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正>宫颈癌是一种常见的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在我国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占女性恶性肿瘤的第二位,占全球第四位,且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1])。宫颈上皮内瘤变是目前公认的癌前病变,与宫颈浸润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宫颈癌严重威胁女性的生殖健康,对宫颈癌及宫颈癌前病变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应引起广大妇产科工作者高度重视的事。笔者所在辖区积极开展对35~64周岁的农村妇女进行宫颈癌的免费筛查工作,现选取2017年在该区宫颈癌筛查中,进行宫颈活检或者手术,最后病理确诊为宫颈病变的60例患者,通过对宫颈刮片  相似文献   

2.
电子阴道镜对宫颈病变的临床诊断价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阴道镜在子宫颈病变中的临床应用及诊断价值分析。方法临床肉眼观察发现宫颈病变并应用电子阴道镜检查共516例,在阴道镜直视下对449例进行宫颈组织活检。结果慢性宫颈炎395例,尖锐湿疣10例;CIN41例,宫颈癌2例;宫颈结核1例;阴道镜检阳性率87·02%,阴道镜病理检查符合率97·55%,宫颈CIN和宫颈癌阳性检查率为9·58%。结论应用电子阴道镜筛查宫颈癌可达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宫颈癌前病变和早期宫颈癌,阻断癌前病变的发展,降低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具有很重要的临床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临床结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2年8月至2013年12月于我院妇科门诊进行就诊的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患者238例,对其临床结果及不同年龄分布情况进行分析。结果相较于其他年龄组,年龄段在26~40岁的女性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发病率最高,P<0.05。结论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的多发年龄为26~40岁这一年龄段,应早发现早治疗,从而有效减少临床疾病发生率,有积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正>宫颈癌是妇女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宫颈细胞学检查是临床筛查宫颈癌前病变的常用方法,一直受到人们关注。对宫颈癌患者进行早诊断早治疗是提高治疗效果的关键[1]。传统巴氏涂片检查虽然能早期诊断宫颈癌,但存在较高的假阳性诊断率,近年来出现了一些新的细胞学技术如新柏氏液基细胞技术(TCT)明显提高了宫颈病变的阳性检出率,使患者得到早期诊断,有效降低了宫颈癌的发病率。本文对TCT阴道镜及组织病理检查在宫颈癌前病变筛查的应用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5.
宫颈病变是女性最常见的疾患之一,发病率呈逐年上升之势,其最多见的是慢性宫颈炎,最严重的是宫颈癌,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包括宫颈非典型增生和原位癌(CIS),为宫颈浸润癌发生发展的前期过程,是宫颈癌早防、早治的重要阶段。近年来,随着阴道镜、TCT、HPV检测等手段的逐渐普及,越来越多的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被发现,传统的宫颈锥形切除术在其诊断和治疗中突显出独特的价值,尤其是对年轻有生育要求的CIN患者。我院采用宫颈锥形切除术治疗慢性宫颈炎和宫颈CIN,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宫颈刮片联合阴道镜筛查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自愿接受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筛查的已婚农村妇女10005例进行宫颈刮片检查,异常者行阴道镜检查。结果 846例宫颈刮片异常及肉眼检查异常,进一步进行阴道镜检查,共有95例进行阴道镜下宫颈活检病理检查,其中37例病理检查异常。结论宫颈刮片联合阴道镜对宫颈癌及癌前病变诊断在临床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宫颈疾病患者健康教育,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提高自我保健意识,防止宫颈癌前病变转变为宫颈癌.方法 对就诊于我院宫颈疾病门诊的患者给予系统化的宣教,从发病相关因素、高危人群、普查及诊治方法,以及如何识别宫颈疾病的危险、因素等方面给予宣教.结果 通过健康教育,患者对宫颈疾病的普查、防治有新的认知.缓解患者恐惧与焦虑心理,调动患者主观能动性,提高了患者对医院的满意度.结论 健康教育使患者获得了自我保健知识,树立新观念,使宫颈癌前病变得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相似文献   

8.
刘勇鸿  路虹 《河北医药》2013,35(12):1861-1862
宫颈是人体特殊的解剖部位,近年来宫颈发生病变的几率明显增高,宫颈癌的发生率成为仅次于乳腺癌的第二大恶性肿瘤[1,2]。宫颈癌前病变向宫颈癌转变过程诊断成为临床治疗宫颈病变的重要课题。本研究通过对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诊断情况进行分析,拟探讨诊断宫颈病变的有效方法,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9.
人类乳头状瘤病毒感染与宫颈病变的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陈丽萍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24):3401-3402
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umanpapillomavirus,HPV)是一种嗜上皮性病毒,在人和动物中分布广泛,有高度特异性。HPV感染与宫颈癌及宫颈癌前病变有相关性,是宫颈癌发生的危险因素。对已婚妇女进行检测HPV感染,对早发现、早治疗宫颈癌具有积极意义。本研究对宫颈疾病筛查的女性患者检测的HPV结果进行分析,为今后临床工作提供经验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电子阴道镜检查在宫颈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05年1月至2008年6月在奉贤区妇幼保健所作电子阴道镜检查、病理活检和巴氏涂片的6576例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有关数据作统计学分析。结果电子阴道镜检出:宫颈炎6339例、癌前病变227例、宫颈癌10例;病理检出:宫颈炎6183例、癌前病变382例、宫颈癌11例;巴氏涂片检出:宫颈炎382例、癌前病变45例、宫颈癌1例。结论电子阴道镜筛查宫颈癌方便、安全、准确,可起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具有显著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路沛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18):2740-2742
目的:探讨宫颈癌前病变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将我院诊断与治疗的251例宫颈癌前病变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部病例均经三阶梯技术诊断:即细胞学联合高危人乳突瘤病变(HPV)检验,阴道镜检查、组织病理诊断。治疗以LEEP手术和全子宫切除。全部病例随访至今,无浸润癌发生,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结论:实施三阶梯技术诊断宫颈癌前病病变,并予以及时、合理的治疗是阻断宫颈癌发生、发展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估人乳头瘤病毒(HPV)基因分型检测和液基细胞学检查(TCT)在宫颈轻、中度卜皮细胞内瘤变(CINI—CIN2)中的诊断作用及意义。方法对我院2008年11月-2010年11月期间401例因宫颈癌前病变(CIN1-CIN2)要求宫颈环切的患者的HPV分犁基因检测情况勺液基细胞学检查结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HPV的灵敏性较TCT明显增高(P〈0.01),TCT和HPV基因分型检测结合能提高宫颈病变的检出率;宫颈癌前病变中HPV感染以高危基因组的16、52、58、18亚型感染多见,HPV16型感染引起高度病变的几率较HPV52型和HPV58型明显增高(P〈0.01)。结论高危HPV感染是宫颈癌及癌前病变发病的主要致病因子,HPV16型感染易导致宫颈高度病变;HPV基因分型检测和液基细胞学检查结合,可以提高宫颈癌前病变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广州市北部山区农村适龄妇女宫颈癌筛查率、检出率、早诊率状况.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回顾性研究方法,对2009至2013年广州北部山区农业户籍35~64岁妇女的宫颈癌筛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本次宫颈癌筛查62 147例,宫颈癌筛查平均年龄48.65岁,宫颈癌筛查率为110.76%(62 147/56 112).宫颈癌筛查检出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Ⅱ、CINⅢ/原位癌)+Ⅰa期宫颈癌病变检出率135.16/10万(84/62 147),宫颈癌及癌前病变(CINⅡ、CINⅢ)检出率为156.08/10万(97/62 147),其中宫颈癌检出率为20.92/10万(13/62 147).宫颈癌的早诊率为86.60%(84/97).结论 山区适龄妇女生殖健康状况不容忽视,应定期开展宫颈癌筛查,早期发现并治疗宫颈癌前病变,提高妇女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4.
阴道镜在宫颈癌筛查中的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阴道镜在检查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应用OLYMPUS阴道镜检查患者1865人,其中840例有评价意义。结果:阴道镜诊断与镜下活检的组织学比较,包括相差Ⅰ级在内,符合率为89.76%,而细胞学结果与组织学的符合率仅71.5%。阴道镜下活组织检查128例宫颈癌,阴道镜检和细胞学两种诊断方法相比,二者有显著差异。χ2=89.30,P<0.01。结论:对检出癌的敏感性而言,阴道镜检优于细胞学。所以,阴道镜检查是诊断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另一个可靠方法。阴道镜检和细胞学合用,不仅提高了宫颈癌的早期诊断率,并减少了各自的假阴性。  相似文献   

15.
张金瑾 《安徽医药》2014,(5):895-897
目的观察并分析宫颈锥形切除对阴道镜下多点活检诊断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及早期宫颈癌的再评价,提高宫颈癌的确诊率,给疾病进一步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该院2005—2012年112例经阴道镜活检病理诊断CIN或早期宫颈癌的病人在LEEP刀下行宫颈锥切术再行病理检查病理诊断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以宫颈锥切病理为准,CINⅠ23例,CINⅡ38例,CINⅢ34例,原位癌11例,浸润癌6例,对比阴道镜多点活检病理结果相符合有67例,不符合45例,其中诊断不足有21例,诊断过度24例。112例LEEP诊断为宫颈浸润癌的有11例,阴道镜下活检漏诊率为8.6%。结论阴道镜下多点宫颈活检对CIN的诊治有局限性,联合宫颈锥切可实现宫颈癌的正确诊断,并避免隐匿性宫颈癌的漏诊,可以对宫颈癌的进一步诊断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梁欣  黄锐  吴绮霞 《肿瘤药学》2013,(5):353-356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的病毒负荷量与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妇科门诊进行宫颈病变检查的患者2290例,检测所有患者高危型HPV-DNA的载量并对其宫颈组织进行病理活检。结果 2290例宫颈病变患者中,病理诊断为慢性宫颈炎占93.58%;Ⅰ期癌前病变占1.83%;Ⅱ期癌前病变占1.62%;Ⅲ期癌前病变占1.79%;宫颈癌占1.18%;537例患者高危型HPV-DNA检测结果为阳性;其余为阴性。慢性宫颈炎、Ⅰ、Ⅱ、Ⅲ期癌前病变、宫颈癌的高危型HPV病毒负荷量的四分位数间距分别为:0.35~0.15 pg·mL-1、38.52~0.20 pg·mL-1、516.89~3.88 pg·mL-1、420.82~16.66 pg·mL-1、1243.81~14.53 pg·mL-1。与宫颈炎患者比较,Ⅰ、Ⅱ、Ⅲ期癌前病变、宫颈癌患者的病毒负荷量显著升高(P<0.05)。Ⅰ期癌前病变患者的病毒负荷量显著低于Ⅱ、Ⅲ期癌前病变和宫颈癌患者(P<0.05)。结论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的病毒负荷量与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中的表达,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HPV检测尽早筛查出患宫颈上皮内瘤变的高危人群。并对术前术后随访中高危型HPV变化与病变残留复发情况进行动态观察及分析,以便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方法对169例宫颈病变患者采用杂交捕获技术对HPV进行筛查,并通过阴道镜对可疑病灶多点活检。结果 169例宫颈病变患者中HPV阳性者68例(40.2%),阴性者101例(59.8%);病理活检慢性炎症73例(43.2%),宫颈癌及癌前病变96例(56.8%);HPV阳性患者的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率为70.8%(68/96)。结论检测高危型HPV不仅可以发现现行的宫颈疾病患者,还可以发现存在高危风险的人群,是监测CIN的一个重要的指标;通过检测高危型HPV,有针对性地进行活组织病理检查,可有效地指导临床,有助于探讨CIN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阴道镜检查对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09年12月在本院妇科门诊经阴道镜检查并取活检诊断为CIN,继之行宫颈LEEP环切术或宫颈锥切术治疗的124例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阴道镜下组织学诊断与宫颈LEEP环切术或宫颈锥切术最后诊断符合率为69.35%(86/124),不符合率为30.65%(38/124),其中级别升高者占7.26%,其中有4例最终诊断为宫颈浸润癌,漏诊率为3.23%(4/124);级别降低者占23.39%(29/124)。结论:阴道镜检查在诊断CIN和宫颈早期浸润癌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但对高级别的CIN应结合宫颈LEEP术或电刀锥切术作为进一步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本地区宫颈癌及宫颈癌前病变发病现状,探讨宫颈病变筛查的方法与现状的关系。方法 2744例来诊妇女(其中大部分为健康查体人员)进行检查,首先对2744例全部进行液基超薄细胞学检查(TCT);第2步对TCT阳性146例进行HPV-DNA二代杂交捕获技术(HC2)检查;第3步对前两步检查均为阳性者49例给予阴道镜下取活检病理检查。结果 2744例进行TCT筛查,阳性结果147例,阳性率5.36%,其中1例癌转诊;146例TCT阳性者进行HPV-DNA检测,高危型HPV阳性者49例,阳性率为33.56%;对两项同时阳性49例行阴道镜下活检,病理结果阳性46例,阳性率93.88%。结论 TCT与高危型HPV联合筛查宫颈癌及癌前病变,互为补充,符合率高,漏诊率低。  相似文献   

20.
蔡江义  崔旭  秦岭  康媛媛  白焕焕 《安徽医药》2021,25(9):1839-1842
目的 探讨以聚合酶链式反应(PCR)为基础的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分型检测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和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西安航天医院收治的疑似宫颈病变病人628例,分别采取高危型HPV分型PCR技术(HR-HPV DNA PCR),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CT)以及病理组织活检诊断,以病理活检作为诊断宫颈病变的"金标准",分析高危型HPV感染与宫颈病变的关系以及高危型HPV分型检测技术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HR-HPV DNA PCR技术的灵敏度为91.76%,特异度为91.29%,阳性预测值为9356%,阴性预测值为88.93%,符合率为91.56%,均显著优于TCT检测方法(P<0.001).同时,对13种HPV亚型分析发现,16、18亚型与宫颈癌及癌前病变密切相关(P<0.05),33、52及58型次之(P<0.05).而且,HPV的感染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39~49岁病人HPV感染率为58.15%、>49~59岁病人为64.29%、>59岁病人为75.41%,均显著高于20~29岁的年轻病人的46.40%(P<0.05).结论 高危型HPV持续感染是宫颈癌及癌前病变发生的关键因素,以PCR为基础的高危型HPV分型检测在宫颈癌筛查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