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观察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特点,提高救治成功率。方法对188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在12小时内行急诊PCI,根据梗死相关动脉,分为前降支组、回旋支组及右冠状动脉组,观察3组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情况,分析再灌注心律失常与梗死相关动脉的关系,了解冠脉再通时间对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影响。结果185例患者中185例成功植入支架。其中完全闭塞156例,次全闭塞或部分再通者32例,共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75例,右冠状动脉组缓慢心律失常发生率高于前降支组和回旋支组,而快速心律失常发生率低于前降支组、回旋支组,但无统计学差异。开通时间越早,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越高,〈4小时组的快速心律失常发生率、缓慢心律失常发生率均大于4~8小时组、〉8小时组。结论直接PCI治疗开通梗死相关血管率高,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有效方法;随着血管的开通,可以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4小时内开通者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高,右冠状动脉心肌梗死更容易发生缓慢性心律失常,只要及时处理,再灌注心律失常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自主神经活性及再灌注心律失常(RA)特点,探讨自主神经在急性STEMI再灌注心律失常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梗死血管完全闭塞的患者,12 h内完成急诊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108例,根据梗死相关动脉分组,以梗死后心率、血压情况,评估自主神经活性。分析RA分布特征及与自主神经失衡的关系。结果: RA总发生率为44%,右冠状动脉组RA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部位(65% vs. 35%和33%,P<0.01),距开通时间愈短RA发生率愈高(P<0.05,P<0.01)。前降支组交感神经过度激活者增多,右冠状动脉组迷走神经过度激活者增多,两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STEMI梗死再灌注RA总发生率为44%,右冠状动脉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部位,距开通时间愈短发生率愈高,且RA与自主神经失衡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中再灌注心律失常(RA)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25例急性心肌梗死且急诊行PCI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分析再灌注心律失常与梗死相关动脉(IRA)开通所需时间、IRA是否完全闭塞及梗死面积大小的之间的关系。结果 125例患者中85例发生RA(68%)。梗死6h内开通冠状动脉者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高于6~12h开通者(p<0.05)。完全闭塞组RA发生率总体发生率均显著高于次全闭塞组RA发生率(p<0.05)。广泛前壁心肌梗死与局限性心肌梗死RA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AMI患者直接PCI后RA发病率及严重程度与IRA病变程度、发病至开通IRA时间明确相关,与梗死面积无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中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09年6月210例AMI患者行PCI治疗的病史资料。结果 135例(64.3%)患者发生再灌注性心律失常;前壁梗死较下后壁梗死发生快速型心律失常较多,但无统计学意义;下后壁梗死较前壁梗死发生缓慢型心律失常多见(P〈0.01)。6 h内开通冠状动脉者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高于6 h~12 h开通者(P〈0.01),且严重再灌注心律失常较多见。结论再灌注心律失常在直接PCI术中发生率较高;类型与心肌梗死部位有关,再灌注的时间影响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李虹  闫华  王立忠  柴红  吴迪 《山东医药》2009,49(34):100-100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可及早开通梗死相关动脉(IRA)恢复心肌有效灌注,但术后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较高,严重影响了患者的预后。2007年1月-2008年6月,我们对44例STEMI患者PCI术后静滴冠心宁注射液,观察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治疗再灌注性心律失常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冠脉内介入治疗(PCI)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62例AMI患者行急诊PCI术,观察PCI术中再灌注心律失常(RA)的发生情况.结果 AMI患者急诊PCI术中,左前降支闭塞组快速型心律失常发生率高于右冠状动脉闭塞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右冠状动脉闭塞组缓慢型心律失常发生率高于左前降支闭塞组(P<0.05).AMI发病6h之内IRA开通组RA的发生率高于6 h~12 h IRA开通组(P<0.05).结论 AMI患者PCI术中RA的发生率与闭塞的冠状动脉以及AMI发病后IRA开通的时间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梗死相关动脉与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再灌注性心律失常(RA)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6年6月于张家口市第一医院心内科确诊为AMI并行急诊PCI的179例住院患者,并依据梗死相关动脉分布分为三组:左前降支(LAD)组,左回旋支(LCX)组,右冠状动脉(RCA)组,并对以上行急诊PCI患者术后出现RA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79例患者中有85例出现RA,非RA组患者术前的年龄、性别(男)、血糖、吸烟、饮酒、糖尿病史、高血压病史、空腹血糖、肌酐、总胆固醇及血钾水平均与RA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RA组梗死相关动脉分布为LAD 42例,LCX 12例,RCA 31例。LAD组快速型心律失常发生率高于RCA组(P0.05);RCA组缓慢型心律失常发生率高于LAD组(P0.05);梗死相关动脉开通时间6 h发生心律失常56例(64.37%),6 h发生RA 24例(26.09%);RA主要发生于AMI后梗死相关动脉较早开通者。结论 AMI急诊PCI后RA发生率高,心律失常的类型与梗死相关动脉有相关性,其发生率与再灌注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   

8.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因其病死率、致残率及并发症发生率高,已成为全球范围内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约54万人死于心肌梗死,因其失去劳动能力者更多。发病早期及时开通梗死相关动脉是挽救生命、降低再梗死率、减少心肌再缺血事件的关键[1-2]。早期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再通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经再灌注治疗成功的初发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入院血糖水平与住院期间临床事件发生的相关性。方法:将135例经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或溶栓治疗再通的初发STEMI患者按入院血糖水平高低分为3组,分析各组在危险因素、住院期间临床事件特征、心肌梗死部位及范围、梗死相关动脉部位及冠状动脉病变累及支数之间的关系。结果:随着血糖水平的增高,合并2型糖尿病的患者增多,住院期间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增高,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累及支数更多,3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值均〈0.05)。结论:STEMI入院血糖增高更多见于合并2型糖尿病的患者;高血糖是经再灌注治疗的sTEMI患者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且冠状动脉造影示病变累及的范围更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经再灌注治疗成功的初发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入院血糖水平与住院期间临床事件发生的相关性。方法:将135例经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或溶栓治疗再通的初发STEMI患者按入院血糖水平高低分为3组,分析各组在危险因素、住院期间临床事件特征、心肌梗死部位及范围、梗死相关动脉部位及冠状动脉病变累及支数之间的关系。结果:随着血糖水平的增高,合并2型糖尿病的患者增多,住院期间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增高,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累及支数更多,3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值均〈0.05)。结论:STEMI入院血糖增高更多见于合并2型糖尿病的患者;高血糖是经再灌注治疗的sTEMI患者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且冠状动脉造影示病变累及的范围更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诊介入手术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血浆B型钠尿肽(BN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12月因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收入我院心内科重症监护室的193例患者,所有患者根据病史在距离发病18 h行床边即时BNP检测。根据是否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将患者分为急诊PCI组(92例)和药物保守治疗组(101例),再将急诊PCI组根据发病来院时间,分为两个亚组,Ⅰ组(发病时间≤3 h,n=42)和Ⅱ组(发病时间3~6 h,n=50),比较二者BNP水平。结果急诊PCI组的BNP水平明显低于药物保守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61.0±410.9 ng/L比921.5±1126.7 ng/L,P&lt;0.01)。闭塞血管开通越早,BNP降低越明显。术后血流未达TIMI 3级的患者BNP水平不能显著降低。结论尽早地开通梗死相关血管,恢复梗死相关动脉TIMI 3级血流再灌注,可有效地挽救濒死的心肌,减轻心室重构,保护心功能,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AMI)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发生无复流的临床因素。方法因STEAMI行急诊PCI治疗老年患者68例,分为正常复流组(54例)和无复流组(14例),通过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来阐明老年STEAMI患者无复流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行急诊PCI后无复流发生率为20.6%(14/68),无复流组与正常复流组相比,2组之间入院收缩压(SBP)、2型糖尿病患病数、发病-再灌注时间、球囊扩张次数和靶血管植入支架数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SBP100 mmHg、合并糖尿病、球囊扩张次数和发病-再灌注时间是老年患者急诊PCI术后无复流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老年STEAMI患者行急诊PCI后无复流发生与入院SBP100 mmHg、合并糖尿病、球囊扩张次数及发病-再灌注时间等临床因素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在应用负荷剂量氯吡格雷、阿司匹林的基础上早期应用替罗非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拟行急诊PCI的患者67例,根据替罗非班给药时间随机分为早期组(救护车上或一进入急诊室即开始给予替罗非班)37例,晚期组(冠脉造影结束后给予替罗非班)30例。应用TIMI血流、校正的TIMI血流帧数(CTFC)、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时间、ST段回落评价PCI术后梗死血管血流及心肌再灌注疗效,并记录使用替罗非班治疗期间的出血并发症和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术后TIMI血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肌再灌注早期组优于晚期组(P〈0.05)。使用替罗非班期间,两组均有轻微出血,出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PCI术前早期给予替罗非班能改善心肌再灌注,减少慢血流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塞(STE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时临时心脏起搏应用的概率。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对照性临床研究,连续性入选197例STEMI拟行急诊PCI的患者,发病4h内行急诊PCI的患者归入A组,发病4~12h行急诊PCI的患者归入B组。比较两组临时心脏起搏应用的差别。结果:A组入选53例,B组144例,两组基础临床资料、造影及介入治疗结果比较的情况相仿,各临床指标差异无显著性(P0.05),A组需临时心脏起搏治疗的患者比例明显高于B组(41.5%∶23.6%,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塞发病拟行PCI,尤其拟在4h内进行者,建议备放心脏起搏导管,在出现起搏适应证时,及时进行临时心脏起搏,以免耽误抢救。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血清血管生成素-1(Ang-1)和血管生成素-2(Ang-2)与心肌再灌注的相关性。方法连续入选103例诊断为STEMI并接受直接PCI的患者,根据术后2 h心电图ST段回落(STR)分为STR≥50%组(69例)和STR<50%组(34例)。比较两组PCI术前和术后即刻、2 h、6 h、24 h的血清Ang-1、Ang-2及Ang-2和Ang-1的比值(Ang-2/Ang-1)。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心电图STR不佳的危险因素。结果 STR≥50%组术前至术后6 h Ang-1显著高于STR<50%组(P<0.05),而Ang-2/Ang-1显著低于STR<50%组(P<0.01);术后24 h Ang-1和Ang-2/Ang-1及各时间点Ang-2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Ang-2/Ang-1升高、发病至置入球囊时间延长、梗死相关动脉为左前降支(LAD)和术后TIMI血流<Ⅲ级是STEMI患者心电图STR不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直接PCI术前Ang-2/Ang-1升高可作为STEMI患者PCI后心肌再灌注不佳的预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缺血后适应(ischemic postconditioning,IPC)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再灌注心肌损伤的影响。方法选择直接PCI的首次AMI患者110例,随机分为常规PCI组(n=52)和IPC组(n=58),所有患者均经右侧股动脉行CAG,并对梗死相关动脉(IRA)行PCI术。IPC组再灌注开始3 min内,给予30 s再灌注/30 s再闭塞的3次循环,然后给予持续再灌注。常规PCI组开通IRA后,再灌注开始3 min内不施加任何干预。统计PCI术中及术后2 h缓慢及快速心律失常发生的状况;每天同一时间记录常规18导联心电图至术后1周,计算校正的QT间期离散度(corrected QT dispersion,QTcd);监测术后1周内CK-MB的变化;观察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s,MACE)发生率。结果 IPC组术中及术后2 h内缓慢及快速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分别为10.7%及23.2%,常规PCI组分别为30.0%及54.0%,IPC组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33.9%)明显低于常规PCI组(8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住院期间MACE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PCI组和IPC组术前QTcd分别为(62.18±4.25)ms、(63.66±3.19)ms,术后1周时QTcd较术前均降低,分别为(56.89±4.67)ms、(47.31±4.43)ms,IPC组下降更显著,两组患者术后QTc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PC组患者CK-MB峰值为(121±52)U/L,常规PCI组CKMB峰值为(166±47)U/L,两组患者CK-MB峰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血后适应能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率,降低QTcd,减低心肌损伤。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中应用血栓抽吸导管与替罗非班对血流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6月到2011年6月收治的90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行PCI治疗患者,将其分为治疗组(给予血栓抽吸与替罗非班)和对照组(直接给予急诊PCI),比较两组患者经介入治疗后对血流的影响,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冠状动脉的开通率均为100%。治疗组术后TnI、CK—MB酶峰值分别为11h和10h,对照组为17h和16h,治疗组心肌酶酶峰较对照组提前。TIMI分级结果分析,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无严重出血和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结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在急诊PCI中应用抽吸导管与盐酸替罗非班可以改善梗死相关血管的血流情况,减少无复流和慢血流的发生率,疗效明显,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以晕厥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塞(AMI)与梗塞相关血管之间的关系。方法:对200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塞(STEMI)并进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中15例以晕厥为首发症状的梗塞相关血管进行分析。结果:以晕厥为首发症状的患者在26例梗塞相关血管为左回旋支者中有5例(占19.2%);65例梗塞相关血管为右冠状动脉者中有7例(10.8%);109例梗塞相关血管为左前降支者有3例(2.8%),梗塞相关血管为左前降支者的晕厥为首发症状的发生率显著低于梗塞相关血管为右冠状动脉,及左回旋支者(P0.05)。结论:梗塞相关血管为左回旋支或右冠状动脉的AMI患者,晕厥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梗塞相关血管为左前降支的AMI患者。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600mg负荷量氯吡格雷对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患者心肌灌注的影响.方法 将接受直接PCI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86例,根据氯吡格雷负荷量随机分为300 mg负荷量组(43例)和600 mg负荷量组(43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PCI术前、术后12 h、术后24 h PIGF、hs-CRP水平,sumSTR≥50%和MBG 2/3分级在两组中的比例,以及住院期间严重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率等,评价600 mg氯吡格雷对行直接PCI的STEMI患者心肌灌注的影响.结果 ①600 mg负荷量组中sumSTR≥50%和MBG 2/3级的比例明显高于300 mg负荷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相比,PCI前和PCI后12 h 600 mg负荷量组PIGF和hs-C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24 h PIGF和hs-CR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两组间心脏不良事件、出血等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TEMI行直接PCI患者给予600 mg负荷量氯吡格雷比300 mg负荷量更能改善心肌组织的灌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