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聚异丙烯膦酸在长庆油田解堵过程中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长庆油田低渗、非均质严重、矿物中绿泥石含量高、酸化效果差的特点,研制了缓速性能好的IPPA酸、酸液添加剂来解决长庆油田酸化效果差的问题。结果表明,IPPA酸液体系具备增强酸液的缓速及抑制二次沉淀功能,提高了酸化效果。现场实施缓速深部酸化8口井,成功率为90%,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针对长庆靖安油田低渗、非均质严重、矿物中绿泥石含量高、酸化效果差的特点,研制了缓速性能好的IPPA酸液体系,解决长庆油田酸化效果差的问题。结果表明:IPPA酸液体系具备增强酸液的缓速及抑制二次沉淀功能,提高了酸化效果。现场实施缓速深部酸化8口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石南油田缓速酸酸化解堵体系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南油田属于低渗透砂岩储层,经过多年开采后储层堵塞严重,迫切需要进行深部解堵.根据储集层物性特征及敏感性分析,确定化学缓速酸为该地区的酸化体系.通过比较不同缓速酸的溶蚀能力,筛选出一种缓速酸体系SN12(10%盐酸+5%色胺酸+3%腐植酸),并对酸液添加剂配方进行了优选.岩心模拟酸化实验结果表明,注入SN12缓速酸后,随着酸岩反应时间的延长,岩心渗透率大幅度提高;且随着缓速酸注入量的增加,酸化效果大幅度提高;动态长岩心酸化效果评价结果表明,SN12缓速酸的深部酸化改造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4.
FSH-01泡沫酸对高温高盐油层适应性动态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一种新研制的泡沫酸进行了缓速性能、分流性能、返排性能的动态评价。结果表明,这种泡沫酸在温度120℃、矿化度16×104mg/L及含油10%~30%条件下具有以下特性:①在相同反应条件下,2h之内的溶蚀率明显低于对比酸液,具有良好的缓速性能;②对高渗透率岩心表现出暂堵作用,使后继酸液进入中低渗透岩心,压力平衡后,高低渗透率岩心同步进酸,显示出了较好的分流性能;③返排率随渗透率的增加而增加,3个试验样品的返排率都大于78%,比常规酸液要高的多,说明该泡沫酸具有良好的返排性能。  相似文献   

5.
文留油田低渗透砂岩储层重复酸化用酸液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中原文留油田文 16断块储层渗透率低 (2× 10 -3 ~ 6 0× 10 -3 μm2 ) ,温度高 (12 3~ 130℃ ) ,长石含量高 ,油井重复酸化效果差、有效期短。分析了用土酸或含 (潜在 )氢氟酸的酸液处理砂岩储层造成的各种伤害 ,提出了对重复酸化用酸液的要求 ,包括氢氟酸含量适当 ,减少二次伤害等。根据这些要求研制了适合中原油田砂岩油藏重复酸化用的由膦酸、脂肪酸酯和含氟盐组成的有机缓速酸 ,提出了前置酸 (10 %~ 15 %盐酸或盐酸 /醋酸 添加剂 )—主体酸 (有机缓速酸 )—后置酸 (10 %~ 15 %盐酸 添加剂 )—顶替液酸液体系。在短岩心模拟实验中 ,有机缓速酸提高岩心渗透率的幅度高于低伤害酸 (磷酸 /氢氟酸 /盐酸胶束酸 ) ,低伤害酸又高于常规土酸。在长岩心模拟实验中 ,有机缓速酸提高串连 3段岩心渗透率的幅度均远高于低伤害酸。在现场试验中将有机缓速酸体系用于 4口井的再次酸化 ,均获得了良好的增油效果 ,详细介绍了两口经过土酸类酸液处理但效果不佳的油井再次酸化的情况和效果。图 2表 4参 4。  相似文献   

6.
针对河南油田砂砾岩厚油层特高含水期开发特点及常规酸化处理半径小、重复酸化效果较差的情况,研制出了以有机酸和含氟盐为主要成分的 HS— 12缓速酸酸液体系,并配套了机械细分酸化工艺及暂堵酸化工艺。室内试验结果表明,该酸液体系对河南油田油层岩屑溶蚀率高,缓速性能好,有效作用时间长,可进行地层深部酸化,残酸不会造成二次沉淀伤害,岩心渗透率可提高2倍以上。近三来在河南油田现场应用 34口井,有效成功率达 90%以上。增注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7.
砂砾岩厚油层缓速酸酸化技术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河南油田砂砾岩厚油层特高含水期开发特点及常规酸化处理半径小、重复酸化效果较差的情况,研制出了以有机酸和含氟盐为主要成分的HS-12缓速酸酸液体系,并配套了机械细分酸化工艺及暂堵酸化工艺。室内试验结果表明,该酸液体系对河南油田油层岩屑溶蚀率高,缓速性能好,有效作用时间长,可进行地层深部酸化,残酸不会造成二次沉淀伤害,岩心渗透率可提高2倍以上。近三年来在河南油田现场应用34口井,有效成功率达90%以上。增注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8.
泡沫酸缓速深部酸化技术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耀勤 《石油地质与工程》2009,23(1):113-114,117
常规酸化工艺存在对纵向渗透率差异大的油层无法实施均匀改造、底水油层酸化后高含水、酸液与储层及污染物反应速度过快起不到深部解堵作用等问题,因此,开展泡沫酸缓速深部酸化技术研究显得十分必要。研究工作通过筛选发泡剂等方法确定了泡沫酸的配方,采用岩心流动实验评价了泡沫酸对含水和高渗岩心的选择性封堵能力及缓速性能。现场试验效果证明泡沫酸酸化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研制了一种适用于高温砂岩储层酸化的缓速液,由有机膦酸HA、HCl及HF的混合物组成.通过室内实验和理论分析,研究了HA缓速酸体系的缓速特性,结果显示:HA为多元弱酸,能逐步电离出H+,可有效地实现深部、缓速酸化效果;在酸化过程中该酸与黏土矿物和管道壁面的金属离子生成一层薄膜,该薄膜也具有缓速的作用,并能起到降低腐蚀的作用;微观分析结果表明,HA还具有良好的防止二次沉淀生成和稳定黏土的作用;岩心流动实验结果表明,该体系适用于高温砂岩储层,能有效地增加岩心的渗透率,降低流体的注入速率从而增加HA酸液与岩心的接触时间,岩心的渗透率值将稳步增加.HA缓速酸体系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马超  赵林  杨海  周超  张珂涵 《油田化学》2020,37(4):604-608
针对高石19井区西北部气井温度高、常规自转向酸高温降黏导致酸化效果不理想的问题,以含芥酸酰胺羟磺基两性表面活性剂黏弹性转向剂、抗高温酸化缓蚀剂、阳离子低聚物抗温剂等为原料制得自转向酸。评价了自转向酸的抗温性、缓蚀性、缓速性能和自转向性能,并在天东110井进行了现场应用。结果表明,自转向酸适宜的配方为20% HCl+8%转向剂EP-306B+2%铁离子稳定剂TYL+2%酸液缓蚀剂GSY+1%酸液缓蚀增效ZXJ+1%阳离子低聚物DJW+6%有机酸YJS。自转向酸的抗温性和缓蚀性能较好,在150℃下与岩屑反应后的最高黏度为48 mPa·s,对钢片的腐蚀速率为49.8 g/(m2·h)。自转向酸的缓速性能良好,与岩屑反应40 min后酸液质量分数仅降低3%。对高110井渗透率倍数为21.4的2块岩心进行酸化,对低渗透率岩心的改造率为72.2%,具有良好的自转向性能。在天东110井自转向酸酸化中取得预定的酸化效果,残酸返排率达到70%,实现储层有效均匀改造。该自转向酸体系在高温气井非均质地层具有良好的酸化效果。  相似文献   

11.
低浓度压裂液体系在长庆致密油藏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长庆致密油藏低孔、低渗、低可动流体饱和度的特点,研制了稠化剂浓度为 0.15%~0.2%的低浓度压裂液体系(LCG)。该体系具有良好的耐温耐剪切性能、流变性能和破乳性能,破胶快速彻底。岩心损害率为 25.1%,压裂液残渣含量仅为 156 mg/L,不足以往使用压裂液的三分之一,降低了压裂液残渣对裂缝导流能力的损害。现场应用 7口井,投产 3个月后的产量和比采油指数分别为对比井的 1.59倍和 1.93倍,为致密油藏高效改造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针对川西低渗气藏储层特性及损害机理,在重质碳酸钙类刚性颗粒表面接枝部分交联的聚合物制得储层保护剂SMRP-1,将其与井壁修补强化剂等复配制得低损害钻井液.室内评价了SMRP-1的阻渗性、酸溶性、与常见水基钻井液体系的配伍性,考察了低损害钻井液的各项性能,并在川西陆相低渗气藏储层江沙209HF井进行了现场应用.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13.
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延长组长3 油组成岩作用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姬塬地区延长组长3 油组是陆相三角洲背景下的岩性油藏,骨架砂体是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储层岩性为长石砂岩和岩屑质长石砂岩,岩石成分成熟度偏低,结构成熟度较好。孔隙度均值为12. 62 % ,渗透率均值为0. 8 ×10- 3 μm2 ,是典型的低孔、低渗油藏。根据扫描电镜、铸体薄片、阴极发光及X 衍射等资料,对研究区的成岩作用进行了研究,认为长3 油组现处于早成岩期B亚期向晚成岩期A 亚期过渡时期。研究区成岩各阶段均为酸性(p H < 6. 5) 环境,在早成岩期为开启型弱酸性水循环环境,在晚成岩期为封闭型弱酸性水循环环境,这都为溶蚀作用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机械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和交代作用是造成长3 油组储层物性变差的主要原因。溶蚀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储层物性。  相似文献   

14.
随着能源需求日趋紧张,向深部高温、低孔低渗油气储层进军已经成为很多油田区块保障产能和增加产量的一个重要战略.而钻井过程中高温、低孔低渗储藏面临的储层伤害问题,因为钻井液技术的局限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为此,研制开发了1套抗温达170℃的无黏土相抗温水基钻井液体系PRD-HT,该体系高温稳定性、综合性能良好,为高温、低孔低渗油气田的安全高效开发提供了有力的钻井液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5.
张烈辉  李允 《天然气工业》2004,24(10):80-82
对于低渗透气藏,压力变化引起的介质变形导致储层孔隙度、渗透率变化明显,对气藏开发动态有较大的影响,并且低渗透气藏的流—固耦合效应较中高渗透率气藏强得多。因此,在低渗透气藏模拟中考虑流—固耦合效应可以合理地预测气藏开发动态。此外,由于低渗透气藏渗流机制的特殊性,其渗流曲线偏离达西定律,且存在启动压力梯度,造成低渗气藏的耦合模拟更加复杂。文章基于对低渗透气藏储层特征及渗流机理的认识,将渗流力学和弹塑性力学相结合,建立了低渗透气藏流—固耦合渗流数学模型、数值模型和模拟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对四川某低渗气藏开发过程中储层参数、开发指标的变化进行了模拟计算,还比较了考虑介质变形的耦合模型和不考虑介质变形的刚性模型的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目前部分海上中低渗油藏薄互层较为发育,具有孔隙结构复杂、局部物性差、层内非均质强等储层特征,导致整体呈现“注不进水,采不出油”现状,严重制约了油田开发效果和储量动用程度的提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纳米增注体系,为海上油田中低渗油藏注水开发提供一套有效的解决方案。方法 通过室内实验性能评价方法对体系润湿性、除垢性能、渗透率改善性能进行研究。结果 纳米溶液处理后岩心由亲水变为疏水,平均岩心润湿角提高20°左右,使流过的水分子发生速度滑移,减少流动阻力;纳米溶液有助于剥离后的有机垢分散,洗脱率达到92.3%,避免剥离后有机垢的二次沉淀堵塞,并且能有效溶蚀矿物,溶蚀率达到43%,起到很好的解堵除无机垢效果;岩心经过纳米溶液驱替后,平均渗透率提高32.6%,平均注入压力下降35.9%。结论 现场应用结果表明,该技术可显著提高注水井吸水能力,措施后注入压力下降46.7%,注入量增加8倍,吸水指数提高12.2倍,有效期是常规酸化的4倍以上。  相似文献   

17.
综合利用岩心、薄片等资料,对低渗透砂岩储层的特征与形成机理进行了研究。低渗透砂岩储层具 有成分和结构成熟度低、孔隙结构差、物性差、压力敏感性强、裂缝发育和非均质性强的特点。在概括沉 积、成岩和构造作用对其控制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储层的形成机理,认为:沉积作用是形成低渗透砂岩储 层的最基本因素;成岩作用对其影响具有双重性;构造作用形成的裂缝可作为裂缝性低渗透砂岩储层的 主要渗流通道。  相似文献   

18.
致密低渗气藏储层应力敏感性及其对单井产能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8,他引:6  
采用变出口端回压应力敏感实验方法,具体实测了大牛地致密低渗气藏储集层岩样不同驱替压差下的渗透率,根据实测的结果回归出大牛地致密低渗气藏储集层应力敏感性的幂函数关系式,总结了储层渗透率随气藏压力的变化规律。在考虑储集层应力敏感影响的情况下,推导出新的产能方程,计算了渗透率变化对单井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大牛地致密低渗气藏储集层应力敏感性在30%-70%之间,在考虑储集层应力敏感性的条件下,气藏单井产能降低,平均绝对无阻流量是渗透率为常数时的76.4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