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在地震勘探中,模型法、折射法、层析法等是目前常用的基准面静校正方法。对各种静校正方法的基本原理与适用条件归纳分析发现,它们都以地表一致性和地震反射垂直穿过近地表地层为前提,然而,在复杂地质条件下,尤其在长波长静校正存在的地区,不能满足地表一致性假设。实际上,近地表存在速度异常区时,地震波则很少垂直传播,静校正量与射线穿过近地表的距离和速度密切相关,在反射地震勘探中,远近偏移距的反射波穿过近地表时会产生不同的静校正量,利用这一点将目的层的异常作为近地表异常的判别准则,可以解决表层异常区的长波长静校正问题。对这一方法进行了论述,应用生产后较好地解决了因近地表异常造成的静校正问题。  相似文献   

2.
大庆长垣油田高含水后期的剩余油挖潜研究对地震资料的品质要求极高,虽然地表高程变化不大,但近地表结构横向变化复杂,现有的野外静校正方法难以满足精度要求,包括微测井模型静校正、折射波静校正以及基于CMP面的前两种静校正组合方法。为此本文提出一种基于近地表模型约束的折射波层析静校正技术。在精细解释微测井数据的前提下,建立近地表模型,计算模型静校正量,并以此建立层析反演的初始速度模型;结合长垣油田近地表结构特点,拾取单炮记录的折射波初至负起跳时间,反演迭代计算层析静校正量;针对工区炮点边界及采集变观区,依据两种静校正量差异趋势面,分区域组合来确定最终静校正量。喇嘛甸工区三维地震资料的高分辨率处理结果表明该方法优于以往所采用的静校正方法。  相似文献   

3.
折射层析反演静校正及其在伊朗卡山地区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折射层析反演静校正能够较好地解决复杂近地表引起的静校正量问题。该技术最新的算法结合了首波法和回转波法的优点,利用所有偏移距信息进行反演,减少了复杂地表和地质条件下速度-深度模型的不确定性。利用反演出的模型分别求取激发点和接收点的静校正量,可以消除长、短波长静校正量的影响。伊朗卡山地区地震资料的近地表校正效果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菲涅耳体初至层析静校正技术通过菲涅耳体初至层析反演方法建立复杂近地表速度模型,再利用该模型计算近地表一致性静校正量,然后应用计算的静校正量对地震剖面进行静校正处理,以提高成像质量.该技术主要包括初至拾取;初至层析反演近地表速度模型;模型底界面、基准面、替换速度等参数的确定;激发点和接收点静校正量的计算;静校正量的应用等...  相似文献   

5.
地表及近地表地质体岩性的纵横向变化是需要对不同波长进行静校正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复杂地区的地震勘探中进行常规静校正时,由于受地震微测井或小折射控制点数量的限制,加之相邻控制点之间的岩性变化,致使深度、速度关系差异较大,有时无法准确地建立地表及近地表速度—深度模型,甚至不能求取准确的静校正量。采用瞬变电磁法(TransientElectromagneticMethod),通过连续观测,可以获得地震勘探区地表及近地表结构的电性剖面,利用岩性与电性的关系,建立地表及近地表地质模型。在此基础上,有目的地部署地震微测井或小折射控制点以获取相应的深度、速度数据,从而建立地表及近地表速度—深度模型,可以求取准确的静校正量。这种以表层地质模型为基础建立的地球物理速度—深度模型,其静校正量的求取具有唯一性。  相似文献   

6.
在地震资料处理过程中,由于地形和低速带、降速带起伏变化,以及野外采集施工方法等因素的影响,应用初至波静校正方法计算静校正量,对炮点以外的检波点无法获取有效延迟时间及近地表模型,这就意味着不能得到准确的静校正量,在地震资料处理中产生边界效应。提出了在无炮点覆盖的检波点区域内,按照一定间隔的炮点距(需要参考表层厚度)增加激发点,弥补初至波静校正对边界延迟时间计算中的缺陷,提高复杂近地表结构模型的准确性,消除边界效应在地震资料处理中所产生的中、长波静校正量不准的现象,以最大限度地满足精细勘探需求。  相似文献   

7.
地表及近地表地质体岩性的纵横向变化是产生不同波长静校正问题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复杂地区的地震勘探中,对于常规静校正方法,由于受地震微测井或小折射控制点数量的限制,加之相邻控制点之间的岩性变化致使深度、速度关系差异较大,有时无法准确地建立地表及近地表进度-深度模型,进而不能求取准确的静校正量。采用瞬变电磁法(Transient electromagnetic Method),通过连续观测,可以获得地震勘探区地表及近地表结构的电性剖面,利用岩性与电性的关系,建立地表及近地表地质模型,在此基础上,有目的地部署地震徽测井或小折射控制点以获取相应的深度、速度数据,从而建立地表及近地表速度-深度模型,求取准确的静校正量。这种以表层地质模型为基础建立的地球物理速度-深度模型,其静校正量的求取具有唯一性。  相似文献   

8.
张涛 《石油地质与工程》2011,25(6):36-37,41
新疆垭肯-阳霞工区地表及近地表地震、地质条件复杂,存在较严重的静校正问题.该地区的地震资料并不适合高程静校正的应用,无法提高静校正计算的精度.弯曲射线模型的层析成像静校正技术可适应复杂的地表情况,在建立地表模型后计算出静校正量,然后对地震资料进行处理.该技术在新疆垭肯-阳霞工区的应用,消除了地表起伏对静校正的影响,提高...  相似文献   

9.
苏北永安高精度三维工区地表及近地表地震地质条件复杂,存在较严重的静校正问题。而存在低降速带的永安地区地震资料并不适合高程静校正的应用,无法提高静校正计算的精度。层析成像静校正技术可适应复杂的地表情况,通过建模准确地计算出静校正量,然后对地震资料进行处理。该技术在永安工区的应用,消除了三洋河流域近地表静校正量的影响,提高了地震资料的信噪比和成像效果。  相似文献   

10.
复杂地表地区近地表模型与静校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一个合适的近地表模型以及静校正处理流程,较为准确地消除静校正量的影响是复杂地表地区静校正处理的关键。介绍了近地表模型的研究内容以及复杂地表地区近地表模型的研究现状和相关研究成果,分析了获得近地表地层速度的微测井法、折射法、沙丘曲线法和浅层反射法等技术方法的优劣,探讨了近地表模型及静校正的地质和地球物理意义。提出了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充分利用各种技术,研究、建立合适的近地表模型的建模思路和相关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1.
折射层析静校正方法及其应用效果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非显式射线追踪折射层析静校正方法可消除复杂近地表速度对地震反射波的影响。该方法结合了首波法与回转波层析法的优点,利用HerglotzWiechert方程将初至时间进行分解,以求取近地表的速度时间函数,以此为基础算出折射层深度,从而建立近地表速度模型,进行静校正量计算。经实际地震数据处理应用,证明该方法是有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火焰山三维层速度模型与成像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复杂地表条件和复杂地质构造条件下,地震资料处理的关键主要表现为静校正和成像,而这两者均与速度模型有关。本文分析了表层模型、近地表模型和层速度模型对静校正和成像问题的影响,研究了静校正和地震成像以及速度模型在资料处理过程中的相互关系,提出了在速度模型里包含地表高程和近地表模型的叠前深度偏移实现方法,合理地解决了地表高程、地表风化层、近地表地层对静校正和地震成像的综合影响,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3.
复杂三维表层模型层析反演与静校正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针对三维地震勘探中的复杂地表问题,本文研究了三维初至波表层模型层析反演及静校正方法。该方法利用了三维地震直达波、回折波、折射波及三者组合的初至波和具有三维空间变速优势的三维层析反演,实现了适应速度任意变化的复杂三维表层模型层析反演,此法对初至的要求是,只需检测首先到达的波的起跳时间,无须解释此波的类型;三维模型正演采用以费马原理为基础的三维网络法射线正演方法;三维层析反演采用带阻尼的最小平方QR分解迭代算法。采用上述措施不仅可提高表层速度模型层析反演的可靠性,为三维地震资料层析静校正提供合理的表层速度模型,而且提高了计算效率,增强了方法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4.
利用层析反演技术解决山地复杂区静校正问题   总被引:17,自引:7,他引:10  
山地和山前带地区表层结构复杂,利用表层调查模型和初至折射静校正方法不能解决低、降速带巨厚区的静校正问题,为此进行了层析反演静校正技术的研究。给出了层析反演静校正技术的基本原理;讨论了初始速度模型的建立、模型空间范围的确定、模型底界和替换速度的选取等;在网格的确定上提出了在保证迭代收敛的前提下应尽量的小,以最大程度地解决长波长静校正问题的思路。采用层析反演静校正方法很好地解决了山前带地区长波长静校正问题,提高了山地地震资料的叠加效果。  相似文献   

15.
初至波走时信息在复杂地区近地表速度反演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在地表条件复杂的地区近地表速度横向变化十分剧烈.对静校正及偏移成像的结果影响很大。要提高成像质量,必须要有高精度的近地表速度。介绍了用初至波走时信息反演来确定复杂地区近地表速度的方法,并用模型测试了方法的有效性.最后分别用初至波走时信息反演法和常规方法建立了实测资料近地表速度结构,并基于这2种速度生成了叠加剖面。对比显示.初至波止时信息反演法应用效果非常理想。  相似文献   

16.
本文基于地震、钻井、微测井、小折射等资料建立了具有典型中国西部山地特征的复杂构造模型(BGP模型), 该模型具有地表高程变化大、近地表速度横向变化剧烈和深部构造复杂等特点。基于该模型应用有限差分方法正演了3套地震波模拟记录, 可用于测试山地地震数据处理中去噪、静校正、Q吸收补偿及成像等处理方法的效果, 为西部复杂地区的地震资料处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用近地表模拟实现静校正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为解决静校正问题,人们提出了多种方法,其中以近地表结构静校正方法较为理想。这里介绍一种用初至波计算近地表结构的方法。通常,初至波的质量较好。对于这样的初至波,进行广义线性反演(GLI)有可能给出一个合理的近地表结构。通过理论模型和实际资料计算,证明了此法的有效性,它具有抗干扰、适合速度横向变化、收敛快等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