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5篇
地球科学   78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西北地区气候暖干化对作物气候生态适应性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在综述西北地区现代气候变化基本特征是暖干化的基础上,重点揭示了冬小麦、春小麦(夏粮)、玉米、马铃薯、谷子、糜子(秋粮)和棉花、胡麻、冬油菜、酿酒葡萄(经济作物)等10种主要作物的热量指标、水分指标和生长发育状况等对现代气候暖干化的响应特征。气候变暖对作物热量生态适应性的影响非常显著,作物需要热量指标比变暖前有提高的趋势;气候变干对作物水分生态适应性的影响非常敏感,作物需要水分指标比变干前有增多的趋势。气候暖干化对作物气候生态适应性的影响总体来说是利弊并重。对灌溉区作物是利多弊少,建议要创建干旱区现代农业发展模式来应对;对旱作区作物是弊远大于利,建议要建立一整套旱作农业生产机制来适应气候暖干化。提出了作物气候生态适宜度是气候暖干化对作物产生重大影响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气候变化对祁连山北坡农林牧业结构的影响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21,自引:7,他引:14  
 揭示了气候持续变暖是祁连山北坡现代气候变化的基本特征。1986年是气候发生明显转折的年份,1987—2003年的平均气温比1961—1986年升高0.8℃,≥0℃积温和≥10℃积温增加142℃和131℃,呈线性上升趋势;降水量平均增加7.5 mm,呈曲线缓慢增多趋势。由于气候变暖,使农作物适生种植区和作物种植上限高度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喜热棉花、喜温玉米和喜凉甘蓝型油菜分别提高100 m左右、150 m左右和200 m左右,种植面积迅速扩大,呈直线上升趋势。依据农业气候生态资源垂直分布特征和15种主要作物气候生态适生种植区以及农林牧业结构布局特点,采用气候生态相似原理,将祁连山北坡大体分为5个农林牧业气候生态区,建议性提出各区农林牧业结构的比重以及夏粮、秋粮、经济作物和饲草的种植比例,并阐明了各区未来主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干旱生态环境及水资源对全球气候变暖响应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西北地区现代气候变化基本特征是冬暖夏干,采用脆弱度和影响指数方法定量评价了生态环境对全球气候变暖响应,重点阐述了西北现代气候变化对干旱生态环境和水资源这两个领域的影响.结果表明: 由于现代气候变干变暖的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共同作用,导致我国西北地区的黄土高原、黑河流域、石羊河流域、甘南高原和黄河首曲的地域生态环境有不断退化的趋势.气候变干使渭河上游、黄河上游(洮河和大夏河)以及黄土高原中部7条主要河流的径流量呈明显下降趋势,引起水资源短缺.  相似文献   
4.
我国带田农业气候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带田又称间作套种或间套作。从六十年代开始发展起来,七十年代中期形成高潮,目前仍在发展。据统计,在京、津、冀、鲁、豫五省(市),小麦、玉米两熟中,套种面积占75%。四川丘陵地区,1983年三茬带田为1500万亩,占丘陵旱地的57.6%,成为基本的种植方式。但对带田的看法也不尽一致,  相似文献   
5.
为太阳能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本文对全省太阳能资源的季节分配及其利用程度进行了分析研究,采用三级分区指标系统,作出了甘肃省太阳能利用区划。  相似文献   
6.
我国高原干旱气候区作物种植区划综合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在高原地区建立以气象、地理位置、经济效益等不同指标类型和权重系数的干旱气候作物生态适生种植区划综合指标体系,并以定量标准进行5级作物生态适生种植区划等级的划分。该综合指标体系具有实践性、经验性、客观性和应用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邓振镛 《干旱气象》2000,18(1):49-52
没有创新 ,就没有气象科技的发展。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加强气象科技创新 ,发展气象高新技术 ,首要任务是全面提高气象队伍的素质 ,尤其要大力培养年轻科技人才 ,推动气象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职责和重任。我省气象科研教育始终坚持为气象事业和地方经济建设服务这一主导思想 ,坚持贯彻落实科教兴国、科教兴气象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以培养和造就有理想、有作为、有创新精神的科技和业务队伍为出发点 ,以多出成果、多出人才为宗旨 ,这也是创新工程的具体体现。1 把培养年轻科技人才作为气…  相似文献   
8.
气象为农业服务责无旁贷。气象工作坚持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服务的同时,以甘肃农业服务为重点,积极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服务。气象为农业服务,既要努力做好抗御重大自然灾害的服务,又要大力开发农业气候资源,做好为农业趋利避害的服务,不断开辟新的服务领域,提高服务的总体水平。近些年来,气象部门为甘肃农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成绩十分显著。1 充分利用农业气候资源优势,发展农业生产自80年代起,甘肃省在完成县、地、省级农业气候资源调查和农业气候区划工作基础上,用4年时间,从区划成果中选出11项针对性强、实用性…  相似文献   
9.
加强“科教兴气象”促进气象事业发展邓振镛,张毅(甘肃省气象局兰州730020)10多年来,甘肃省在以科教加快人才培养、稳定科技队伍、促进气象业务发展等方面都有长足的进步,为甘肃乃至西北气象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1领导重视,保持管理机构和人员稳定我省...  相似文献   
10.
兰州区域气象中心开放实验室简介邓振镛郭慧(甘肃省气象局科教处730020)兰州区域气象中心根据自身业务科研优势及发展需要,于1996年5月组建开放实验室。经过半年准备,于1997年1月逐步开展实验研究工作。1997年5月13日兰州区域气象中心组建了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