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介绍鹤岗煤田鸟山井田煤层变质特征,煤层变质作用,煤层变质类型。鸟山井田仅有8.75 km2的面积,有多个煤种牌号的煤层,鸟山井田的变质类型,是深成变质作用的同时迭加了接触变质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文章论述了黑龙江省煤类分布5个不同时代成煤期的变质规律和特点。煤变质以深成变质为主,中生代煤变质迭加有岩浆热变质,岩浆热变质具有明显的分带性,动力变质作用微弱。对黑龙江省煤类分布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3.
孙伟  冯彬 《煤炭技术》2006,25(1):100-102
以黑龙江省勃利煤田普查勘探现状资料为基础,通过对煤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煤岩特征及煤种分布及变化规律等进行分析,研究勃利煤田煤变质的特征、规律和类型,为勃利煤田煤的综合利用及煤种预测提出依据。  相似文献   

4.
涟源煤盆地测水组煤的区域岩浆热变质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毕华  彭格林 《煤炭学报》1997,22(4):349-354
湘中涟源煤盆地测水组煤煤种单一,绝大部分为无烟煤,故以往有关其变质作用的研究较煤种多样化的龙潭组煤来说要少得多,为了改变这种状况,通过对研究区测水组煤镜质且反射率的系统测定和收集及煤的X射线衍射分析等手段,研究了涟源煤盆地测水组煤煤级、煤变质分区、煤变质带展布、煤变质梯度、煤化学结构的空间变化特征、煤盆地周缘印支-燕山运动期岩体的产热储热条件及埋深对煤变质程度的影响,上述研究结果及与煤共生的区域性  相似文献   

5.
梁宝臻 《煤炭学报》1994,19(5):542-549
作者把煤变质作用和煤种分布放到区域大地构造的背景下加以研究,着重考虑不同地区成煤作用发生后的地质历史,特别是成煤后地壳活动的特点和此过程中地壳发展中出现的热事件。在此基础上,提出煤变质区的概念和类型,并对我国的煤变质区进行了具体的划分。  相似文献   

6.
宋庆立  师吉林 《煤》2023,(11):63-66+80
我国西北地区主采低变质煤种,在开采过程中存在回风隅角、回风巷等区域CO气体体积分数超过0.002 4%的问题,通过对新疆哈密市大南湖一矿3号煤层的低变质煤样在实验室的程序升温试验,测定煤模拟自燃过程中的CO产生速率,再利用FLUENT软件模拟综放开采条件下的CO产生及分布,从而分析开采低变质煤种综放面采空区的CO产生及运移规律,认为3号煤层综放面内CO气体来源于采空区的占比为32%,剩余的68%则来源于支架后部刮板输送机区域堆煤的氧化,这为治理低变质煤种的CO超限问题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7.
CO气体作为伴随煤自燃氧化整个过程的标志气体,对煤自燃发火的预报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低变质煤种正常条件就可大量生成CO气体,干扰了低变质煤层开采区域矿井煤自燃的预报工作。通过采集内蒙古平庄古山矿、神东矿区补连塔煤矿,陕西神木矿区大柳塔煤矿,宁夏灵武矿区枣泉矿,新疆大南湖矿区大南湖一矿5个典型矿井的煤样,经隔氧破碎处理后,利用隔氧程序升温和傅里叶光干涉实验,研究了5个矿区煤样隔氧升温过程中的CO产生规律;分析了有无隔氧升温过程煤样煤分子上的活性官能团种类;认为煤分子上的羰基(C=O)、羧基(-COOH)、醚(-O-CH3)等含碳氧基团是常温下低变质煤种CO气体的产生与有直接关系,即这些含碳-氧基团为低变质煤种常温下生成CO的氧化中间官能团。  相似文献   

8.
宝鼎矿区是“裂谷断陷盆地”沉积,原始地形和构造控制了煤田沉积变化,物源方向影响了煤层南北展布。东部活动强烈,盆地中心逐步西移,区域变质作用控制煤种。通过岩相古地理的变化和趋势面分析,对矿区深部煤层进行分析、预测。  相似文献   

9.
黔西地区晚二叠世煤层变质规律及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煤镜质组反射率测试的基础上,结合大量的煤田勘探资料分析,总结了黔西地区晚二叠世煤层变质规律,综合区域构造演化背景、野外地质、微观构造和流体包裹体测试分析对煤层变质机理进行了深入探讨。研究结果表明:黔西地区晚二叠世煤层煤种齐全,变质程度普遍偏高,整体上具有南北高中间低、东部高西部低的特点,分别以盘关向斜和水城两个低变质区域为中心向四周递增;黔西地区晚二叠世煤层深成变质作用是其主控类型,J 3 -K 1 期间叠加了区域岩浆热变质作用,燕山运动作用下形成的不同的构造形态决定了煤层的不同的埋藏深度,进而决定了煤层的变质程度,水城-紫云断裂等深大断裂只是形成于上地壳的脆性变形构造,并且处于强烈的挤压应力场中,并非岩浆侵入通道,岩浆侵入煤系促进煤层变质只存在于局部地区。  相似文献   

10.
龙宫勘探区的岩浆活动(岩浆热变质作用)是影响二1煤性质和结构的重要因素之一,是造成本区二1煤煤种较多、分带明显的主要原因,对二1煤煤成气的形成和赋存也有较大的影响。对其进行分析研究,有利于煤炭资源的合理利用.有助于恢复地热演化史,对将来分析矿井瓦斯的成因亦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