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伟 《西部探矿工程》2012,24(6):159-160,162
通过对塔什店矿区地质特征及含煤建造的分析,得出矿区侏罗系含煤地层主要为一套含碎屑岩沉积,属河流、河漫、湖泊及泥炭沼泽相,侏罗系中统塔什店组(J2ts)含煤性较好。建议在本区进行地质勘查工作时,应对矿区内地质特征进行详细分析,加强对矿区沉积环境的研究。建议采用多种勘查手段,工作才能取得预期的地质效果。  相似文献   

2.
阿尔玛勒井田位于伊犁盆地南缘边界地区,区内主要河谷中有含煤地层及老地层出露,主要含煤地层由上至下依次为中侏罗统西山窑组、下侏罗统三工河组和下侏罗统八道湾组。结合该区地质工作成果,对区域成矿地质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区内露的地层主要为第四系、上第三系、侏罗系、三叠系及零星的二叠系;(2)矿区构造形态总体呈一盆式向斜构造,该复式向斜构造由南至北可划分为南部向斜带、中间凸起带和北部单斜带等3个次级构造单元,勘查区地处南部向斜带之上,区内构造复杂程度为中等。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分别从岩性标志层、煤层特有标志层、测井曲线、煤层层间距、煤质特征等方面对阿尔玛勒井田小西沟群进行了煤层综合划分与对比分析,准确确定了M_1~#、M_3~#、M_5~#、M_7~#、M_8~#、M_9~#、M_(10)~#煤层的层位。分析结果对于矿区进一步开展煤矿资源找矿勘探及准确计算该区煤层储量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在总结新疆青格里调查区1∶5万煤田地质填图工作的基础上,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及野外实际调查资料,从构造演化的角度,结合地层沉积建造,对该区地质构造形态和主要控煤构造的分布及性质进行了综合分析,确定了调查区内含煤盆地的成因类型、含煤地层时代及其分布范围,初步掌握了调查区控煤构造特征,为该区今后煤田地质勘探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吉林省桦甸市五里营金多金属矿大地构造位置位于松嫩地块南缘,西拉木伦河缝合带以北,伊依断裂与敦密断裂之间,居于吉中Mo-Ag-As-Au-Fe-Ni-Cu-Zn-W成矿带内,区内地层发育,构造、岩浆活动频繁,成矿地质条件优越。结合该区地质调查、物化探工作成果,详细分析了区内矿床地质特征及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1)区内地层主要有二叠系中统范家屯组、大河深组及第四系,区内褶皱构造为NNE向大顶子—新立屯背斜中段,断裂构造主要为NE向大河深—常山压扭性断层,两者为区内的控矿构造;(2)区内围岩蚀变类型主要为高岭土化、硅化、绿泥石化、碳酸盐化、黄铁矿化以及褐铁矿化,其中,硅化+黄铁(褐铁)矿化与金、锑矿关系密切;(3)根据1∶10 000土壤地球化学测量成果圈定了Ⅰ类靶区2个(编号分别为Ⅰ-1#,Ⅰ-2#),Ⅲ类靶区1个(编号为Ⅲ-1#),其中,Ⅰ-1#靶区成矿条件较为优越,推测该区深部存在隐伏金矿体的可能性较大;Ⅰ-2#靶区内可见块状辉锑矿化、偶见浸染状黄铁矿化,反映出该区锑、金矿找矿前景较大。在上述讨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矿床成因并总结了找矿标志,认为区内矿床成因类型应属燕山早期中—低温岩浆期后热液型矿床;地层、岩浆岩、控矿构造、矿化蚀变、物化探异常等为该区有利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煤田地质资料对吐哈盆地西部鱼尔沟地区煤系的划分与准噶尔盆地、吐哈盆地艾维尔沟等地的划分差异较大.本文通过沉积环境分析、煤岩层对比,得出了该区所见煤层均属侏罗系八道湾组,F1逆冲推覆断层下有可能赋存西山窑组煤层,为该区西山窑组煤层探测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6.
为了在勘察中增加精查储量,就需要从成因上研究煤的形成和分布规律,加强对煤变质作用的认识与了解。鄂尔多斯聚煤盆地侏罗系中统延安组煤层以低、中变质的烟煤为主,但内蒙古阿拉善盟左旗二道岭矿区侏罗系中统延安组的煤层却是高变质的无烟煤。通过矿区构造、地层以及区域构造活动分析,得出造成二道岭矿区煤高变质异常的原因主要是区域岩浆热变质作用和动力变质作用的影响结果。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前人资料的收集和整理,综合分析云台荒煤田的地质概况、含煤地层特征及煤质特征,总结控煤因素,为在该区开展找煤工作提供依据。云台荒煤田含煤地层主要为中二叠统梁山组,其空间展布受五龙山背斜和云台荒向斜控制,古沉积基底、岩相古地理为区内主要控煤因素。  相似文献   

8.
阐述了托克逊县及鄯善县矿区地质背景与主要煤层的基本情况,托克逊县侏罗系下统八道湾组主要含3~(-3)号煤层,鄯善县侏罗系中统西山窑组主要含6号煤层。结合研究区内主要煤层煤的物理性质、煤岩类型及煤的变质程度等,系统分析了煤层煤质特征及其变化规律。通过煤质特征综合分析,二者煤层属低-中灰、高-特高挥发分、低-中硫、特低-低磷、无黏结、高碱、富油、中-高热值的长焰煤、褐煤,并初步提出了该区煤的利用方向。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云南大理永平县钴—铜矿床的区域地质背景、构造、矿体空间产出特征的研究,铜矿体的形成与海底喷溢沉积作用、石英—硫化物作用及表生作用,以及后期岩浆热液改造的关系密切。在勘查中要注重层控的特征,即侏罗系中统花开左组(J2h)为主要的找矿层位,以重晶石化、黄铁矿化、硅化、白云岩化和褪色蚀变为重要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揭示吐哈盆地克尔碱凹陷不同矿区煤质形成条件,探讨该区煤质与成煤环境的关系,基于对主采煤层样品工业分析、有害组分及灰成分指标等数据分析,在对克尔碱凹陷地层分布、含煤岩系特征等基本地质条件分析的基础上,运用煤地质学、煤岩学、煤化学等理论和方法,系统总结凹陷内各矿区煤层赋存特征、煤质特征,探讨区内煤岩煤质与成煤环境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自西向东划分6个主要矿区,区内煤层主要发育于中侏罗统西山窑组(J2x)和下侏罗统八道湾组(J1b)地层之中。研究区煤质呈低灰、低硫、高挥发分特征,煤灰成分以SiO2、Al2O3为主。综合分析表明,研究区中-下侏罗统主要煤层形成于湖泊-河流三角洲淡水沉积环境,具陆相成煤特征,成煤环境温暖潮湿。  相似文献   

11.
新寨金矿初次发现于20世纪90年代末,赋存于中统新苑组二段(T2x2)粘土质粉砂岩、粘土岩和边阳组(T2b)钙质细砂岩、粉砂岩及粘土岩的韵律层中,其含矿层中Au及其相关元素As、Hg、Sb等的背景值比一般地区高,平均高出其它岩石几倍至数十倍,且构造发育,主要由EW向、NEE向和SE向逆断层组成本区的构造格局,为金矿的沉淀富集提供了较好的容矿空间。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详查工作详细分析了该区地层条件、控矿构造等成矿地质条件,初步探讨该区金矿的成矿规律。  相似文献   

12.
根据曲阜市王庄地区所处的区域构造位置,结合临近董庄普查区、红楼勘查区等地质资料,进一步分析该区地层、含煤地层及主要可采煤层和构造形态,预测区内煤炭资源储量可达43209万t,对下一步找煤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根据梁山县彭庄地区所处的区域构造位置,结合临近阳城煤矿、次丘井田等地质资料,进一步分析该区地层、含煤地层及主要可采煤层和构造形态,预测区内煤炭资源储量可达54000万t,对下一步找煤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该文根据金乡县兴隆地区所处的区域构造位置,结合临近肖云寺煤矿、陈蛮庄勘查区等地质资料,进一步分析该区地层、含煤地层及主要可采煤层和构造形态,预测区内煤炭资源储量可达43400万t,对下一步找煤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根据汶上县南旺地区所处的区域构造位置,结合邻近次邱勘查区、红旗煤矿和梁宝寺煤矿等地质资料,进一步分析该区地层、含煤地层及主要可采煤层和构造形态,预测区内煤炭资源储量可达3.17亿t,对下一步找煤工作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史勇  焦风海  王超勇  刘永芳 《煤炭学报》2012,37(Z2):383-389
通过对色连井田内主要含煤地层侏罗系中统延安组钻孔测井资料、钻探岩芯及含煤地层孢粉组合的综合分析,认为:孢粉组合符合延安组孢粉特征;以沉积拐点或岩性拐点为层序界面,对研究区进行层序地层的划分和对比,将延安组划分为1个长期基准面旋回,5个中期基准面,以及10~15个短期基准面旋回,大致对应于煤层(或煤线)。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等时地层格架。探讨了短期基准面的叠置方式和层序特征,分析了层序的成因控制因素,认为短期基准面旋回主要由自旋回控制,中期基准面和长期基准面旋回由构造、气候和沉积物供给综合控制。  相似文献   

17.
神东煤炭集团三道沟煤矿井田构造简单,含煤地层为侏罗系中统延安组。其中,八盘区大采高工作面主采煤层厚度平均6.7m,最大采高达到7.1米,倾角一般1°~3°,开采条件十分优越。本着提高资源回采率,降低投入成本的原则,采用大采高一次采全高的采煤工艺来开采5-2煤层。通过地质条件分析和类似矿井大采高现场工业实践,合理确定了三道沟煤矿85201工作面综采配套设备。  相似文献   

18.
百贯沟煤矿大地构造位于阿拉善—华北板块的次级单元鄂尔多斯盆地的西南缘,含煤地层主要为侏罗系中统延安组,厚度62.14~189.30 m,矿山生产能力为60×104 t/a,服务年限50.4年.通过对矿区野外实地调查,矿区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现状条件下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类型少,危害小;采空区面积小,采动影响较轻;地质环境条...  相似文献   

19.
夏杰  王军 《煤矿安全》2003,34(3):46-47
汝箕沟矿区白芨沟井田原勘探地质报告将井田煤层划分为 7个煤层 ,其中上组煤 ( 1 # 、2 # 煤层 )煤层对比不可靠 ,不能满足生产的需要 ,有必要对上组煤加以研究探讨。笔者主要通过基础地质研究 :地质调查、标志层法 ,井下收集资料 ,作图法 ,对原报告上组煤重新进行了划分 ,并提出了可靠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20.
贞丰皎贯金矿区成矿条件十分有利,为加强区内地质找矿工作,在总结区域地质背景、矿区及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结合地层地球化学、断裂构造地球化学和次生晕地球化学工作成果,详细分析了区内地层地球化学特征、断裂构造地球化学特征及次生晕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1)区内赋金层位主要为二叠系下统峨眉山玄武岩组,次为二叠系上统领薅组一段,岩性主要为凝灰质黏土岩、砂质黏土岩及粉砂岩,为主要的矿源层;(2)矿体的形成受断裂、地层、岩性、围岩蚀变等多重因素控制,断裂构造为主要控矿条件,与土壤地球化学异常的空间分布关系密切;(3)围岩蚀变以硅化、黄铁矿化、毒砂为主;(4)矿区采用次生晕扫面方法确定的异常区与地质构造、矿(化)体较吻合,且规律性较强,并通过工程验证,发现了多个矿(化)体;(5)矿区金矿与构造、蚀变密切相关,在强硅化形成的微—细石英脉与黄铁矿化、黏土化及褐铁矿化相互叠加时,金矿体品位较富,为寻找金矿的有利标志。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认为:(1)矿区有利的找矿标志为地层岩性、岩溶不整合面、构造、蚀变、地球化学异常等;(2)区内纳哥地段、卡务地段、佐锡拉旦沟地段金矿找矿前景较好,值得进一步开展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