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对电视接收机本振泄漏干扰作了较深入的论述,提出了消除本振泄漏对CATV系统干扰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电视接收机本振泄漏干扰作了较深入的论述。提出了消除本振泄漏对CATV系统干扰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电视接收机本振泄漏对CATV系统的干扰山东招远市广播台王国梁,刘丛云电视接收机本振泄漏对CATV系统造成的干扰,在多频道系统中经常发生。这种干扰很容易与交调、互调干扰现象混淆,不被工作人员注意。而分配系统中电视机的本振泄漏在一定条件下对CATV系统产...  相似文献   

4.
镜频干扰和本振泄漏是制约直接正交变频技术在无线通信收发信机中应用的主要技术瓶颈之一.通过分析直接正交上变频调制器中引起镜频干扰和本振泄漏的原因,利用逆向校正方法,给出了一种闭环反馈式正交基带信号预失真数字幅相平衡补偿电路,提出了一种通过调节基带信号的直流偏置实现本振泄漏对消的措施,提高了直接正交上变频器的镜频抑制和本振泄漏对消能力,并给出了在小型化CDMA发射机中的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5.
叶晖  李斌  黄沫  梁振  徐肯 《微电子学》2018,48(5):657-662, 681
提出了一种应用于TDD射频收发机的本振泄漏片上数字补偿技术。在发射机中数模转换器前级的数字模块中插入一个数字预补偿单元,结合数字模块中的直流测量电路和补偿参数检测控制电路,构建了对发射机的本振泄漏进行补偿的负反馈回路。上电初始化校准模式下,在数字域中对本振泄漏信号进行功率检测,采用逐次逼近算法精确提取了补偿参数。应用该数字补偿技术,采用IBM 0.13 μm RF CMOS工艺实现了一种直接变频结构TDD-LTE射频收发芯片。仿真和测试结果表明,该射频收发芯片的本振泄漏抑制达到61 dB。  相似文献   

6.
基于电视接收机本机振荡电路的本振功率辐射(泄露)对其他电视接收机产生的影响,论及其对有线电视系统输出口所连接的电视接收机的图像干扰,以及本振泄露干扰与有线电视系统输出口的关系,由此讨论了对抗此种干扰的输出口隔离度要求及电平要求等对抗手段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我区在采用7频道50瓦差转机进行转播后,对11频道图象产生网纹干扰,使转播台附近用户的电视图象干扰更为严重。经分析干扰是由于差转机本振辐射所引起的。11频道频率范围为207兆赫~215兆赫,而7频道的本振频率为213.25兆赫,正好落入11频道频率范围中。本振辐射进入电视接收机后与机内有用的本振频率混频产生一个不需要的中频信号,经放大在图象检波处分别与图象中频,色度中频和伴音中频差拍,检波出干扰视频,因此在电视屏幕上呈现出随本振频率漂移而移动的网纹。  相似文献   

8.
8.5 本振干扰对频道兼容的影响(下面为分米波情况) 根据国际无线电干扰特别委员会(CISPR)的建议,电视机本振辐射在距离该机3m处为57dB(μV/m)。从图2可看出,在频差为6MHz处,保护率要求为23dB。如果某一本振干扰频率与欲收电视图像载频之差  相似文献   

9.
分析无线直接变频发射机中的边带和本振泄漏问题,导出调制信号和本振信号的幅度和相位不平衡度与该类发射机的边带和本振抑制能力之间的定量关系,并用MATLAB软件进行了仿真.最后,基于最新的AD8349型直接正交上变频器,介绍直接变频发射机优化设计的具体措施,并给出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0.
家用电器射频干扰对有线电视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家庭中使用的电器越来越多。它们产生的无线电辐射信号对有线电视的干扰日趋严重 ,成为有线电视系统的主要干扰源之一。其主要的干扰源为VCD机、录放像机、卫星接收机、游戏机、无绳电话机的射频输出信号和电视机本振泄漏信号。1 射频干扰对有线电视的影响1.1 同频干扰家用电器产生的射频干扰会对近距离部分用户产生同频干扰 ,在相应接收频道上有波浪状干扰条纹。如图 1所示 ,用户若将有线电视与VCD机射频输出用三通简易混合后 ,易对与VCD机射频输出同频率的有线电视信号产生干扰。更有甚者 ,如图 2所示…  相似文献   

11.
设计实现了一个雷达接收机用的二次变频接收前端组件,考虑了主要技术指标及本振和信号通道寄生频率的影响,解决了一本振和二本振交调在信号通道内产生的交调干扰问题.通过理论计算预先确定了频率干扰点,合理选择多次混频组件中频,从而减少了组合频率干扰,对交调与互调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同时对接收前端组件因频率干扰、交调失真、噪声调制等因素引起噪声系数变差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抑制交扰的措施,解决了组件噪声系数恶化的技术问题.结果表明,该接收机前端组件在S波段、工作频率400 MHz带宽范围噪声系数小于1.0 dB.  相似文献   

12.
王向军 《无线电通信技术》1991,17(2):137-139,F004
本文详细分析了上、下变频器杂散干扰的形成,探讨了本振方案的选择原则、频率范围以及允许的最高电平;论述了本振方案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13.
一体化二次变频微波收发信机电磁兼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俊晨 《无线电工程》2006,36(5):42-43,52
研究了一体化二次变频收发信机中各种组合频率干扰的产生原因:主要是由于混频器和放大器的非线性。详细描述几种组合频率干扰的形式:发信号与收高本振的组合干扰;收、发高中频频率相近造成的收发干扰;发通道高、低本振以及发中频之间频率组合干扰;收通道高、低本振频率组合干扰。分析其形成的原因、给系统造成的危害,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最后给出了降低组合频率干扰电平的几种途径,对提高一体化二次变频收发信机的电磁兼容性进行了有益探讨。  相似文献   

14.
本主要对同轴电缆的屏蔽衰减性能和回传信号中的干扰噪声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并以实例介绍了同轴电缆的屏蔽衰减特性,以及造成信号泄漏和外来噪声干扰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在微波/毫米波频段,高电平载波泄漏是制约数字直接变频调制器(如QPSK)性能、产生调制矢量误差的一个重要因素。在直接变频接收方式中,二阶交调失真(IM2)及本振噪声是制约动态范围的关键因素之一。偶次分皮混频可有铲地抑制载波泄漏、二次混频失真及本振噪声、是提高调制器精确度及直接解调器动态范围的有效技术。  相似文献   

16.
讨论了相位噪声对OFDM系统引起的两种干扰——公共相位噪声和信道间干扰,给出了干扰功率与信号功率的比值;建立和仿真了本振为自由振荡器时相位噪声的功率谱密度摸型;仿真了相位噪声对信道间干扰、系统误码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张楷生  王宁 《现代电子技术》2010,33(22):156-158
某低空遥测系统为提高抗地面多径干扰的能力,采用了直序扩频调制,需要使用四相调制(QPSK)发射机。该发射机与信号采集电路采用数字接口,通过采用差分正交调制提高了系统性能,降低了本振泄漏;通过采用射频放大芯片将信号放大到29 dBm。经测试功率输出端的信号调制矢量误差(EVM)为5%。该发射机已经参与遥测系统的试验,结果证明工作稳定。  相似文献   

18.
熊文毅 《电讯技术》2011,51(7):166-169
介绍了Ku频段接收前端的高本振抑制设计方法。归纳并分析了高频本振信号的泄露途径,针对性地进行相应的电路和结构优化设计,实现了对泄露信号的高抑制度。最终研制完成的Ku频段接收前端对本振泄漏信号的抑制度最大达到96 dBc。5套样机的测试结果验证了分析与设计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一、问题的提出晶体管调频接收机干扰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注目。在国内也作过有关的交流。其中也提到双工调频电台较难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是接收机受自己发射功率泄漏所产生的阻塞现象。从实践看,问题并不尽然。双工电台干扰问题,除一般接收机所固有的干扰外,还有其本身特殊干扰存在。就接收机杂散响应这个日趋注意的指标,按规定应优于70db。这个指标在双工电台中单接收机而言,并不发生设计与测试上的问题。因为接收机前端总加有较为讲究的带通滤波器;有源器件与混频器件注意其动态范围;增设滤波器,考虑了本振的纯度  相似文献   

20.
实用超外差接收机干扰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介绍一组通用干扰图。在无线电工程系统设计中,当接收机工作频段已经给定时,如果要求选择无干扰中频及一本振主振器工作频段(或倍频次数),则利用本文所推荐的通用干扰图来寻求答案是非常简单、容易、直观和迅速的。文章扼要介绍了通用干扰图的构成原理,并以工程中的实例说明了干扰图的使用方法和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