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辽宁省中学生健康危险行为调查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了解辽宁省中学生健康危险行为发生情况,为制定相关伤害的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中国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调查问卷》,对省内18所初中3 960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中学生各类健康危险行为发生率较高的依次为长时间上网(62.0%)、饮酒(50.7%)、运动不足(49.8%)、偏食(40.3%)、郁闷(26.8%)、打架(26.5%)和出走意念(25.9%)等。中学生意外伤害发生率为30.35%,与伤害相关的健康危险行为主要有打架、骑车违章等不良行为和经常感到郁闷、出走意念等不良心理因素。结论中学生健康危险行为发生率高且与意外伤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了解安阳市青少年伤害相关危险行为现状,以便采取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措施,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安阳市中学及大学12所学校共2 577名学生进行健康危险相关行为问卷调查.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结果 青少年严重伤害发生率为10.9%.17种伤害危险行为中,骑自行车违规(62.3%)、步行违规(51.1%)发生率最高.男生伤害危险行为发生率普遍高于女生(P值均<0.01).除受欺侮、打架行为发生率以初中生最高(x2值分别为7.534,60.557,P值均<0.05),学校周围环境无安全感、失眠发生率以大学生最高(x2值分别为285.811,175.503,P值均<0.01)外,其余13种危险行为发生率均以高中生最高.非故意伤害行为、受欺侮、学校周围环境无安全感、离家出走行为发生率普通中学、职业中学较高,感到学习压力大重点中学学生较明显(P值均<0.01).结论 青少年伤害相关危险行为广泛存在.相关部门需根据不同性别、年级、学校类型的学生伤害发生类型和特点,采取针对性的措施,预防和控制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四川青少年伤害相关危险行为流行病学现状,为今后实施有效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初中、高中共38所学校的6911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调查与伤害有关的危险行为。结果 45.4%的学生骑自行车违反交通规则,12.6%的学生到非安全场所游泳,33.2%的学生曾经与人打架,27.9%的学生有自杀意念,7.2%的学生有离家出走意念。男生骑车违反交通规则、到非安全场所游泳以及动手打架等行为的发生率高于女生,初、高中女学生自杀意念的发生率较高。结论易导致青少年伤害的行为较多,应针对不同性别和不同类型学校学生伤害发生特点,开展早期安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干预措施,以减少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广州市越秀区在校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现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越秀区大、中学在校学生889名,采用广州市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影响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越秀区青少年过去7 d内偏食、西式快餐、吃路边摊、喝碳酸饮料和甜食的发生率分别为36.30%、19.10%、13.00%、12.10%和11.90%;过去30 d中锻炼减肥60.10%,节食减肥28.50%;过去7 d内每天课外学习、上网和玩电子游戏≥1h的报告率为70.90%、66.90%和41.70%;中学生离家出走意念报告率25.90%,自杀意念报告率9.10%,学习压力重报告率为24.10%,大部分健康危险行为中,不同性别及不同学习阶段学生间差异大多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尝试吸烟、有意伤害过自己、学习压力大和抑郁是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大学生是自杀意念的保护因素;有意伤害过自己和母亲的文化程度为高中是游戏成瘾的危险因素。结论应重视青少年危险行为,采取综合干预措施,培养青少年健康行为习惯,提高在校青少年的整体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5.
安徽省城市青少年伤害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安徽省青少年伤害相关行为和伤害现状,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使用全国统一的<中国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调查问卷>,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抽取安徽省3个城市10 840名青少年进行问卷调查.采用EpiData 3.0建立数据库,用SPSS 11.0对数据进行统计,采用描述性分析x2检验.结果 安徽省城市青少年伤害发生率为16.4%.伤害的主要原因依次有扭伤、跌坠伤,发生地点主要是家中、学校内体育场/馆和学校其他地方、公路街道或车站/渡口/码头等.伤害相关危险行为曾经发生过的报告率均较高,大多在20%~90%之间;经常或总是发生的报告率在10%左右,大多为男生高于女生.不同家庭环境中伤害及相关危险行为的发生率亦不同.结论 安徽省青少年伤害及相关危险行为的发生率较高.建议学校、家庭及社区积极开展对青少年的安全和心理卫生教育,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预防和控制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辽宁省高中学生健康危险行为发生情况,为开展青少年行为干预和健康促进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中国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调查问卷(高中)”,对辽宁省27所高级中学5940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高中学生健康危险行为发生频率较高的依次为骑车违章(44.0%)、吸烟(37.3%)、运动不足(34.8%)和离家出走(31.4%)等;伤害发生率为25.5%,与伤害相关的健康危险行为主要有打架、骑车违章、被欺侮与伤心绝望等。结论辽宁省高中学生健康危险行为的发生与伤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北京市延庆县青少年伤害相关危险行为流行病学现状,为今后实施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初中、高中、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和大学共8所学校的2129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调查与伤害有关的危险行为。结果50.9%的学生骑自行车违反交通规则,8.6%的学生到非安全场所游泳,19.1%的学生曾经与人打架,8.5%的学生有自杀意念,27.3%的学生有离家出走意念。男生骑车违反交通规则、到非安全场所游泳以及动手打架等行为的发生率高于女生,初二学生自杀意念的发生率高于其他年级。结论青少年中存在多种容易导致伤害的行为,应针对不同性别和不同类别学校学生伤害发生特点,开展早期安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以减少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深圳市罗湖区高1、高2学生伤害与健康危险行为的流行状况,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整群抽取罗湖区4所高中的1 011名学生进行"广东省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调查问卷"调查.[结果]调查前1周里少吃早餐、偏食、少吃牛奶、极少锻炼的发生率分别是10.1%、34.4%、23.9%、24.4%;曾经吸烟、饮酒率为31.5%、74.6%:在过去的1年中不良情绪、自杀意念、计划自杀、尝试自杀率分别为17.6%、25.9%、9.5%、3.5%;72.7%曾在学校接受过青春期教育,艾滋病的知晓率为96.2%;80.0%认为伤害能够预防.严重受伤的发生率为43%.上述部分行为存在性别、年级之间的差异.[结论]应联合学校、家庭、社会,加强学生健康教育,开展有针对性的预防干预措施,以防止或降低伤害与健康危险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家庭因素对中学生伤害相关危险行为的影响,为中学生伤害相关危险行为的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青少年伤害相关危险行为调查表》(初中版),对分层随机整群抽取的银川市8所初中11 ~16岁学生1600名就过去1 a发生的伤害相关危险行为进行调查.结果 青少年伤害相关危险行为总发生率为62.8%,其中打架、吸烟、喝酒、网瘾、赌博、看过色情书籍伤害相关危险行为男生均高于女生(男生分别为13.6%,23.2%,58.6%,20.8%,11.5%;女生分别为3.5%,12.1%,49.1%,12.1%,5.1%);家庭类型、经济状况、教养方式等家庭因素与青少年伤害危险行为的发生有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 父母应在家庭关系、教育方式、教育类型、教育态度等方面为青少年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以减少青少年伤害相关危险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深圳市青少年伤害流行的现况,为进一步制定相关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深圳市18所监测点学校共4 350人进行《广东省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监测(2007)》调查问卷。结果深圳市青少年伤害发生率为23.6%,男生高于女生。随着年级的增长伤害发生有下降的趋势。青少年伤害原因以碰撞/锐器伤(15.2%)和运动损伤(12.4%)最为常见。伤害结果,男生主要为骨关节伤,女生主要为割刺伤。学校类型、抽烟、饮酒、学习成绩和母亲文化为伤害发生的影响因素。结论青少年伤害较为常见、多发,且不良后果影响长远,应加强青少年特别是初中生伤害的健康教育、安全促进,从伤害源头上抓好伤害干预工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上海市青少年与意外伤害相关的危险行为现状 ,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于 2 0 0 2年 4~ 6月 ,在上海市 10 5所学校 (初中、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 )对 92 46名一年级学生 ,采用上海市青少年危险行为问卷进行调查。 结果 学生中步行乱穿马路、骑车违反交通规则、乘车不系安全带等危险行为发生率最高 ,分别为 40 .7%、48.4%、42 .0 % ,其次分别为打架行为 ( 2 7.3% )和到非泳区游泳 ( 9.8% ) ;学生中发生各种危险行为的比例有明显差异 ,男生显著高于女生 (P <0 .0 1) ;中等职业学校显著高于高中学生 (P <0 .0 1) ,骑车违反交通规则、打架等行为初中学生显著高于中等职业学校和高中学生 (P <0 .0 1) ;步行乱穿马路、乘车不系安全带等危险行为中心城区显著高于非中心城区 (P <0 .0 1) ,骑车违反交通规则、到非泳区游泳、受凶器威胁或伤害等危险行为非中心城区显著高于中心城区 (P <0 .0 1)。 结论 青少年中存在许多易导致意外伤害的危险行为 ,应针对青少年的性别、年龄特点和地区差异开展相关的健康教育 ,以提高其对意外伤害的预防和自我保健意识。  相似文献   

12.
四川省城市中学生伤害相关行为现况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了解四川省城市青少年伤害相关行为现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开展相应干预提供依据。方法用多阶段抽样方法,抽取四川省城市中学生6911名,用中国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结果四川省城市中学生骑车违章、打架、自杀意念、感到绝望、到非安全场所游泳、受欺侮、计划自杀、步行过马路违章、尝试自杀的报告率分别为45.5%,33.2%,27.9%,20.2%,14.8%,14.5%,11.2%,7.0%,4.4%。学生伤害相关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有曾使用过毒品、尝试吸烟、尝试饮酒、学习成绩和城市经济水平。结论四川省城市中学生伤害相关行为现况较严重。应对青少年开展预防伤害健康教育,尽早对低年级学生进行预防暴力干预;有吸毒、吸烟及饮酒等不良习惯的青少年群体应作为重点干预对象。  相似文献   

13.
南阳市10~24岁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现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南阳市10~24岁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的现状和流行趋势。方法 2004年11月~12月,采取多阶段抽样方法,从南阳市城区31所初中、高中、中专、综合性大学中抽取16所学校各年级学生4208名,进行集体问卷调查。结果1个月内喝汽水≥1次/d、7d内喝牛奶≤1杯/d、不吃早餐1次以上、偏食的学生分别占9.3%、19.7%、30.9%、39.6%;25.7%的学生过去1年打架1次以上,58.1%的学生常感到孤独,1年内有自杀意念、计划和试图自杀的学生分别占24.9%、6.8%和1.9%,34.7%和6.2%的学生1年内有离家出走意念和尝试出走;有吸烟和饮酒史的学生分别占44.6%和78.3%,初次烟龄和酒龄小于10岁的学生分别占11.1%和16.5%,二项中高中和初中生分别为最高,即12.6%和19.2%,有吸毒史的学生占0.4%:过去1个月内步行和骑车违反交通规则的学生分别占70.1%和58.7%,过去1年内到非安全场所游泳的占14.8%;过去7d内玩游戏和上网≥4h/d的学生分别占5.0%和4.7%,有赌博史的占17.5%,过去1年内观看色情书籍和制品的学生占21.0%,高中以上学生有性行为史的占6.1%,有3.0%的大学生怀孕或使他人怀孕。结论 南阳市10~24岁青少年中健康危险行为问题突出,应引起高度重视,采取必要的措施干预。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佛山市城市青少年故意和非故意伤害行为现状,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佛山市中心城区12所全日制学校(含初高中、职校和大学)3844名在校学生,采用中国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问卷调查表进行调查。结果15种伤害危险行为中,发生率最高的是骑车违规(50.6%)。步行违规、不安全游泳、受欺侮、上下学不安全感、斗殴等行为的发生以初中生为高,骑车违规及感到孤独、抑郁等情绪相关行为以高中学生明显。安全相关行为、离家出走行为发生率职业技术学校及普通中学较高,感到学习压力高、失眠、抑郁等不良情绪相关行为发生率重点中学较高。非故意伤害行为、安全无保障相关行为和离家出走行为发生率男比女高,不良情绪相关行为则女高于男。结论城市青少年中发生伤害危险行为情况不容忽视,建议通过学校、家庭、社区三联屏障,针对性地进行干预,达到预防、控制和减少伤害发生之目的。  相似文献   

15.
广东省城市青少年伤害危险行为现状分析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目的了解广东省城市青少年伤害相关危险行为现状,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广东省5个城市初中、高中、职业技术学校、大学共20 574名学生进行青少年危险行为问卷调查,并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69.1%的学生有步行乱穿马路行为,37.3%的学生有骑车违反交通规则行为,10.3%的学生到非游泳区游泳,4.4%的学生因打架接受过治疗。伤害危险行为报告率男生高于女生,经济较差地区学生比好的地区高,初中、职业技术学校学生比高中、大学高,普通中学学生比重点中学高。结论青少年伤害危险行为有性别、年龄的特点和地区差异,应针对性地进行预防。建议开展学校健康促进活动,共同促进伤害的预防与控制。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蚌埠市初三年级学生危险行为现状,为采取干预措施保护青少年健康提供依据。方法按照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共抽取蚌埠市14所中学19个班的初三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获有效问卷935份。对其伤害行为、吸烟行为、饮酒和药物使用行为、性行为、饮食行为、锻炼行为和上网行为进行调查。结果4.3%的学生从不遵守或很少遵守交通规则,23.0%的学生有打架行为,2.7%的学生曾离家出走,20.6%的学生曾考虑过自杀,18.1%的学生曾经吸烟,64.1%的学生曾经饮酒,有1.4%的学生曾使用过摇头丸;1.2%的学生曾发生过性行为,但只有0.4%的性行为者每次性行为都使用安全套;30.9%的学生认为自己稍胖或很胖,54.0%和75.7%的学生每天吃水果和蔬菜次数≥1次,58.6%的学生每天喝牛奶≥1杯,72.2%的学生经常进行体育锻炼,参加校内外运动队的学生分别占17.2%和5.0%,9.1%的学生调查前1周上网≥3 d。结论多数伤害行为、吸烟行为、饮酒和药物使用行为、性行为、锻炼行为和上网行为男生高于女生。  相似文献   

17.
蚌埠市2004年高中生危险行为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蚌埠市高中生危险行为的变化情况,为采取干预措施保护青少年健康提供依据。方法按照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蚌埠市10所中学60个班级的3 251名高中生为研究对象,获有效问卷3 044份。对其意外伤害行为、吸烟、饮酒和药物使用、性行为、饮食行为、锻炼行为和上网情况进行调查,并与2002年的调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5.3%的学生从不或很少遵守交通规则,13.2%的学生有打架行为,4.1%的学生曾离家出走,1.5%的学生曾有过自杀行为,被老师体罚过的学生占43.0%;23.4%学生曾经吸烟;72.0%的学生曾经饮酒;11.2%的学生曾去过迪厅或舞厅跳舞;有1.2%的学生曾使用过摇头丸;2.4%的学生曾发生过性行为;34.6%的学生认为自己稍胖或很胖;41.9%和69.3%的学生每天吃水果和蔬菜次数≥1次,47.6%的学生每天喝牛奶≥1杯;40.7%的学生经常进行体育锻炼;12.1%的学生调查前1周上网≥3 d。多数意外伤害行为、吸烟、饮酒和药物使用、性行为、锻炼行为和上网行为发生率男生高于女生。结论多数吸烟、药物使用、性行为、上网行为发生率2004年高于2002年,而意外伤害行为和锻炼行为发生率2004年低于2002年。  相似文献   

18.
袁飞  俞晓红  于颖慧 《中国学校卫生》2007,28(12):1076-1077
目的了解张家港市中学生自杀行为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学校健康教育和社会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抽样方法,选取张家港市普通和重点初、高中以及职业高中16所共5012名初一~高三年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张家港市中学生自杀意念、自杀计划和自杀未遂的总体报告率分别为15.3%,6.1%和2.1%,其中自杀意念报告率呈现出随年级升高而逐渐上升的趋势,高中生报告率(18.6%)明显高于初中生(11.2%);普通高中和重点初中学生的各种自杀行为报告率与同阶段学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女性、经常感到孤独、因长相或身体缺陷而被嘲笑、因学习压力感到不愉快、连续2周以上感到伤心绝望、过去1a曾和别人打架、网络成瘾及赌博等均是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结论预防中学生自杀需强调心理健康教育,并建立起有效的干预机制和社会支持系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潮汕农村地区中学生自行车伤害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为进一步进行干预研究提供基础资料。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和自填式问卷调查,对该地区6个学校3544名中学生进行自行车伤害发生情况、骑乘自行车时的危险行为、学生及其家庭基本情况等进行调查。结果潮汕地区农村中学自行车伤害发生率为11.0%,男生高于女生,15岁中学生高于其他年龄组中学生;不同年级、性别、是否住宿和不同学校的中学生自行车伤害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84.6%的中学生上学的主要交通工具是自行车;选择不同交通方式上下学的中学生因自行车导致的伤害发生率有差异。有乘骑自行车危险行为者易发生自行车伤害(P〈0.01),其中单手离把撑伞和骑车带人的行为最多,分别为1600人(69.7%)和973人(42.4%)。结论潮汕农村中学生骑乘自行车上学普遍,自行车伤害发生率高,与性别、年龄和家庭经济有关;在骑乘自行车时存在较多危险行为,提示预防和降低儿童青少年交通伤害的发生应采取针对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成都市城区初中生故意伤害相关行为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成都市城区初中生故意伤害相关行为现状,为相关部门制定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成都市城区6所初中共1209名学生,采用中国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问卷调查表进行调查。结果61.3%的学生曾经受过欺侮,男生高于女生(P〈0.01)。25.2%学生经常因学习或成绩感到心情不愉快,13.7%的学生有过自杀意念,39.4%的学生有过离家出走意念。女生自杀意念率和离家出走意念率高于男生(P〈0.01)。结论学校、家庭、社会应引起充分重视,共同采取针对性措施,预防、控制和减少故意伤害的发生,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