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鉴于国、内外目前尚未对中引式气力输送系统特性进行研究,而它又有独立、串联和远近距离均适应的优点等,所以探讨了中引式气力输送系统的流动模式、管道阻力特性和输送压力频谱特性等。实验结果表明中引式气力输送随着操作气速分别为2、4和8m/s的变化,管内灰栓的流动模式也相应发生变化分别为:柱塞流、栓流和悬浮流;栓流压力频谱振幅最大,易成为独栓,属不稳定流动,输送量与柱塞流相当,柱塞流压力频谱较小,灰栓气栓相间的多栓流属基本稳定流动,悬浮流压力频谱最低,属稳定流动,输送量最低,输送速度最快,管道易磨损;柱塞流、栓流及悬浮流模式,对于给定物料操作气速与输送平均压力之间随着操作气速增加,输送压力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2.
压力降数学模型是阐述固气两相流机理的重要表征之一。本文采用Ergun公式并考虑渗流损失以及料栓向前移动时的沿程损失,对脉冲气力输送压力降进行了分析,得出压力降数学模型。密相脉冲气力输送是一种物料在管道中呈料气相间运动的输送形式,是栓塞状的密相流。料栓在管道中运动是靠其两端的能量差克服沿程损失而前进的;另一方面,气流还要穿透料栓而损失部分能量,即所谓渗流损失。  相似文献   

3.
低速密相栓状固气二相流是当前气力输送的重要发展方向。它与机械输送相比,不仅具有环境污染少、布置灵活占地小和便于自动化等优点,而且还解决了传统的稀相气力输送所存在问题,如能耗大,管壁磨损和物料破碎严重,尾气处理量大,特别是不适用于粘结性物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了电池粉料污染的严重性及其对人体的危害。将脉冲气力输送技术应用于输送电池粉料获得成功。其成检流性能好,输送效率高,环保效果显著。实践表明,密相栓流气力输送粉料采用立管上升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为了有效实现大型工业传输设备恒流输送的控制,提出一种PID模糊控制方法,将其应用于设备恒流输送的控制中。给出了PID模糊控制器结构,分析了PID模糊控制器参数调整原则,制定了模糊控制规则,通过模糊推理方法对PID参数进行在线调整使大型工业传输设备实现恒流输送。搭建了大型工业传输设备实验系统,给出了相关参数,将神经网络控制方法作为对比进行实验。通过启动控制实验、负载突变控制实验和输送电流波形畸变度实验对PID模糊控制方法的恒流输送控制效果进行分析。分析结论如下:神经网络方法控制下的输送电流不稳定,方法能够有效实现系统的跟踪控制;方法的响应速度快,对负载扰动及突变较神经网络方法具有更好的抑制能力;方法能够保证设备的开关损耗和电磁干扰均保持在较低的水平。  相似文献   

6.
在长距离气力试验台上,以压缩空气作为输送动力,分别对粉煤灰和水泥粉体进行输送试验,得出了气固两相流动特性参数的变化规律,分析输送过程的阻力特性.结果表明,随气体表观速度的增大,固体质量流率、固体速度及气固间滑移速度呈增长趋势,而压力损失呈下降趋势.考察了物料特性对两相流动特性及阻力特性的影响.利用力平衡原理建立了料栓平衡方程式,并结合试验数据得出了预测栓流运动阻力损失公式.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柱塞式气力输送气固两相流的输送特性,对实际的工业气力输送系统进行1∶1实验台改造,首先进行了粉煤灰在输送管内的流动模式试验;然后进行粉煤灰输送压力、输送质量流量特性试验;最后考察了主进气流量、补气流量、助吹气流量对粉煤灰输送量、固气比的影响.研究表明:柱塞式气力输送流动模式以密相栓柱流为主,其灰栓长度为0.8-2.3m,移动速度约为2.8-11.3m/s;输送压力与输送流量成双曲线特性,且随着气量的增加输送量增大;主进气流量起主导作用并与输送粉煤灰质量流量成单调上升抛物线关系,与固气比成上凸抛物线关系即先增大后减小.研究结果对柱塞式气力输送系统的工程设计、运行和理论研究提供依据并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水力充填管道挤压输送方法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矿山充填料自流输送和传统的膏体泵送方法存在的问题,研究了一种利用机械力和浆体重力的挤压输送充填料的新方法,其思路是在井下充填管道中安装不同于传统正排量泵的挤压输送设备,使高浓度/膏体充填料浆在挤压输送设备的机械力和重力作用下,沿充填输送管道流至采空区.采用理论分析与实验的方法,研究了挤压输送方法的原理.研究结果证明,挤压输送方法原理可行,它利用了矿山充填特有的垂直管道和其内的充填料浆自重以及浆体的屈服应力,使得挤压输送设备无分配阀,因而输送设备结构简单,易磨损件少,是一种除自流输送和传统泵压输送方法之外,投资省、运行成本低的第3种水力充填输送方法.图6,表1,参17.  相似文献   

9.
用Fourier级数表征自动栓流系统中在栓速改变条件下动态参数栓压与栓长呈区域性周期性变化的线性关系,旨在为栓流系统的优化设计和物流状态的计算机模拟与仿真技术提供数字化依据。  相似文献   

10.
根据软管采矿系统对输送设备的要求,研究出由储料罐与高压水泵组合而成的新的输送设备,其原理为:首先采用高压水泵对海水加压,然后采用储料罐将矿石加入到高压水中,通过高压水将矿石从海底输送到海面.根据两相流理论和Bernoulli方程,建立了储料罐与高压水泵组合输送的水力输送设备的设计理论体系.对输送系统的参数进行计算分析可知,对于矿石体积分数为7%~12%的流体,1 000 m深海采矿中试输送系统的水泵扬程为100~150 m,3 000 m深海采矿输送系统的水泵扬程为400~450 m.由储料罐与高压水泵组合而成的矿石输送系统简单,避免了矿石颗粒与水泵直接磨损,适用于深海采矿软管输送系统.  相似文献   

11.
电动双翻板五通卸料装置是一种新型的卸料装置,能够解决散料输送过程中卸料装置受转运站楼层高度限制的问题,实现了两点来料两点受料的工艺流程。它是物料输送系统中实现物料快速换向的理想设备,广泛应用于建材、冶金、矿山、电力等行业散状物料的输送。  相似文献   

12.
以高密度聚乙烯为对象,进行了密相栓流气力输送的中试研究,结果表明:输送压力、气刀的操作周期、充气时间与断气时间的比值对输送气速、输送能力、固气比等均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卷烟厂目前普遍采用的振动输送机(以下简称振机)是卷烟厂制丝生产线上主要的物料输送设备。在制丝线技术改造的过程中,往往要对原振机进行取舍选择或改造。为保证振机选择和改造可靠,必须对振机的生产能力——输送(流)量进行计算、校核。但目前所用的理论计算公式与  相似文献   

14.
佟姝艳 《科技信息》2010,(26):138-138,140
本文根据固体松散物料输送流量控制的特点,对比现有测量固态散状物料的设备研究并设计出一种基于物料体积进行控制的定量给料装置,使其具有体积流量控制和重量流量控制功能,而且所设计的滚筒式给料装置能使散状物料落料均匀,在连续性的流程生产中对散状物料进行定量控制。  相似文献   

15.
深海采矿储料罐输送设备固液两相流数值计算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深海采矿所使用的水泵与储料罐组合的矿石输送设备在矿石输送过程中矿石输送浓度难以控制,不利于矿石稳定和持续输送等问题,基于Fluent软件中的Euler-Euler模型,采用SIMPLE算法和标准k-ε湍流模型对储料罐输送设备内固液两相流进行数值计算和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储料罐内的矿石在inlet1的水射流冲击和自身重力作用下能顺利进入输送管道,在inlet2水射流的卷吸和不断紊动稀释作用下,在出口处能得到稳定持续的矿浆流.同时,仿真结果表明:矿石体积分数随粒径增大而变小,当矿石粒径在5~10 mm范围内时矿石输送的体积分数保持在10%左右;随着储料罐内矿石堆积高度增加,矿石输送体积分数有所增大,但增大的幅度很小;随着inletl速度增大,矿石输送体积分数也相应升高,两者之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因此通过阀门控制inletl的水流速度就可以实现对矿石输送体积分数的控制;最后通过实验验证该输送设备的可行性,并进一步验证通过控制inletl入口速度控制矿石输送体积分数.  相似文献   

16.
试验研究了废黄河竖井双层涵洞输送水流和泥沙运动特性。试验表明:竖井进口段过水断面呈渐趋收缩状,涵洞泄流能力增大;在通过小流量时,下层涵洞流速大,有利于依靠水力输沙;双层涵洞中间隔层具有随上下层涵洞流速差减小、脉动压力影响趋于微弱的性质。提出了轮换开启部分闸门,使开启涵洞内平均流速大于泥沙不淤流速的调控方法,解决了双层涵洞安全输送泥沙的工程措施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为刻画整个太平洋内区经向热输送的基本特征及其季节变化,并初步探讨变化的原因,基于Argo温盐资料,利用P矢量法反演了太平洋的绝对地转流(AGC),并结合Ekman流,分析了年平均和季节平均的经向热输送。结果显示,在13°S~13°N,经向热输送主要由Ekman经向热输送控制,季节变化显著,且南北半球变化相反,北半球1-3月有北向输送最大值,8-10月当经向热输送转为南向时,Ekman经向热输送达到最小;南北太平洋经向热输送的季节变化存在显著的不对称特征,北太平洋的明显强于南太平洋,低纬度海域的明显大于高纬度海域。分析表明,经向热输送的季节变化与纬向风应力的变化直接相关,由于未能有效包含西边界流及赤道区域,对比前人的研究结果后推测,西边界流和赤道流在维持南北太平洋经向热输送的平衡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8.
脉冲气力输送是气力输送固体粉粒料中一种低速、高浓度密相输送新技术。它与通常的气力输送方式不同,是依靠气体在管内将粉粒料切割成气固相间的栓塞流进行输送。其主要特点:①固气比高,因而耗气少,需要动力少,尾部的气、固分离简单,在一定场合下,设备投资少;②固体速度  相似文献   

19.
圆管内油—气—水三相弹状流的生成和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高速动态分析仪清晰的可视化效果。在一个宽广的流速范围内,观察了垂直上升圆管内油-气-水三相弹状流的形成和转化。将Weisman流型转化过渡区的概念应用到油-气-水三相弹状流流型的研究中,量化了弹状流转化过渡区的边界。提出的弹状流的生成转化边界、弹状流的发展转化边界,很好地包容了前人所得到的弹状流转化边界,为解释众多弹状流边界模型的不一致性,以及合理认识弹状流的特性提供了更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本文首次定量分析了自成栓自动调节栓流系统中动力参数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在料速一定条件下,栓压与栓长成线性正比关系;改变料速,栓压与栓长的线笥关系呈现区域性,周期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