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以浓H2SO4为催化剂,樟树籽油与甲醇预酯化生成酯化油;再以NaOH为催化剂,酯化油与甲醇进行酯交换制备生物柴油。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利用正交试验优化酯交换反应条件。结果表明:当甲醇与酯化油摩尔比为4.0∶1、催化剂与酯化油摩尔比为0.050∶1、反应时间为80 min、反应温度为55℃时,酯交换率最高,达94.38%。经气相色谱分析,樟树籽油生物柴油的脂肪酸甲酯组成为:癸酸甲酯53.67%,月桂酸甲酯42.92%,肉豆蔻酸甲酯0.44%,棕榈酸甲酯0.37%,油酸甲酯2.11%,亚油酸甲酯0.26%。  相似文献   

2.
为了考察微波辐射对自制固体酸催化剂催化活性的影响,作者以绿豆为原料,采用碳化-磺化法制备了一种新型碳基固体酸催化剂,于实验室自制微波反应器中催化油酸和甲醇的酯化反应。对油酸甲酯化反应过程中的微波功率、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醇油摩尔比等条件进行了单因素分析,并对醇油摩尔比、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对油酸甲酯化的转化率的影响进行了正交优化,得到最佳工艺为:微波功率400 W、反应温度65℃、醇油摩尔比11∶1、反应时间30 min、催化剂用量为5%,在此工艺条件下油酸甲酯化的转化率为93.97%。  相似文献   

3.
为更好地研究毛霉型豆豉中脂肪酸的组成,采用酸酯化、碱酯化、酸碱酯化三种方法对豆豉油脂进行甲酯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其脂肪酸组成,再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萃取时间、甲酯化温度、甲酯化时间对脂肪酸组成检测的差异,得到优化的条件。结果表明:三种甲酯化方法中以酸碱酯化法最佳,可以测定12种脂肪酸组成,以亚油酸为考核指标得到其最优前处理条件为:油脂萃取时间20 min、甲酯化温度60℃、甲酯化时间30 min,亚油酸含量达到54.22%。结论:在一定条件下,酸碱酯化法能更全面地分析毛霉型豆豉中脂肪酸组成和含量。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鲍鱼性腺中提取制备鲍鱼性腺粗甾醇(纯度为8.62%),并采用溶剂皂化法对性腺粗甾醇进行分离纯化。分别探讨了皂化反应过程中皂化剂用量、皂化时间和皂化温度对皂化率的影响。通过Box-Behnken响应面的设计与分析,优化皂化工艺条件,并建立线性回归模型,得到最佳条件:皂化剂用量1∶2,皂化时间7h,皂化温度60℃。在实验确定的最优条件下进行验证实验,得到平均皂化率为62.21%(RSD=0.46%),与理论预测值62.35%的相对误差为0.22%,此结果与预测值接近,说明此模型可靠。同时,经皂化法制备的鲍鱼性腺甾醇,其纯度为14.08%,明显高于鲍鱼性腺粗甾醇纯度(8.62%),表明该方法可用于鲍鱼性腺粗甾醇的分离纯化。  相似文献   

5.
以沙棘籽油为原料,研究了3种因素,即皂化时间、皂化温度和KOH-乙醇溶液浓度对沙棘籽油皂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较好的皂化条件为皂化时间60min、皂化温度70%、KOH-乙醇溶液浓度为1.0mol/L.在此条件下脂肪酸得率为91.08%,皂化产物油酸含量为17.8%,亚油酸含量为27.2%,亚麻酸含量为24.9%.  相似文献   

6.
基于气相色谱分析法,对经超声波辅助提取法提取后的猪肉脂肪酸进行碱法甲酯化处理。以猪肉脂肪酸中油酸含量为评价指标,进行单因素试验,并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碱法甲酯化工艺条件,获得最优的碱法甲酯化条件。结果表明:甲酯化时间19.6 min、甲酯化温度69.5℃、酯化剂添加量6.8 mL,此条件下得到油酸含量为46.74%,该工艺条件下得到的猪肉脂肪酸分离效果较好,且猪肉脂肪酸组成种类最多,达到17种,含量较多的脂肪酸为油酸(C18∶1)、棕榈酸(C16∶0),硬脂酸(C18∶0)、反亚油酸(C18∶2TT)、棕榈油酸(C16∶1)、月桂酸(C12∶0)含量分别为47.395%、22.433%、15.111%、4.040%、2.982%、1.645%。  相似文献   

7.
大豆油脱臭馏出物酯化处理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酯化处理是利用超临界CO_2从豆油脱臭馏出物中提取维生素E的重要步骤之一,常用甲酯化方法进行酯化处理,然而因甲醇有剧毒,处理过程有诸多不便。本文探讨了乙酯化处理的可能性。结果表明:影响乙酯化率的主要因素是乙醇与豆油脱臭馏出物的重量比例、酯化温度和酯化时间,催化剂硫酸浓度对其影响较小。最佳酯化因素组合是:乙醇与豆油脱臭馏出物的重量比例为0.6、硫酸浓度1%、酯化温度80℃、酯化时间60min,在此务件下,最高酯化率可达74.5%。影响维生素E损失率的最主要因素是酯化时间和酯化温度,乙醇与豆油脱臭馏出物的重量比例和硫酸浓度对其影响较小。在乙酯化过程中,维生素E损失的最小值为4.18%。  相似文献   

8.
为了更好地利用棕榈仁油脱臭馏出物,分别对棕榈仁油脱臭馏出物的理化指标及其脂肪酸组成进行测定,并且通过正交实验优化棕榈仁油脱臭馏出物甲酯化条件,得到甲酯化最优条件为:甲醇添加量0.8 mL/g,浓硫酸添加量0.02 mL/g,反应温度65℃,反应时间120 min。在最优条件下,棕榈仁油脱臭馏出物酯化率可以达到97%以上。  相似文献   

9.
杜仲籽油混合脂肪酸制备工艺优化及脂肪酸组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杜仲籽油为原料,在常压下皂化水解并用正己烷萃取制备杜仲籽油混合脂肪酸.在单因素超碱量、KOH-乙醇溶液/油的比例、皂化温度、皂化时间和酸化pH研究的基础上,选取超碱量、皂化温度、皂化时间和酸化pH四个因素,应用响应面设计中的Box-Behnken设计对皂化工艺进行优化并得到回归模型,通过气质联用仪分析杜仲籽油脂肪酸的组成.结果表明,制备杜仲籽油混合脂肪酸的优化工艺条件为:超量碱52%,皂化温度77℃,皂化时间82min,酸化pH2.7,在此优化条件下,测得混合脂肪酸的酸值为159.19mg KOH/g.气质联用仪分析结果显示杜仲籽油混合脂肪酸中α-亚麻酸的相对含量可达60.14%,可以作为进一步分离提取杜仲籽油α-亚麻酸的原料.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GC-FID测定核桃仁、发酵核桃乳中的脂肪酸。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以衍生化试剂加入量、超声时间、超声水浴温度为影响因素,峰面积为响应值,运用Box-Benhnken中心组合实验设计原理进行响应面分析,优化了甲酯化反应条件。结果表明,检测核桃仁、发酵核桃乳中脂肪酸甲酯化的适宜条件为:0.5%KOH-甲醇647μL、超声时间5min、超声水浴温度43℃。在该条件下进行甲酯化反应,结合GC-FID检测到9种核桃仁中均含有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5种脂肪酸,含量由高到低的顺序为:亚油酸油酸亚麻酸棕榈酸硬脂酸。用6种乳酸菌发酵的核桃乳,脂肪酸含量的整体变化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研究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测定葵花籽油中脂肪酸的甲酯化条件,以峰面积为考察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与正交试验设计,对葵花籽油氢氧化钾-甲醇法甲酯化条件进行优化,同时分析葵花籽油中各脂肪酸的种类及相对含量.结果表明:GC/MS测定葵花籽油中脂肪酸的最佳甲酯化条件为催化剂用量2.0mL,超声时间9min,超声温度3...  相似文献   

12.
以青海地区狭果茶藨子籽油为研究对象,对其不皂化物及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同时借助单因素及响应面试验对籽油水化脱胶、吸附脱色、吸附脱酸工艺进行优化,并对籽油精炼前后理化指标进行对比,以明确青海地区狭果茶藨子籽油成分及较优的精炼工艺,扩大青海地区狭果茶藨子籽油的开发应用。结果表明,狭果茶藨子籽油中含有植醇、谷甾醇、新植二烯等不皂化物,其中植醇占8.78%;共检测出脂肪酸8种,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占88.89%,油酸和亚油酸含量相对较高,分别为37.09%和50.80%。响应面试验结果表明:最佳脱胶工艺条件为水化时间:16 min,磷酸添加量:0.3%,加水量:3.0%,脱胶温度:50 ℃;最佳脱色工艺条件为脱色时间:20 min,脱色剂添加量:7.0%,脱色温度:51 ℃;最佳脱酸工艺条件为脱酸时间:87 min,微晶纤维素添加量:2.0%,脱酸温度:40 ℃;此条件下狭果茶藨子籽油脱胶率、脱色率、脱酸率分别为80.48%、66.48%、71.30%。精炼后,狭果茶藨子籽油的酸价和光密度下降较大,碘值和皂化值也有轻微下降,过氧化值轻微上升,精炼前后所有指标测定值均在国标范围内浮动,说明此精炼工艺对油脂营养价值产生一定影响,但能提升狭果茶藨子籽油的感官品质,有利于油脂贮藏,可用于狭果茶藨子籽油的精制。  相似文献   

13.
蚕蛹油不饱和脂肪酸提取及氧化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蚕蛹毛油为原料,采用常压碱水皂化制取混合脂肪酸,溶剂法分离高纯度蚕蛹油不饱和脂肪酸。首先在超量碱、皂化温度、皂化时间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实验优化常压碱水皂化工艺,得到最佳皂化条件为恒定碱液质量分数15%,超量碱45%,皂化温度98℃,皂化时间3.3 h;其次通过甲醇溶剂法得到高纯度蚕蛹油不饱和脂肪酸工艺条件为恒定结晶温度-10℃,料液比为1∶2.4(混合脂肪酸与溶剂甲醇质量比),甲醇溶液质量分数90%,结晶时间30 min;最后脱色后得到蚕蛹油不饱和脂肪酸产品,并对其理化指标测定。产品在不同贮存条件下保存32 d考察其氧化稳定性,结果表明在4℃条件下避光保存并添加抗氧化剂的产品稳定性最好。  相似文献   

14.
枳椇籽油a-亚麻酸的富集纯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研究了枳椇籽油中α-亚麻酸的富集纯化及工艺.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佳的皂化工艺条件:以乙醇为皂化介质,皂化比例为1∶6.0,皂化温度为45℃,皂化时间为30 min.采用尿素包合法对枳椇籽油中α-亚麻酸的富集纯化及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以丙酮为尿包介质、尿包比例为1∶4、尿包温度为0℃、尿包时间为10h,枳椇...  相似文献   

15.
采用皂化酸解工艺,对斑点叉尾鮰鱼内脏油中的脂肪酸进行提取,并对其提取工艺参数进行响应面优化。以KOH浓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作为影响因素,脂肪酸酸值作为响应值,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响应面模型优化后的最佳工艺参数为:KOH浓度0.22mol/L、反应温度90℃、反应时间140min,预测脂肪酸酸值KOH为196.78mg/g,实际脂肪酸值KOH为195.92mg/g,预测值与实际值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16.
以玉米胚芽油为原料,对其中亚油酸进行酯化衍生化,实现亚油酸的富集。分别考察碱用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及酸化程度对水解反应和H2SO4-甲醇溶液体积分数、用量、反应时间和温度对酯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醇油比(95%乙醇-玉米胚芽油,mL/g)为2:1,KOH用量为玉米胚芽油皂化当量的1.1倍、80℃水浴回流100min时,水解反应最完全,酸值最大为207.85mg KOH/g,所得脂肪酸在催化剂5% H2SO4-甲醇溶液用量为5mL/g、70℃水浴30min条件下甲酯化反应最完全,气相色谱检测甲酯化程度为100%。经尿素包合进行富集得到纯度为96.98%的亚油酸。  相似文献   

17.
本实验以冷榨花生油为原料,选择磷酸作为脱胶用酸,探索酸的添加量、水的添加量、脱胶温度和脱胶时间这4个实验因素和两两实验因素间的交互作用对冷榨花生油酸法脱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对酸法脱胶率影响最显著的是酸的添加量,而水的添加量、脱胶温度和脱胶时间对于脱胶率的影响并没有那么显著.利用响应面优化酸法脱胶的工艺条件,得出当酸的...  相似文献   

18.
对大豆油脂脱臭馏出物乙酯化工艺进行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分析时间、温度、硫酸质量分数及乙醇与大豆脱臭馏出物质量比对酯化率的影响,并进一步确定乙酯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大豆脱臭馏出物与乙醇的质量比1.0、硫酸质量分数2%、反应温度80℃、反应时间60min条件下酯化率为90.86%。  相似文献   

19.
强伟  索有瑞 《中国粮油学报》2012,27(8):65-68,103
采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对柠条锦鸡儿籽油进行萃取,并运用响应面法优化工艺条件.同时采用HPLC - APCI - MS柱前衍生法分析柠条锦鸡儿籽油的组成.结果表明,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柠条锦鸡儿籽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35 MPa,萃取温度45 ℃,萃取时间70 min,在此条件下柠条锦鸡儿籽油萃取率为6.70%;柠条锦鸡儿籽油主要由不饱和脂肪酸组成,含量为71.84%,其中亚油酸与油酸含量最高,分别为51.79%和17.03%.  相似文献   

20.
响应面试验优化红花籽油水酶法提取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晓  李春阳  曾晓雄  王帆 《食品科学》2017,38(22):231-238
通过二水平因子分析设计和响应面试验,优化水酶法提取红花籽油工艺。以红花籽油提取率为指标,对酶的种类及添加比例、料液比、总加酶量、酶解时间、酶解温度、酶解p H值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木聚糖酶UTC-X50、果胶酶NCB3/ZG-040和碱性蛋白酶NCB3/ZG-002比例1∶2∶3(酶活比),总加酶量197.36 U/g,料液比1∶4(g/mL)条件下,先用细胞壁多糖酶(木聚糖酶、果胶酶)在p H 4.2、50℃酶解131 min,再用碱性蛋白酶在p H 9.8、40℃酶解60 min,此工艺条件下红花籽油提取率最高,为84.68%;采用气相色谱法分析脂肪酸组分,发现红花籽油中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高达91.18%,其中亚油酸相对含量为78.27%,油酸相对含量为12.61%,亚麻酸相对含量为0.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