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基于响应曲面分析法对归芎药对活血效应相互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响应曲面分析法阐明当归-川芎药对活血效应相互作用的范围、性质与程度。方法采用冰水浴与注射盐酸肾上腺素复制大鼠急性血瘀模型,给予不同配比(0∶1、1∶5、2∶5、2∶3、1∶1、3∶2、5∶2、5∶1、1∶0)不同浓度归芎药对后,观察其对血液流变学各指标的影响,采用多指标综合指数法对各指标进行整合,然后运用响应曲面分析法对整合结果进行分析,应用非线性回归的方法确定量效曲线的各个参数,建立三维响应曲面模型,应用Matlab软件构建响应曲面的三维图形。结果归芎药对配比在2∶1到1.3∶1之间,表现出明显的协同作用(协同作用强度为:-0.9);当归剂量从2~3.5 g、川芎剂量从7~9 g这个区域内,表现出拮抗作用(拮抗作用强度为:0.2);而其他比例并未表现出明显的协同或者拮抗作用。结论本研究结果为中医临床合理地应用当归与川芎提供了科学依据;采用响应曲面分析法定量研究中药配伍药物相互作用,为相关研究提供了思路与方法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当归、红花两药味不同配比对血虚小鼠的补血作用差异,优选当归-红花配伍补血作用的最佳配比。方法采用乙酰苯肼与环磷酰胺联合造模法复制小鼠血虚模型。基于多指标综合指数法,首先以《中医方剂大辞典》数据库中出现频次最高的当归-红花1∶1配比为代表,优选当归、红花配伍补血作用的最佳浓度;然后采用优选的最佳浓度来观察当归、红花不同配比的补血作用变化规律。结果在3个不同浓度(分别为当归、红花临床等效量的1、3、5倍)下,当归-红花剂量为临床等效量时的总补血效应最好;在当归、红花的9个不同配比(1∶0、4∶1、2∶1、3∶2、1∶1、2∶3、1∶2、1∶4和0∶1)中,以当归-红花1∶1的总补血效应最好。结论与中医方剂中使用当归、红花1∶1频次最高的用药规律相一致,为现代临床更有效应用当归与红花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当归补血汤不同配伍比例时阿魏酸含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研究黄芪、当归的比例变化引起当归活性成分阿魏酸含量的变化,探讨当归补血汤中黄芪、当归配伍比例的合理性。方法采用反向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黄芪、当归不同配伍比例的合煎及当归单煎液中当归活性成分阿魏酸的煎出率。结果黄芪、当归按经典比例5:1配伍时,阿魏酸的煎出率最高。结论当归补血汤中黄芪和当归5:1的配伍合理。  相似文献   

4.
当归和黄芪的比例变化对当归补血汤活性成分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通过研究当归、黄芪的比例变化对当归补血汤活性成分含量的影响探讨当归补血汤中当归、黄芪配伍比例的合理性,,方法: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比色法,测定了当归和黄芪配伍比例分别为:1:1,1:3,1:5,1:7,1:10的当归补血汤中阿魏酸、藁本内酯、黄芪甲苷、芒柄花素、毛蕊异黄酮及总多糖的含量。结果:在5个比例的当归补血汤中,李东垣的经典方当归、黄芪(1:5)中阿魏酸、黄芪甲苷、芒柄花素、毛蕊异黄酮及总多糖的含量最高。结论:当归补血汤中当归和黄芪1:5的配伍是合理的.应该遵循古人的用药经验。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黄芪甲苷和人参皂苷Rg1配伍对PC12细胞氧糖剥夺后再复糖复氧(oxygen glucose deprivation/reoxygenation,OGD/R)诱导的细胞自噬性损伤的影响及其相互作用。方法以PC12细胞建立OGD/R自噬性损伤模型,分别设立黄芪甲苷和人参皂苷Rg1不同剂量,药物干预细胞后,以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自噬体评价药物对细胞自噬性损伤的作用,并计算药物的半数抑制浓度(median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_(50))。以黄芪甲苷和人参皂苷Rg1的IC_(50)为1个剂量单位,按Isobologram法分别设立黄芪甲苷与人参皂苷Rg1不同比例(1∶2、1∶1、2∶1)的配伍,研究药物对细胞自噬的影响,计算各比例配伍的IC_(50),采用Isobologram及95%可信区间和相互作用指数γ分析黄芪甲苷与人参皂苷Rg1配伍抑制自噬的相互作用性质。在此基础上,以黄芪甲苷与人参皂苷Rg1的IC_(50)剂量进行1∶1配伍,以细胞存活率、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漏出率、自噬体数量及p62蛋白表达评价药物配伍对细胞损伤和细胞自噬的影响。结果黄芪甲苷与人参皂苷Rg1抑制自噬的IC_(50)及其95%可信区间分别为(27.22±0.614)mg·L~(-1)[25.96,29.03]、(13.68±1.334)mg·L~(-1)[10.27,16.95]。黄芪甲苷与人参皂苷Rg1在1∶1配伍时呈现协同增效作用,而黄芪甲苷与人参皂苷Rg1在1∶2和2∶1配伍时,呈拮抗作用。以黄芪甲苷和人参皂苷Rg1的IC_(50)剂量进行1∶1配伍验证,结果显示单用黄芪甲苷和人参皂苷Rg1以及配伍均能增强细胞存活率,减轻LDH漏出,减少自噬体数量和LC3-Ⅱ蛋白数量,增加p62蛋白表达,且配伍组效应强于黄芪甲苷与人参皂苷Rg1单用组。析因设计实验分析表明,以黄芪甲苷和人参皂苷Rg1的IC_(50)剂量进行1∶1配伍时,对细胞存活、LDH漏出及自噬体形成均存在交互作用。结论在缺糖缺氧2h再复糖复氧24 h,细胞出现过度自噬和细胞损伤,黄芪甲苷和人参皂苷Rg1以IC_(50)剂量进行1∶1配伍时,对细胞自噬性损伤具有协同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复方当归补血冲剂由当归、黄芪、白芍、甘草等药组成,为浅黄色的颗粒,气香。本研究对复方当归补血冲剂的慢性毒性实验进行分析,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选健康大鼠40只,雌雄各半,体重160~200 g,随机分为4组,每组雌雄各5只,分笼喂养,分为生理盐水(NS)对照组,高剂量组(72·6 g/kg),  相似文献   

7.
当归补血汤不同配伍的药动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黄芪、当归单用或伍用为当归补血汤后,动物血浆中黄芪甲苷、阿魏酸药动学参数的变化规律,以探索当归补血汤配伍的合理性。方法:将黄芪、当归及当归补血汤制成水煎液,分别灌胃给予新西兰大耳白兔或SD大鼠。采用HPLC法测定给予当归补血汤或当归后兔血浆中阿魏酸的血药浓度;采用HPLC/MS/MS法测定给予当归补血汤或黄芪后大鼠血浆中黄芪甲苷的血药浓度,并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结果:与单用当归比较,给予当归补血汤后新西兰大耳白兔血浆中阿魏酸的药动学参数几乎没有改变;与单用黄芪比较,大鼠口服当归补血汤后血浆中黄芪甲苷的达峰时间提前一倍[tmax由(4.00±1.54)h到(2.00±0.95)h],达峰浓度提高一倍[Cmax由(60±7)μg/L到(146±27)μg/L]。结论:合用后当归增强了黄芪中黄芪甲苷在体内的活力,提前了黄芪甲苷发挥功效的进程,体现了当归臣药的辅佐之功。以上结果从药动学角度验证了当归补血汤的配伍合理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响应曲面分析法,研究瑞芬太尼(≤10 ng·mL-1)与七氟烷(≤3.4%)在抑制强直电刺激(ETS)引起的体动和循环反应中的药效学相互作用。方法:选择ASAΙ级、年龄20~50岁手术患者65例,随机选定呼气末七氟烷浓度(0%~3.4%),瑞芬太尼采用靶控输注方式。所有患者呼气末七氟烷浓度维持恒定,瑞芬太尼的靶控输注浓度逐渐由0 ng.mL-1增加至10 ng.mL-1。分别在呼气末七氟烷浓度和瑞芬太尼血浆浓度与效应室浓度达到平衡后,观察患者对ETS引起的体动反应和循环反应。应用响应曲面模型分析七氟烷与瑞芬太尼在抑制ETS中的药效学相互作用;应用NONMEM软件分析拟合药效反应的模型参数;应用Minitab软件绘制三维响应曲面图。结果:瑞芬太尼与七氟烷相互作用的三维响应曲面表明,二者在抑制ETS引起的体动反应和循环反应时具有明显的协同作用。3 ng·mL-1的瑞芬太尼使七氟烷抑制ETS的MAC值降低了50%以上,此后瑞芬太尼在降低七氟烷抑制ETS引起的体动和循环反应的MAC值上表现出封顶效应。瑞芬太尼10 ng·mL-1时,抑制ETS体动和循环反应的七氟烷的MAC值分别为0.41%和0.47%。结论:响应曲面分析法可以定性和定量的分析瑞芬太尼与七氟烷的药效学相互作用规律。在临床应用浓度范围内,瑞芬太尼与七氟烷在抑制ETS的体动反应和循环反应上,表现出明显的协同作用,瑞芬太尼与七氟烷在抑制ETS引起的循环反应方面的协同作用大于抑制体动反应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采用Q指数法、等效线法和多元逻辑Logistic回归学模型来评价乙醇、水合氯醛以及纳洛酮相互作用。方法 :观察 3种药物对昆明种小鼠催眠作用的影响。在 2药相互作用研究中 ,水合氯醛与乙醇按不同比例给予 (2 5∶75 ,5 0∶5 0 ,78∶2 2和 80∶2 0 )。在 3药相互作用研究中 ,在给予纳洛酮固定剂量 (0 .5mg·kg- 1和 0 .2mg·kg- 1) 15min后 ,混合给予水合氯醛与乙醇 (按照 1∶1和 1∶3比例 )来诱导睡眠。水合氯醛、乙醇 ,纳洛酮以及它们混合物的催眠作用 (翻正反射消失 )ED50 代入等效线、Q test和多元逻辑回归模型进行计算。结果 :在 2药物相互作用研究中 ,水合氯醛与酒精呈现明显协同作用。 3个药物相互作用研究中 ,随着纳洛酮剂量改变而呈现不同情况。结论 :乙醇与水合氯醛在诱导睡眠方面有协同作用 ,但是在加入固定剂量的纳洛酮后 ,整体可呈现拮抗作用 ,这与本研究讨论中阐述的药理机制相符合  相似文献   

10.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当归补血口服液中黄芪甲苷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测定当归补血口服液中黄芪甲苷的含量.方法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固定相为Shim-Pack-vp-ODS(150 mm×4.6 mm,4.6 μm),流动相为乙腈-水(70∶30),流速为1.00 mL·min-1,检测波长为203 nm,柱温为35℃.结果黄芪甲苷对照品在0.052~0.52 g·L-1范围内,峰面积(A)与进样量(C)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回收率为98.39%,RSD为0.7%.结论该方法操作简单,结果准确,重复性好,可排除其他成分干扰,可用于当归补血口服液中黄芪甲苷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红景天与玄参组合物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通过体外活性评价,筛选出红景天与玄参组合物最佳配比;采用颈内动脉线栓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模型,观察模型大鼠的行为、脑梗死面积和脑含水量的变化;测定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当红景天与玄参以1∶1配比时,综合评分最好;且组合物中剂量组(0.39 g/kg)、高剂量组(1.2 g/kg)均能显著缩小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脑梗死面积、降低梗死率,并能减少脑含水量(P<0.05),同时使脑缺血72 h大鼠的行为学症状得到显著改善(P<0.05),明显提高SOD活性并降低MDA的含量(P<0.05)。结论红景天与玄参组合物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具有一定保护作用,且作用明显优于单用红景天或玄参。  相似文献   

12.
南、北柴胡不同组分对小鼠急性毒性试验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南、北柴胡不同组分对小鼠急性毒性的影响。方法分别制备南、北柴胡水提组分和醇提组分,按照经典小鼠急性毒性试验方法,进行南、北柴胡不同组分的小鼠急性毒性试验比较研究,试验数据用公斤体重法计算最大耐受量(MTD)和最大给药量(MLD),连续观察14天。结果南、北柴胡不同组分对小鼠急性毒性强度为:北柴胡醇提组分〉南柴胡醇提组分〉北柴胡水提组分〉南柴胡水提组分。南、北柴胡水提组分没有出现死亡,测得MLD值按含生药量计算分别为181.6g·kg-·1d-1和201.6g·kg-·1d-1,分别相当于临床70kg人每公斤体重日用量的1412.4倍和1568.0倍;南、北柴胡醇提组分无法做出LD50,测得MTD值按含生药量计算分别为46.4g·kg-1·d-1和75.2g·kg-1·d-1,分别相当于临床70kg人每公斤体重日用量的360.9倍和584.9倍。结论北柴胡药材毒性大于南柴胡,且南、北柴胡的醇提组分均大于其水提组分。柴胡皂苷类物质含量高低与其毒性大小有一定相关性,推测柴胡皂苷可能是其主要毒性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3.
大黄、丹参炮制品的药效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芳  徐青青 《中国药业》2008,17(11):13-14
目的探讨炮制工艺(白酒与黄酒炮制)对丹参、大黄活血祛瘀作用的影响。方法采用肾上腺素致怒及寒冷造成大鼠血瘀模型,比较丹参、大黄的炮制品对血液流变学指标及对血小板功能、抗凝血指标的影响。结果丹参各炮制品均有明显的活血作用,酒制大黄、生大黄与白酒都有一定的作用,但生大黄与白酒作用较弱。结论丹参、大黄酒制后药效学作用明显加强。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当归、莪术与延胡索相互配伍对其活血、利气的影响。方法采用体外动脉条试验,分别给予当归、莪术、延胡索及其配伍样品的乙醇提取物,观察离体胸主动脉条对去甲肾上腺素(NE)的反应。结果当归和延胡索对NE引起的动脉条收缩有解痉作用,莪术仅在大剂量下有作用,当归与莪术配伍和当归与延胡索配伍拮抗NE收缩动脉作用下降,延胡索与莪术配伍拮抗NE作用弱于延胡索,3者配伍有显著抑制NE的作用,作用强度大于各供试样品,阿魏酸与延胡索乙素是抑制NE收缩动脉的活性物质。结论3者俩俩配伍并不使其抑制NE作用增强,3者配伍可产生最佳效应作用。  相似文献   

15.
黄芪中重金属超临界CO_2净化技术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利用超临界CO2 萃取技术净化黄芪中重金属。方法a 以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DDTC)为金属络合剂 ,用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净化药材中的重金属 ,并对萃取方案进行最优化。b 选择不同的混酸消化液完全消解药材后 ,以空气 乙炔火焰AAS法和氢化物发生AAS法分别测定其中的铅 (Pb)、镉 (Cd) ,以及砷 (As)、汞 (Hg)。c 采用UCTRONVX -ODS(2 5 0mm×4 6mm ,5 μm)色谱柱 ,以乙腈 水 (V∶V =30∶70 )为流动相 ,检测波长为 2 0 3nm ,卡马西平为内标 ,测定黄芪中黄芪甲苷的含量。结果与结论a 确定了药材中重金属的最佳萃取条件。在最佳萃取条件下 ,重金属净化率达到 85 %以上 ;同时 ,中药材中的有效成分损失低于 5 %。b 建立了药材中金属元素和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 ,为正确评价中药材的质量奠定了基础 ,可用于正确评价净化前后药材的质量变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红芪与炙红芪对脾气虚大鼠免疫功能的干预作用。方法: 将90只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炙黄芪组、红芪和炙红芪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空白组大鼠正常饲养,其他各组大鼠均施加饮食失节、泻下加疲劳复合因素,复制脾气虚大鼠模型。模型复制成功后,炙黄芪组大鼠灌胃给予10.8 g·kg-1的炙黄芪水煎液,红芪和炙红芪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灌胃给予16.2,10.8,5.4 g·kg-1的对应剂量红芪与炙红芪水煎液。各药物组大鼠每天早晨以10 mL·kg-1灌胃给予相应药物,空白组和模型组大鼠灌胃给予等剂量蒸馏水。每天一次,连续给药15 d。药物干预完成后,经眼眦静脉采血1 mL置于EDTA抗凝采血管中,直接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大鼠血液常规分析,经腹主动脉采血,检测各组大鼠血清IL-2和TNF-2含量,并计算各组大鼠脾脏指数和胸腺指数。结果: 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白细胞和淋巴细胞数均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药物干预后,各给药组大鼠血清白细胞和淋巴细胞计数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P<0.01);与红芪中剂量组相比,炙红芪中剂量组大鼠血清白细胞和淋巴细胞计数均显著增高(P<0.01)。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均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各药物组大鼠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均不同程度升高。与红芪中剂量组相比,炙红芪中剂量组大鼠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均较高(P<0.01和P<0.05)。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IL-2和TNF-α含量均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各药物组大鼠血清IL-2和TNF-α含量均不同程度降低(P<0.05或P<0.01);与红芪中剂量组相比,炙红芪中剂量组大鼠血清IL-2和TNF-α含量均明显降低(P<0.01和P<0.05)。结论: 红芪与炙红芪均能不同程度提高脾气虚大鼠免疫功能,且炙红芪的干预作用强于红芪。  相似文献   

17.
不同产地龙胆中龙胆苦苷的含量测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建立龙胆中龙胆苦苷的RP HPLC定量分析方法 ,并对 3 8批不同产地的龙胆进行含量测定。方法采用DiamonsilC18色谱柱 ( 5 μm,2 0 0mm× 4 6mmi d ) ,以乙腈 水 醋酸 (V∶V∶V =1 0∶80∶1 )为流动相 ,流速为 1 0mL·min-1,紫外检测波长为 2 70nm ,柱温为室温 ,内标物为对羟基苯甲酸 ( 1 0 0mg·L-1)。结果龙胆苦苷在 1 2 8~ 1 5 3 6mg·L-1质量浓度内线性关系良好(r=0 9999) ,方法回收率为 99 1 % ,RSD为 0 4% (n =9)。 3 8批龙胆中龙胆苦苷的含量差异较大。结论该方法可用于质量控制 ,并为不同产地龙胆中龙胆苦苷的含量比较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论述了乌头配伍白蔹的古籍研究和现代研究.古籍研究通过查阅大量古籍文献总结出两药配伍应用的规律.现代研究从化学成分、药效、药动学和毒性评价角度论述了乌头与白蔹反药组合的现代研究进展,总结出现代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以期为乌头与白蔹配伍禁忌规律的深入研究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19.
HPLC-ELSD法同时测定熟地黄中果糖、葡萄糖含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嵇文亚  周利艳  孟江 《齐鲁药事》2007,26(6):338-340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法同时测定熟地黄饮片中葡萄糖、果糖的含量。方法色谱柱:ZorbaxRX-SIL(4.6×200mm);流动相:乙腈-水(95∶5);流速:1.0mL.min-1;柱温:25℃;ELSD:漂移管温度105℃,载气流速2.5mL.min-1。结果果糖在1.00~11.00μg范围内(r=0.99996),葡萄糖在0.95~10.45μg范围内(r=0.99991)线性良好,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7.93%、98.65%,RSD分别为2.07%、2.48%(n=5)。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可用来控制熟地黄饮片的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