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温雯  郝志峰  曾碧 《计算机教育》2013,(16):126-130
分析计算机专业本科生实践教育中出现的新模式、新方法。结合专业特点,探讨保障本科生实践教育质量的措施和方案,提出优化现有学分制度,建设实践信息平台,调动学生参与多元化实践的积极性;指出从设立和完善本科生导师制入手,调动教师指导实践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2.
本科生导师制是一种开展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新型本科教育模式。文章从培养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复合型人才"的目标出发,对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的优势、意义和必要性等方面进行论证,并介绍北京邮电大学智能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的导师制执行情况及对执行现状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高职教育思想导师制是近几年开始大力实施,由于缺乏成熟典范和完善的规章制度,还需要在实践过程中进一步研究总结。本文针对高职动漫专业学生培养过程中,围绕"思想导师制"坚持"五导"、"四个必须"、"三三要求"具体实施步骤进行了研究和探析,强调了思想导师制真正有利于完善学生管理制度,弥补思想教育工作的不足,有益于高职技能型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4.
理工科本科生动手实践能力培养方法浅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动手实践能力是大学生特别是理工科学生在大学期间教育的内容。这项能力一方面与学生的就业密切相关,另一方面对于学生进一步深造过程中的实验、操作等有重要的影响。本文对于理工科本科生动手实践能力培养的方法和体系进行了探讨,从注重日常积累、组织综合实践、结合科研课题和培养全面素质四个方面阐述了观点。  相似文献   

5.
本科生导师制支持和鼓励优秀教师参与本科生的学业指导工作,导师和本科生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导师需要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文章以计算机相关专业的本科生为目标群体,讨论了以软件项目为课外实践导向的导师制的任务和目标,设计导师制框架和实施路线,给出导师学生混合式考评机制,对本科生导师制的建设模式提出了建议,以期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实践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等。  相似文献   

6.
针对本科生导师制在中国高教普遍存在的导师赋责过重、生师比过高等问题,提出面向创新人才培养的紧耦合本科生学术导师制,分析紧耦合本科生学术导师制的特点和导师职责,以保密管理专业和密码管理专业为例介绍实施紧耦合导师制的过程,通过4年教学实践成果,说明本科生学术导师制能够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7.
文章针对如何实施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生导师制进行研究,基于北京邮电大学智能科学技术中心对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2、3年级学生试行导师制的实践,探索适合于本科2、3年级学生的导师制工作形式和办法,给出智能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本科导师制与其他教育模式的结合建议,提出相关质量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8.
李鹏  金瑜  刘宇  何亨 《现代计算机》2014,(3):40-42,57
高校中的本科生导师制在本科生教育中起到积极作用,针对网络工程专业特点,创新地推行导师制项目制度,由学生在学习阶段直接参加导师的科研项目。在指导教师指导下设计项目方案、进行系统设计和系统编码、撰写科研报告,并探索导师制项目在毕业设计所起到的积极作用.为校内其他专业及校外推广这项制度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从促进高等教育计算机专业本科生提升科研创新能力的角度,结合计算机学科的特点,提出计算机学院导师制下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方案。作者结合实施情况,总结经验,指出存在的问题和处理方法,并思考如何进一步完善培养方案。  相似文献   

10.
机器人工程专业以项目驱动教学、强化理论与实践的协同互融,以创新实践型人才培养为核心任务和基本职能。通过调研分析和教学实践,在机器人工程专业实行本科生导师制在个性化培养创新人才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同时在实施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不足和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对本科生导师制在实践过程中的存在问题进行探讨和分析,并从制度建设和制度完善的角度提出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1.
介绍本科生导师制的历史与内涵,指出计算机类本科生开展导师制的主要意义,并以苏州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为例,对目前本科生导师制的优势和实行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下,工程伦理教育越来越显得重要.文章以德州学院理工科大学生为调查对象,对理工科大学生的工程伦理教育现状进行深入调查.从学生和教师两个方面挖掘当前工程伦理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给出高校进行工程伦理教育的几点建议,为新工科背景下理工科大学生工程伦理教育的路径探索提供现实参照.  相似文献   

13.
双导师制应用型IT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结合IT产业的需求,从推行双导师制的区域经济背景、双导师制的本科生培养模式、学校导师与企业导师的职能、双导师的选择与管理以及建立适用双导师制的学分制管理制度等多个方面对实施双导师制开展应用创新型IT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14.
针对目前普通高等院校实践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导师制的实施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结合济南大学网络工程专业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过程,重点阐述多元化本科生导师制实施内容和考核方法,最后说明实施效果及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5.
文章针对理工科院校设计学本科生科研能力现状及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论述本科生从事科研活动的国内外现状,提出培养理工科院校设计学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必要性。通过16个科研活动效果分项调查,得出科研能力培养的三个主要问题,分别是缺乏适合的科研课题方向,科研能力不足,缺少相应的科研条件支撑,由此提出了适合理工科院校设计学人才科研能力培养策略。  相似文献   

16.
针对学生的多样化发展目标,分析育人工作在时间维度上的可持续、在空间维度上的全方位覆盖问题,提出一种时空融合协同育人体系,即以教师—学生—企业时空融合协同育人架构作为引领,完善各项育人工作的系统性;通过师生协同、本科生导师制等机制,促进各项育人工作的持续性;以校企协同、多目标联合培养机制,推进各项育人工作的深度融合,目的是完善“三全育人”效果,为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分析高校网络工程专业本科生实践能力培养体系不完善的现状,给出以培育综合实践能力为目标的第二课堂教学形式;针对第二课题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跨年级培养模式,并给出该模式的内涵;提出依托本科生全程导师制,在网络工程专业的第二课堂实践教学中实施该模式。  相似文献   

18.
李曼 《网友世界》2014,(23):107-107
导师制是当今高等教育背景下,由导师指导学生的个别化教育制度。本文探讨本科“导师制”下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内涵、实施方案和重要意义。通过加深师生对导师制的认识,加强师生交流,建立多种交流平台、交流体系等方式,切实落实导师制。  相似文献   

19.
"DSP原理及应用"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一门集理论性、技术性和实践性于一体的专业课程,要求学生从实际出发解决工程问题。结合高校对工程教育目标的要求,文章首先分析了"DSP原理及应用"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定位及教学要求,然后从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和设立导师制三个方面讨论了"DSP原理及应用"的教学方法改革,突出了DSP理论与工程应用紧密结合的目的,并在教学效果上取得了提高素质与培养能力的统一。  相似文献   

20.
针对高校大数据课程理论较多、难度大、学习曲线陡峭的教学实际,分析价值引导在提升学生知识习得能力上的重要性,结合"导师制"工作室教学模式,提出"导师制"背景下大数据技术课程群的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并详细探讨该教学模式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大数据技术课程中思政元素的发掘与融入路径、课程思政教育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