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苑丽 《断块油气田》2005,12(6):33-36
开发实践一致认为,储采比与递减率紧密相关.为了研究二者的相关程度,从储采比和递减率定义入手,详细研究并推导了具有代表性的6种产量变化规律储采比与递减率的理论关系式及确定合理储采比界限方法,并尝试性地应用于冷家油田不同油品油藏中,效果较好.储采比是影响递减率的一项重要指标,该油田递减率随储采比的降低而不断增大,且围绕理论曲线上下波动,对其他油田研究储采比与递减率关系有一定借鉴价值,并将合理储采比计算值与其实际相结合,参考有关文献,给出了该油田不同油品油藏合理储采比下限值,最后对其稳产趋势进行分析,为油田稳产形势的评价及规划提供了可靠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储采比是评价油田开发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预示着油田是否可以持续稳定开发,陆上油田对储采比的研究比较成熟,但海上油田相关理论研究较少。针对该问题,运用油藏工程和油藏数值模拟方法,得到储采比与储量替代率、递减率、开发时间、累计产量、采出程度和采油速度之间的关系式。将研究成果应用于渤海J油田,结果表明油田实际变化规律与理论研究一致:海上油田储采比与储量替代率成正相关,与递减率呈倒数关系。储量替代率不变时,稳产期末储采比越高,初始递减率越小;递减率不变时,储采比随储量替代率增长而升高。储采比与开发时间、累计产量、采出程度之间呈双对数直线关系;与采油速度呈反比关系。研究成果对油田寻找新的储量资源、确定挖潜时机、制定开发技术政策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油藏数值模拟作为油田开发的重要技术手段,在油藏开发调整、剩余油分布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低储采比开发阶段油田剩余油在空间分布上具有高度零散的特点,利用先进的网格技术及精细油藏数值模拟技术是寻找这类剩余油分布的最科学、最实用的技术手段。根据低储采比开发阶段油藏特点,对塔中4油田进行了油藏数值模拟研究,通过初始化拟合和生产历史拟合,弄清了地下油、水运动和剩余油分布规律,提出了合理的调整方案,为高效开发该油田提供了技术支持和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4.
李明葵 《特种油气藏》2005,12(3):53-54,63,109
在Arps递减曲线和产量预测数学模型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分别导出了油田产量遵循不同开发规律时储采比与时间的关系式及确定油田保持稳产时所需的储采比下限值,将其应用于辽河油区合理储采比确定中,效果较好。与辽河油区实际相结合,给出了辽河油区不同油品、不同类型油藏合理储采比下限值,同时对该油区的储采比进行合理性分析。为油田稳产形势的分析、评价及规划提供了可靠的理论基础,对其它油田储采比分析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注水开发油田储采比的分析方法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油气田的储采比定义为,某年的剩余可采储量与当年产量之比。它是油气田开发分析的重要指标,不但能直接反映油田的开发程序,而且与油田的稳产形势密切相关。本文对于注水开发的油田,利用油藏工程方法,得到了确定稳产阶段和递减阶段储采比的关系式,并提出了判断储采比变化特征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预测产量,尤其是预测中长期产量,是油气藏工程师的重要任务,而储采比是油气田开发分析的重要指标,现在公认的油田稳产储采比下限值一般在10左右,低于此值,油田即进入递减阶段。运用重复线性回归法,对鄯善油田三间房油藏产量进行了预测,并在此基础上,对油田合理储采比界限进行了确定。  相似文献   

7.
储采比是石油行业内部用于判断、分析油田规模、生产形式以及稳产形势的一项重要指标。而注水压力的大小对油田的开发效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这两个指标在油田开发过程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分析F4底层油藏历年来储采比变化规律的基础上,通过研究储采比与其他物性参数的相互关系,确定合理储采比的界限;应用流体力学计算方法确定了合理注水压力的界限。而得出的结论为扎尔则油田今后的开发调整方案的制定以及精细化开发提供了参数依据,同时也对同类型油田的开发有着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辽河油区储采比与递减率关系研究及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多年的开发实践使油田规划工作者认为储采比与递减率紧密相关。为研究二者的相关程度,从储采比和递减率定义入手,详细研究并推导了具有代表性的6种产量变化规律储采比与递减率的理论关系式,并尝试性地应用于辽河油区不同油品油藏中。同时对储量一定(目前储量)及变储量两种情况下,分油品对该油区储采比与递减率的关系进行细致研究探讨。指出该油区储采比的确是影响递减率的一个重要指标,且与递减率呈反向关系。但是,将理论曲线应用于地质条件十分复杂的辽河油区递减率预测中还存在很大误差。  相似文献   

9.
针对海上底水油藏特高含水期实际递减率与理论递减率差异较大,油田开发后期产量预测困难的问题,应用VBA编程,建立了适用于底水油藏的生产概率模型,通过数理统计方法研究了油藏开发中自然递减率的累积概率分布规律。结合渤海Q油田底水油藏油井实际生产资料,分析了不同开发规模对储采比、采收率、含水率等参数的影响,考虑海上油田平台使用寿命,确定了海上底水油藏高效开发的采液速度下限。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得到的自然递减规律在含水率为95%以下时基本维持稳定,当含水率达到95%时,自然递减率会迅速降低,与之前的研究成果存在差异。结合储采比、采收率、含水率、平台使用寿命等参数的影响,建议海上底水油藏应以不小于动用储量30%的采液速度进行开发。该研究对掌握油田开发规律及后期产量预测具有重要意义,为油田制订合理产能目标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10.
不同递减条件下储采比变化分析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储采比与递减率是油田开发的两个重要指标,从储采比与递减率的定义出发,推导了双曲递减、指数递减条件下储采比变化公式,储采比与阶段递减率的关系。从理论上分析了不同递减类型的储采比变化规律。推导过程考虑了增加可采储量对储采比变化的影响,对储采比变化的分析更加全面。提供了电子图版,可以方便地确定不同递减类型油田储采比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1.
针对现有平面均衡驱替评价方法未定量考虑油藏非均质性的问题,基于注采井间动态驱替方程,并考虑油藏的非均质性,建立了注水效率与累计产油量之间的关系方程,以实现注水效率最大化为目标。然后,通过求导的方式得到了平面均衡驱替的特征条件,并以此为基础形成了平面均衡驱替注采结构调整方法。研究认为,均质油藏均衡驱替的特征条件是,各注采方向的注水量与孔隙体积的比相同;非均质油藏均衡驱替的特征条件是,平面各注采方向注水量与孔隙体积的比满足线性差异关系。海上BZ油田利用平面均衡驱替法调整注采结构后,日产油量增加155 m3,有效改善了开发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基于最大注水效率的平面均衡驱替方法可用于指导油藏平面注采结构的调整。   相似文献   

12.
渤海浅层油藏大多数为胶结疏松的稠油油藏,这类油藏目前主要的开发方式是防砂开采,这样不仅束缚了油田的产能还增加了操作成本。在调研国内外出砂模拟实验的基础上,结合适度出砂理念,设计出了评价适度出砂对储层物性和孔隙结构参数影响的实验装置和流程。以NB35-2稠油油藏储层为研究对象,模拟现场完井方式,定量评价了不同驱替压差、不同原油黏度对不同类型储层出砂量、物性、孔隙结构参数的影响。其实验成果对于渤海稠油油藏实施适度出砂开采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溪南庄油田是苏北溱潼凹陷典型的底水驱动油田。文章以溪南庄油田为例 ,开展了底水油藏开采过程中的临界产量、底水锥进、油水界面移动和剩余油分布的动态研究 ,提出了底水驱油藏下步开采的建议。实践表明 ,这些研究对于科学开发溱潼凹陷底水驱动油田和国内同类油田具有参考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4.
部署在油藏构造边部稠油井, 当50℃下原油黏度达10 000~40 000 mPa·s甚至更大时,难以正常开采。为此对油藏构造边部稠油黏度的控制因素进行了解析,分析了结构黏度、胶质沥青质大分子、Ni、V、N等杂原子含量对稠油黏度的影响;结合影响机理研制了处理油层降黏剂,并通过径向钻井技术的应用,增大油藏构造边部稠油井泄油面积,现场采用螺杆泵配套同轴双空心抽油杆等开采措施,使15口稠油井得以正常开采,为油藏滚动扩边提供了开发资料。  相似文献   

15.
疏松砂岩油藏膨胀筛管裸眼防砂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胜利海上新区产能建设区块今后面临的油藏大多是原油粘度高、油层薄的低品位油藏,为提高海上油井单井产能,提高低品位油藏开发效果,开展了提高油井产能防砂工艺研究。膨胀筛管裸眼防砂是在同一井眼机械防砂后油井内径和泄流面积最大的防砂工艺,能够大幅度提高油井产能。埕岛油田开展了疏松砂岩油藏膨胀筛管裸眼防砂技术先导试验,比邻井平均产能提高131%,含水仅为邻井的40%,为提高海上低品位油藏开发效益,加快海上采油速度做了成功的实践。  相似文献   

16.
重新认识鄂尔多斯盆地油气地质学   总被引:63,自引:10,他引:63  
鄂尔多斯盆地显生宙沉积巨厚,是一个多旋回叠合的克拉通盆地。盆地内已勘探开发的4套含油气系统均属地层岩性油气藏,十三叠统延长组砂岩油藏为实低渗透率油藏;下保型统延安组砂岩油藏为中-低渗透率岩性油藏;下奥陶统马家沟组为低渗透率碳酸盐岩风化亮气服;下二叠统山西组及下石盒子组为河流相低渗透中砂岩气藏。自1907年在延长城西钻成我国陆上第一口油井以来,延长油矿已历经百年勘探开发历程,掌握了适应特低渗透率浅油层的勘探开发工艺技术并不断向前发展,企业愈办愈兴旺。多元化的经营方式使特低渗透率油藏开发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局面;延长油矿2003年产油230万t,历年累计产油1321万t;延安、桂林二地区14个县钻采公司2003年产油330万t,历年累计产油1301万t;加上中国石油长庆石油勘探局2003年产油701万t,历年累计产油6489万t,2003年盆地内共有油井2万口,年产油1262万t,历年累计产油0121万t,为老区的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图9表3参12照片2  相似文献   

17.
中国部分低渗透油藏通过注水开发实现了有效动用,但水驱波及程度较低,亟需开展水驱平面波及评价方法研究。传统流管模型是一种较好的水驱平面波及快速评价模型。通过对其进行改进,建立可考虑启动压力梯度、各向异性、人工压裂裂缝、非活塞驱替和不规则井网的流管模型。在修正的流管模型基础上,编制低渗透油藏的水驱平面波及系数快速计算模块,研究井网形式、井排距比和各向异性对水驱平面波及系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低渗透油藏储层物性差且存在启动压力梯度是生产井注不进采不出的主要原因;不同各向异性下存在最优的井排距比,并给出了低渗透油藏井排距比优化图版;生产过程中应注意井网完善程度,及时补孔,改善注采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8.
页岩油流动的储层条件和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页岩油藏经过分段压裂水平井的储层改造,其高效开发和持续稳产与基质中页岩油的动用情况密切相关。虽然赋存原油的泥页岩储集孔隙尺寸小、渗透率极低,但如果砂岩-页岩互层的纹层结构发育,页岩油仍有望达到商业化开采所需的可动用储层条件。目前烃类流体在纹层状泥页岩储层中流动机理尚不明确,普遍应用于常规油藏级数值模拟的双重介质模型和等效介质模型无法反映烃类流体在纹层状页岩油储层中流动的微观复杂特征,所得的宏观渗流模拟结果是不可靠的。根据陆相页岩储层的特征,建立了宏观页岩油藏的储层概念模型,分析了纹层状页岩储层的流体流动机理;考虑纹层物性、流体粘度和裂缝间距等影响因素,模拟了弹性开采过程中页岩储层条件和裂缝分布对页岩油可动性的作用规律,验证了页岩油藏弹性开采过程中窜流机制的存在和砂岩纹层渗透率的重要性,证明了天然裂缝和压裂缝加强纹层间流体传递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振动法采油的增产机理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结合岩石力学,粘性流体动力学以及油层物理化学理论,首次从理论上定量研究了振动法采油的增产机理,给出了各咎增产机理发生的条件,研究结果证明,振动法采油能更有效地开采稠油油藏,深层及低渗透油藏。  相似文献   

20.
辽河油田稠油油藏具有埋藏深、油品类型多等特点,为探索稠油油藏注蒸汽开采后期的有效接替技术,通过开展室内物理模拟和现场试验,研究了注蒸汽开发后火驱开发中深层—特深层层状、厚层块状、水淹稠油油藏以及浅层低渗透稠油油藏等不同油藏类型的可行性,形成了针对不同类型油藏的火驱储层描述技术、室内物理模拟实验技术、油藏工程设计技术、采油工艺技术、开发效果评价技术等,火驱开发油藏的采出程度大大提高,有效缓解了产量递减。该文论述了辽河油田火驱技术探索历程,对不同类型油藏火驱开发配套技术进行了系统总结。研究成果可为辽河油田及同类型稠油油藏火驱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