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患儿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S100β)表达与其社会功能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2年2月至2023年3月我院收治的136例ADHD患儿为ADHD组,选取同时期在我院体检的136例健康儿童为健康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两组儿童血清NSE、S100β表达水平。采用Weiss功能缺陷量表父母版(WFIRS-P)评价两组儿童的社会功能。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ADHD患儿血清NSE、S100β表达水平与WFIRS-P评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ADHD组患儿血清NSE、S100β表达水平均高于健康组(P<0.05)。ADHD组儿童WFIRS-P量表家庭、学校/学习、自我管理、社会活动、生活技能、冒险活动评分均高于健康组(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ADHD患儿血清NSE水平与WFIRS-P量表家庭、学校/学习、自我管理、社会活动、生活技能、冒险活动6个维度的评分均呈明显正相关(rs=0.531,0.560,0.516,0.402,0.591,0.584,均P<0.001);血清S100β水平与WFIRS-P量表家庭、学校/学习、自我管理、社会活动、生活技能、冒险活动6个维度的评分均呈明显正相关(rs=0.573,0.555,0.418,0.457,0.495,0.546,均P<0.001)。结论 ADHD患儿血清NSE、S100β水平明显上调,二者均与社会功能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2.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自我意识 家庭因素及其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的自我意识及家庭环境特点,探讨二者的相关关系,为该症的干预提供指导。方法抽取济宁市2所小学四五年级学生为观察对象,以Conners简明症状量表和美国精神病学会出版的《精神障碍诊断及统计手册》第4版(DSM-IV)诊断标准分别用作筛查和诊断,筛选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47例,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同班级、同性别、同年龄段(相差<1岁)的正常儿童中抽取47例作为对照。分别评定患儿及对照组儿童家庭环境及自我意识,并分析家庭环境对自我意识的影响。结果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组和对照组相比,病例组儿童家庭环境差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组患儿自我意识明显受损,家庭环境特征某些因素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组患儿的自我意识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结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具有较低的自我意识和不良的家庭环境,不良的家庭环境影响患儿的自我意识。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ADHD)人格特征与对照组儿童人格的差异;探讨ADHD儿童人格特征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方法对50名ADHD儿童和50名对照组儿童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儿童版)进行人格测验;并对50名ADHD儿童的父母依据DSM-IV诊断标准做定式访谈,将ADHD的临床症状分为两个核心症状,即注意力缺陷症状为主型,冲动-多动症状为主型。结果 (1)ADHD组儿童在EPQ四个维度的分量表中,内外向量表总分高于对照组,神经质量表总分高于对照组(t=-7.127,P〈0.01),掩饰性量表总分低于对照组(t=-6.531,P〈0.01),三个分量表均有统计学差异,而精神质量表与对照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t=-1.841,P〉0.05)。(2)ADHD组注意缺陷的临床症状与内外倾具有负相关性(r=0.639,P〈0.01)。冲动-多动症状组与内外倾具有正相关性(r=0.639,P〈0.01),差别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其余三个分量表分与临床症状不具有相关性。结论 ADHD儿童在人格特征方面存在差异,同时在临床症状的行为表现形式上也有差异,内倾的ADHD儿童在注意力缺陷的表现上以唤醒不足为主要特征,外倾的ADHD儿童在注意力缺陷的表现上以冲动-多动为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4.
为了了解ASQ在筛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时的可信性,我们采用ASQ、PSQ、DSM-Ⅳ诊断标准、感觉统合评定量表、注意力测试仪对260例疑诊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进行评价,分析Conners简明症状问卷运用的状况.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沙盘游戏治疗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本院门诊治疗的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者共计40例作为研究资料,将全部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有20例。全部患儿平时就按照常规的生活与学习就好,对照组患儿不给予任何的干预措施,观察组患儿给予的是沙盘游戏进行干预。比较分析两组患儿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核心症状、其他的症状和伴随问题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注意缺陷、多动/冲动与总分改善情况都比对照组患儿要好;在患儿的多动指数、多动冲动、学习问题方面,观察组患儿要好于对照组患儿。经过比较统计,差异显著(P0.05)。在品行问题、身心障碍等方面两组进行比较,差异是没有显著性的(P0.05)。结论儿童多动障碍疾病应用沙盘游戏进行治疗,效果是很显著的,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236例儿童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成年后结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小荣  李毅  张明秀 《四川医学》2008,29(7):884-885
目的 研究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儿童在成年后的结局.方法 使用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对20年前流行病学调查发现的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患者进行随访,并与正常人群作对照分析.结果 236例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患者,20年后有20.8%症状完全消失,79.2%有残留症状,11.4%仍符合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诊断标准.其社会经济状况兰.患人格障碍、酒依赖、海洛因依赖者较多,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儿童在成年后有不同结局.  相似文献   

7.
哌甲酯控释剂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功能的改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哌甲酯控释剂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核心症状与细化功能的改善作用及两者的相关性。方法 156例确诊为ADHD的患儿,治疗前完成SNAP-Ⅳ量表(中文版)评定;随后给予盐酸哌甲酯控释剂18 mg口服,1次/d,连续1个月;治疗后进行SNAP-Ⅳ量表的二次评定,同时完成细化功能改善问卷评定。观察核心症状与细化功能改善情况,并分析两者的相关性。结果 哌甲酯控释剂治疗后,ADHD患儿SNAP-Ⅳ量表各因子原始平均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01),其中IOWA注意缺陷多动因子减分尤为明显(减分率>50%),其次是多动冲动因子和注意缺陷因子;患儿在校学习、在家作业和社会行为功能都有所改善,且细化功能改善程度明显。注意缺陷因子的减分与在校学习和在家作业情况的改善显著相关(P<0.01);多动冲动因子和对立违抗因子的减分与社会行为功能的改善显著相关(P<0.05)。结论 哌甲酯控释剂对ADHD儿童的核心症状与细化功能具有改善作用,且两者存在一定相关性;其对各种细化功能改善的效果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8.
哌甲酯控释剂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功能的改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哌甲酯控释剂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核心症状与细化功能的改善作用及两者的相关性.方法 156例确诊为ADHD的患儿,治疗前完成SNAP-Ⅳ量表(中文版)评定;随后给予盐酸哌甲酯控释剂18 mg口服,1次/d,连续1个月;治疗后进行SNAP-Ⅳ量表的二次评定,同时完成细化功能改善问卷评定.观察核心症状与细化功能改善情况,并分析两者的相关性.结果 哌甲酯控释剂治疗后,ADHD患儿SNAP-Ⅳ量表各因子原始平均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01),其中IOWA注意缺陷多动因子减分尤为明显(减分率>50%),其次是多动冲动因子和注意缺陷因子;患儿在校学习、在家作业和社会行为功能都有所改善,且细化功能改善程度明显.注意缺陷因子的减分与在校学习和在家作业情况的改善显著相关(P<0.01);多动冲动因子和对立违抗因子的减分与社会行为功能的改善显著相关(P<0.05).结论 哌甲酯控释剂对ADHD儿童的核心症状与细化功能具有改善作用,且两者存在一定相关性;其对各种细化功能改善的效果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9.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Disorder,ADHD)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行为障碍,主要表现为与年龄不相符合的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和冲动。有研究者认为ADHD核心症状为注意缺陷,故可能存在与注意缺陷相关的执行功能缺陷…。感觉统合功能障碍(sensoryintegrativedys—function,SID)是ADHD常见的共患疾病。曹爱华等报告ADHD合并感觉统合失调发生率男童86.3%,  相似文献   

10.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是一种常见于儿童时期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1],俗称多动症.该病的发病主要以儿童为主,但仍有50%~60%可持续到成年期,已经成为一种全球性的慢性的公共卫生健康问题[2].主要表现为注意力缺陷、多动和冲动障碍.临床上,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患儿明显有过社会功能损伤的经历,如患儿意外事件发生率高、与家人关系紧张、交友困难、学业失败等[3-4].如果不及时对ADHD患儿进行必要的干预措施,将给患儿本人,患儿家庭乃至整个社会带来较大的危害.近几十年来,国内外医学、心理学、教育学界等相关科研工作者对此病进行大量的研究,取得了大量的科研成果.  相似文献   

11.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平衡功能测定的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7  
目的: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患儿平衡功能特点及与正常儿童之间的差异。方法:使用平衡功能测试仪(Balance Master)对80名ADHD患儿及与之按年龄、性别配对的80名正常对照进行不同状态下的平衡功能测定,并用CART分析法探讨平衡功能与临床症状之间的关系。结果:ADHD组在固定平面闭眼、海绵垫平面睁眼与闭眼以及单脚站立睁眼与闭眼状态下,身体的摇摆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在海绵垫平面闭眼状态下的测试结果与感觉统合发育评定量表中的前庭失衡、本体感失调有关,还与韦氏操作智商、言语理解因子、注意/不分心因子、Conner量表中的多动指数相关。结论:ADHD患儿有平衡功能异常,其利用本体感觉、视觉和前庭觉调节平衡的能力有缺陷;平衡功能的异常与其临床症状、行为及认知损害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注意力缺乏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儿童的3个亚型的临床表现与中医各证型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符合诊断标准的120例ADHD儿童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比较3个亚型与各证型之间关系。结果:注意力缺乏多动障碍的3个亚型与中医证型之间存在相关性(P〈0.01)。其中,多动为主型的患儿的证型比例由高到低依次是:痰火扰心〉肝肾阴虚〉心脾不足,三者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注意力缺乏为主型的患儿的证型比例由高到低依次是:心脾不足〉肝肾阴虚〉痰火扰心(P〈0.05),混合型的患儿的证型比例由高到低依次是:肝肾阴虚〉痰火扰心〉心脾不足(P〈0.01)。结论:注意力缺乏多动障碍的不同亚型与中医证型之间存在相关性,注意力缺乏多动障碍的诊断分型对探讨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化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调查儿童注意缺陷多动症状的发生状况及其与睡眠的关系.方法 在全国6个地区,以性别、年级(幼儿园小班~小学三年级)和区域(城镇和农村)作为分层变量,随机分层整群抽取儿童1 535名,年龄为3~10岁.采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诊断量表父母版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进行调查.结果 全样本儿童注意缺陷多动症状阳性率为24.95%.在各项得分上,男性[注意缺陷(Inattention,IA)分量表:(9.21±3.75)分,多动冲动(Hyperactivity-Impulsivity,HI)分量表:(8.62±3.87)分,总分(Total):(17.82±7.01)分]均高于女性[IA:(8.16±3.77)分,HI:(7.32±3.76)分,Total:(15.48±6.9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女性的阳性率(IA:16.19%,HI:27.02%,Total:32.51%)则高于男性(IA:11.70%,HI:8.19%,Total:17.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9岁是ADHD症状的高发期(7岁组IA:18.22%,HI:21.93%,Total:38.66%;8岁组IA:20.66%,HI:23.25%,Total:38.01%;9岁组IA:18.22%,HI:33.78%,Total:32.00%).农村儿童阳性率(IA:18.37%,HI:18.37%,Total:29.48%)高于城市儿童(IA:10.47%,HI:15.12%,Total:2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睡眠质量、睡眠障碍和日间功能障碍等睡眠因子对注意缺陷多动症状有一定的预测力度.结论 父母评定方法用于一般儿童人群时可能会出现较高的注意缺陷多动症状发生率;女性儿童和农村儿童的注意缺陷多动问题需要更多的关注;7~9岁阶段是注意缺陷多动症状最为明显的阶段;儿童在日间功能障碍、睡眠障碍和入睡时间上的问题越大,则注意缺陷多动症状越明显.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某基层部队官兵消化道症状与内在心理健康、外在社会支持的关系,为心理角度防治消化疾病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消化道症状调查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部队基层官兵抽样调查,根据消化道症状问卷结果将被试者分为有消化道症状组(症状组)和无消化道症状组(对照组),再比较两组心理健康及社会支持情况,并将消化道状评分分别与症状自评量表得分、社会支持得分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根据消化道症状问卷结果将185名被试者分为症状组(n=134)和对照组(n=51);症状组在SCL-90各因子上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除呕血与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偏执、未见明显相关外,消化道各症状与SCL-90各因子均为正相关(P〈0.05);症状组在社会支持总分(38.40±6.98)、对支持的利用度因子得分(7.79±2.09)分别显著低于对照组得分(41.57±7.97)、(9.19±2.57)(P〈0.01)。食欲下降、恶心、饱胀不适症状及消化道总分均与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因子成负相关(P〈0.05)。【结论】基层部队有消化道症状部分官兵心理健康状态低,对社会支持利用度较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索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的平衡功能与注意力之间的相关性,指导临床干预和训练ADHD.方法 采用Sunlight公司生产的Tetrax平衡仪,对124例6.0~ 14岁ADHD儿童及对照组进行平衡功能测试,同时采用持续操作性测试(CPT)评估儿童注意力情况,分析平衡功能与注意力的相关性.结果 (1)ADHD儿童平衡功能与正常儿童有差异.小学低年级组ADHD儿童在F1、F2-F4和F5-F6频段的傅立叶参数数值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小学高年级组ADHD儿童在F2-F4和F5-F6频段的傅立叶参数数值高于对照组(P<0.05);初中组ADHD儿童在四个频段的傅立叶参数与正常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2)ADHD儿童平衡功能与注意力的相关性:小学低年级ADHD儿童综合注意力商数与F2-F4、F5-F6、F7-F8存在负相关(P=0.018,0.009,0.010;rs=-0.146,-0.203,-0.189),视觉注意力商数与F1、F2-F4、F7-F8存在负相关(P=0.043,0.039,0.046;rs=-0.062,-0.071,-0.112);小学高年级ADHD儿童综合注意力商数与F5-F6、F7-F8存在负相关(P=0.015,0.033;rs=-0.217,-0.172),视觉注意力商数与F1、F7-F8存在负相关(P=0.037,0.045;rs=-0.051,-0.101);初中组ADHD儿童视觉注意力商数与F7-F8存在负相关(P=0.038;rs=-0.114).结论 ADHD儿童的平衡功能比正常儿童差,ADHD儿童平衡功能逐渐发育成熟;ADHD儿童平衡功能与注意力(尤其是视觉注意力)存在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估父母培训八步法结合利他林的联合治疗方案对共患对立违抗障碍(ODD)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患儿的疗效。方法采用严格的随机对照法将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中ADHD+ODD诊断标准的患儿分为单用利他林治疗组(单药组,32例)和联合治疗组(联合组,30例)。于治疗前和治疗10周后进行DBDRS、Conners父母问卷、PSI及CGI等评估。结果治疗前两组ADHD症状评分、ODD症状评分、Conners父母问卷评分及CGI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联合组ODD症状评分、Conners父母问卷品行障碍因子分均低于单药组(均P〈0.01),ADHD症状评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DD症状的减分率与注意缺陷症状的减分率有正性相关(r=0.39,P〈0.01);培训后家长对联合治疗的满意度达83.33%。讨论父母培训结合利他林是治疗共患ODD的ADHD合适的方案,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惠州城区儿童注意力缺陷一多动障碍(ADHD)症状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取整群抽样法,抽取惠州城区具有代表性的3所小学的1200例6—13岁小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采用根据注意力缺陷及多动症状诊断标准改编的调查表,对儿童ADHD症状的发生情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①注意力缺陷症状阳性率高于多动症状阳性率(P〈0.05);②随年龄增长,症状阳性率逐渐下降(P〈0.05);症状阳性率最高的年龄段集中于6.7岁;③男性症状阳性率明显高于女性(P〈0.05):④不同母亲文化程度和家庭状况的儿童症状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于不同家庭收入的儿童,问卷中1、2个症状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16个症状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注意力缺陷症状阳性率一般高于多动症状,症状阳性率随年龄增长而下降.提高母亲的文化程度和修养.建立和谐家庭有助于降低ADHD症状阳性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感觉统合训练对儿童多动症多动冲动、品行问题、学习问题等多种症状的疗效。方法选取唐山市三家大型综合性医院67例ADHD儿童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二组。观察组32例,接受感觉统合训练,历时5个月,每周3次,每次60~90min,每20次为一疗程;对照组35例,不接受训练,常态生活。使用Conners父母用症状问卷对ADND儿童治疗效果加以评定。结果 1观察组训练前后,品行问题、学习问题、多动冲动、多动指数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身问题与焦虑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训练前后PSQ各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训练后,观察组与对照组品行问题、学习问题、多动冲动、多动指数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身问题与焦虑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感觉统合训练不仅能够减轻其多动、冲动等核心症状,还能够改善ADHD儿童的品行问题和学习问题。  相似文献   

19.
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缺陷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长期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缺陷及相关分析。方法:收集符合标准的85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选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Ⅰ)、阳性症状评定量表(SAPS)、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和阴性症状评定量表(SASS)进行评定。结果:85例患者SDSS-Ⅰ的6个项目有缺陷,SDSS-Ⅰ评分与总住院时间、病程、住院总次数评分呈正相关,与假出院天数、参加工娱疗天数呈负相关(P<0.05)。结论:在规范应用抗精神病药物同时,减少住院时间,增加社会接触时间,对减轻患者社会功能缺陷,提高其社会功能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