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肝门部大肝癌的手术切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肝门部大肝癌切除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对平均直径8.3 cm的83例巨大肝门肿瘤,采用入肝血流阻断方法下进行肝肿瘤切除.结果 83例巨大肝门部肿瘤均得以顺利切除,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肝门阻断时间平均12.7 min,出血量平均327 ml.结论 肝门部巨大肿瘤切除手术难度大,但只要方法得当,围手术期处理适宜,仍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累及多肝门的巨大肝肿瘤切除术(附22例报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累及多肝门的巨大肝肿瘤切除的安全性、可行性及手术方法。方法 总结1996年4月至2003年4月间我科收治的累及多肝门的巨大肝肿瘤22例,肿瘤平均直径12.9cm(8~23cm)。肿瘤同时累及第1和第3肝门者9例,同时侵及第2、3肝门者8例,累及1、2、3肝门者5例。肝肿瘤包括:原发性肝细胞癌14例,胆管细胞癌1例,肝血管瘤4例,肝母细胞瘤3例。癌灶有完整包膜12例(55.5%),无完整包膜10例(45.5Voo)。对肝肿瘤所施手术方法、并发症防治等进行分析。结果 全部病例均手术切除,无手术死亡,术中平均出血量1480ml(450~4200m1),12例施行第1肝门阻断,10例采用了肝门区域选择性血管阻断,手术时间平均195min。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均治愈出院。本组22例病人经1~8年随访,术后存活时间最长已达8年,1年生存率为90.9%(20/22)。结论 对于累及多肝门的巨大肝肿瘤,只要正确把握手术指征,熟练掌握切肝技术,手术切除是安全的、可行的最佳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肝海绵状血管瘤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的方法与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08例肝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4例远离肝门,74例邻近肝门,行肝血管瘤包膜外剥除术34例;行肝切除术74例。74例邻近肝门者中邻近第一肝门30例,第二肝门22例,第三肝门15例,邻近3个肝门者7例。结果远离肝门组术中平均出血量(251.2±112.7)ml,平均阻断时间(20.3±11.8)min,术后发生出血1例(2.9%),胸水2例(5.9%),其临床效果明显优于邻近肝门组(P<0.05或P<0.01),后者的术中出血量为(631.3±233.5)min,平均阻断时间(45.5±25.3)ml,术后出血6例(8.1%),胸水11例(14.9%),胆漏3例(4.1%)。7例邻近第一、二、三肝门的患者,其瘤体直径达(13.5±5.4)cm,术中平均阻断肝门时间(85.4±28.5)min,术中出血量达(1 507.8±228.1)ml,与其他邻近第一肝门、第二肝门及第三肝门三组分别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手术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是安全可行的。手术方式首选肝血管瘤包膜外剥离术,对瘤体位于肝实质并累及肝门者可行肝叶或半肝切除术。  相似文献   

4.
累及第二第三肝门巨大肝癌的手术切除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累及第二第三肝门的巨大肝癌往往被视为不可切除,本文探讨其可切除性及手术的安全性。方法 25例累及第二第三肝门的肝癌,平均肿瘤直径14.78cm.分别压迫主要肝静脉根部或/和肝后腔静脉;进腹充分暴露肿瘤后在间歇性第一肝门阻断下切除肿瘤.切肝前根据需要预置腔静脉阻断带备用。结果 25例肝癌均得到顺利切除,无手术死亡及严重并发症发生;平均手术时同205min,平均出血量1508ml随访半年生存率87.23%,半年肿瘤复发率20%。结论 切除累及第二第三肝门的巨大肝癌虽具一定挑战性.但只要方法得当仍然是可行和安全的手术。  相似文献   

5.
巨大原发性肝癌的手术切除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目的 探讨巨大原发性肝癌切除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对 2 16巨大肝癌 (平均直径14 .2cm ) ,采用间歇性入肝血流阻断的方法进行肝肿瘤切除。结果  2 16例肿瘤均得以顺利切除 ,肝门阻断时间平均 19min ,出血量平均 743ml。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7例 (3 .2 % )术后死于肝衰竭和上消化道出血。结论 巨大肝癌切除难度大 ,但只要方法得当 ,围手术期处理适宜 ,仍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不阻断或短时间阻断肾动脉行腹腔镜保留肾单位手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不阻断或短时间阻断肾动脉行腹腔镜保留肾单位手术的临床效果. 方法 2004年9月~2006年11月,采用不阻断或短时间阻断肾动脉对29例肾肿瘤行腹腔镜保留肾单位手术.25例采用经后腹腔途径,4孔法操作,游离出肾动脉,血管束带绕过肾动脉后经套管引出体外,暂不阻断肾动脉,切除肿瘤表面及周围的肾脂肪囊,超声刀沿瘤体边缘外0.5 cm处分离,由浅入深,边切割边止血,直到完全切除肿瘤.若切除肿瘤过程中肾脏创面出血过多影响操作,可暂时阻断肾动脉并计时,迅速切除肿瘤,双极电凝止血后,即可开放肾动脉.止血纱布块填压肾脏创面,2-0可吸收线间断全层缝合肾实质创面,表面喷洒生物蛋白胶.4例采用经腹腔途径,肾下极找出输尿管,挑起后向肾门处游离,找出肾动脉,余步骤同腹膜外途径. 结果 29例均完成腹腔镜保留肾单位手术,术中20例未阻断肾动脉,9例阻断肾动脉,平均阻断时间14 min(5~20 min),平均手术时间165 min(105~240 min),平均出血量90 ml(20~800 ml),2例输血,无尿漏等其他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平均9 d(7~17 d).18例肾癌平均随访9个月(1~26个月),肿瘤无复发. 结论 不阻断或短时间阻断肾动脉行腹腔镜保留肾单位手术安全可靠,但应选择未侵及肾脏集尿系统的外周型肿瘤.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复杂巨大肝肿瘤的精确切除经验。方法 2008年4月至2009年8月期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肝胆胰外科行复杂巨大肝肿瘤精准切除52例,术前仔细进行肝脏储备功能、肝脏影像学等评估,术中选择适当的手术入路、血流阻断方式、断肝新技术、结合术中B超等方法。结果本组病例平均手术时间为350 min(210~440 min),半肝血流阻断时间平均为43 min(8~57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为370 ml(250~1 150 ml),谷丙转氨酶恢复正常平均时间为10 d(7~14 d),总胆红素恢复正常平均时间为4.5 d(3~10 d);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仅6例出现轻度漏胆,无肝功能衰竭等重大并发症,无死亡病例。结论精准肝切除治疗复杂巨大肝肿瘤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8.
《腹部外科》2012,25(2)
目的 探讨不阻断肝门腹腔镜肝切除术(LH)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1年11月间吉林大学第一医院47例不阻断肝门LH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46例不阻断肝门LH获成功,1例中转开腹.其中肝左外叶切除10例,肝部分切除36例.恶性疾病14例,良性疾病32例.平均手术时间92.6 min,平均术中出血量173 ml,平均术后住院时间6.7d,无术后死亡,全部治愈.结论 对于位于肝脏第Ⅱ~Ⅵ段肿瘤,不阻断肝门LH术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解剖第三肝门在巨大肝癌切除中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6年2月至2008年3月对12例肝右叶巨大肝癌患者解剖显露第三肝门的方法行半肝或右三叶切除术切除巨大肝癌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12例经解剖显露第三肝门后顺利切除肿瘤.平均结扎肝短静脉4.1支,第一肝门平均阻断时间38.5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735 ml.未发生大出血及空气栓塞,亦无术后肿瘤残留及肝、肾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全组病例均未行全肝血流阻断.结论 行第三肝门解剖切除右肝巨大肝癌,能完整切除肿瘤,提高肿瘤切除率;减少术中出血量及肝门阻断时间,减少损伤肝短静脉或下腔静脉而引起的大出血及空气栓塞;减少术后肿瘤残留率.  相似文献   

10.
调控中心静脉压减少大肝癌切除术中出血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在肝癌切除术中,利用控制中心静脉压(CVP),配合阻断第一肝门的方法(Pringle阻断法),控制手术中的出血。方法我院自2002年1月至2006年1月收治行手术切除大肝癌15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在手术中分别使用调控CVP+Pringle阻断法与Pringle阻断法控制手术中出血,比较两组的术中出血量。结果调控CVP+Pringle阻断法组,平均出血量约为400~600ml,降低中心静脉压的时间平均为35min,分次阻断第一肝门时间共30-50min。Pringle阻断法组出血量约为600-2500ml,分次阻断第一肝门时间共40-75min。两组均无出现低血压引起的心脏功能、肾功能和大脑功能的损害。结论在大肝癌切除手术中,使用扩张静脉血管的药物,把中心静脉压控制在3~4cmH2O,减少手术创面中肝静脉的返流出血,再配合阻断第一肝门,能更有效地控制手术中出血,同时也较单纯阻断第一肝门缩短了肝脏缺血的时间。  相似文献   

11.
中肝叶巨大肝肿瘤的手术切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中肝叶巨大肝肿瘤切除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对平均直径13.8cm的37例巨大中肝叶肿瘤,其中包括原发性肝细胞癌18例、胆管细胞癌3例、肝囊腺癌2例、肝海绵状血管瘤13例、肝局灶性结节增生1例,采用入肝血流阻断方法进行肝肿瘤切除。行中肝叶肿瘤切除30例(81.1%),规则性肝切除7例(18.9%)。结果37例巨大中肝叶肿瘤均得以顺利切除,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肝门阻断时间平均22.6min,出血量平均672ml。结论中肝叶巨大肿瘤切除手术难度大,但只要方法得当,围手术期处理适宜,仍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应用吲哚菁绿(indocyanine green,ICG)在机器人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FNH)切除术中荧光显影定位导航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肝胆胰外科医学部2018年5月至2020年10月行ICG荧光显影术中导航机器人肝脏FNH切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根据肿瘤大小将患者分为肿瘤<5 cm组和肿瘤≥5 cm组。术前48 h,患者经肘正中静脉注射ICG,剂量0.25 mg/kg。术中在机器人荧光模式下实时定位肿瘤边界并联合应用术中超声完成FNH切除术。结果36例患者中,男17例、女19例,平均年龄28.7岁。35例完成机器人肿瘤切除术、1例中转开腹。肿瘤平均直径(5.9±4.4)cm,13例患者肿瘤<5 cm、23例患者肿瘤≥5 cm。机器人手术患者的中位手术时间120 min,中位术中出血量50 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3.9 d。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平均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CG荧光显影术中可实时显示肝脏FNH肿瘤边界,引导外科医师机器人下完整切除肿瘤。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总结对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ocal nodular hyperplasis,FNH)的临床诊治经验,提高对FNH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外科2010年10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22例FNH病人,术后病理均证实为FNH。结果 22例FNH病人中,男12例,女10例,男女比1.2∶1.0,平均年龄(32.50±8.38)(18~50)岁。3例病人因上腹痛至医院检查发现,1例因体检发现CA-724升高就诊,其余病人均无临床症状。术前影像学检查诊断为FNH者17例。所有病人均接受手术治疗,平均手术时间(142.72±54.81)(50~300)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397.27±466.95)(50~1 700) mL,平均住院天数(7.90±2.86)(4~15) d,所有病人均无严重并发症,无围术期死亡病人,术后随访11~75个月均未见复发。结论 FNH是较少见的肝脏良性增生性病变,多无明显临床症状,中央瘢痕为其特征性表现,联合多种影像学检查对本病的诊断具有较大价值。对于有明显临床症状,与肝癌及肝腺瘤难以鉴别,合并肝炎肝硬化的病人应积极手术,其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肝脏局灶结节性增生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学检查证实的11例肝脏局灶结节性增生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73%为45岁以下患者,绝大部分无临床症状。10例为单发病壮,1例为多发病灶;肿瘤直径2.0~13.4cm,肿瘤标记物AFP、CEA、CA19-9均正常,术前MRI检查诊断准确率为75%(6/8)。均经手术切除病灶,随访4~78个月未见肿瘤复发。结论:MRI对肝脏局灶结节性增生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对有临床症状或诊断不明确的病例应行手术探查,手术切除是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的影像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的诊治经验。
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FNH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诊断及治疗方法等临床资料。
结果:全组31例中25例(80.6%)为40岁以下青壮年,23例(74.2%,23/31)无明显症状,HbsAg阳性1例,肝功能,AFP,CA19-9等肿瘤标记物均在正常范围内。单发肿瘤27例,4例为2个病灶。病灶多位于Ⅳ,Ⅴ,Ⅷ肝段。病灶大小0.5~15.0 cm。FNH术前诊断符合率分别为:彩超3.2%(1//31),CT 32.1%(9/28),MRI 20.0%(2/10),肝动脉造影0(0/3)。术前诊断正确3例(9.7%),误诊为肝癌13例(41.9%),肝腺瘤4例(12.9%),肝血管瘤2例(6.5%),诊断不明9例(29.0%)。手术切除29例,2例经皮穿刺活检及影像学检查等确诊后予保守治疗。随访时间8个月至6.5年,29例术后均无复发。未手术2例,随访时间18~53个月,均健在,肿块大小无明显变化。
结论:FNH患者往往无临床症状,对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是提高FNH正确诊断率的有效方法。怀疑FNH者,可经皮穿刺活检协助诊断,对于诊断明确、无症状的FNH,可定期观察,无需治疗。  相似文献   

16.
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选择性动脉栓塞治疗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治疗效果。方法对5例有临床症状的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经股动脉穿刺插管,行肝动脉造影明确供血动脉后,3例使用弹簧圈行供血动脉栓塞术,2例行碘化油加平阳霉素乳剂栓塞。结果5例超选择插管和栓塞取得成功,随访时间为10个月~6年,4例患者症状消失,1例患者症状缓解,无并发症。结论动脉栓塞治疗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手助腹腔镜大肝肿瘤切除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对病变位于肝外周部位(Ⅱ~Ⅵ段)且直径5cm的86例大肝肿瘤患者,采用手助腹腔镜行规则或不规则性肝切除术。其中肝细胞癌56例,肝内胆管细胞癌3例,肝海绵状血管瘤23例,肝转移性鳞癌、肝局灶性结节增生、肝囊腺瘤和肝梭形细胞瘤各1例。结果 86例手助腹腔镜肝切除术均获得成功,肝左外叶切除41例,左半肝切除8例,不规则性肝切除37例,术中52例行肝门阻断,平均阻断时间为14.5min,平均手术时间为109min,平均出血量为112ml,瘤体直径平均为8.3cm,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平均住院日为7.9d。结论只要病例选择得当,手助腹腔镜大肝肿瘤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完全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NH)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3月至2016年9月间施行完全腹腔镜肝切除术的15例FNH的临床资料,其中施行腹腔镜下局部切除术7例,施行肝段或肝叶解剖性切除术8例。断肝方式为超声刀+单极电凝,结合腹腔镜下切割缝合器。结果本组均成功实施腹腔镜肝切除术,无中转开腹病例。平均手术时间95 min(45~150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230 m L(30~560 m L)。全组患者均在手术后24~48 h内恢复胃肠功能,1例出现胸水,经B超定位下穿刺引流3 d后好转,全组无胆漏、术后出血、腹腔内感染与气栓等并发症,术后平均住院时间5.6 d(4~7 d)。结论腹腔镜肝切除术用于治疗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是安全、有效、微创的,可有效用于局部、肝段及半肝切除术,特别适用于肝良性肿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