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翻译是一种特殊的跨文化交际活动,处理好语篇翻译的关键在于把握语篇实体和语境诸要素的关系。语境在语篇翻译中有几个作用:语境对语篇翻译有制约作用;语境中的文化因素对翻译的作用;语境有助于译者理解语言符号。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语篇作为翻译的基本单位,提出了语篇翻译是译者把负载着文化信息的原语语篇进行加工处理,然后转换成译语语篇的形式,从而完成文化移植的过程的观点。本文探讨了翻译研究的语篇语言学方法重视的是语篇分析和语用意义,不再限定于研究语言本身,而是把视野扩大到语境和语言的交际功能,即在英汉不同文化背后所折射出的不同方面对语篇翻译的决定性影响。  相似文献   

3.
作为翻译的直接对象,语篇是比字、词、句更大的语言概念,它传递一个完整的信息。以语篇为对象的语篇分析不局限于研究语言本身,而是扩大到语境以及语言的交际功能上来。正因为语篇分析的特点,它与翻译才能够相互促进,使翻译实现语言层面、言内因素以及言外因素的传递。本文阐述了语篇分析翻译的特点,并且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基于语篇语言学的研究成果,语篇翻译为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与传统翻译研究不同的是,语篇翻译不再限定于研究语言本身,而是把视野扩大到语篇的语境和交际功能。本文重点讨论了语境因素,即“文化语境”和“情景语境”对语篇翻译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石婷 《海外英语》2016,(15):209-211
语篇翻译追求的是不局限于语言形式,把视野扩大到语篇的语境因素上来的翻译策略,要求把握语篇实体和语境诸要素的关系。该文试从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两个角度来分析影响萨姆·利普塞特的小说The Naturals的语篇翻译的语境。  相似文献   

6.
语篇认知能力是构成学习主体翻译能力的一个重要维度,但语篇的复杂性与深厚的历史文化语境等因素常常被忽视。对原文语篇历史文化语境及其语言风格的认知和把握影响学习主体的翻译决策。在翻译教学中,教师宜引导学习主体关注语篇的历史文化语境,强化学习主体对语言和文化的学习,以使其逐步形成比较稳固的翻译能力。  相似文献   

7.
翻译是一种特殊的跨文化交际活动,处理好语篇翻译的关键在于把握语篇实体和语境三要素的关系。在英汉互译中,正确的解码和编码都依赖于语境,因此,译者必须始终考虑语境诸要素对语言形式及其意义的影响。在翻译理解过程中,译者应当对原语语篇的语境因素进行分析,充分考虑到影响翻译过程中的各种语境因素,即上下文语境、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的作用。得当的语境分析有助于克服文化因素的干扰,有利于取得功能对等的翻译。  相似文献   

8.
语境及语域理论对翻译有很大的指导作用,语境包括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译者在语篇翻译时,应将翻译视点从语言形式上转移到语篇的交际意义上,充分考虑语篇的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恰当地表达出原语的语域特征,充分发挥译者的主体意识,力求原语和目的语在形式、意义以及功能上的对等。  相似文献   

9.
邢艳华 《文教资料》2009,(26):52-54
翻译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过程,它涉及语言、认知、心理、语用推理等各种因素,而语境及其线索在预测、理解语篇和实现翻译的意义选择中起着重要作用.在翻译实践中,依据多种语境化线索,创设语境框架,进行语境重构,实现推理理解的方法很多,其中运用语场、语旨、语式中的各因素为情景语境线索不仅可以有效地推断,把握语境、语篇意义,而且有望改变译者的思维模式,提高语篇整体领悟能力,使理解层次升华,做到深层次翻译中意义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
荣子英 《考试周刊》2014,(62):27-28
基于语篇语言学的语篇翻译为翻译研究开拓了新途径,语篇翻译把语篇作为翻译的基本单位,不再仅仅拘泥于语言形式。本文旨在探讨语篇和语境两个概念及其之间的关系,强调译者在语篇翻译中的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11.
语用翻译与语境关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语用翻译是通过两种语言的对比 ,分别研究语用语言等效和社交语用等效的问题。语用翻译同语义翻译相对应 ,是一种等效翻译。它强调语言在使用中的转换 ,语境为其提供语义选择的线索。在翻译中为达到语用等效 ,译员必须在接受自然语言信息的过程中通过语境来寻找信息的关联。然后 ,再根据话语与语境的关联情况进行推理 ,求得语境效果。正确处理和理解语用翻译与语境的关系对语用研究以及对翻译研究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翻译文本之高低语境化探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翻译作为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其语篇的组织与信息的传递对语境因素有着重要的依赖作用,其依赖程度的高低可借鉴霍尔的高低语境文化作高低语境化之分,并以此分类为基础探求翻译策略甄选及译者认知建构的规律对翻译教学的开展有着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陈渊 《哈尔滨学院学报》2006,27(11):134-137
王斌认为,关联理论解释的翻译现象就是同化翻译、可译性与重译。事实上,关联理论也可以解释异化翻译现象。翻译就是翻译作者的意图。根据原文作者的意图,译者可以作异化翻译。这样做虽然会增加译文读者的推理努力,但译文读者能获得更大的语境效果,从而也能保持最佳关联性的传递。根据认知语境的特点,必要时在译文中增加信息为译文读者营造一个关联语境,使译文读者获得与原文读者相近的语境推理前提。但过多的增加信息会增加推理努力且背离原文作者的意图。  相似文献   

14.
论关联理论框架下的翻译中的关联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认知推理的角度,借助关联理论框架探讨了关联理论和翻译的关系,关联理论将语境定义为一个动态的概念,即它是用以解释话语的一系列前提,在具体的翻译活动中,语境应分析到何种程度为止,主要是由关联性决定的;一旦寻求到最佳关联时,一个特定的语境才算确定。因此我们认为在语码转换过程中,关联性起着关键作用,决定着译文信息和形式等相关因素的取舍;译者的任务就是:在翻译中,依据动态的语境,进行认知推理,找到最佳关联,努力做到使原文作者的意图与译文读者的企盼相吻合。  相似文献   

15.
交际中信息的传递是在语境中实现的,离开了语境,符号就没有了意义,不能传递任何信息。翻译是译者把原语文本中的语码在其特定语境中传递的信息用译语语码准确地传递给译语文化中的读者,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行为。无论是对原语的理解还是译语的产出,都离不开语境。本文就语境对翻译的影响和制约进行了探讨,同时指出认知语境在翻译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译入语语境是原语语言信息和文化信息移植到译语以后新的生存环境。译入语语境对翻译起着明显的制约作用。其具体表现为对原语语言和文化信息的阻塞和过滤,导致翻译中不可译现象、文化信息丢失、文化信息调整等现象的产生。正是译入语语境对翻译的这些制约作用.导致了各种翻译技巧的产生。  相似文献   

17.
翻译理论对翻译教材的编写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但是传统的翻译理论不足以指导应用翻译教材的编写.德国功能翻译理论为应用翻译教材的编撰提供了重要启示:首先,它注重翻译的语境因素,将翻译行为理论引入教材编撰.同时,强调翻译是个动态过程,注重翻译发起者、译者和接受者等的需求.其次,增加实用翻译技巧,如改写、重组、转译等;再次,采...  相似文献   

18.
汉语新词英译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向世界介绍变化中的中国,为国外母语为非汉语的读者以及国内需要使用此类汉语新词译文的有关人士提供借鉴。英译时要做到既保留汉语新词的新颖性和独创性,又能被英语读者理解并接受实为不易。基于上述原因,汉语新词英译必须借助语境对语言的制约机制,使译文更为精准、更具可读性。汉语新词英译时,文化语境的制约作用不可忽略,但也不可小觑社会语境对其的影响。许多汉语新词的英译,与其说是文化的不如说是社会的。本文主要从社会语境视阈结合具体翻译实例,探讨其对汉语新词翻译的制约和指导作用。在翻译这些汉语新词时,除了考虑孕育这些新词的中国传统文化语境外,还必须考虑产生这些新词的社会语境对其的制约和指导作用,通过"释义法"或"直译加解释"等方法使隐含的社会语境明晰化。  相似文献   

19.
通过分析语言和语境的关系给出了语境的内涵,之后从语言翻译的本质和目的出发,论述了语言翻译和语境重构之间的关联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语境重构的实践操作方法,主要包括在于语境重构的范围的界定以及语境重构过程中对词汇的推敲、时态的选取、语言习惯的转换等问题进行论述,形成了一系列可行的语境重构操作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