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通过设置2个授粉组合(无籽八月橘×无籽八月橘、无籽八月橘×有籽八月橘),对无籽八月橘自交和异交后花粉管的行为及授粉受精结果进行观察.结果表明,无籽八月橘自交和异交授粉后,花粉管在柱头、花柱和子房中均能正常生长,最后经珠孔进入珠心;对授粉受精果实种子数进行分析,其杂交果平均单果种子数在15粒以上.本研究表明无籽八月橘自交是可亲和的,其无籽的原因不是由自交不亲和所引起.  相似文献   

2.
以京瑞3号番茄品种为试验试材,以人工授粉为对照,通过不同浓度2,4-D处理番茄花蕾来研究外源激素代替种子发育产生生长激素刺激果实生长,从而实现番茄大幅增产。结果表明,与人工授粉相比,外源激素处理下,番茄坐果、采果上市时间最大分别提早7,21 d,坐果率最高可达到67.41%;各激素处理均产生无籽或少籽果实,但与所使用浓度没有明显的相关性;无籽果实的平均单果质量和果实体积均大于有籽果实,无籽果实平均单果质量约为159.43 g,而人工授粉平均单果质量约为105 g,激素处理下果实内种子数为45粒左右时,平均单果质量减少了46.13 g,当果实内种子数量超过55粒,平均单果质量基本不再减少,维持本品种性状的平均单果质量;各激素处理中以20 mg/L处理对番茄果实横径、体积和干鲜质量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3.
同源四倍体茄子自交亲和性遗传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同源四倍体茄子诱变低代存在着严重的自交不亲和现象,C2代花期和蕾期人工自交,种果的无籽果实率平均为57.65%。花期自交亲和系数平均为0.0483,蕾期平均为0.0261;有籽果实平均单果种子数花期为13.26粒,蕾期为12.67粒,平均自交传递系数分别为0.0957与0.0914。在多亲本轮回自然选择条件下,4个圆果四倍体的C20代选系花期自交亲和系数平均上升为0.2326,自交传递系数为0.2938,自交平均单果种子数增长为80.18粒。平均自交单果种子数的广义遗传率h2B=(99.34±0.66)%,遗传变异系数GCV为14.69%。5%和1%选择强度的相对遗传进度为30.16%与39.08%。C20代自交亲和系数仍然是花期高于蕾期,且差距进一步增大,蕾期自交亲和系数和自交传递系数仅为花期的1/3.5。多亲本轮回自然选择对提高同源四倍体茄子的自交亲和力有显著效果。蕾期自交对四倍体茄子自交不亲和性的改善有害而无益,这间接说明,同源四倍体茄子的自交不亲和性与S基因及S-RNase的累积无关。此外,本文还对自交亲和系数及自交传递系数的概念以及自然选择条件下自交亲和力增强的生物学意义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运用 ̄(60)Co-γ射线辐射处理红江橙接穗,选育出“5-7-76”优良变异株系。该株系每果种子数为1.53粒,单果重达140g,且产量和品质均保持原种红江橙的优良特性.对花粉育性和染色体行为观察结果表明,是由于辐射引起花粉败育,出现染色体不联会的  相似文献   

5.
经辐射处理的甜橙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出现染色体易位、倒位、不联会的单价体等异常现象。由此而引成的花粉形态出现各种变异,育性降低,因而产生无籽少籽的果实。经统计分析,染色体畸变的细胞频率与果实的种子数为显著的负相关,花粉发芽率与果实的种子数为显著的正相关。在各种染色体异常中,不联会的单价体是引起花粉败育产生无籽果实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花都无核红橙的选育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研究运用^60Co- γ-射线辐射处理红江橙接穗,选育出“5-7-76”优良变异株系,该株系每果种子数为1.53粒,单果重达140g,且产量和品质均保持原种红江橙的优良特性,对花粉育性和染色体行为观察结果表明,是由于辐射引起花粉败育,出现染色体不联会的单价体,而产生二倍体水平的无核突变体。  相似文献   

7.
杉木种子园球果的出籽率和饱粒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杉木不同无性系的结果量、球果生物学性状和环境因子对出籽率和饱粒率的影响已被观察,高出籽率与果型和果的大小无关,而与可育种鳞数,种子数和千粒重有关。良好光照和充分授粉能提高出籽率和饱粒率,减少空瘪涩粒,11月中旬采收的球果较之10月中下旬的出籽率和千粒重增加,1995年,横畈杉木1.5代10年生种子园获得丰收,球果出籽率为6.2%,饱粒率达62.0%。  相似文献   

8.
无籽水晶石榴是我国科研人员采用高新技术,经过多年艰辛攻关改良选育而成的极珍稀石榴新品系。其9月中下旬成熟中秋节、国庆节两大节日开始上市),全果鲜红,亮丽美观,极其娇艳,表皮较厚,不裂果。极耐贮运,平均单果重550g最大单果重1176g,果肉淡红,果粒鲜红、硕大,百粒重73g,含糖26%,浓甜微酸,口感极佳,品质极上,乃稀世珍果。实际上该石榴仅有很少的果粒,这种果粒既不是硬籽,叉不是软籽或半软籽,也不是特软籽,而是一种看起来有形、吃起来无形的“籽”,这种“籽”吃起来同普通石榴肉几乎没有什么差别,这同无籽西瓜的情况有些相似,所以称其为无籽石榴。无籽,确是真正的无籽、绝对的无籽。因其果肉晶莹,半透明,所以又称其为无籽水晶石榴。  相似文献   

9.
据《平乐县志》记载,平乐县种植柿树已有近千年历史,县内主栽柿树为涩柿,专业书刊冠名为华南水柿,也称恭城水柿,县内农户俗称为柿花(果)。该品种以本地野山柿(俗称中籽,种子数约3000粒/kg)、短柄粉叶柿(俗称小籽,种子数约6000粒/kg)为最适砧木,根系十分发达,适应性强,尤以短柄粉叶柿的须根为最多。嫁接苗表现为  相似文献   

10.
 作为木本能源植物,文冠果的种子产量问题是制约其大力开发利用的主要因素。通过观测357个单株树形树势、叶片性状、果实性状、种子性状、产量相关性状、含油率等方面共26个性状,进行相关、多元回归和通径分析,找出影响其产量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产量与地径、冠幅、叶长、叶面积、果长、果宽、每果种子数、果实鲜重、结果个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果皮厚、心皮数、种长、种宽、百果重显著正相关,与枝下高呈极显著负相关。果实鲜重、出籽率、结果个数、每果种子数、种宽是影响单株种子产量的主要因素。果实鲜重、结果个数和出籽率对种子产量的贡献较大,是选择高产单株的主要选择性状。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不同色系鲜食葡萄品种各器官生物活性物质含量和各器官提取物总活性进行比较研究,为鲜食葡萄育种和生物活性物质利用提供有效依据。【方法】 以三种色系鲜食葡萄(各含一个有籽和无籽鲜食葡萄品种)为材料,分别测定果梗、果皮、果肉、葡萄籽中多酚、黄酮、原花青素含量,用自由基清除法评价各器官提取物的总活性,并使用相关系数法分析3种生物活性物质含量和总活性的相关性。【结果】 结果表明,不同色系葡萄品种中,黄绿色系与红色系果梗多酚含量高于紫黑色系品种,无籽品种含量高于有籽品种;黄酮含量以红色系品种含量最高,且无籽高于有籽品种。果皮中多酚、黄酮及原花青素含量与果皮颜色深浅有关,颜色越深含量越高;原花青素含量在黄绿色系与红色系葡萄品种中无籽显著高于有籽葡萄。果肉多酚含量紫黑色系有籽葡萄显著低于其它品种;原花青素含量紫黑色系显著高于红色系品种,黄绿色系及红色系品种有籽显著高于无籽品种。葡萄籽中多酚及原花青素含量变化具有随着果皮颜色加深而显著增加的变化趋势。生物活性物质抗氧化活性在果梗中黄绿色系与红色系品种显著高于紫黑色系品种,无籽品种高于有籽品种;在果皮中紫黑色系品种显著高于黄绿色系与红色系品种;在果肉中黄绿色系有籽品种显著高于无籽品种;多酚、黄酮含量与提取物总的抗氧化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 <0.01)。综上可知,鲜食葡萄果梗中含有丰富的多酚和黄酮物质,且红色系无籽品种显著最高,可将葡萄采果后果梗作为多酚和黄酮物质提取的原材料;鲜食葡萄多酚、黄酮、原花青素等生物活性物质随着果皮颜色加深而加深,可选育果皮颜色深且品质好的品种做鲜食葡萄;葡萄籽中含有丰富的多酚、黄酮、原花青素,可作为生物活性物质提取的原材料;鲜食葡萄提取物总抗氧化活性主要由多酚、黄酮决定。  相似文献   

12.
德庆贡柑资源群系主要数量性状遗传变异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柳建良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0):6096-6097,6099
[目的]为了研究德庆贡柑资源群系主要数量性状的遗传变异性。[方法]通过调查贡柑后代种质资源的性状表现,采用大样本进行多重分析对德庆贡柑资源群系主要数量性状的遗传变异性进行了研究。[结果]叶宽、树幅、果实纵径和果形指数的遗传变异系数最高,分别为66.92%、56.68%、54.57%和50.38%;单果重、可食率和果皮厚度的遗传变异系数较高,分别是54.57%、50.38%、43.69%、36.01%和31.07%;种子数、TSS和酸含量的遗传变异系数最低,分别为21.05%、23.48%和24.07%。幼龄贡柑树果实厚皮大果,水田种植的贡柑果实中等大、高糖高酸,旱坡地种植的贡柑中糖低酸高、口感好。果实品质有高糖高酸皮厚和高糖低酸皮薄类型,适合选育耐贮型或即食型的贡柑新品系。[结论]德庆贡柑资源群系主要数量性状表现较大差异的遗传变异性。树龄和土壤类型对贡柑果实品质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正>1.百子杂交一代籽用中早熟西葫芦新品种。长势旺,抗病性强,坐瓜率高。瓜圆筒形,嫩瓜色浅,老瓜淡黄色,籽粒中等,单瓜种子数400~500粒,每667平方米(1亩)产籽量150~200公斤,是目前产籽量最高的品种之一。(彩图参见73页图4)  相似文献   

14.
<正>无籽水晶石榴是我国科研人员采用高新技术选育而成的极珍稀石榴新品系。9月中下旬成熟,中秋节、国庆节上市。全果鲜红,亮丽美观,极其娇艳。表皮较厚,不裂果,极耐贮运。平均单果重550克,最大单果重1176克。果肉淡红,果粒鲜红、硕大,百粒重73克。含糖量26%。农甜微酸,口感极佳,品质极上,乃稀世珍果。该石榴仅有很少的果粒,既不是硬籽,也不是软籽或半软籽,同无籽西瓜有些相似,故称为无籽石榴。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香梨龟背果的单果重、种子数、偏歪程度、硬度、可溶性固形物等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龟背果多发生于宿萼果实和萼端未突起的果实;龟背状主要是由于果实纵向不均衡生长造成的;扁平面硬度大、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低;果实的饱满种子数少,且分布不均匀,扁平面无饱满种子或饱满种子少于膨大面的;龟背果是一类劣质畸形果。  相似文献   

16.
从中国文冠果Xanthoceras sorbifolium主要分布区,选取7个群体共1 044个单株进行种实采集,每株树采用四分法选取20个果实、50粒种子,对12个种实性状进行观测。采用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探讨文冠果群体间、群体内种实性状变异规律。结果显示:①群体间种实性状差异均极显著(P < 0.01),单位投影面积种子产量(CV=46.39%),结果数(CV=45.32%)等产量性状的变异系数较大。果形指数(CV=8.84%),种子横径(CV=11.50%)等种实形态性状的变异系数较小。②文冠果种实性状在群体间(表型分化系数为67.86%)和群体内变异(表型分化系数为32.14%)都较为丰富,且种实性状在群体间的变异大于群体内变异。③单位投影面积种子产量与果质量(r=0.786),结果数(r=0.782)和每果种子数(r=0.688)极显著正相关;种子含油量与每果种子数(r=0.765),种子横径(r=0.662),果实横径(r=0.627)和果实纵径(r=0.541)极显著正相关。④UPGMA聚类将7个群体分为3类。研究结果表明:朱代沟(ZDG)群体的单位投影面积种子产量(平均0.13 kg·m-2),每果种子数(平均17.6粒),结果数(平均77.7个)和果质量(平均3.67 kg)等产量性状均优于其他群体,可作为高产型种质资源收集的重点群体;坤都(KD)和承德(CD)群体种子含油量(平均0.35 g·g-1)高于其他群体,可作为高油型种质资源收集的重点群体。  相似文献   

17.
安江早香柚     
安江早香柚是用琯溪蜜柚和安江香柚杂交选育的柚子新品种,2010年通过了湖南省柚类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该品种叶片呈卵圆形,比较厚.果皮薄、金黄色、较光滑,富含香气.果大,平均单果重1.5公斤,最大3公斤.果肉白色中略带红色,少籽或无籽,柔软多汁,甜而不酸,糖度达14度,吃后爽口,无苦麻味,品质上乘,风味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选育兼具大果和优质特征,适应广东当地生态条件和消费习惯的枇杷新品种.【方法】以国内优良当家品种‘早钟6号’与4个西班牙大果枇杷品种‘Javierin’、‘Peluches’、‘Marc’和‘Ullera’为亲本进行杂交育种,对正交群体后代株系的成熟果实的平均单果质量、果肉颜色、可溶性固形物(TSS)含量、糖酸度、种子数进行测定或评价.【结果和结论】初步从杂种后代中选出了15个平均单果质量、TSS含量都超过了‘早钟6号’的较优株系,进而选出ZJ14、ZJ191、ZM24等3个糖酸比高于‘早钟6号’的重点株系;杂种后代株系平均单果质量和TSS性状分离广泛,平均单果质量有逐渐减小的趋势,仅有5.26%的杂种后代株系的平均单果质量达到真正的大果标准(m50 g);TSS有逐渐增加的趋势,超过50%单株的TSS含量存在超亲优势现象;杂交后代果肉颜色出现变异,杂交双亲都是黄肉果,杂交后代果实既有黄肉果又有白肉果;并发现果实大小(单果质量)与风味品质TSS之间存在比较明显的背离;后代株系总糖度、可滴定酸含量分别遗传双亲的高糖高酸性状,今后可能会培育出高糖高酸风味浓的新品系.  相似文献   

19.
《中国农村科技》2005,(1):53-53
英国国际园艺研究所正在培育无籽苹果,第一批无籽苹果树有望今年开花结果。研究者在自然界发现了两种无籽苹果,虽然这两种苹果又硬又酸,无法入口,但这两种野生苹果的无籽基因对于培育酸甜可口的苹果非常有用。他们用优良的普通苹果的花粉与无籽野生苹果授粉,经两代杂交,培育出口感较好的无籽苹果。每培育一代苹果树约需要5年时间,每培育出一代无籽杂交苹果则大约需要10年时间。英国国际园艺研究所正在培育无籽苹果,第一批无因对于培育酸甜可口的苹果非常有用。他们用优良的普籽苹果树有望今年开花结果。通苹果的花粉与无籽野生苹果授粉,经两…  相似文献   

20.
3种入药甘草的种子特征及鉴别指标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别对‘甘草’、‘光果甘草’、‘胀果甘草’3种甘草属植物的果穗、果荚及种子进行了形态学描述,测量了果穗的大小、果穗中的果荚数,果荚的大小、果荚中的种子数,种子大小、种子直径和千粒质量.结果表明:‘胀果甘草’种子直径最大,为2.93mm,‘光果甘草’种子直径最小,为2.55mm,‘甘草’略小于‘胀果甘草’,为2.92mm;‘胀果甘草’千粒质量最大,为10.7g,‘光果甘草’千粒质量最小,为6.2g,‘甘草’的千粒质量介于两者之间,为6.9g;‘光果甘草’单个果穗平均种子产量最大,为0.832g,‘甘草’最小,只有0.400g,‘胀果甘草’介于两者之间,为0.688g;通过肉眼观察果穗和果荚形态学特征容易将3种甘草区分,通过研究种子形态特征和鉴别指标也可将3种甘草明准确区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