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ACEI联合ARB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联合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对慢性心力衰竭(CHF)病人心功能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 选择CHF病人120例,采用前瞻性、随机、开放、盲终点设计方案,入选病人分为ACEI联合ARB组59例与ACEI组58例.所有病人均在进行CHF常规治疗的基础上,ACEI联合ARB组给予依那普利10 mg/d,缬沙坦80 mg/d;ACEI组给予依那普利10mg/d.用药前后对所有病人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及6 min步行运动耐力试验.监测血钾、血肌酐、血浆C反应蛋白(CRP)及白蛋白尿等变化.结果 两组再次住院率和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心功能均有改善,ACEI联合ARB组比ACEI组更为明显(P<0.05);未见血钾及血肌酐的异常增高.结论 ACEI联合ARB治疗CHF病人临床疗效显著且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肾素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不同时机治疗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肾功能减退)。方法60例老年CHF患者随机分为尽早(入院时)使用ACEI组和暂缓(3~7d)待急性心衰控制利尿剂减量后使用ACEI组。观察二组入院期间的临床资料如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左室射血分数(LVEF)、血肌酐水平(Cr)。结果二组治疗前LVDD、LVEF、C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二组治疗后LVDD、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组6个月再入院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组治疗后肾功能减退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ACEI治疗老年CHF对改善症状效果不明显。选用病程不同时机使用ACEI可以发挥其降低病死率减轻心室重构的优势,将不良反应如肾功能减退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益心舒胶囊对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外周血中利钾尿肽(KP)、心房钠尿肽(ANP)水平的影响。方法84例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硝酸酯类药物+利尿剂+地高辛+β受体阻滞剂+ACEI/ARB和益心舒组(对照组治疗药物+益心舒胶囊),随访12周。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两组治疗前后外周血中KP、ANP水平,同时用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CHF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及心脏指数(CI)。结果治疗组患者在临床症状、外周血中KP、ANP水平、心功能各指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而KP水平变化更为显著(P0.05)。结论益心舒胶囊能影响CHF患者内分泌因子的激活,对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老年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治疗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分组对照分析 12 0例用和不用ACEI抗心力衰竭治疗 6~ 12个月的老年CHF患者的临床资料、再入院率及心、肾功能变化。结果 :①ACEI组患者第 6和 12个月因心力衰竭再入院率分别为 2 3.3%和 30 .0 % ,而非ACEI组相应期间的再入院率分别为 4 1.7%和 5 8.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和 <0 .0 1)。②治疗前两组间心率(HR)、左室舒张末内径 (LVDd)、左室射血分数 (LVEF)、血肌酐 (Cr)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经治疗 6~ 12个月后 ,两组HR、LVEF和Cr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 (P <0 .0 1)。治疗后两组间比较 ,ACEI组LVDd缩短较非ACEI组显著 (P <0 .0 1)。结论 :ACEI治疗老年CHF ,可明显降低患者再入院率 ,ACEI改善心功能、减缓心力衰竭的病程发展  相似文献   

5.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 ACEI)是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 ( CHF)的有效药物〔1〕。然而 ,在首次使用 ACEI时 ,常发生低血压反应。但不是所有的ACEI均引起相同程度的血压下降 ,我们比较两种不同 ACEI首剂低血压反应 ,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1 对象与方法1 .1   对象72例 CHF患者均为我院收治的住院患者 ,符合美国心脏病协会标准 〔2〕,卧位收缩压 ( SBP)≥ 1 2 0mm Hg( 1 mm Hg=0 .1 33k Pa) ;无体位性低血压 ;其抗心力衰竭及降血压药物在入选前 72 h内没有改变 ;近 2周内未应用任何 ACEI药物。排除主动脉狭窄 ,二尖瓣狭窄 ,血钾 …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与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改善老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左心室重构的疗效。方法选取60岁以上的初诊CHF患者134例,随机分为ACEI治疗者45例(ACEI组)、ARB治疗者48例(ARB组)及未使用ACEI或ARB治疗者(对照组)41例。在药物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三组分别进行NYHA心功能分级评估及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结果三组治疗前后NYHA心功能分级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治疗6个月,ACEI组、ARB组LVEF较对照组升高,LVEDD、LVMI较对照组下降;其中ACEI组LVESD、LVMI较ARB组进一步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ACEI通过改善左心室重构进而治疗老年CHF,疗效优于ARB。  相似文献   

7.
黄尚珍  蔡克银 《山东医药》2006,46(29):61-62
对45例老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合并高钾血症的原因进行分析。常见原因为:①肾功能减退,且肾功能损坏越严重血清钾升高越明显。②长期使用保钾利尿剂或排钾利尿剂同时盲目补钾。③长期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和醛固酮拮抗剂(例如体舒通),尤其长期联合应用。④心力衰竭时心功能恶化,导致组织低灌注、缺氧、酸中毒。提示对老年CHF患者应加强血清钾的监测,谨慎使用保钾利尿剂、ACEI及ARB类药物。尤其避免三类药物长期联合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浆半乳糖凝集素3(Gal-3)水平与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微量白蛋白尿(MAU)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7年1月普宁华侨医院收治的老年CHF患者143例,根据有无MAU分为非MAU组89例和MAU组54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老年CHF患者MAU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绘制ROC曲线以评价血浆Gal-3水平对老年CHF患者MAU的预测价值。结果两组患者年龄、男性比例、缺血性心肌病发生率、高血压发生率、体质指数、收缩压、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CEI/ARB)者所占比例、使用β-受体阻滞剂者所占比例、使用利尿剂者所占比例、使用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者所占比例、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糖尿病发生率、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 GFR)及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Gal-3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浆Gal-3水平是老年CHF患者MAU的独立影响因素[OR=1.75,95%CI(1.07,2.86),P0.05]。ROC曲线显示,血浆Gal-3水平预测老年CHF患者MAU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24,最佳截断值为13.1μg/L,灵敏度为49.3%,特异度为92.3%。结论血浆Gal-3水平是老年CHF患者MAU的独立影响因素,且其对老年CHF患者MAU的发生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9.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是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基本疗法之一。培哚普利是一新型的 ACEI制剂 ,对CHF的治疗已多有报道〔5〕。本文探讨其对老年 CHF患者的影响。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1998年 12月~ 2 0 0 1年 12月在我院老年病科随访治疗 48例 CHF患者 ,男 36例 ,女 12例 ,年龄 6 0~ 89岁 (平均 71.8岁± 6 .5岁 )。临床诊断主要依据症状、体征、辅助检查 ,按纽约心脏病协会 (NYHA)分级标准将心功能分成 4级 ,心力衰竭病因 :冠心病 2 5例 ,高血压性心脏病 11例 ,肺心病 4例 ,风心病 4例 ,扩张性心肌病 4例。入…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雷米普利 (Ramipril)、强心利尿药联用与强心利尿药单用对慢性心力衰竭 (CHF)患者运动耐量、再住院率及血钾、血肌酐的影响。方法 符合入选条件的CHF患者随机分配至两个组 ,分别接受雷米普利、地戈率、利尿剂 (以下称雷米普利组 )治疗 12周与地戈率、利尿剂(以下称对照组 )治疗 12周。结果 治疗 12周后雷米普利组患者 6min步行距离增加明显 ,与治疗前比较 ,统计学有非常显著差异 (P <0 0 0 1) ;而对照组治疗后 6min步行距离无明显增加 ,雷米普利组再住院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治疗 12周后 ,雷米普利组血钾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而两组患者血肌酐则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在强心利尿药的基础上加用雷米普利治疗CHF ,可明显提高患者运动耐量及降低再住院率。雷米普利对CHF患者血钾有升高作用 ,对血肌酐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1.
培哚普利和安体舒通治疗慢性心衰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培哚普利和醛固酮 (ALD)拮抗剂安体舒通对慢性充血性心衰 (CHF)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影响。 方法 选择 74例无休克、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及高血钾的CHF患者为对象 ,在基础治疗的同时 ,给予培哚普利 4mg d ,安体舒通 2 0mg d~ 60mg d ,3周为一个疗程 ,观察治疗效果、不良反应 ,服药前及服药 3周、6周后分别测定心电图 (ECG)、动态心电图 (Holter)、超声心动图及血生化指标。 结果 平均疗程 2 8个± 1 3个 ,心衰治疗总有效率为 77% ,6周后高血压控制率为 84 7% ,心率下降 2 1% ,室性早搏明显减少 ,低钾低镁纠正 ,62 %的心肌缺血不同程度得到改善 ,超声心动图显示 ,心脏结构及功能均有好转 ,对血生化无不良影响 ,未见严重不良反应。 结论 对CHF患者 ,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 ,给予培哚普利 4mg d ,安体舒通 2 0mg d~60mg d ,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析了从1985年1月至1996年12月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共824例,并对其中应用血管紧张素转移酶抑制剂(ACEI)治疗的323例(A组)和不用ACEI治疗的501例(B组)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A组低钾、镁血症的发生率较B组低;A组洋地黄中毒发生率为45.8%,较B组60.2%低;应用ACEI后室性律失常的发生率显著的降低.提示应用小剂量的开搏通和地高辛,加上利尿剂并补充钠盐、钾盐及镁剂等综合治疗处理,有助于降低CHF患者的洋地黄毒性反应和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老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水、电解质紊乱与心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总结分析我院老年病科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住院的183例因各种原因引起的CHF患者的临床资料,同时选取6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分析心功能与血钠、钾、镁、钙含量及尿量的关系。结果 CHF组患者心功能下降,其中NYHA心功能Ⅱ级57例,心功能Ⅲ级77例,心功能Ⅳ级49例;患者血清电解质紊乱以低钠为主,血钠浓度与正常组比较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YHA心功能Ⅱ、Ⅲ、Ⅳ级患者血清钠浓度依次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HF组血清钾、镁、钙浓度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积极改善老年CHF患者水、电解质代谢可能有助于改善患者心功能,治疗CHF时应积极纠正水、电解质紊乱。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培哚普利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 (CHF)患者循环血中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 1(sICAM 1)和细胞凋亡抑制因子 (Fas Apo 1)水平的影响。方法 用酶联免疫方法检测 5 3例老年CHF患者治疗前后及 2 5例健康老年人血中sICAM 1和Fas Apo 1水平。结果 老年CHF患者sICAM 1和Fas Apo 1水平分别为 (6 0 2 .6 1± 14 8.5 8) μg Lvs(0 .2 7± 0 .0 8) μg L ,显著高于 2 5例健康老年人 (178.5 4± 31.0 1) μg Lvs (0 .12± 0 .0 4 ) μg L ,且随着心功能损害程度加重而升高 ,各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培哚普利组与治疗对照组治疗前后血中sICAM 1和Fas Apo 1浓度水平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培哚普利组较治疗对照组治疗后血中sICAM 1和Fas Apo 1下降明显。结论 外周血中sICAM 1和Fas Apo 1水平可反映老年CHF的程度 ;培哚普利可明显降低老年CHF患者血中sICAM 1和Fas Apo 1的水平 ,从而保护和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5.
朱丽  曾朝荣 《中华高血压杂志》2007,15(12):1045-1048
尽管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s)和β受体阻滞剂能减少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死亡率,但是在使用这些标准治疗的情况下,CHF患者的死亡率和发病率仍居高不下.通过传统的盐皮质激素受体(MR),醛固酮对非上皮组织(如心脏和脑)产生重要不利影响的证据近年正在不断增加,因此再次对醛固酮拮抗剂治疗CHF产生了兴趣.本文拟就醛固酮对心血管系统的危害,醛固酮受体拮抗剂治疗CHF的临床研究及实践指南推荐等情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郑立文  刘晨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5):3739-3740
随着人口老龄化,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的发生率也逐渐增加,已成为老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尽管近几年来心衰(HF)治疗模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生物学治疗模式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的联合应用及心脏再同步治疗(CRT)等措施使其死亡率明显降低[1],但仍存在HF反复加重及长期治疗的问题.本文针对老年CHF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芪苈强心胶囊,观察其临床疗效及NT-proBNP、心功能等改善情况.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CHF)心功能的影响。方法根据60例老年CHF患者的多导睡眠图监测将其分为CHF合并OSAHS组和CHF组,对比分析左心室射血分数(LEVF)、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最低血氧饱和度(miniSPO2)及氧减饱和度指数(ODI)。结果与老年CHF组相比,观察组的LVEF较低且随AHI指数的增加而逐渐降低,两者呈负相关;miniSPO2以及ODI与AHI呈正相关。结论 OSAHS会加重老年CHF患者心功能的恶化,且会随其严重程度的增加而加剧。  相似文献   

18.
芪参益气滴丸治疗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田芳 《山东医药》2008,48(28):47-48
将58例老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均给予洋地黄、利尿剂、血管扩张剂、ACEI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芪参益气滴丸口服,疗程2周,用药前后进行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 治疗组心排血量、心脏指数和射血分数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1),与对照组比较亦有统计学差异(P<0.05),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无不良反应.认为芪参益气滴丸是治疗老年CHF安全、有效的辅助用药.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卡维地洛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150例老年性CHF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卡维地洛组)100例及对照组(治疗用药利尿剂、ACEI,必要时使用洋地黄)50例,采用6 min步行试验及明尼苏达心功能不全生活质量量表(Minnesota living with heart failure questionnaire,LHFQ)对其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6个月及12个月时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结果治疗组在治疗后6 min步行距离随时间的推进而增加,LHFQ积分随时间的推进而逐步下降,且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卡维地洛对老年性CHF病人的生活质量有显著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分析大剂量厄贝沙坦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 CHF)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188例老年CHF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同样常规治疗基础上,分别给予大剂量或常规剂量厄贝沙坦治疗.分析治疗前后患者症状、体征、心功能以及超声心动图和血生化相关指标.结果 不同剂量厄贝沙坦治疗后,大剂量治疗效果更为显著,患者心功能改善更为明显(P<0.05或P<0.01).同时,大剂量厄贝沙坦对血压、血生化指标并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 大剂量厄贝沙坦治疗老年CHF安全且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