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and its leadership in adapting to these developments. Nearly 20 new cancer treatments were approved last year, accounting for approximately 40% of FDA''s total approvals in 2015, a remarkable number considering the slow progress in the past. Many of these were approved along the new Breakthrough path after only 3 years of testing. It is difficult to understand the anger and denigration expressed by those who would favor unrestrained access to any medicine approved overseas.I would like to acknowledge the growing interest in community outreach and equity of care. Not all cancer victims in the United States or abroad have access to the molecular tests, targeted drugs, and immunotherapies featured in the scientific papers that grace our journals. There are serious gaps in practice and access to care at home and abroad. Our new section on Community Outreach, chaired by Beverly Moy and Michele Evans, will encourage papers in this emerging area of concern. The rising costs of cancer medicines present a new challenge to patients, physicians, private payers, and governments. Bernardo Goulart, Carlo La Vecchia, and Dan Goldstein will address this critical topic—the cost and value of cancer care—in the coming months in a series of papers from noted experts in the field. Likewise, this journal and others have recognized the need to broaden our vision to include global oncology, as the majority of cancer cases and deaths occur in low- and middle-income countries, where cancer diagnosis and care is rudimentary. We invite contributions to all of these new initiatives.Finally, I would like to thank our reviewers, section editors, and contributors. I hope that we have provided a valuable forum for publishing the timeliest developments and issues in this fast-changing field of cancer care, in all its dimens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