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评价CT引导经皮穿刺活检术对邻近胸部大血管旁直径≤3cm病灶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CT引导经皮穿刺术对206例邻近胸部大血管的直径≤3cm病灶进行活检,并与手术或临床随访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其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本组中该方法对恶性肿瘤的诊断敏感度为82.7%(124/150),阳性预测值100%;对良性病变的诊断特异度为100%,阴性预测值68.3%(56/82);总诊断符合率为87.4%(180/206)。气胸发生率8.3%(17/206),肺内出血发生率9.2%(19/206),均未作特殊处理而自愈;病灶周围有肺气肿是气胸及肺内出血的危险因素(χ2分别为27.56和30.45,P<0.01),而病灶大小及深度与并发症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CT引导经皮穿刺活检术对邻近胸部大血管旁直径≤3cm病灶的诊断准确性较高且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2.
CT导引下3 cm以下肺结节切割针活检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评价多排螺旋CT引导下经皮肺切割针活检直径≤3 cm肺结节的价值.方法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肺部病灶直径≤3 cm结节81例,用意大利或美国20 G活检针对病灶至少穿刺取材2次.结果肺结节穿刺准确率达100%,病理证实恶性病灶56例,良性病灶24例;其中结节太小取材少不能定性1例,诊断准确率为98.76%.并发症中发生气胸12例(14.81%)、咯血15例(18.52%),穿刺针通过肺大泡而没有引起气胸1例,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CT引导经皮穿刺直径≤3 cm肺部结节活检的准确性高且发生并发症较低,可作为肺内3 cm以下孤立性结节灶在临床治疗前病理诊断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3.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与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总结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的临床应用。方法采用GE—Hispeed螺旋CT机,各种型号病理穿刺针及切割针对36例胸部占位性病变,实施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术。结果病灶直径1.5cm~10cm大小,平均3.5cm。穿刺成功35例,活检阳性率100%,并发症有气胸3例,咯血1例,术后经抗炎及止血处理,气胸很快吸收,咯血停止。结论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成功率高,并发症少而轻,对胸部占位性病的定性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讨论总结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的临床应用及结果分析,探讨其意义。方法:采用GE-Hispeed螺旋CT机,各种型号病理穿刺针及切割针对36例胸部占位性病变,实施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术。结果:病灶直径1.5-10cm大小,平均3.5cm。穿刺成功35例,活检阳性率100%,并发症有气胸3例,咯血1例,术后经抗炎及止血处理,气胸很快吸收。咯血停止。结论: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成功率高,并发症少而轻,对胸部占位性病的定性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CT引导肺穿刺活检对不同大小病灶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目的:探讨CT引导肺穿刺活检对不同大小病灶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CT引导肺部病变穿刺活检184例.病灶按大小分为两组,其中≥3cm者122个,<3cm者62个,分析穿刺活检术对两组病变的诊断正确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CT引导肺穿刺活检对肺内大、小病灶的诊断正确率分别为92.6%(113/122)和91.9%(57/62;P>0.05).<3cm病灶的气胸发生率(19.2%)明显高于≥3cm病灶(5.2%;P<0.01),前者出血发生率(44.2%)亦显著高于后者(15.1%;P<0.01).结论:CT引导肺穿刺活检对大、小病灶的诊断准确率均较高,对大病灶活检的安全性高于小病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CT导航下肺小病灶经皮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56例肺内单发小结节病变(直径在0.8~2 cm)患者,在CT引导下应用18G自动活检针(或与之配套的带套管穿刺针)取材。均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56例病例全部穿刺成功,53例肺小结节病变1次取材成功,成功率为94.64%,2例行2次取材成功,1例行3次取材成功。56例病理结果与手术或随访结果一致。该组7例出现少量气胸,1例中等量气胸,气胸发生率14.3%,10例肺出血,发生率17.9%,6例有少量咯血,1例中等量咯血,咯血发生率为12.5%。所有病例随访均未发生感染、肿瘤针道种植转移等并发症。结论 CT引导下自动切割针经皮活检肺小病灶(直径≤2 cm)诊断准确率高,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临床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7.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并发症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分析引起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并发症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03年10月~2005年9月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的病例284例,分析穿刺并发症的发生与性别、年龄、病灶大小、深度、病灶周围有无肺气肿、穿刺次数、穿刺针粗细等的关系,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发生气胸26例,出血(包括肺内出血和针道出血)48例.并发症的发生与病灶大小、深度、病灶周围有无肺气肿、穿刺次数、穿刺针粗细及年龄有关(P<0.05).结论: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常见并发症有气胸和出血.病灶大小、深度、病灶周围肺气肿、穿刺次数、穿刺针粗细以及年龄是肺穿刺活检并发症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C臂CT在肺小结节(直径≤3 cm)经皮肺穿刺活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0年9月-2012年3月在C臂CT引导下行经皮肺穿刺活检的肺小结节55例,病灶直径1.0 ~ 3.0 cm.术前、术中及术后均行C臂CT扫描.结果 C臂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病理诊断灵敏度86.8%(33/38),特异度100%,无假阳性病例,假阴性率13.2%(5/38);气胸11例(20.0%),2例行闭式引流术;咯血2例(3.6%),无需特殊处理而自愈.结论 C臂CT引导肺结节(≤3 cm)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定位准确,能提高肺小结节穿刺阳性率,及时发现术后并发症,是值得推广的一种影像新技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CT定位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并发症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 CT引导下应用意大利PRECISA 18 G切割针对110例患者行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将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灶大小、切割组织块的多少、穿刺胸膜次数、穿刺时间、病灶深度、病灶周围炎症、慢性肺部病变等相关因素分为不同等级资料,卡方分析不同等级资料之间并发症发生率有无差异性,Logistic回归分析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110例患者术后出现出血28例(占25.5%),气胸27例(占24.5%),卡方分析显示术后出血在病灶大小、病灶深度、穿刺时间及病灶周围炎症之不同组别之间存在差异性(P<0.05);术后气胸在穿刺胸膜次数、穿刺时间、病灶深度、慢性肺部病变之不同组间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灶大小、病灶深度、病灶周围炎症在出血并发症中具独立危险因素,穿刺时间、穿刺胸膜的次数、慢性肺部病变在气胸并发症中具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肺穿刺活检术并发症的发生与病灶大小、穿刺胸膜次数、穿刺时间、病灶深度、病灶周围炎症、慢性肺部病变等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CT联合电子水平仪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对诊断肺部微小结节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44例肺微小结节行CT联合电子水平仪引导下穿刺活检,术后组织送病理学检查.结节根据直径大小不同分为2组,直径为0.5~1.0 cm为A组(10例),直径为1.1~2.0 cm为B组(34例),以切除术后病理及临床诊疗后随访12月以上的诊断结果为最终结果.对比分析其敏感度、特异性、准确性及并发症,并将2组结节的诊断准确性、敏感性、特异度应用配对x 2检验进行比较,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果 (1)44例病灶中,穿刺靶点到位率100%;总穿刺敏感度为90.9%,特异性为100%,准确性为88.6%,阳性预测值为97.5%,阴性预测值为100%.其中A组的敏感度为77.8%,特异性为100%,准确性为70.0%;B组的敏感度为94.1%,特异性为100%,准确性为94.1%;A组的敏感度、准确性均高于B组(P<0.05),特异性无差异.(2)并发症:气胸发生率为9.1%,肺内出血发生率为11.4%,血胸发生率为2.3%,总并发症发生率为22.7%,经处理后均治愈.病灶周围有肺气肿是气胸及肺内出血的危险因素(x2=11.2、10.2,P<0.05),而病灶部位、大小及深度均与上述并发症无关(P>0.05).结论 对肺部微小结节病变,CT联合电子水平仪引导下经皮经肺穿刺活检是一种安全、有效、准确性高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1.
CT引导下肺内孤立性病变经皮穿刺活检并发症的分析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目的分析肺外围型孤立病变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并发症的原因。方法选取2002-10~2004-10连续2年内的所有肺内外围型孤立病变行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的患者71例,回顾性研究总结穿刺活检的并发症发生率与年龄、性别、穿刺针所经肺组织深度、肿块周围有无肺气肿表现、穿刺的次数、穿刺针的粗细等几个方面的关系。结果并发症共26例次,气胸3例(4.23%),肺内出血9例(12.67%),出现血痰或血痰加重13例(18.3%),胸膜反应1例(1.41%)。经统计学分析,并发症的发生与穿刺针所经肺组织深度、病变周围肺气肿及穿刺次数和穿刺针的粗细有明显的相关性。结论CT引导下肺内病变经皮穿刺活检并发症以血痰最常见。病灶离胸膜的间距、病灶周围肺气肿、穿刺次数及穿刺针粗细是经皮穿刺肺活检并发症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影响螺旋CT引导下应用Precisa活检针经皮肺穿刺活检诊断肺部病变准确率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87例螺旋CT定位引导下应用Precisa活检针经皮肺穿刺活检资料,对切取病变组织肉眼观与手术病理结果的关系,穿刺的成功率以及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 病灶穿刺成功率100%.确定病理诊断78例(89.65%),未明确诊断9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9.5%,其中气胸8例,局部出血5例,咯血2例,经相应处理后缓解.结论 螺旋CT引导下用Precisa活检针经皮肺穿刺活检成功率与病理诊断率高,可为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3.
张庆怀  李平  付占昭   《放射学实践》2009,24(5):553-555
目的:评价CT引导经皮穿刺肺内直径≤1.5cm小结节的临床价值。方法:65例肺内小结节患者行CT引导经皮穿刺活检术,分析其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及并发症。结果:恶性肿瘤的诊断敏感度92.3%(36/39),阳性预测值100%;良性病变诊断特异度100%,阴性预测值89.7%(26/29),总诊断符合率92.3%(60/65)。气胸发生率7.7%(5/65),肺内出血发生率10.8%(7/65),术后均未作特殊处理。结论:CT引导经皮穿刺肺内小结节直径≤1.5cm病灶准确度较高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对周围型肺部病变的诊断价值及其安全性。方法对58例周围型肺部病变的患者,在CT引导下行经皮肺穿刺活检。结果 58例患者中穿刺标本经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病例48例,确诊率为82.8%,其中恶性肿瘤32例,良性病变16例。术后出现有症状并发症7例,其中咯血2例,气胸4例,高热伴脓胸1例,总发生率为12.1%。结论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定位准确,成功率高,安全可靠,在周围型肺部病变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下肺周围型病变穿刺活检成功率的影响因素,总结提高穿刺活检成功率的技巧。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410例行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术的肺周围型病变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分析患者性别、年龄、病灶部位、病灶大小、病灶内部有无坏死、进针角度和进针次数对穿刺成功率的影响。结果 410例患者中,恶性病变144例,良性病变206例,穿刺成功率为85.4%(350/410)。病灶最大径≤2.0 cm、2.1~6.0 cm、>6.0 cm者穿刺成功率分别为78.6%、91.7%和8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011,P<0.05);病灶内部有坏死和无坏死者穿刺成功率分别为74.6%和8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22,P<0.05)。大病灶(最大径>6.0 cm)坏死率为36.4%,显著高于病灶最大径≤6.0 cm者的1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830,P<0.05)。患者性别、年龄、病灶部位、进针角度、进针次数对穿刺成功率均无显著影响(χ2=0.057、1.717、1.140、0.372、0.094,P>0.05)。结论病灶大小和病灶内部有无坏死是影响超声引导下肺周围型病变穿刺活检成功率的主要因素,掌握小病灶的穿刺技巧和大病灶穿刺过程中避开坏死灶是提高穿刺活检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孤立性肺结节的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对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于 1993 -0 3~ 2 0 0 1-0 3期间行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并经手术病理、临床治疗或随访观察证实的资料完整的 61例孤立性肺结节病灶。采用美国Cook公司的抽吸式活检针和套管式自动活检枪 ,选择最佳穿刺层面及穿刺点获取标本。结果  61例孤立性肺结节病灶中经手术病理、临床治疗或随访观察证实为恶性肿瘤者 47例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 43例 ,转移癌 4例 ) ,良性病变者 14例。而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诊断为恶性肿瘤者 43例 ,良性病变者 9例。并发症 :气胸 12例 (19.8% ) ,出血 5例 (8.2 % ) ,咯血 4例 (6.6% )。结论 孤立性肺结节的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是一种创伤小而实用的定性诊断方法 ,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多层螺旋CT在经皮穿刺肺组织活检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引导下经皮穿刺肺组织活检的技术方法,并评价MSCT在经皮穿刺肺组织活检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对42例患者的42个肺部病灶进行MSCT引导下经皮穿刺肺活检。结果42个病灶均成功穿刺(成功率为100%)。肺外周小病灶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88.2%(15/17),肺门部病灶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86.7%(13/15)。病理检出40例,诊断成功率和活检准确率均为95.2%。术后并发肺出血2例,发生率为4.8%;气胸2例,发生率为4.8%。结论MSCT引导不仅能提高经皮穿刺肺外周部小病灶和肺门部病灶的技术成功率、诊断成功率和活检准确性,而且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弹簧芯状活检针在CT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陈云涛  朱丹  徐以 《放射学实践》2001,16(4):246-247
目的:探讨CT引导下使用弹簧芯状活检针行比皮肺穿刺活检的诊断准确性和并发症发生率。方法:38例使用弹簧芯状活检针的经皮肺穿刺活检。CT扫描确定并引导穿刺途径,达预定位置取材。结果:35例有明显的病理诊断,诊断准确性92%,恶性肿瘤和良性病变的诊断准确性分别为97%和100%。活后并发气胸4例,咯血1例,结论:CT引导下使用弹簧芯状活检针行经皮肺穿刺活检的气胸发生率与细针抽吸相近,使弹簧芯状活检针行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可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病变大小、深度对CT导引下肺内病变穿刺活检诊断正确率、气胸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回顾复习有手术病理、临床或影像学随访的肺内病变CT导引下活检398例,按大小将病灶分为≤2 cm、2~4 cm和≥4 cm 3组.依据病变与胸膜间距离将病灶深度分为≤1 cm、1~3 cm和≥3 cm 3组.比较不同大小、深度病灶CT导引下活检在诊断正确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有无差异.结果 (1)398例CT导引下活检总的诊断正确率为83.2%(331/398),58例(14.6%)发生气胸. (2)3组不同大小病灶活检诊断正确率分别为 73.3%(44/60)、81.5%(176/216)和91.0% (111/122),χ2=9.91, P<0.01;气胸发生率分别为20%(12/60)、16.7%(36/216)和8.2%(10/122),χ2=6.16, P<0.05.(3)3组不同深度病灶活检诊断正确率分别为83.0%(117/141)、85.9%(122/142)和80.0%(92/115),χ2=1.59, P>0.05;气胸发生率分别为2.8%(4/141)、14.8%(21/142)和28.7%(33/115), χ2=34.03, P<0.01.结论 CT导引下肺内病变穿刺活检对小病灶诊断正确率明显低于大病灶,气胸发生率高于大病灶;不同深度病灶CT活检诊断正确率相近,随病灶深度增加气胸发生率增加.  相似文献   

20.
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诊断胸部疾病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诊断胸部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用Chiba穿刺针在CT引导下对52例胸部病变进行穿刺活检。结果:52例均穿刺成功,出现气胸5例,局部出血和咯血2例,胸部并发症发生率13.5%,诊断准确率88.5%。结论: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对胸部病变的诊断准确性高,并发症较少,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