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7年1月12日至17日,新疆气象学会和新疆气象局农业气候区划办公室,在乌鲁木齐联合召开“新疆农业气象和农业气候区划学术讨论会”,全疆(包括兵团)各有关开展农业气象和农业气候区划工作单位的77名代表参加了会议.讨论会共收到113篇论文,会上交流了53篇.论文涉及农业气象预报、农业气候资源合理应用、作物气象、农  相似文献   

2.
天农 《气象》1981,7(12):19-19
第二次全国气象部门农业气候资源调查和农业气候区划会议于1981年9月12日在武汉市召开,会期7天。出席这次会议的有各省、市、自治区气象局主管科教工作的领导同志、农业气候区划办公室的负责同志、主持农业气候资源调查和区划技术工作的同志和部分地区气象局、县气象站的代表。国家农委区划办,湖北省农委区划办和有关科研部门、高等院校的代表也应邀到会。 会议开始,由中央气象局副局长戈锐同志对两年来全国气象部门的农业气候资源调查和区划工作进行了总结。国家农委区划办张巧铃同志作了发言,肯定了气象部门农业气候资源调查和农业气候区划工作取  相似文献   

3.
简要综述了我国农业气候资源区划研究历史和研究进展;评述了农业气候区划指标的确定方法和农业气候区划方法;概述了GIS技术在农业气候区划中的应用,指出目前农业气候资源区划其特点是利用"3S"技术进行细网格的推算,应用GIS技术发展适合地方资源特点的特色农业和精细农业。并对目前农业气候资源区划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为了合理开发和利用农业自然资源,因地制宜地规划和指导农业生产,建设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农业,国家将农业资源调查和农业区划列为全国科技大会确定的108项重点科研攻关项目的第一项。《全国农业气候资源和农业气候区划研究》是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包含七个子课题(见下面成果的  相似文献   

5.
本文简要综述了我国农业气候资源区划研究历史和研究进展;评述了农业气候区划指标的确定方法和农业气候区划方法;概述了GIS技术在农业气候区划中的应用,指出目前农业气候资源区划其特点是利用"3S"技术进行细网格的推算,应用GIS技术发展适合地方资源特点的特色农业和精细农业。并对目前农业气候资源区划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1979年全国农业气候区划工作会议以来,各地气象部门配合当地农业区划,开展了农业气候资源调查和区划工作,到1984年上半年广西的区、地、县农业气候区划已基本完成,并对成果进行了鉴定,从现有的成果看,总的说来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种植业分析多,大农业分析少; 平原分析多,山区分析少;为农业区划分析多,为生产规划分析少;定性描述多,定位定量分析少;成果推广一般号召多,扎扎实  相似文献   

7.
《全国农业气候资源和农业气候区划》是“六五”期间全国科学技术发展纲要“108”项中的第1项——农业自然资源调查和农业区划的一个组成部分.该项研究从1979年到1985年历时7年,由国家气象局牵头,66个单位参加,共200余人组织了上百次调研、考察及试验,取得了上千个地点的大量资料,尤其对资料短缺的广大牧区和边远高寒地区,  相似文献   

8.
《新疆农业气候资源及其区划》成果鉴定会于 1985年12月5日在乌鲁木齐市结束。与会专家一致认为,《新疆农业气候资源及其区划》针对性强,分析方法科学,实用意义大,质量高,达到了国内同类研究的先进水平。 《新疆农业气候资源及其区划》是新疆农业自然资源调查和农业区划研究工作的一部分,其中包括新疆农业气侯资源、农业气象灾害、农作物气候生态条件及其区划、果树林业气候区划、畜牧业气  相似文献   

9.
自从一九七九年贯彻秦皇岛全国农业气候资源调查和区划工作会议以来,我区的县级农业气候区划工作进展迅速。几年来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到目前为止,全区已有80多个县(市)完成了农业气候区划初稿(经验收的有50多个县),还有少数几个县(市)也正在加紧进行中。区划初稿完稿并经验收之后,如何把农业气候资源的调查和农业气候区划的工作进一步深入下去?如何把农业气候区划工作中所取得的成果应用到农业生产中去发挥它的经济效益?这是我区现阶段县级农业气候区划工作急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为解决当地农业生产中的农业气象问题,合理利用农业气候资源,趋利避害,发展农业生产。近十年来,我站开展了河西干热风、间作套种农田小气候特征和农业气候资源及区划三个课题的试验研究,并取得了科研成果。1.干热风是河西走廊主要的天气灾害之一,我们通过多年的调查试验,写出干热风试验总结报告14份、农业气候专题分析和区  相似文献   

11.
应用农业气候区划成果,合理调整综合农业布局,因地制宜地安排农业生产,是充分利用农业气候资源,开发山区经济的重要依据。几年来商洛地区各级政府应用农业气候区划成果,不断调整农业部局,因气候制宜建设各种商品生产基地,使农村经济发展面貌发生了令人鼓舞的变化。一、农业气候区划成果的应用,使各级领导进一步认识了商洛过去,不论是生长在商洛,还是在商洛工作了几十年的同志,由于没有系统的摸清本区的气候资源,对本区农业气候了解的不全面,认识得不清楚,没有一个正确的估价,很难按自然规律办事,在指导农业生产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把灰色系统理论与模糊数学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在关联度分析的基础上,对邕宁县各地的农业气候资源进行了聚类分析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降水和干旱是影响邕宁县农业生产的关键性农业气候因子,这些要素的优和劣直接影响到该地的农业气候资源的丰欠。为一县一地的农业气候区划,资源开发和合理利用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农业气候资源调查和区划工作,是农业自然资源调查和农业区划的组成部分。我区县级的农业气候资源调查和区划工作正在陆续进行,为了交流工作情况,现将我们在这次工作中的初步体会叙述如下:一、调查的重点是当前的主要农业气候问题。搞调查,是为了搞清楚各地农业生产中当前存在的主要农业气候问题。在尽量收集有关资料的基础上,进行农业气候分析和农业气候鉴定,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措施,直接为农业生产服务或通过农业气候区划成果来开展服务。桂平县的农业气候调查工作,曾经进行过  相似文献   

14.
一、区划成果应用概况农业自然资源调查和农业区划是国家“六五”期间重点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是农业建设和规则的基础工作;农业气候资源调查和区划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和基础工作。省气象局承担了国家气象局和省科委、省农委下达的甘肃省农业气候资源调查和农  相似文献   

15.
气候是农业生产的重要自然资源之一。只有对当地的气候资源进行全面的鉴定,掌握其分布和变化规律,才能确定与当地气候条件相适应的种植制度,合理的布局作物的种类和品种,采用适宜的栽培措施,充分合理的利用气候资源。农业气候区划就是完成上述任务的一项不可缺少的科学工作。 一、农业气候区划的原则 1.省级农业气候区划是为省级农业区划提供气候依据的,因此,它必须密切结合本省农业生产的实际,抓住带关键性的农业气候问题,作到当前和长远相结合。 2.区划应综合考虑农、林、牧的需要。在当前条件下,第一步先进行农作物种植业的农业气候区划。 3.分析地区农业气候资源时,要考虑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即既要分析可能利用的光、热资源生产潜力;又要考虑某些限制性因子,如低温、春旱等。  相似文献   

16.
会议简讯     
2月11~18日,省农业气候区划技术交流会在江山召开。会议讨论了县级农业气候区划的基本要求,交流了农业气候资源调查的内容和方法,学习了农业气候资料的整理、延长等技术方法。区划办沈高,金华地区气象局郭文扬,绍兴地区气象局章祖勇和杭州市气象局王  相似文献   

17.
科学性和实用性是农业气候资源分析与区划成果的生命力,也是衡量其水平和质量的标志。各地气象台站在完成农业气候资源调查和区划的基础上,积极进行了区划成果的应用推广,采取不同形式和方法,如召开科技成果交流会、报告会,编写服务材料发至基层,利用广播、刊物、小报进行宣传。并进行较大面积的试验推广工作,以点带面,让领导和群众都能了解和掌握农业气候区划  相似文献   

18.
农业气候资源调查和区划工作是农业资源调查和农业区划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为农业区划服务,通过农业区划和农业规划发挥作用。近年来我区大多数县市先后开展农业气候区划工作,有效地配合各地农业区划和农业规划工作的开展,并开始在生产中显示了作用,受到好评。为了总结经验,找出存在问题谈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气象为农业服务责无旁贷。气象工作坚持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服务的同时,以甘肃农业服务为重点,积极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服务。气象为农业服务,既要努力做好抗御重大自然灾害的服务,又要大力开发农业气候资源,做好为农业趋利避害的服务,不断开辟新的服务领域,提高服务的总体水平。近些年来,气象部门为甘肃农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成绩十分显著。1 充分利用农业气候资源优势,发展农业生产自80年代起,甘肃省在完成县、地、省级农业气候资源调查和农业气候区划工作基础上,用4年时间,从区划成果中选出11项针对性强、实用性…  相似文献   

20.
获县科技成果二等奖的《富阳县农业气候资源和农业气候区划》基本摸清和揭示了该县光、热、水资源和灾害性天气活动规律;综合分析了其农业气候资源上的优势和劣势;根据农业气候特点和生产水平综合提出了几条为改革熟制、调整作物品种布局,趋利避害,因地制宜发展和指导农业生产的较为可行的建议。根据《区划》研究成果,1981年对丘陵山地的山垄田中具有代表性的窈几公社南坑一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