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不同抽气率下细粉分离器流场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细粉分离器是中间储仓式电站锅炉制粉系统中的重要设备。传统细粉分离器效率低下,造成排粉风机磨损、汽温波动等问题。有关试验表明,在分离器底部抽取一定量的气体是提高其分离效率的有效途径。采用RNG k-ε模型,对下抽气细粉分离器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其内部气流流动特性,并与传统细粉分离器比较,分析抽气对分离器流场和分离效率的影响,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细粉分离器工作过程和存在的问题,通过对细粉分离器加装二次分离元件提高了分离器的分离效率,并对加装二次分离元件后的流场进行了计算和测试,阐述了二次分离元件对细粉分离器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某电厂细粉分离器改造后分离效率降低,排粉机磨损严重,给锅炉机组安全经济运行带来不利影响。采用FLUENT数值计算软件,对该型细粉分离器改造前、后进行了大量的数值计算。结果表明,数值模拟与实际运行情况相吻合。在详细分析改造后细粉分离器实际运行情况的基础上,给出分离效率下降的可能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改造方案。用FLUENT软件对提出的改造方案进行数值计算,预报改造后的效果,论证分离效率下降的原因,同时为细粉分离器的进一步改造提出方案。  相似文献   

4.
建立了电站锅炉细粉分离器性能分析模型。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引入了试验研究,加强了模型对实际工作状况的模拟。利用数学模型对分离器的性能进行了数值仿真研究,讨论了煤粉颗粒的特性、分离器的总体参数等对分离效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本文详细介绍了细粉分离器的工作原理,分析研究了耒阳电厂670t/h锅炉细粉分离器效率偏低的原因,提出了对原有分离器进行技术改造的新途径。试验结果和实际运行表明:耒阳电厂670t/h锅炉细粉分离器技术改造是成功的,创造的经济效益是显著的。  相似文献   

6.
HG-XBY-4250型细粉分离器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HG—XBY—4250 型细粉分离器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并在细粉分离器的改进中得到了实施,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HG—XBY—4250型细粉分离器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HG-XBY-4250型细粉分离器存在的问题分析,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并在细粉分离器的改进中得到了实施,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火力发电厂细粉分离器分离效率的理论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火力发电厂制粉系统中的细粉分离器进行了实验测试和理论研究,建立了细粉分离器分离效率的理论模型。  相似文献   

9.
300MW机组细粉分离器效率偏低原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石门电厂,湘潭电厂B厂300MW火电机组细粉分离器效率,制粉系统通风量等测试结果为依据,分析论证了细粉分离器效率偏低的主要原因是设备选型不当和结构不合理,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A,B,C3种技术改进方案,对在运机组的细粉分离器技术改造及新厂的设备选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介绍细粉分离器结构,根据细粉分离器效率计算的相关规定,采用煤粉等速取样装置、涡街风速仪、电子微压计、FLUKE等试验仪器进行试验,获得计算细粉分离器所需参数,带入计算模型中求得分离效率;试验结果验证了此方法的正确性,符合验收或改造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针对锦州发电厂1号炉原细粉分离器分离效率低、乏气带粉量多、排粉机磨损严重、飞灰可燃物含碳量高等问题,设计了新型螺旋隔室双级分离式细粉分离器,并对锦州发电厂五号炉进行了改造。改造后分离器分离效率提高了2.66%,乏气含粉量减少了21%左右,达到了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12.
黄钢英  李永华  杨小海 《发电设备》2012,26(6):431-433,443
针对某电厂轴向粗粉分离器存在的缺点,对原粗粉分离器结构和参数进行了优化改造。对改造前、后的粗粉分离器性能进行了现场试验和分析。结果表明:改造后的动态分离器提高了分离效率和煤粉均匀性,改善了锅炉燃烧状况。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双轴向粗粉分离器流动特征,利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研究现有轴向粗粉分离器内气体速度、压降、湍流强度等流动特征以及颗粒浓度和流线图,结果表明,轴向粗粉分离器的煤粉细度大、粉管浓度偏差大,进粉口、顶盖处等有效空间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分离器顶端积粉严重且出口压降大.提出了优化方案并进行了示范应用,制粉系统性能指标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4.
龙锋 《湖北电力》1999,23(3):42-43,49
针对现行使用的木块分离器的分离效果不佳,导致粗粉分离器,细粉分离器,给粉机,风管堵塞,运行情况不良;而且清理木块分离器频繁,强度大,操作复杂,增加了磨煤机的磨损等问题,地木块分离器进行了改进,解决了以上不足,提高了锅炉 支行的安全经济性。  相似文献   

15.
宾谊沅  隆斌 《湖南电力》2011,31(1):25-27
电站锅炉细粉分离器效率测试通常采用直接测试方法.但该方法相对复杂,其准确性受天气、管道布置、测量位置等客观因素的影响.提出一种通过测量制粉系统投退前后锅炉热负荷的变化来间接测算细粉分离器效率的方法,该方法在巴陵石化热电事业部4号炉上进行了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简单可行,其测算结果与标准推荐方法测试结果相近.  相似文献   

16.
Fe3O4磁粉掺硅后矫顽力大幅度提高,硅的加入导致Fe2O3磁粉内应力的产一,内应力是提高磁粉矫顽力的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7.
碱性锌锰电池的技术进步及发展潜力   总被引:14,自引:6,他引:8  
介绍了近年来碱性Zn/MnO_2电池的工艺进展,在正极中采用高活性MnO_2、较细的石墨粒子,在负极中使用细粒径锌合金,去汞、镉、铝,以及采用适宜的胶凝剂,缓蚀剂,减小筒壁厚度,使用适宜涂层;使用多孔更薄加有表面活性剂的隔膜;以及其他可提高碱性Zn/MnO_2电池性能的措施。指明碱性Zn/MnO_2电池仍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18.
结合一台冷一次风正压直吹式MPS型中速磨煤机,研究了分离器叶轮转速、风煤质量比和液压加载压力对贫煤和烟煤煤粉细度的影响。测试结果表明:各级叶轮转速下,混煤(70%贫煤+30%烟煤)煤粉要粗一些,R90差异约3%;在相同风煤质量比下,贫煤煤粉比烟煤煤粉细,R90也相差3%左右;液压加载压力5~8MPa时R90变化1%~5%,且烟煤煤粉R90高于贫煤煤粉R90值。  相似文献   

19.
CFB锅炉石灰石粉制备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兵  万承军  刘毅 《电力技术》2014,(4):153-159
循环流化床(CFB)锅炉石灰石粉制备系统的产品粒度分布特性直接影响着炉内脱硫效果及石灰石粉的利用率,细碎和分选是石灰石粉粒度控制的关键环节.为有效控制石灰石粉粒度和降低生产成本,越来越多拥有CFB锅炉的电厂放弃外购成品石灰石粉,选择在厂内配置石灰石粉制备系统.结合工程实例,简单介绍石灰石的细碎和分选设备,重点对“AUBEMA破碎机+振动筛”、“柱磨机+瀑流式选粉机”和FAM公司细碎机等3种石灰石粉制备系统的技术经济性进行了对比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柱磨机配套瀑流式选粉机的制备系统具有经济性好、单机出力大、对石灰石粉含水率不敏感、维护工作量小等优点,是大型CFB锅炉石灰石粉制备系统较为合理的选择.  相似文献   

20.
A method for producing ultrafine powders by electrohydrodynamic (EHD) atomization is described. The tip of a consumable electrode (fine wire or rod) is melted by means of electron bombardment. Atomization of the molten wire tip material is accomplished by applying high potentials to the wire feedstock. The expended material is replenished by an automatic wire feed mechanism. The process produces high-quality ultraclean spherical powders, extending the lower range of particle sizes available from conventional atomization methods. This new process avoids many problems associated with EHD atomization employing nozzle and reservoir components. The process provides crucibleless melting, contamination-free powders, and the ability to process high-temperature material (>3000°C). Although currently a laboratory process, this fine powder technology has scaling potential for producing powders of engineering significance. Materials which can be processed by this technology include metals (e.g., Ta, Mo, and metals which are corrosive in the liquid state such as Ti or U), alloys, ceramics, and ceramic-metal combinations. The availability of powder in the form of micrometer and submicrometer spherical particles opens new vistas for material processing applications. The advantages anticipated include controlled microstructures, including rapidly solidified features, amorphous or fine-grained morphologies, material with properties that approach the ideal sinterable powder, and powders with large surface area per unit mass for surface active or dispersive behavior. Potential areas of application include powders for catalysis, injection molding, thick-film pastes, film processing, conductive pastes, and adhesiv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