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目的探讨三种不同治疗方法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骨密度的影响。方法53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保守治疗组、椎体成形术(PVP)组和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组,于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半年、1年、1年半用定量cT骨密度仪测量骨密度(L2-4 椎体),并进行比较。结果PVP组及PKP组治疗前后、随访期间骨密度改变不明显,治疗后3个月骨密度较治疗前稍下降,其中PVP组由(86.12±8.21)mg/cm3下降至(85.23±8.31)mg/cm3,PKP组由(86.32±8.38)mg/cm3下降至(84.98±8.26)mg/cm3,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半年后骨密度恢复到受伤前水平。保守治疗组治疗后3个月及半年随访发现骨量丢失明显,骨密度下降显著[(74.42±8.36)、(76.10±8.31)mg/cm3比(86.87±8.27)mg/c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年,骨密度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VP组和PKP组治疗后3个月和半年骨密度显著高于保守治疗组[(85.23±8.31)、(84.98±8.26)mg/cm 比(74.42±8.36)mg/cm3和(86.23±8.05)、(86.41±8.17)mg/cm3比(76.10±8.31)mg/c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年及1年半,三组骨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VP、PKP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积极方法,能够减少骨量丢失,早期行功能锻炼,防止脆性骨折和椎体压缩性骨折进一步加重,是一种较好的临床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临床医学工程》2018,(2):201-202
目的比较骨质疏松症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患者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和经皮后凸成形术(PKP)后病椎及邻近椎体再骨折发生率。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169例OVCF患者,其中93例行PVP术,76例行PKP术,随访至2017年6月,比较两组的病椎及邻近椎体再骨折发生率。结果两组的平均年龄、平均骨密度、平均随访时间、骨水泥平均注入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VP组的术后椎体平均高度恢复率、病椎再骨折率均显著低于PK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邻近椎体再骨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VCF患者行PVP和PKP术远期均可能导致邻近椎体再骨折,但PVP可降低病椎再骨折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小剂量骨水泥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在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中的疗效。方法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应用小剂量骨水泥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30例,并与同期进行常规PVP的30例患者疗效进行对比。结果60例患者术后获12—24个月(平均16.8个月)随访,小剂量骨水泥填充患者的骨水泥渗漏率平均为13.8%,常规填充的患者骨水泥渗漏率平均为29.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天两组之间的疼痛缓解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例手术后第3天拍摄胸腰椎X线与术前X线相比,椎体前、中、后缘高度及椎体后凸角Cobb角在手术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效果满意,小剂量骨水泥充填并不影响疗效,而且可以预防骨水泥渗漏。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椎体后凸成形术中椎体的骨密度与可扩张球囊压力之间的相关性。方法从尸体获得20个胸腰段脊柱椎体标本,其中10个为骨质疏松标本,10个为正常标本(通过骨密度测定来区分为骨质疏松组与骨密度正常组),制备压缩椎体骨折的模型后每个椎体放入一种特殊的射线可以透过的负荷装置的两块压盘中间并且施加预先设定的模拟人体内生理的载荷。两组标本模拟临床行单侧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操作.分别测量球囊扩张1ml、2ml、3ml时球囊的压力。结果随着球囊扩张体积的增加,骨质疏松组球囊压力差别有统计学意义(F=0.774.P〈0.0001),SNK两两比较,任意两组间差别明显(P〈0.05)。骨密度正常组球囊压力差别有统计学意义(F=101.652,P〈00001),SNK两两比较.任意两组间差别明显(P〈0.05)。在球囊扩张为1nd、3ml时,骨质疏松组与骨密度正常组球囊压力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球囊扩张为2ml时,骨密度正常组高于骨质疏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结论脊柱椎体的骨密度与球囊压力之间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单侧分次法椎体成形术对急性老年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1月-2012年5月本院收治的46例(共82椎)急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老年患者,所有患者均给予单侧椎体成形治疗,即利用球囊式椎体扩张器,采取单侧分次经皮穿刺的方法,对病椎进行扩张,并于扩张后行骨水泥填充;观察比较手术前后患者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下腰痛(JOA)评分水平,并比较病锥的前、后缘及中央高度的变化。结果:46例患者的椎体手术均顺利结束,所有患者均未表现出严重并发症。所有患者术后3 d的VAS评分(3.21±0.36)分与术后6个月的(3.78±0.83)分均明显低于术前的(6.83±0.34)分,术后3 d的下腰痛JOA评分(21.58±0.39)分与术后6个月的(20.64±0.95)分均明显高于术前的(16.13±0.46)分,且术后3 d和术后6个月的病椎的前、后缘及中央高度均明显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3 d与术后6个月上述各观察指标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靶椎”高度再丢失不明显。结论:应用单侧分次椎体成形术治疗急性期老年性椎体压缩性骨折能有效缓解疼痛,提高骨水泥弥散程度及减少椎管内骨水泥渗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新鲜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PVP治疗63例新鲜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术前及术后2d进行疼痛视觉类比评分﹙VAS﹚、测量术后伤椎高度增加,随访伤椎高度丢失情况,记录骨水泥渗漏及随访期间相邻椎体骨折情况。结果术前及术后2dVAS分别为(6.8±1.3)分和(2.0±0.6)分,伤椎高度较术前增加(2.3±1.8)mm。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3.3月,患椎高度丢失不明显,相邻椎体再骨折3例,无患椎再骨折,无感染、无骨水泥渗漏等并发症。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新鲜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有效、安全、减少长期卧床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单侧穿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重度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4月-2011年10月采用单侧穿刺PKP治疗重度OVCF 15例。于术前、术后3d及末次随访时进行VAS评分并测量骨折椎体前中柱平均高度和伤椎后凸角,于术前及末次随访时进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结果:15例20个椎体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骨水泥注入量2.9ml,4例5个椎体术中骨水泥渗漏至椎间盘和(或)椎旁软组织,无明显临床症状,未发生骨水泥椎管内渗漏。术后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随访6~15个月,平均9.5个月。术后3d及末次随访时的VAS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末次随访时的ODI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椎体前中柱平均高度恢复(2.9±0.8)mm,伤椎后凸角矫正(2.0±0.5)°,1例术后发生其他椎体的继发性骨折。结论:单侧穿刺PKP治疗重度OVCF疗效满意,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经皮椎体成形术及椎体后凸成型Sky及国产球囊Pkp技术在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中的应用。方法2005年5月-2008年1月应用椎体成形术(PVP)及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83例,其中采用PVP术式17例(PVP组),Sky术式41例,国产球囊Pkp术式25例,采用经皮穿刺椎弓根或椎弓根旁入路。结果83例患者91个椎体均成功完成手术,全部患者均获随访;每个椎体骨水泥注射量为0.8—6.5ml,PVP、Sky及球囊Pkp组平均3.28ml、3.88ml、2.4ml,骨水泥渗漏率分别为36%、17%、11%,无脊髓神经损伤、肺栓塞等并发症。术后6—36h患者腰背部疼痛均缓解,术后3d疼痛完全消失PVP组15例(88.2%),Sky组35例(85.4%),球囊PKP组16例(64%)。PVP、Sky及球囊Pkp组术后2周VAS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ky组术前椎体压缩率与PVP组、球囊Vkp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18个月时间Sky组椎体压缩率与PVP组、球囊Pkp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ky组术后18个月与术后6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椎体后凸角度、术后2用、6个月、18个月椎体后凸角度恢复率PVP、Sky及球囊Pkp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体成形术及椎体后凸成形术能迅速缓解疼痛,且随访过程中疗效确切,可恢复部分椎体高度及后凸角度,是冶疗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40例,收治时间为2012年3月至2013年8月期间,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结果:观察组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治疗后椎体压缩率、伤椎Cobb角、骨水泥注入量、手术时间、术后伤椎高度增加、手术费用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不同病程的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方法2004年6月~2006年7月应用PKP治疗130例186个椎体。根据受伤至手术时间(病程)分组:〈3周为A组(46例);3~6周为B组(44例);〉6周为C组(40例)。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定,X线片测量骨折椎体高度及脊柱后凸Cobb角。结果所有病例随访10~30个月,未见肺栓塞、脊髓损伤、神经根损伤等并发症发生。各组PKP术后所有伤椎疼痛均显著减轻,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止痛效果随时间保持稳定;各组疼痛缓解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KP术后各组椎体高度恢复程度不同,三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PKP术后脊柱后凸畸形矫正程度不同,三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KP对新鲜和陈旧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均可有效止痛;PKP对病程小于3周的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椎体高度恢复及脊柱后凸畸形矫正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骨水泥渗漏情况和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我科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实施的经皮椎体成形术27例(男性6例,女性21例;年龄54~89岁,平均60.7岁)共42节椎体,均为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通过对术后影像资料的分析统计骨水泥渗漏情况,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标度(visualanaloguescale,VAS)评价患者术前、术后第二天腰背疼痛情况。结果 27例共计42节椎体均成功实施经皮椎体成形术,每个椎体骨水泥注射量在1.5~5ml,平均(2.58±0.30)ml,共有7节椎体出现渗漏,1节发生椎间盘渗漏,其余6节为椎体旁渗漏,总体渗漏率为16.7%(7/42),未见神经根、脊髓压迫症状等其它相关并发症。所有患者术后VAS评分(1.9±0.3)较术前(7.5±0.6)明显改善(P〈0.001)。结论 PVP能迅速缓解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疼痛,手术安全性高,并发症少,适合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给予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的PKP组、经皮椎体成形术的PVP组,观察手术相关指标、近期疗效情况及远期疗效情况。结果 PKP组的手术时间(128.2±16.4)h、术后椎间隙高度(11.4±1.7)明显高于PVP组[(82.3±10.1)h、(8.8±1.2)];骨水泥注入量(4.4±0.8)mL、骨水泥渗漏(6.15%)、下床活动时间(2.1±0.3)d、的腰部疼痛评分(1.5±0.3)、术后3、6、9、12月时的ODI评分(24.3±2.4、19.4±2.1、14.1±1.9、9.3±1.1)均明显低于PVP组[(7.1±1.0)mL、(18.46%)、(3.6±0.4)、(2.7±0.5)、(29.1±3.9)、(25.5±2.9)、(19.8±24)、(13.1±1.7)]。(P〈0.05)。结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能够减少骨水泥渗漏、促进临床症状缓解、改善远期机体功能,具有积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单、双侧椎弓根途径行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优越性。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3年8月本院收治的53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单侧组28例和双侧组25例,单侧组经一侧椎弓根行PVP,双侧组经两侧椎弓根行PVP。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X线透视次数、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在椎体内弥散程度、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改善率、椎体高度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的VAS改善率、椎骨高度恢复及骨水泥在椎体内弥散程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单侧组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双侧组,术中X线透视次数、骨水泥用量均明显少于双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脊髓神经损伤、肺栓塞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单、双侧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均可取得同样满意的临床疗效,但单侧具有手术时间短、放射暴露少、患者痛苦小等优越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和经皮后凸成形术(PKP)在微创脊柱外科应用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收治的86例压缩性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成两组:PVP组和PKP组,每组各43例患者,比较两组患者在分别行PVP治疗、PKP治疗后的疼痛缓解率、骨水泥渗漏率及住院总费用。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缓解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VP组骨水泥渗漏率高于PKP组,PKP组住院总费用高于PVP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VP、PKP对于压缩性骨折疗效显著,二者各具优点,需对患者资料综合评估后选择合适术式,以达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为基质添加磷酸钙骨水泥在椎体成形术中的应用价值,预防术后形成"空心椎"、"蛋壳椎"引起的椎体塌陷、后凸畸形。[方法]选取2007年7月~2009年8月住院椎体爆裂性骨折病人共15例患者,所有患者均行后路短阶段椎弓根内固定伤椎体成型术,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为基质添加磷酸钙骨水泥填塞,随访10~15月。[结果]所有患者术中均没有发生脊髓损伤加重,无骨水泥外漏,伤椎恢复高度无明显丢失,无椎间隙塌陷。无内固定断裂或弯曲、松动。治疗前后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短节段椎弓根复位固定后,应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为基质添加磷酸钙骨水泥可即可恢复伤椎的强度和刚度,减少了后路内固定的应力,可早期下地活动,减少并发症,预防术后形成"空心椎"、"蛋壳椎"引起的椎体塌陷、后凸畸形。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经皮椎体成形术与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经皮椎体成形术组)和对照组(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组),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手术方式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骨水泥注入量、渗漏率,手术前后的VAS评分、Cobb's角和椎体高度,以及术后1月和1年疗效比较。结果两种手术方式均有显著效果,两组比较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水泥注入量和渗漏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两组VAS评分、Cobb's角和椎体高度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月和1年的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术式对于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均有较好的疗效,均有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创伤小等特点,PVP操作较为简单,但其骨水泥渗漏率较高,PKP可大大降低骨水泥渗漏的发生率,对于后凸畸形可有效纠正,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17.
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 (PVP) is a radiologically guided therapeutic procedure, which consists of percutaneous injection of a liquid polymer (bone cement) into a destroyed vertebral body. PVP was invented in 1984, in France, first for treating vertebral body haemangioma. Since its introduction the indications have been expanded progressively and today PVP is indicated mainly for treatment of vertebral haemangioma, malignant vertebral tumor and 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 The unique advantage of this technique is that besides the stabilization of the vertebral body--and partly in connection with this--it affords prompt and lasting pain relief. Based on published data the success rate of the procedure is 80-100% with a complication rate of 1-10%. Thus, PVP is a valuable minimally invasive tool, providing immediate pain relief and early mobility in carefully selected patients. However, further work is needed to define the benefits of PVP compared to the standard treatment.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demonstrate the technique by analyzing scientific reports published to date and summarizing the first author's own experience gained at the University Hospital of Geneva, Department of Neuroradiology, Switzerland.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骨水泥在骨折椎体的弥散情况对椎体成形术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1月到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不典型性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影像学结果将患者分为实验组(n=50)与常规组(n=50)。实验组患者为骨水泥在骨折椎体内充分弥散的患者,常规组患者为骨水泥在骨折椎体内弥散不佳的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相同的手术治疗方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机体功能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以及机体功能评分均显著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骨水泥在骨折椎体的弥散情况对椎体成形术的治疗效果影响明显,骨水泥弥散不佳可导致椎体康复效果不理想,存在发生后凸畸形的可能,临床中应当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椎体成形术治疗32例(38个椎体)老年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观察术后疼痛缓解情况.结果 采用WHO标准,椎体成形术后26例12 h内疼痛完全缓解,6例部分缓解.全部获随访,时间2~20个月,无一例发生椎体高度丢失或腰背痛加重、复发现象.结论 经皮椎体成形术是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安全、有效方法,并且适合在基层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