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洪涛  张磊  黄志云  张红楠  张帆  赵媛媛 《中草药》2023,54(21):7104-7110
目的 研究不同剂量水飞蓟宾对索拉非尼在大鼠体内药动学的影响并探究相关机制。方法 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索拉非尼(100 mg/kg)组、低剂量(50 mg/kg)水飞蓟宾+索拉非尼(100 mg/kg)组和高剂量(100 mg/kg)水飞蓟宾+索拉非尼(100 mg/kg)组,每组6只,连续8 d ig空白溶剂或水飞蓟宾后ig索拉非尼,于不同时间点采集血样,测定血浆索拉非尼质量浓度。采用qRT-PCR检测大鼠肝组织中细胞色素P450 3A1(cytochrome P450 3A1,CYP3A1)、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1A7(UDP-glucuronosyltransferase 1A7,UGT1A7)和小肠组织中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和乳腺癌耐药蛋白(breast cancer resistance protein,BCRP)mRNA表达。结果 50 mg/kg水飞蓟宾使索拉非尼的Cmax、AUC0~t和AUC0~∞分别增加了47.4%、57.1%和64.7%,100 mg/kg水飞蓟宾使索拉非尼的Cmax、AUC0~t和AUC0~∞分别增加了47.6%、80.5%和79.8%;联合给药组小肠组织中P-gpBCRP mRNA表达明显受到抑制(P<0.05),但肝组织中CYP3A1UGT1A7 mRNA表达没有变化。结论 水飞蓟宾和索拉非尼联用存在药动学相互作用,可能会增加索拉非尼不良反应发生风险,临床联合使用时应加强监测,必要时调整给药剂量。  相似文献   

2.
左旋奥硝唑剂量递增人体耐受性及药动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中国健康志愿者静脉滴注左旋奥硝唑剂量递增的耐受性、安全性及药动学。方法 20名健康男性、20名健康女性受试者按体重分层随机分入4组,分别接受500,1 000,1 250,1 500 mg单次用药试验;单次用药试验结束清洗2周后,500 mg剂量组再次接受每天早、晚500 mg连续5 d的多次用药试验;1 000 mg剂量组再次接受1 000 mg奥硝唑(阳性对照比较不良反应的单次用药试验。观察不良事件,HPLC测定血浆中左旋奥硝唑浓度,BPSS2.0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结果 单次静脉滴注左旋奥硝唑500,1 000,1 250,1 500 mg的不良反应为0/9,0/10,0/10,2/10;多次静脉滴注左旋奥硝唑500 mg的不良反应为3/10;单次静脉滴注消旋奥硝唑1 000 mg的不良反应为5/10。单次用药500,1 000,1 500 mg,多次用药500 mg的ρmax分别是(8.63±2.57,(18.6±4.08,(27.5±10.6,(23.4±4.67 mg·L-1;AUC0-60分别为(109.5±24.0,(293.1±69.9,(422.9±84.0,(412.3±99.4 mg·h·L-1。结论 中国健康志愿者静脉滴注左旋奥硝唑500~1 500 mg单剂量,500 mg多剂量是安全,能够耐受的;500~1 500 mg内呈线性药动学特征,多次用药后体内有一定蓄积。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血浆唑尼沙胺浓度的测定方法,并研究健康志愿受试者单剂量及多剂量po唑尼沙胺片后的药动学,计算出相应的药动学参数,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30名健康志愿受试者(男女兼有)分3组分别单剂量po唑尼沙胺片200,300,400mg;300mg剂量组受试者单剂量试验结束后继续进入多剂量研究,每天1次,每次300 mg,连续17 d多次po唑尼沙胺片。用HPLC-UV测定唑尼沙胺血药浓度。结果高、中、低3个单剂量组唑尼沙胺的AUC0-300ρmax与剂量呈线性关系,tmax,tMRT及Vd/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0与400 mg剂量组,除Pmax在性别间比较分别存在统计学差异外(P<0.05),其余药动学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剂量组多次给药后主要药动学参数如下:ρss(20.87±5.31)mg·L-1,tmax(3.80±1.40)h,DF(0.26±0.05),t1/2(69.20±11.43)h,MRT(99.86±16.49)h,Vd/F(76.25±16.84)L,AUCss (500.90±127.46)mg·h·L-1。结论剂量在200~400 mg时,唑尼沙胺在健康受试者体内呈线性药动学特征,多剂量给药后除ρss与AUCss明显大于单剂量给药时的ρmax与AUC0-∞其他主要药动学参数相似。ρmax在性别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盐酸度洛西汀肠溶胶囊的药动学,为该药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分单剂量组和多剂量组进行试验。单剂量组分周期交叉口服高、中、低剂量受试药物,多剂量组按临床常规剂量连续给药7d。采用HPLC-MS测定血浆中度洛西汀的浓度,用DAS2.0对血药浓度-时间数据进行药动学模型拟合和参数计算。结果体内药动学符合一室模型特征。主要药动学参数ρmax,AUC0-72,AUC0-∞与剂量相关,tmax,t1/2则与剂量无关。连续口服盐酸度洛西汀肠溶胶囊,4d后血药浓度达到稳态。除单剂量组口服44.8mg时的Ka值外,主要药动学参数性别间均没有差异。结论盐酸度洛西汀在健康人体内符合线性药动学特征,主要药动学参数没有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合用硝苯地平前后茶碱稳态血药浓度及药物动力学的变化。方法: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9名COPD患者po茶碱片(200 mg,tid)5 d后及加服硝苯地平(10 mg,tid)5 d后茶碱血药浓度,以PKBP-N1计算机程序拟合药物动力学参数。结果:COPD患者合用硝苯地平5 d后,茶城稳态平均血药浓度下降1.77士2.04 mg/L,cmax和AUC0~8均较用硝苯地平前降低,分别为12.3士6.5和9.9士4.9 mg/L,82.4士52.1和62.5士38.8(mg?h)/L(P<0.05)。其它药物动力学参数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COPD患者合并使用硝苯地平,无需改变氨茶碱的治疗剂量,两药可以合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单次注射盐酸纳布啡后的药代动力学,为该药临床研究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16名健康受试者,男女各半,分为两组,采用随机、开放试验设计,试验分别单剂量注射10、20 mg的盐酸纳布啡注射液。分别于给药前及给药后0、5、10、15、30、45 min、1、1.5、2、4、6、8、12 h分别采集静脉血4 mL。采用LC-MS/MS法测定血浆样品中纳布啡的血药浓度,并计算主要的药动学参数。结果 单剂量注射10、20 mg的盐酸纳布啡注射液后AUC0-12分别为(213.4±195.7)和(325.7±26.8) ng·h·mL-1,AUC0-∞分别为(218.1±200.7)和(332.0±25.8) ng·h·mL-1;t1/2分别为(2.2±0.4)和(2.2±0.2) h;V分别为(202.9±114.2)和(194.1±24.3) L;CL分别为(63.7±25.4)和(60.6±4.5) L·h-1;MRT0~12分别为(3.4±0.6)和(3.1±0.6)h。结论 两种剂量的清除率、体内滞留时间和药物消除半衰期相近;与给药剂量无关,结果符合线性药动学特征。经体重与剂量校正后各剂量组受试者的药动学参数AUC0-12和AUC0-∞在性别之间无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7.
国产与进口拉西地平片剂人体药动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测定国产与进口拉西地平片剂的血药浓度,进行药动学参数比较。方法:8名健康志愿者,随机交叉,单剂量口服国产和进口拉西地平片12 mg,用HPLC测定不同时间的血药浓度,用MCPKP软件进行拟合处理,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国产和进口片均符合开放一室模型,Tmax,cmax,AUC0~∞,Ka,K,T1/2K,Vd,Cl分别为1.68±0.26 h和1.38±0.33 h,1.41±0.58 ng/ml和2.90±0.69 ng/ml,10.32±1.33 (μg·h)/L和12.03±2.29 (μg·h)/L,2.01±0.81/h和2.06±1.19/h,0.19±0.11/h和0.40±0.10 h,4.39±1.84 h和1.86±0.51 h,7.23±2.85 L和2.71±0.65 L,1.18±0.13 L/h和1.04±0.20 L/h。结论:药动学参数经统计学分析,两者之间的T1/2K、TmaxcmaxVd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AUC0~∞Cl无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8.
大鼠体内恩丹西酮与氯丙嗪的药动学相互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沈于兰  冯芳 《中国药学杂志》2008,43(10):771-775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大鼠血浆中恩丹西酮、氯丙嗪的HPLC-UV分析方法,探索恩丹西酮与氯丙嗪在大鼠体内药动学的相互作用,并进行高蛋白食物对2种药物药动学影响的研究。方法以替米沙坦为内标,乙酸乙酯提取,HPLC-UV分离、分析。色谱系统:C8柱(4.6mm×250mm,5μm),甲醇-水(70:30)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1,柱温30℃。以大鼠为研究对象,分别在禁食和服用高蛋白食物状态下给以恩丹西酮、氯丙嗪或联合使用2种药物。用建立的血药浓度测定方法测定,计算其药动学参数并进行t检验。结果联合用药后,恩丹西酮的ρmax,t1/2,MRT,AUC0→t,AUC0→∞与单独用药时相比显著性增加。氯丙嗪单独用药和联合用药时的ρmax,t1/2,MRT,AUC0→t,AUC0→∞无显著性差异。高蛋白食物能使恩丹西酮的ρmax,AUC0→t,AUC0→∞明显增加,使氯丙嗪的tmax延长,ρmax,AUC0→t,AUC0→∞降低。结论恩丹西酮和氯丙嗪联合使用时,恩丹西酮的药动学过程会受到显著性影响;食用高蛋白食物后,恩丹西酮和氯丙嗪的药动学参数均会发生明显的改变,应在临床使用中注意这些问题,适当调整药物剂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贯叶连翘联合舍曲林对皮质酮诱导抑郁模型大鼠的药效学作用和药动学相互作用。方法: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与造模组,造模组大鼠采用皮下注射皮质酮的方法建立抑郁症模型,空白组皮下注射相同剂量的溶媒,连续21?d。随后将造模成功的大鼠和空白组分别随机分为8组,每组6只。其中药效学5组,分别为空白组、模型组、舍曲林组、贯叶连翘组、贯叶连翘和舍曲林联用组;药动学3组,分别为空白舍曲林组、模型舍曲林组、模型贯叶连翘和舍曲林联用组。药效学实验各组分别灌胃给予相应药物或等量溶剂,连续14?d。药动学实验中的模型贯叶连翘和舍曲林联用组连续灌胃给药贯叶连翘提取物14?d,其余2组灌胃等量溶剂,在第15日同时灌胃给予3组大鼠舍曲林1次。比较药效学实验各组大鼠干预结束后糖水消耗率、体质量、强迫游泳不动时间以及海马组织和血清中5-羟色胺( 5-HT)、多巴胺(DA)、去甲肾上腺素(NE)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药动学实验各组大鼠干预结束后取血,运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法测定血浆中舍曲林含量,采用DAS? 2.0软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包括半衰期(t1/2)、达峰时间(Tmax)、血药峰浓度(Cmax)、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t)和AUC(0-∞)],并进行组间统计学比较。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糖水消耗率、体质量明显降低(P< 0.05,P< 0.01),强迫游泳不动时间显著延长(P< 0.05),海马和血清中5-HT、DA、NE和BDNF水平显著降低(P< 0.01),提示造模成功。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大鼠糖水消耗率、体质量、强迫游泳不动时间等行为学指标均有显著改善(P< 0.05,P< 0.01)。贯叶连翘组大鼠海马组织5-HT、DA、BDNF水平和血清NE水平,舍曲林组海马组织DA水平,贯叶连翘和舍曲林联用组海马组织5-HT、DA、NE、BDNF水平和血清5-HT、NE水平均显著高于模型组(P< 0.05);贯叶连翘和舍曲林联用组海马组织5-HT水平显著高于贯叶连翘组、舍曲林组(P< 0.05,P< 0.01),海马组织NE、BDNF和血清5-HT、NE水平显著高于舍曲林组(P< 0.05,P< 0.01)。药动学结果显示,与空白舍曲林组比较,模型舍曲林组舍曲林Cmax、AUC(0-t)、AUC(0-∞)显著增加(P< 0.01,P< 0.05);与模型舍曲林组比较,模型贯叶连翘和舍曲林联用组舍曲林Cmax、AUC(0-t)、AUC(0-∞)显著增加(P< 0.01),Tmax显著减少(P< 0.05)。结论:贯叶连翘与舍曲林联合使用能显著改善抑郁模型大鼠行为学指标,对模型大鼠神经递质水平的改善不同程度优于单用贯叶连翘或舍曲林。药动学实验发现,贯叶连翘与舍曲林联用可增加舍曲林在大鼠体内的暴露量,缩短舍曲林的起效时间,考虑这可能是联合用药协同增效的机理。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黄连与生地黄不同比例配伍对小檗碱在大鼠体内药动学的影响,探寻二者最佳配伍比例。方法:给各组大鼠分别灌胃给予黄连∶生地黄为1∶0,1∶1,1∶4,1∶8水煎剂,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大鼠体内小檗碱的血药浓度,血药浓度-时间数据经DAS 2.0药代动力学软件分析,比较各组大鼠体内小檗碱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小檗碱在大鼠体内的代谢过程符合一级二室模型,权重W=1/C2,方差分析结果表明,4组中相同剂量的黄连配伍不同比例的生地黄,小檗碱Cmax,AUC0~t,AUC0~∞有显著差异(P<0.05),其中,黄连与生地黄1∶8组Cmax,AUC0~t,AUC0~∞最大。结论:黄连配伍大剂量的生地黄,可显著提高黄连中有效成分小檗碱的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测定犬血浆中牡荆素鼠李糖苷的HPLC法,初步研究益心酮缓释片在Beagle犬体内的药动学。方法:应用自身对照设计实验法,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单剂量口服益心酮缓释片(2片×288 mg/片)和市售普通片(4片×144 mg/片)后,Beagle犬血浆中牡荆素鼠李糖苷的浓度,应用非隔室模型统计矩方法和3p87程序对药动学参数进行分析。结果:益心酮缓释片和普通片口服后在Beagle犬体内过程可分别用单室和双室模型描述;药动学参数为:口服普通片:T1/2=8.94 h,Tmax=1 h,AUC0-∞=5 880.4 ng.h.mL-1,MRT=6.1 h;口服缓释片:T1/2=5.22 h,Tmax=4 h,AUC0-∞=6 792.75 ng.h.mL-1,MRT=8.4 h,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15.5%。结论:自制缓释片在犬体内表现出了缓释特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多剂量静滴盐酸卡屈沙星葡萄糖注射液的药动学。方法选择10名中国健康成年志愿者,1840岁,男女各半,静滴盐酸卡屈沙星葡萄糖注射液,每次400mg,每日1次,连续7d。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及尿中药物浓度,利用血药浓度,以DAS软件拟合药动学参数;利用尿药浓度计算尿药累计排泄率。结果受试者静滴盐酸卡屈沙星葡萄糖注射液,体内过程符合二室模型。连续给药后,第1天与第7天的主要药动学参数分别是ρmax(7.33±1.67)和(7.91±1.85)mg·L-1,AUC0-24(41.24±8.11)和(44.07±10.72)mg·h·L-1,AUC0-∞(43.04±8.39)和(44.39±10.85)mg·h·L-1,t1/2β(5.3±1.34)和(4.95±0.98)h。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平均稳态血药浓度ρav为(0.33±0.10)mg·L-1,稳态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ss为(39.23±12.63)mg·h·L-1,波动度DF为(25.44±9.54)。单次及多次给药400mg后,024h内尿药累积排泄率分别为(68.90±5.31)%和(77.27±5.51)%,经t检验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本品每天1次给药400mg,连续给药7d,在体内可达有效血浆浓度,体内未见蓄积。  相似文献   

13.
 健康志愿者10人,随机、交叉、单剂量口服国产及进口格列齐特(gliclazide)片80mg ,不同时间测得的血药浓度数据在COMPAQ 计算机上用MCPKP程序进行拟合处理,符合开放性单室模型。国产和进口格列齐特的CmaxTmax, T1/2KAUC分别为6.48和1.65μg/ ml ,3.01和5.66h,10.5和12.6h,177和35.0h·μg/ml。国产格列齐特片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进口片的334%。  相似文献   

14.
血栓通注射液对大鼠体内细胞色素P450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用Cocktail探针药物法,研究血栓通注射液对大鼠肝细胞细胞色素P450(CYP450)的影响。方法 分别以茶碱、氯唑沙宗和咪哒唑仑作为CYP1A2,CYP2E1及CYP3A4的探针药,将大鼠随机分为低剂量和高剂量两组,每日尾静脉注射血栓通注射液,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连续使用血栓通注射液前后大鼠血浆中相应的探针药物的浓度及其药动学参数。结果 连续注射14 d后,与用药前比较,茶碱、氨苯砜的血药浓度及其药动学参数未见显著性改变;但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中氯唑沙宗的AUC0-t减少,ρmax明显降低,CL/F显著增加,t1/2和Vd/F变化不明显。高剂量组中tmax有所降低(P<0.05)。结论 连续注射血栓通注射液14 d后,对CYP2E1酶活性有显著诱导作用,而对CYP3A4、CYP1A2酶活性无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绵萆薢对去卵巢大鼠骨代谢的影响。方法:3月龄雌性未孕大鼠3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去卵巢组,己烯雌酚组(4.3×10-4 g·kg-1·d-1),绵萆薢高、中、低剂量组(4,2,1 g·kg-1·d-1),每组均为5只大鼠。连续给药12周后,取血、尿用于血清雌二醇(E2)、钙(Ca)、磷(P)、骨钙素(BGP)、碱性磷酸酶(ALP),尿钙/肌酐(Ca/Cr)、磷/肌酐(P/Cr)、脱氧吡啶啉/肌酐(DPD/Cr)的测定;分离子宫并称重,测量股骨骨密度和生物力学指标。结果:绵萆薢各剂量组子宫指数均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去势大鼠血清ALP,BGP,尿DPD/Cr,Ca/Cr含量均比假手术组明显升高(P<0.05),而绵萆薢各剂量组血清BGP,ALP,尿DPD/Cr,Ca/Cr含量均低于模型组。各组血Ca,P,尿P/Cr均无显著性改变。去势组大鼠骨密度为(0.032±0.007) g·cm-2,与假手术组比较显著降低(P<0.01),绵萆薢各剂量组骨密度与模型组大鼠比较均明显升高(P<0.05,P<0.01)。去势大鼠最大载荷、挠度、最大应变分别为(125.78±15.48) N,(1.87±0.22) mm,(9.34±1.10)%,均显著低于假手术组(P<0.05,P<0.01);各剂量绵萆薢可以不同程度地提高其最大载荷、最大应力。结论:绵萆薢可降低骨转换,使去卵巢大鼠骨丢失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6.
单剂量及多剂量口服奥扎格雷钠口服液的人体药动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察奥扎格雷钠在国人中的药动学过程。方法采用双周期试验设计,选用12名健康志愿者单剂量及多剂量po200 mg奥扎格雷钠口服液,建立HPLC测定奥扎格雷钠的血药浓度并计算药动学参数,进而对主要药动学参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单剂量与多剂量的药-时曲线均符合一级吸收的二房室开放模型,其主要药动学参数AUC0-t分别为(3.50±0.90)与(5.87±1.18)mg·h·L-1,AUC0-∞分别为(3.73±0.91)与(6.32±1.29)mg·h·L-1,ρmax分别为(3.10±1.06)与(5.12±1.37)mg·L-1,tmax分别为(0.42±0.12)与(0.50±0.26)h,t1/2β分别为(0.72±0.26)与(0.75±0.99)h。结论单剂量与多剂量给药的主要药动学参数比较ρmax,AUC0-t,AUC0-∞采用Excel进行成对t检验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CYP3A5*3MDR1 G2677T/A基因突变对肾移植术后患者服用环孢素A浓度/剂量×体表面积(C/D′)、不良反应和急性排斥反应的影响。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限制性内切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方法检测141例肾移植患者CYP3A5*3和MDR1 G2677T/A基因型,比较不同基因型患者之间环孢素A的C/D′值、不良反应和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CYP3A5*1/*1和CYP3A5*1/*3患者术后7、14、30 d的C0/D′值明显低于CYP3A5*3/*3型患者(P<0.01),组间不良反应和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却无显著性差异(P>0.05);MDR1 2677位点野生型(GG)、突变杂合型(GTGA)、突变纯合型(TTAAAT)3组基因型患者术后7、14、30 d的C0/D′值及7、30 d的C2/D′值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突变型C/D′值高于野生型,3个月内的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低于野生型(P<0.05),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CYP3A5*3和MDR1 G2677T/A基因多态性与C/D′值显著相关,且MDR1 G2677T/A与肾移植患者的急性排斥反应存在联系,用药前检测两种基因型有助于环孢素A的个体化给药。  相似文献   

18.
临床治疗剂量喹硫平体内代谢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坤艳  李焕德 《中国药学杂志》2007,42(20):1564-1566
 目的探讨临床治疗剂量喹硫平体内代谢机制。方法19例病人均经历多剂量单独使用喹硫平和多剂量喹硫平与红霉素合用两个周期。同时,给予单剂量的咪达唑仑测定酶活性。在一定的时间间隔内采集血样,用HPLC-MS/ESI+测定喹硫平及其3个代谢产物浓度;用HPLC-UV测定咪达唑仑及其代谢产物浓度。结果喹硫平与红霉素联用后,CYP3A4活性显著下降;喹硫平的ρSSmax,AUCSS0-24t1/2显著增加,CL/F显著下降,AUCSSO-24CL/F的改变量分别与CYP3A4活性改变量负和正相关;磺氧化喹硫平的ρSSmax,AUCSS0-24显著减少,t1/2显著延长,t1/2的改变量与CYP3A4活性改变量正相关;7-羟基喹硫平的ρSSmax和AUCSSO-24没有显著性改变,t1/2显著延长并与CYP3A4活性相关;7-羟基-氮去烷基-喹硫平的t1/2没有显著性改变,ρSSmax和AUCSSO-24显著下降,AUCSSO-24的改变量与CYP3A4活性改变量正相关。结论喹硫平的磺氧化和氮去烷基化主要由CYP3A4催化,7-羟基化不是主要由CYP3A4催化,其中磺氧化是喹硫平的体内主要代谢途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补肾益气方药对充血性心力衰竭大鼠胰岛素抵抗及PKB、脂联素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用健康雄性Wistar大鼠60只,对照组10只,其余50只均用阿霉素腹腔注射,建立充血性心力衰竭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将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卡托普利组(25 mg/kg·d)、补肾益气方药低剂量组(4 g/kg·d)、中剂量组(6 g/kg·d)、高剂量组(8 g/kg·d)。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Glucose, FBG);放射性免疫法测定空腹胰岛素(Fasting inshulin, FIS),计算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nsulin Sensitivity Index,ISI);Western Blot 技术检测PKB、脂联素蛋白表达,RT-PCR 方法检测PKB、脂联素的mRNA表达。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FBG、FIS显著增加(P < 0.01),ISI显著降低(P < 0.01);与模型组比较,补肾益气方药高剂量组FBG显著降低(P < 0.05),卡托普利组及补肾益气方药各剂量组FIS明显降低(P < 0.05),卡托普利组及补肾益气方药中高剂量组ISI显著升高(P < 0.0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心脏、肝脏与骨骼肌组织PKB、脂联素mRNA与蛋白表达均显著下降(P < 0.01);与模型组比较,卡托普利组及补肾益气方药各组可呈剂量依赖性显著增加PKB、脂联素mRNA与蛋白表达(P < 0.05)。结论 补肾益气方药可能通过增加PKB、脂联素基因转录与及其蛋白表达,改善充血性心衰大鼠胰岛素抵抗,保护心肌细胞,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染料木素对实验性去卵巢大鼠诱发的骨质疏松症模型的治疗作用。方法SD雌性大鼠行去卵巢术后,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骨疏康(GSK)组,尼尔雌醇组,染料木素大、中和小剂量组,每组10只。各组动物给予盐酸四环素25mg·kg-1连续3d,同时给予治疗用药,剂量为GSK 5g·kg-1,尼尔雌醇为1.5mg·kg-1,染料木素分别为18,9,4.5mg·kg-1,以上给药除尼尔雌醇每周1次外其他各组均为每日1次。给药后12周后进行相关指标的测定。结果①染料木素4.5,9mg·kg-1连续给药12周可使其股骨干重、灰重、骨钙及股骨和腰椎骨密度显著增加,与模型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或P<0.01);②染料木素4.5,9mg·kg-1连续给药12周可显著改善模型大鼠的股骨及椎骨最大载荷、最大桡度、弹性载荷、弹性桡度(P<0.05或P<0.01);③染料木素低、中剂量用药12周后可明显增加模型大鼠骨小梁面积百分比(BV/TV%)、骨小梁厚度(Tb.Th)和骨小梁数目(Tb.N),减小骨小梁间隔(Tb.Sp)(P<0.05或P<0.01);④染料木素低、中剂量给药12周后,可使模型大鼠的血清ALP水平下降,尿Ca/Cr、Pyd/Cr水平降低(P<0.05或P<0.01)。结论染料木素对模型动物的骨密度、骨生物力学及相关生化指标都具有改善作用,具有较好的抗骨质疏松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