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 分析安徽省亳州市84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中医证候及辨证论治特点。方法 观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临床症状、舌象,进行辨证分型和辨证治疗。结果 84例患者中,临床治疗期湿毒郁肺证54例,寒湿阻肺证26例,疫毒闭肺证4例,分别选用清肺排毒汤1、2、3号方治疗;恢复期肺脾气虚证68例,气阴两虚证16例,分别选用自拟康复1、2号方治疗。结论 亳州市确诊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临床治疗期主要中医证型为湿毒郁肺证(湿热并重)、寒湿阻肺证(寒微湿重),疫毒闭肺证少见,恢复期肺脾气虚证多见,气阴两虚证少见。应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制定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和亳州市患者的证候特点进行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2.
[目的]解读浙江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药防治推荐方案(试行第四版)》,协助指导临床用药。[方法]从中医学理论角度,分析阐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病因病机、分期分型及辨证论治。[结果]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属于中医"疫病"范畴,为湿邪与疫毒疠气合而为病,易耗气伤阴动血。浙江方案针对高风险人群推荐玉屏风散加减。针对肺炎患者分期分型论治,将其分为轻型-疫毒袭肺、普通型-疫毒郁肺、重型-疫毒壅肺、危重型-疫毒闭肺、恢复期-肺脾两虚,分别投以荆防败毒散、麻杏石甘汤合千金苇茎汤、葶苈泻肺汤、参附汤、香砂六君丸加减治疗。[结论]浙江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药防治推荐方案(试行第四版)》体现浙派中医特色,融入中医治未病思想,以期在疫情防治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3.
2022年3月15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正式刊发,其中中医治疗部分增加“针灸治疗”,成为该版诊疗方案的更新亮点,受到业内同行的广泛关注。该文参考国内外针灸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相关研究,结合国内参编专家学者对新版诊疗方案的认识,尝试解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针灸治疗思路,以对该诊疗方案的理解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报道中医辨治111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中医病因及病机。方法广东省中医医疗队于2020年1月29日至2020年2月11日接管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111例新冠肺炎患者,在西医治疗基础上按轻型、普通型、重型、危重型进行中医辨证施治,均给予中药汤剂或者颗粒剂。分别进行总体疗效评价及症状改善情况统计。结果 111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中出院37例,病情改善62例,病情无变化3例,病情恶化转入ICU病房1例,死亡8例(其中4例为医疗队接管病区后12 h内死亡)。主要症状改善情况:轻型、普通型患者症状100%消失,重型、危重型患者发热、咳嗽、腹泻、便秘、恶心呕吐等显著改善。结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隶属中医疫病范畴。湿毒疫邪是最主要的致病因素,湿邪困脾、疫毒闭肺是核心病机,湿邪贯穿始终,随疾病进展及个体禀赋差异可出现化热、化燥,少数可见寒化。治疗应中西医并重,中医药全程参与,辨证施治,可以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杭州地区普通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患者中医证候特点及病因病机,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对符合普通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断标准的77例患者,收集人口学资料、流行病学资料、血液检查数据、胸部CT平扫报告、中医证候特征、舌象和脉象等信息进行研究分析。[结果]普通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平均年龄(44.13±13.62)岁;74.03%的患者有新冠肺炎患者密切接触史或湖北地区旅居史,29.87%的患者为聚集性病例;多数患者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减低(93.51%),淋巴细胞计数减低(40.25%),C反应蛋白升高(46.75%),胸部CT提示病毒性炎症改变(90.91%);半数以上患者有咳嗽(61.04%)、发热(50.65%)等症状;舌质以淡红舌或红舌为主(83.12%),舌苔以白腻苔(46.75%)多见,脉象以濡脉较多(45.45%);证型以湿毒郁肺型(72.73%)为主,少数患者为疫毒闭肺型(27.27%)。[结论]杭州地区普通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初步分析以湿毒郁肺型为主,属"湿毒疫",符合中医湿疫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普通型患者一般情况及中医临床特征。方法:选取2020年2月5日至2月20日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普通型患者64例,于入院第1天采集流行病学资料及血常规、C反应蛋白、首发症状、舌象等信息,依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诊疗手册》进行辨证。结果: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普通型患者年龄(48.8±12.9)岁,男女比为1.56:1;14例(占21.88%)有武汉/湖北旅居史,38例(占59.38%)有确诊患者密切接触史;15例(占23.44%)患者白细胞计数下降,17例(占26.56%)患者淋巴细胞计数下降,35例(占54.69%)患者C反应蛋白升高;首发症状以发热(42例,占65.63%)、咳嗽(9例,占14.06%)多见,6例(占9.38%)患者无症状;舌象以舌质红黄腻苔(14例,占21.88%)、舌质淡红薄白腻苔(8例,占12.50%)、舌质红白腻苔(8例,占12.50%)多见;中医证型分为寒湿疫毒袭肺证6例(占9.38%)、湿热疫毒蕴肺证58例(占90.62%),湿热疫毒蕴肺证中热重于湿型20例(占34.48%)、湿重于热型38例(占65.52%)。结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普通型的证型以湿热疫毒蕴肺证为主,涉及病理因素包括寒、热、湿、毒、虚,湿毒是核心病机。  相似文献   

7.
病机学说是中医学的重要部分,对新冠肺炎的病机特点进行深入研究,能为中医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提供临床思路。基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分期治疗,并参考其他相关论文和病例中新冠肺炎中医分期的不同病机,从多角度探析新冠肺炎中医分期病机特点,认为新冠肺炎医学观察期的病机特点为"正邪相争,正虚邪恋";临床治疗期的病机特点为"湿毒侵袭肺脾,内生诸邪,正气虚损";危重期的病机特点为"内闭外脱,阴阳失和";恢复期的病机特点为"肺脾亏虚,气阴两伤"。  相似文献   

8.
针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防治,中医药发挥了重要作用,该文主要从脾湿肺燥出发论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审证求因,认为其因外感"湿毒夹燥"性的疫疠之邪而致;病机特点为毒、湿、燥、虚,以"湿"为核心;初起病位在脾、肺,后期亦可牵连它脏。从肺脾功能及燥湿特性方面阐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脾湿肺燥证成因;由此归纳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脾湿肺燥证治疗思路,以健运脾胃为治疗之根基,以燥脾湿、泻脾热为治疗之关键,以润肺燥、滋肺阴为治疗之核心。以期为预防、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己亥年末(2019年末)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可归入于中医“疫病”范畴,本文遵照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中医诊疗方案中“三因制宜”的要求,按照传统经方辨证施治的原则,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轻型临床表现细化为7组症状群,并对每一组症状群给予了从“症”到“方”再到“药”的辨证阐释,尝试从“症方药”相对应的角度对临床用药用方思路多元化进行理论探析,以期对临床更为精细化更具操作性治疗之可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基于阮诗玮教授编著的《寒湿论治》一书,试从寒湿病的病因、病机、致病特点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中医病因与病机。根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流行特点、四诊信息、诊疗方案以及预后,认为该病主要中医病因为寒湿疫毒,病机主要为寒湿疫毒侵袭肺脾,重者凝闭心肺,甚至内闭外脱、危及生命。同时根据表里及卫气营血辨证理论,可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病程分为寒湿疫毒在表、寒湿疫毒闭肺、寒湿疫毒入营入血、恢复期四个阶段。这一思路可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辨证论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杭州市西溪医院作为杭州市市属定点医院,承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COVID-19)疫情诊治工作。目前,西医尚无治疗此病的特效药物,针对COVID-19的疫苗仍需等待。中医药作为一项重要的治疗方案已在国家卫健委颁布的多版诊疗方案中被推荐使用。杭州市COVID-19患者多以普通型为主,我院中医专家组根据此类患者的临床特点,拟定新冠2号方,用于治疗普通型COVID-19寒湿阻肺证患者,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分析我国各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药治疗方案的组方用药规律,为中医药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处方遣药提供新思路。方法检索全国25个省份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治疗方案,把临床症状、中医证候、方剂和中药进行数据挖掘分析。结果共出现过415个临床表现、115个中医证候、112个方剂、204味中药。通过频数统计、关联分析和聚类分析,得出了各期的高频临床表现、高频证候、高频中药、高频药对以及中药新组合。结论各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治疗方案中,轻型以解表化湿为主,普通型以宣肺化湿为主,重型以清热解毒、平喘通便为主,危重型以益气、回阳、固脱为主,配合醒神开窍,恢复期以益气养阴为主,兼清余邪。各省份治疗方案的核心用药与国家方案具有一致性。高频中药大多具有抗病毒或调节免疫力作用,部分中药还有强心、抗休克作用,为中医药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提供现代药理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扶正祛邪"既是中医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之一,也是辨证用药的本质,贯穿疾病发生发展及结局的全过程。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中,第五、六、七版诊疗方案中的中成药和方剂——金花清感颗粒、连花清瘟胶囊(颗粒)、血必净注射液和清肺排毒汤、化湿败毒方、宣肺败毒方即"三药三方"成为这次疫情防治的一大亮点,在降低轻型转重率,提高重症和危重症治愈率、降低病亡率,改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疑似病例和确诊患者发热、咳嗽、乏力等主要症状,缩短退热时间,促进核酸转阴等方面发挥了有目共睹的重要作用。结合中医"扶正祛邪"治则来分析"三药三方",有利于把握其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的辨治思路。  相似文献   

14.
2019年12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爆发,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在1个月内迅速更新发布了7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在对其中中医诊疗方案的对比学习中,我们发现对此次疫病病机的认识经过了多次修订,本文将基于7个版本《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中中医诊疗方案的具体内容,结合其他专家学者的观点,尝试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中医病机之变化及其内在联系。以期帮助一线临床医生和普通群众更好的理解中医对该病的认识,为该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目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诊疗方案中对疫病病邪、病机认识,治疫辨证思路,组方用药规律,为今后中医药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提供理论指导。方法检索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各地区专家给出的诊疗方案。运用Excel制定"资料提取表",提取发布地域、临床分期、辨证分型、病邪性质、基本中医处方、中医用药等信息并进行频次统计分析。结果 (1)根据各地区诊疗方案,分析提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致病因素和治疗方案与地域具有关联性,北方多寒、燥邪,西北多燥、温邪,南方多湿、热邪。整理各方案后列举出针对不同邪气具体应用方药及频次。(2)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各个诊疗方案中病机分析及辨证思路均遵循三焦及卫气营血由表入里、由浅入深的传遍规律,病位多在肺、脾。(3)现代诊疗方案根据不同致病因素分期论治。明确划分出临床观察期、临床治疗期(轻、中、重期)以及恢复期。整理出各分期中针对不同邪气类型应用方药及频次。结论通过分析各地诊疗方案,可以体现病邪和地域特点,充分体现中医药三因制宜、辨证论治理论特点。现代诊疗方案有更为明确的分期划分,且组方用药根据不同时期的临床表现辨证施用。  相似文献   

16.
湿毒疫学说认为:湿毒郁肺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以下简称"新冠感染")的核心病机,传变迅速、传染性强、易于流行是其致病特征,兼夹风、热、寒、燥等邪毒是其病机要点。该学说较为全面地反映了新冠感染各期的临床特征,为新冠感染的中医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湿热病篇》是中医疫病学的重要著作,其内容对新冠感染的中医治疗具有指导意义。文章从新冠感染的临床表现和湿毒疫学说入手,结合《湿热病篇》学术思想,浅析新冠感染的临床特点和证治要点,为新冠感染的中医诊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新冠2号方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普通型)寒湿阻肺证患者的中医证候变化情况。 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4日至2020年2月20日在我院住院且接受新冠2号方治疗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普通型)寒湿阻肺证患者共40例,统计新型冠状病毒核酸转阴时间,新冠2号方治疗前后中医证候量表积分变化、舌象脉象变化情况。结果:40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普通型)寒湿阻肺证患者连续2次呼吸道标本核酸检测阴性的平均时间为14.03天;最常见的症状是发热、咳嗽、干咳、消化道不适症状,口干多饮,部分患者以胸闷、胸痛为首诊症状,经新冠2号方治疗14天后,上述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5)。首诊时舌象多为舌质多以淡红舌,红舌为主,舌苔以腻苔、白苔为主;脉象多为濡脉、滑脉;经治疗14天后,舌色转淡,舌苔转薄,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5)。结论:新冠2号方能显著改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普通型)寒湿阻肺证患者的中医证候,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属于中医"疫病"范畴,《瘟疫论》[1]指出"瘟疫之为病,非风,非寒,非暑,非湿,乃天地间别有一种异气所感。"异气属疫毒概念,具有强烈的传染性和一定的季节性。冠状病毒以其高传播效率、严重感染后果以及不可确定的流行时间对人类健康构成了持续的威胁[2],COVID-19目前暂无特效药治疗,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已更新至第七版,对于中医药治疗COVID-19实时动态调整具体诊治方案,肯定了中医药在此次"战疫"中的重要地位。现对中医药防治COVID-19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回顾性观察银翘散联合三仁汤加减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普通型湿毒郁肺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回顾性临床研究方法,收集36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普通型湿毒郁肺证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0例采用常规治疗联合银翘散和三仁汤加减,对照组16例采用常规治疗。以中医证候积分、中医证候疗效、体温复常时间、病毒核酸转阴率、肺部病灶吸收情况作为结局指标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下降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体温复常时间明显缩短(P<0.05),治疗10 d后病毒核酸转阴率明显升高(P<0.05)。两组患者肺部病灶吸收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银翘散联合三仁汤加减治疗能够改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普通型湿毒郁肺证患者临床症状,缩短体温复常时间,提高病毒核酸转阴率。  相似文献   

20.
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简称新冠肺炎)是一场席卷全球的公共卫生危机,截至目前已有超过三千万的感染病例,造成了超过90万余人死亡。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颁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八版),按照病情严重程度可将新冠肺炎患者分为轻型、普通型、重型和危重型~([1])。不同严重程度的患者病死率差异悬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