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胸痹一病临床常见,其关键病机常责之于痰浊瘀血痹阻心脉,治法多用豁痰化瘀通脉之法。刘强教授在此基础上,深入理解痰瘀互阻病机,认为痰挟瘀血,遂成窠囊有形之邪,重视窠囊伏脉、“生长则易,剥落则难”的特点;治疗上强调“结者散之”,并自拟“活血消窠散”,临床疗效显著。笔者通过总结刘强教授从窠囊论治胸痹的临床经验, 希望为临床上中医治疗胸痹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张学文教授之“毒瘀”,“痰瘀”,“水瘀”观点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学文教授之“毒瘀”、“痰瘀”、“水瘀”观点是以气血津液的生理、病理及其内在联系为理论基础。认为邪郁化毒,气血随之壅盛为“毒瘀”形成之始动环节;痰瘀同病,互相兼杂是痰浊或瘀血为病发展的病理结果;气化失司,血流不利则为水是“水瘀”为病之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张杰教授临床运用下瘀血汤的经验,探讨其临证应用本方的思路。[方法]选取张杰教授运用下瘀血汤治疗肝硬化、输卵管堵塞、冠心病、颈总动脉斑块之验案4则,并结合历代医家的相关论述,从病因病机、治则治法、用药特点等方面对验案进行分析。[结果]张师认为,下瘀血汤中?虫之咸寒走窜,桃仁之苦温推陈,大黄之苦寒荡涤,药专力宏,破血逐瘀之力颇强,只要抓住“瘀”这一主要病机,此方不仅可以治疗产妇瘀血内结之腹痛及妇人瘀阻胞宫之经水不利,灵活加减配伍后可广泛应用于多个部位的瘀血病证。张师运用此方治疗肝郁脾虚、痰毒瘀阻之肝积,胸阳不振、心脉瘀阻之胸痹,冲任虚寒、瘀阻胞宫之不孕,肝郁气滞、痰瘀内停之眩晕,疗效显著。[结论]张师辨证与辨病相结合,以下瘀血汤加减治疗多种瘀血病证,扩大了经方的应用范围,经验特色鲜明,值得学习和推广。  相似文献   

4.
中医药治疗高脂血症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脂血症属于中医学“痰湿”、“痰淤”、“眩晕”、“瘀血”范畴,是以肝、脾、肾之虚为本,痰浊瘀血为标的病症,采用中医药治疗,临床取得较好疗效,现综述如下。1病因病机李氏[1]认为高脂血症病机为肾阳不足,蒸化无力,或脾气虚弱,或痰浊内盛,困遏脾土均致脾阳不健,输运失常,水谷精微变为脂浊,进入血液而形成血脂升高。另外肝肾阴虚,虚火上炎煎熬津液,使血液中水分减少,大分子物质相对增多,也会造成血液粘稠。顾氏[2]认为高血脂为血中痰浊,而痰浊产生多责之脾肾两脏。正如张景岳所说:“痰之所化无不在脾,痰之本无不在肾。”两者之中,尤以肾为…  相似文献   

5.
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是指由血管性因素导致认知功能损害的一组综合征,属于中医“健忘、呆病”等范畴,中医认为本病当属本虚标实,本虚难纠,标实易除。标实在于“痰浊”、“瘀血”阻滞脑窍,而痰、瘀常相互影响,相互搏结,形成痰瘀互结之证。本文分别从“痰浊”、“瘀血”、“痰瘀互结”的角度分析VCI的病因病机,并探讨“涤痰祛瘀”治法对VCI的作用机制及效果,为临床辨证论治提供更多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间质性肺疾病病情复杂,早期痰浊、瘀血痹阻脉络,肺失宣发肃降,上逆为咳喘,久之伤及肺脾肾,而成正虚邪实之候。治疗过程中应遵循“补虚不忘祛痰”“益气必参活血”之原则,立足整体观,兼顾其他脏腑。瘀血既是病理产物,又是新的致病因素,始终贯穿疾病的发生、发展全过程,临证须酌情配伍活血化瘀药物,以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痰瘀同源”学说是中医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学术观点。该学说源远流长,它滥觞于《黄帝内经》。《素·汤液醪醴论》提出水气病“去菀陈莝”之治,《灵·小针解》诠为“菀陈则除之者,去血脉也”。说明“去菀莝陈”有攻逐水湿和祛除陈积瘀血两个方面的意义。《灵·水胀》还提出“先泻其胀之血络,后调其经,刺去其血络”治疗腹胀臌胀的方法。东汉末年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提出“血不利则为水”的水血同病观点。并创制了桂枝茯苓丸,当归芍药散、蒲灰散、鳖甲煎丸等熔利水活血于一炉的方剂来治疗瘀水同病的诸多病证。巢元方《诸病源候论·诸痰候》明确指出:“诸痰者,此由血脉壅塞,饮水积聚而不消散,故成痰也。倡因瘀致痰之说。后至金元朱丹溪首先提出了“痰挟瘀血,遂成窠囊”的观点。对这一学说的形成产生了较大影响。尔后,诸多医家据以探讨许多病的机理,并组成痰瘀同治的相应方药,如叶天士在分析慢性胃脘痛的机理时说:“胃痛久而屡发,必有凝痰聚瘀”。对经久不愈之顽痹,认为是“痰血  相似文献   

8.
胸痹属本虚标实证,正气内虚为胸痹发病的决定因素,正虚首先是心阴、心阳之虚,为病之根本;心阴、心阳亏虚,导致气血失畅,实邪痰浊或瘀血内阻,为病之标。汤粉英主任认为胸痹虚证虽有气、血、阴、阳之分,但以气阴两虚为主,实邪痰浊或瘀血内阻为病之标,但以瘀血为多见,临床运用自拟益气养阴化瘀方,治疗胸痹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中医学素有“百病皆因痰作崇”、“怪病责之于痰”之说。临床上由痰引起的疾病颇多 ,对痰病治则治法的探讨和研究 ,对提高临床诊治水平 ,具有重要的意义。1 治病求本《杂病源犀烛》记载 :“痰之为物 ,流动不测 ,故其为害 ,上至巅顶 ,下至涌泉 ,随气升降 ,周身内外皆到 ,五脏六腑俱有”。由痰而引起的“百病” ,治疗上要抓住一个“痰”字 ,但又不能只用祛痰之法。因痰病病因病机复杂 ,其致病之根本未必尽然相同。如有因脾虚湿聚者 ,有因于阳虚水泛之为痰者 ,又有阴虚火旺而炼液成痰者 ,故治疗之先 ,必须查明痰病根源 ,分清标本 ,抓住痰病本…  相似文献   

10.
以虚 (肾虚、气血亏虚 )实 (瘀血痰火 )两方面阐述老年性痴呆的病因病机 ,着重强调“瘀血”发病的重要性。分别从补肾填精、益气养血、活血通窍、清热涤痰 4方面进行辨证施治 ,以期达到“髓充满” ,“空窍清” ,“脑络通”之目的 ,提出纯者灵、杂者钝”的观点  相似文献   

11.
肺心病是继发于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的老年常见病,中医辨症属于“咳喘”、“肺胀”等范畴。由于久病本虚,在此基础上感受外邪,病情日趋恶化,临床常见痰热壅肺、瘀血阻络、腑实不通等标实之候。笔者在临床上予西药对症治疗后,再按中医辨证施治。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谈以痰凝为核心论治高脂血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图法分类号R589.2高脂血症是中老年人常见病,它被认为是冠心病的“促进因子”和“危险因子”。临床上可依据高脂血症症状特点,将其归于中医“痰浊”、“瘀血”、“眩晕”等范畴。近年我们以痰凝为核心用导痰汤为主方论治斯症有所体会,现浅谈如下,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13.
痰与瘀血是疾病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两种不同的病理产物和致病因素。痰者,可随气机升降,形成诸多疾病,故有“百病皆有痰作祟”之说。瘀血,不仅失去正常的血液濡养作用,而且影响全身或局部血液运行。痰与瘀血可相互影响,交错为患,胶着难解,形成顽疾。因而,痰瘀相关学说是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临床各科都有指导作用,本文拟就痰瘀同治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本文简介了巢元方《诸病源候论》有关瘀血的论述。认为巢氏论瘀有其特性,即病因的广泛性、症状的多样性、病变的奇特性、痰瘀致病的协同性。在病因、症状、病变中开创临床瘀血学说之先河,对后世瘀血理论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从瘀血角度探讨哮喘病机及防治,认为哮喘发病过程中存在有瘀血机制,气郁、气虚、阳虚、痰水是哮喘瘀血产生的主要原因。而瘀血一旦形成,又可致虚致郁,成为诱发和加重哮喘发作的病理基础。在防治哮喘时必须重视瘀血机制的存在,紧紧把握瘀血与气、痰、虚的关系,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适当运用活血化瘀药物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6.
出血性脑卒中以“瘀血阻滞、脉道不利”为基础,在“血溢脑脉之外”后相继发生瘀血压迫脑髓,内风化火上炎,瘀血化为痰水上蒙清窍,毒损脑髓的病理过程。诸邪弥漫脑腑,阻遏脑络气机,脉道不利,血液减少,脑髓不充,诸症蜂起,实为脑窍被扰失养所致。根据叶天士胃腑“以通为补”的理论,通调脑之气血阴阳,去瘀生新,恢复脑司元神之职,从而达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的状态。  相似文献   

17.
老年性痴呆诊治心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虚(肾虚,气血亏虚)实(瘀血痰火)两方面阐述老年性痴呆的病因病机,着重强调“瘀血”,发病的重要性,分别从补肾填精,益气养血,活血通窃,清热涤痰4方面进行辨证施治,以期达到“髓充满”,“空窍清”,“脑络通”之目的,提出纯灵,杂钝”的观点。  相似文献   

18.
再论哮喘从瘀论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哮喘是呼吸内科临床中最常见的病证之一。《内经》中早就有“齁(he)”“喘呜”等类似的记载。对于其病因病机,历代医家皆认为以痰为主,例如《证治汇补》中说“哮为痰喘之久而常发者,因而内有壅塞之气,外有非时之感,膈有胶固之痰,三者相合闭阻气道,搏击有声,发为哮喘。”但是由于气和血、痰和瘀的相互关系,以致临床中哮必及瘀。笔者仅就瘀血的形成、致病及论治,浅述于下。  相似文献   

19.
肺间质纤维化属本虚标实之证,本虚以肺、脾、肾虚为主,标实主要指痰浊与瘀血。本虚与标实互为因果,致使本病逐渐加重。张伟教授认为,瘀、痰为肺间质纤维化的重要发病机制,而正虚诱发或导致血瘀、痰结更为严重。临床治疗上要注意脏腑的亏虚,补虚与活血、化痰相结合。  相似文献   

20.
痰与瘀血是人体受某种致病因素作用后,在疾病过程中所形成的两种不同病理产物和致病因素。疾者,百病之因,可随气升降济,内而脏腑,外致筋骨皮肉,形成许多病证,故称"百病多由痰作崇"。瘀血,也为人体常见致病因素,其形成之后,不仅失去正常血液的儒养作用,而且反过来影响全身或局部血液的运行而变证丛生。痰与瘀血其来源虽不相同,但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常相互影响。痰可阻滞气机,气滞则血瘀,而致瘀血内停;瘀痰互结,胶着难解,交错为患,从而形成顽证瘤疾。笔者运用痰瘀同治法,在临床治疗许多疑难杂证,疗效卓著。兹将几则治验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