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雅拉香波变质核杂岩位于北喜马拉雅穹隆带东端,其拆离断层系的糜棱岩带构成杂岩核部外壳和周缘,带内主要变形岩石类型为石榴石千糜岩、糜棱状片岩、片麻岩和花岗岩,韧性剪切变形组构特征明显,石英和长石的拉长以及云母的定向排列而形成的透入性面、线理.运动学涡度统计和计算结果表明: 雅拉香波变质核杂岩拆离系的剪切作用类型是以简单剪切作用为主的一般剪切;剪切带厚度减薄了77%左右;核杂岩南侧和北侧运动学涡度值对比发现,该杂岩属于自南南东向北北西主动伸展形成的不对称体系.分维数统计分析显示,剪切带糜棱岩动态重结晶石英颗粒边界具有自相似性,分维数值为1.05—1.18,初步估算出古应变速率在10-9.2—10-7.3s-1之间,变形古应力为13.7—25.6MPa,变形温度不低于500℃,表明该变质核杂岩剪切变形发生于高温环境,一种可能的解释是变质核杂岩核部的浅色花岗岩为同构造侵位.  相似文献   

2.
新疆北山裂谷带西缘若羌县赤石山地区存在大型变质核杂岩构造。其下拆离盘为古元古界结晶基底杂岩 ,上拆离盘为中元古界白湖群变质岩系 ,滑脱拆离带为已变形的大型韧性正断层。核杂岩南、北侧发育上叠盆地 ,北侧形成“年轻”正断层及同构造期岩浆岩。变质核杂岩的形成与晚古生代北山陆内裂谷区域伸展有直接联系。该区变质核杂岩的首次厘定 ,对深化北山裂谷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雅拉香波变质核杂岩位于北喜马拉雅穹隆带东端,其拆离断层系的糜棱岩带构成杂岩核部外壳和周缘,带内主要变形岩石类型为石榴石千糜岩、糜棱状片岩、片麻岩和花岗岩,韧性剪切变形组构特征明显,石英和长石的拉长以及云母的定向排列而形成的透入性面、线理.运动学涡度统计和计算结果表明:雅拉香波变质核杂岩拆离系的剪切作用类型是以简单剪切作用为主的一般剪切;剪切带厚度减薄了77%左右;核杂岩南侧和北侧运动学涡度值对比发现,该杂岩属于自南南东向北北西主动伸展形成的不对称体系.分维数统计分析显示,剪切带糜棱岩动态重结晶石英颗粒边界具有自相似性,分维数值为1.05-1.18,初步估算出古应变速率在10-9.2-10-7.3s-1之间,变形古应力为13.7-25.6 MPa,变形温度不低于500℃,表明该变质核杂岩剪切变形发生于高温环境,一种可能的解释是变质核杂岩核部的浅色花岗岩为同构造侵位.  相似文献   

4.
中国东南部晚中生代伸展应力体制的岩石学标志   总被引:27,自引:2,他引:27  
在中国东南部晚中生代时期(J2-K2),发育着大规模岩墙群、广泛的岩浆混合作用(包括侵入杂岩中的岩浆混合和火山岩中的复合岩流/双峰式火山岩)、大范围玄武岩浆的底侵、巨型链状火山岩带、晶洞花岗岩-A型花岗岩带、变质核杂岩,以及玄武岩的无斑隐晶-细粒结构和花岗岩的均匀块状结构。对它们的研究表明,它们形成于伸展应力体制,是伸展构造的岩石学标志,发生在晚中生代整个地质时期,并认为这一伸展构造由古太平洋库拉板块对欧亚板块的消减作用诱发。  相似文献   

5.
冀东变质核杂岩中银金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赋存于中元古宙长城系常州沟组的洞子沟银矿床和尖宝山金矿床是由密云-都山变质核杂岩构造体系所控制的一组矿床.其成因为中元古宙火山岩浆活动形成的沉积矿源,后经中生代的变质核杂岩构造岩浆体系叠加改造而成.洞子沟银矿床具有层控迭加改造的特点;尖宝山金矿床则具有破碎蚀变岩型矿床的特点.两矿床的围岩蚀变类型以及微量、稀土元素特征也表现一定的相似性.它们是中元古宙大红峪期和中生代印支、燕山等多期次的伸展构造环境下岩浆活动的产物.矿床在变质核杂岩中所处的构造部位及其矿体赋矿围岩性质的不同决定了它们不同的矿化特点.对该类矿床的成矿机制也做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辽南万福变质核杂岩韧性剪切带为一走向近SN,倾向NE的低角度韧性剪切带,带内的主要岩石类型为花岗质糜棱岩。以长石为应变标志体的Rf/φ应变测量显示应变类型为压扁应变;以极莫尔圆与长短轴法的运动学涡度估算表面,剪切带的剪切作用类型为以简单剪切为主的一般剪切。结合区域构造演化与年代学资料,认为辽南万福变质核杂岩韧性剪切带形成于加厚地壳造山后垮塌,且在早白垩纪华北克拉通大规模地壳伸展的联合作用下由地壳的中、深层次被抬升至地表,并与各时代的岩石在同一露头上并置而成。  相似文献   

7.
河南洛宁蒿坪沟-铁炉坪地区内银金多金属矿床以脉状矿床为主,明显受断裂构造控制,其形成与地壳伸展造山及变质核杂岩构造密切有关,变质核内的太华群地层是矿源层;伴随变质核隆起的花岗岩侵入活动,一方面提供部分成矿物质,另一方面促进成矿物质的活化转移;拆离断层的形成与活动,为矿液的运移和富集提供了有利的空间。  相似文献   

8.
变质核杂岩特征及小秦岭地区变质杂岩成因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确定小秦岭地区发育的变质杂岩体是否属于变质核杂岩。方法总结前人归纳的变质核杂岩特征,与小秦岭地区发育的太华杂岩特征进行对比,再通过对小秦岭地区燕山期后褶皱、南北两侧发育的断裂进行分析和构造演化史研究。结果小秦岭地区的构造特征与变质核杂岩特征不符。结论小秦岭地区的太华杂岩解释为经历了从南向北的铲状逆冲推覆和后期抬升块断剥露的变质杂岩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9.
出露于桐柏山一带的桐柏杂岩,其放射成因Pb同位素组成介于低放射成因Pb同位素组成的大别核部杂岩和相对高放射成因Pb同位素组成的大别超高压变质杂岩之间,侵入于桐柏杂岩的鸡公山花岗岩明显不同于桐柏杂岩的Pb同位素组成,而与大别核部杂岩具有相似的Pb同位素组成.根据Pb同位素组成在地壳垂向剖面上的变化模型及花岗岩的岩浆源区分析,指出在区域地壳结构上,桐柏杂岩是位于大别核部杂岩之上但位于超高压变质杂岩之下的一个岩系.东部大别地区由于地壳剥露程度高,在大别核部杂岩之上的桐柏杂岩基本没有得到保存,而在桐柏地区,地壳剥露相对较浅,在桐柏杂岩之下的深部地壳中仍有类似于东部大别核部杂岩的分布.因此,在造山带的地壳结构上,桐柏地区和大别地区的地壳基底组成是统一的,现今它们在造山带中的分布仅仅反映造山带地壳不同暴露截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青海省黑石山地区铜多金属矿床的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石山多金属矿床位于格尔木—五龙沟变质核杂岩与金水口变质核杂岩接触部位,其区域内构造活动强烈,存在大量岩浆活动。矿体赋存于石灰沟超单元与金水口群白沙河组接触部位的矽卡岩中。文章通过对区域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地质特征的分析,提出黑石山地区仍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1.
江西武功山中生代变质核杂岩的花岗岩类Nd-Sr同位素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自江西中生代伸展构造区武功山变质核杂岩的 7组花岗岩类的Nd -Sr同位素组成表明 ,它们具有两组ISr值 :加里东期山庄花岗闪长质岩体ISr=0 .70 6 6 1;中生代武功山区花岗岩类ISr =0 .70 981~ 0 .716 96 ,平均 0 .71381.七组样品都表现为低的εNd 值 :- 13.7到 - 10 .5,平均- 12 .0 .Nd模式年龄古老 :1835~ 2 12 8Ma .在εNd-t图上 ,所有数据均落在江西中部中元古代变质沉积岩的Sm -Nd演化区内 ,远离球粒陨石地幔演化线 .结合岩石化学上的高钾、过铝以及岩体含有硅线石矿物等特征 ,认为武功山变质核杂岩的花岗岩类是由与元古代变质沉积岩相似的大陆地壳岩石通过部分熔融而形成的 .  相似文献   

12.
郯庐断裂带早白垩世岩浆活动与断裂带的活动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通过收集晚中生代时期郯庐断裂带中南段出露的糜棱岩、火山岩和侵入岩样品的同位素年代学数据,结合区域构造应力场、断陷盆地和伸展活动时间等多方面的证据,显示了早白垩世初郯庐断裂带再次发生左行平移,之后迅速转为伸展运动,并伴随发生了大规模的岩浆岩喷发事件.与华北克拉通内部相比,断裂带内具有相对较长的演化历史和减薄程度,暗示了郯庐断裂带有着比克拉通内部更加强烈的伸展运动,为岩石圈的强烈减薄及大规模岩浆活动的发生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13.
内蒙古大青山中生代逆冲-伸展构造格局及空间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内蒙古大青山楼华山至苏勒图段,发育3条大致走向北东东的大型逆冲断层,它们具有自南东向北西的逆冲性质,并将研究区分割成4个构造带(构造岩片),从而构成一完整的逆冲推覆体系.原定的呼和浩特变质核杂岩,可能作为一个构造岩片而构成逆冲推覆体系最上部构造单元,顶部为大青山拆离断层.已有构造年代学研究表明,本区主体逆冲推覆与顶部拆离断层活动年代相同,说明挤压和伸展构造同时发生.该区构造形态与喜马拉雅地区具有一定可比性,而喜马拉雅逆冲与伸展同时形成的模式对该区研究具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江西北部星子地区穿过变质核杂岩的3种杂岩组合(侵入杂岩、构造杂岩和变质杂岩)系统采样测试和质量平衡分析,发现微量同常量元素一样,离子半径小、比重大和电位高的在断层岩中形成聚集系列,反之则为离散系列.稀土元素中∑REE,HREE相对集中,以及配分曲线上扬和Eu亏损等特点.仅在韧性断裂上盘存在某些与一般规律相悖的现象,其总体均受岩石流变分异、力学化学耦合和构造体制反转作用的制约.  相似文献   

15.
由我校和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共同举办的“大陆的俯冲、拆离和减薄作用学术讨论会”日前在我校召开。来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科技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地质科学院、国家地震局、北京大学、中国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等单位的 12 0多位专家、学者出席了本次学术大会。此次会议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 (973)项目“大陆深俯冲作用”和中科院知识创新项目“华北东部盆山系统与战略资源预测”有机结合 ,围绕“超高压岩石的变质作用、流体演化和地球化学”、“大陆碰撞、伸展和抬升的构造过程”、“碰撞后过程、岩石圈减薄与岩…  相似文献   

16.
西藏喜马拉雅特提斯北亚带内沿定日—康马一线展布近东西向变质核杂岩带,在这个带上康马变质核杂岩是一典型代表。该变质核杂岩核部由花岗岩及花岗岩边部片麻岩组成,岩体之上分别为早古生代构造片岩带、石炭—二叠纪褶叠层带及三叠—白垩纪板岩带组成。研究表明,构造片岩带构成了该变质核杂岩的拆离断层系,拆离断层剪切指向为上层系相对下层系自南而北运动,推测其形成于三叠纪—白垩纪。其后由于雅鲁藏布江缝合带的俯冲、碰撞,使得早期拆离系叠加岩浆热动力形成穹隆体。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很多在大别山区的地质工作者都曾指出大别山杂岩中的混合岩化现象。关于大别山杂岩可以认为“是一套前震旦纪的具有旋(?)性的泥砂质,含长石的泥砂质,砂质、泥灰质以及少量的灰质、碳质、磷质等的地槽式的区厚沉积物,经历了复杂的区域变质作用,混合岩化作用,花岗岩化作用和多次岩浆活动,构成了具有一定的折皱形式和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云南东川金沙江变质杂岩的地质背景,较详细地分析了变质杂岩的岩石学、岩石化学特征,鉴定出钠长黑云片岩、浅变质火山岩的原岩为细碧质凝灰岩,可与下元古界河口群变钠质火山岩系对比,是昆阳群地层的基底变质岩系,它的出露可能是地壳多层次伸展滑脱的结果,为进一步探讨该区的地质构造演化提供了事实基础.  相似文献   

19.
岩石圈拆沉是碰撞造山带物质成分调整和构造演化的重要方式之一。构造地质研究、地球物理探测和地球化学分析等都已揭示东秦岭-大别山带曾在中生代发生岩石圈拆沉,但有关中生代变质作用岩浆活动与岩石圈拆沉的内在联系研究却较为薄弱。通过全面评述该区变质岩研究成果,作者认为:超高压变质岩的形成和剥露经历了240-200Ma的板片冷俯冲冷折返和193-163Ma的岩石圈拆沉热折返;热折返伴随了广泛而强烈的区域变质作用和中酸性岩浆活动,指示板片断离拆沉的发生;超高压变质岩p-T-t轨迹由两部分组成,即反映板片冷俯冲冷折返过程的发夹 状曲线和指示板片断离拆沉热折返过程的新月形曲线。通过对花岗岩类同位素年龄统计和前人研究成果的评述,初步确定在200-100Ma之间发育大量花岗岩类,并集中在150-100Ma为主(即侏罗纪-白垩纪之交),高峰时间为130Ma左右;花岗岩类大量发育指示了岩石圈拆沉的存在,且滞后于根据变质研究所揭示的拆沉时间。 羌塘地体、拉萨地体和西太平洋古陆在侏罗纪与欧亚大陆拼贴碰撞的远距离效应使东秦岭-大别造山带长期处于挤压环境,伸展作用被抑制;白垩纪的碰撞晚期伸展和西太平洋沟弧盆体系的远距离效应使东秦岭-大别地区的外部挤压消失,导致造山带岩石圈迅速强烈拆沉伸展和减压增温熔融,从而形成大规模早白垩世花岗岩类和中酸性火山岩。总之,东秦岭-大别地区岩石圈拆沉所导致的岩浆活动主要发生在J3-K1的挤压伸展转变期。  相似文献   

20.
辽南变质核杂岩西侧为一NNE 走向、NWW 倾向的低角度拆离断层带, 其中韧性剪切带由位于拆离断层带下部的糜棱岩组成, 糜棱岩中所有运动学指向标志都指示上盘向NWW 方向的伸展拆离。基于长石的Rf /φ 有限应变法, 对该糜棱岩进行测量, 结果显示糜棱岩的应变强度(Es)介于0.36~1.0 之间, 平均0.75。付林图解与霍塞克图解显示应变类型为压扁型(罗德参数υ=0.11~0.98)。使用极摩尔圆法与有限应变法测量糜棱岩面理与线理形成时的运动学涡度, 其值介于0.74~0.96 之间, 平均0.85。使用C′法获得的伸展褶劈理C′形成时的运动学涡度介于0.10~0.84 之间, 平均0.58。依据运动学涡度、有限应变及拆离带的真实厚度, 计算获得拆离带的韧性减薄量为130~705 m。综合以上结论, 辽南变质核杂岩剪切变形机制是以糜棱岩面理与线理发育为代表的早期单剪为主的一般剪切以及以伸展褶劈理发育为代表的晚期纯剪为主的一般剪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