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超声在肺周围型病变良恶性判定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467例肺周边型病变患者行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病灶形态、内部回声及血流信号.超声引导下穿刺后送病理检查,并对良性病变术后随访2年.结果 楔形病灶和/或病灶内支气管征(肺低回声病变内见散在等号样强回声)对诊断肺周围型病变良恶性有显著价值(P﹤0.001).内含支气管征的楔形病灶诊断为良性病灶的敏感性为85.71%,特异性为85.95%,准确性为81.99%;内部血流信号对判定病灶良恶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3).结论 超声对肺周围型病变良恶性判断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探讨乳腺占位性病变的彩色多普勒超声特征和诊断价值,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照,为临床诊治乳腺占位性病变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4-03-21—2015-03-21康平县人民医院经病理证实的乳腺占位性病变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良性占位病变患者77例、恶性占位病变23例),所有患者均采取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其诊断符合率、二维声像图和多普勒血流图特征,以分析乳腺占位性病变的彩色多普勒超声特征,并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共检出76例良性乳腺病变患者,诊断符合率为98.70%(76/77),彩色多普勒超声共检出21例恶性乳腺占位性病变患者,诊断符合率为91.30%(21/23),以上两种病变的诊断符合率与病理诊断结果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占位性病变的病灶边缘具有模糊不规则的特点,且纵横比多≥1,一般伴随有微钙化病灶,后壁回声衰减,其血流信号较少,良性占位性病变的病灶边缘规则且清晰,且纵横比多1,不存在后壁回声衰竭,不伴有微钙化灶,其血流信号较为丰富;恶性占位性病变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和阻力指数均高于良性占位性病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乳腺占位性病变具有较高的诊断符合率,临床漏诊和误诊情况较少,且可以有效鉴别良性和恶性病变,为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切实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病灶-肺组织造影剂到达时间差在判断富血供肺周围型病变性质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80例富血供肺周围型病变患者,均行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检查,根据病理结果分为恶性肿瘤病变组和炎性病变组。所有患者均行CEUS,结束后应用时间-强度曲线定量分析软件分析病灶、邻近肺组织造影剂到达时间(AT),计算出病灶-肺组织造影剂时间差,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计算曲线下面积及最佳时间截断点。结果 80例富血供型肺周围型病变中炎性病变33例,恶性肿瘤性病变47例。恶性肿瘤病变组病灶-肺组织造影剂AT差为(4.12±2.10)s,炎性病变组为(1.16±1.47)s,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显示病灶造影剂AT、病灶-肺组织造影剂到达时间差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62、0.883,由Youden指数确定最佳时间截断点分别为6.5、2.4s,其灵敏度分别为72.9%、85.4%,特异度分别为71.9%、87.5%。结论病灶-肺组织造影剂到达时间差在肺周围型病变诊断中的灵敏度、特异度均优于病灶造影剂AT,对良恶性的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超声诊断对甲状腺弥散性病变合并甲状腺癌的效果。方法:选取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2022年2月—2023年6月收治的80例甲状腺弥散性病变合并可疑结节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超声检查,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超声诊断价值。结果:80例甲状腺弥散性病变合并可疑结节患者中有106个病灶,病理结果显示恶性病灶54个,良性病灶52个。超声诊断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8.11%、98.15%、98.08%,Kappa值=0.962。超声诊断中良性病变和恶性病变在内部回声、边界、形态方面存在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诊断甲状腺弥散性病变合并甲状腺癌准确率较高,能够准确分辨良恶性肿瘤不同特征,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EUS)实时判断富血供肺周围型病变性质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92例富血供肺周围型病变患者,均行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检查,根据病理结果分为恶性肿瘤病变组和炎性病变组。所有患者均行CEUS检查,实时观察及CEUS结束后通过动态、逐帧回放的方式对比观察肺周围型病变、邻近肺组织造影剂进入时间及病灶内造影剂的灌注模式,并比较两组之间存在的差异。结果 92例富血供型肺周围型病变中炎性病变45例,恶性肿瘤性病变47例。肿瘤病变组有89.36%(42/47)患者病灶内造影剂出现时间晚于邻近肺组织,炎性病变组有88.89%(40/45)患者病灶内造影剂出现时间先于或同步于邻近肺组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病灶内造影剂灌注模式方面,恶性肿瘤病变组以向心性灌注(24/47)为主,而炎性病变组以树枝状灌注(31/45)为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EUS对比观察病灶与邻近肺组织造影剂灌注时间、病灶内造影剂灌注模式来实时判断肺周围型病变性质简便、易行、有效,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经支气管超声(EBUS)诊断肺部结节性病变的价值。方法 对CT扫描提示肺部占位的52例肺部结节性病变患者行EBUS检查, 观察病灶内部回声、边界、后壁回声及后方回声等超声表现。结果 52例肺部结节性病变患者中, 良性病变18例, 恶性病变34例。边界清晰和后壁呈线状均匀增强是肺部恶性病变的重要声像图特征, 边界不清和后壁带状不均匀增厚是肺部良性病变的声像图特征;在肺部结节性病变中, "彗星尾征"提示肺鳞癌病变。声像图表现中内部回声、后方回声变对肺部结节性病变的诊断价值不大。EBUS检查未发生并发症。结论 EBUS是肺部结节性病变超声诊断的新方法, 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高频超声在女性腹股沟囊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女性腹股沟囊性病变超声声像图特征。用似然比检验比较不同种类腹股沟囊性病变在腹股沟T型分区中的差异,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不同种类腹股沟囊性病变的超声声像图特征差异。如T型分区有统计学意义,与各项有统计学意义的声像图特征相结合,计算超声诊断符合率。结果似然比检验显示病变在T型分区的分布有差异(P0.01)。不同声像图特征中茎秆样回声、周围脂肪回声、管道样回声及有无血流在各种囊性病变中差异性极显著(P0.01)。T型分区与腹股沟韧带上方病变的声像图特征,包括茎秆样回声、管道样回声、内部充满血流等相结合,超声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2.9%、94.3%、97.1%。结论高频超声对女性腹股沟囊性病变的鉴别诊断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肺周围型病变性质对超声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的穿刺成功率及诊断准确率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经超声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的770例患者。根据最终病理结果及临床转归将770例患者分为良性病变组、恶性病变组,比较两组之间穿刺成功率及诊断准确率。结果 (1)恶性病变组穿刺成功率(97.5%)及诊断准确率(100%)较良性病变组穿刺成功率(93.0%)及诊断准确率(90.9%)高,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恶性病变组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病理存在假阴性结果。结论超声引导下肺穿刺活检术是诊断肺周围型病变有效、准确的方法,病变性质可影响穿刺成功率及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肝内≤2.0cm球形病变的二维超声图像特征,并与病理结果对照分析。方法:采用NAS1000HP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3.5MHz,对50例肝内小病灶进行常规检查,并行超声引导下粗针穿刺活检,所得病理结果与超声图像对照分析。结果:50个肝内小结节超声图像可分为强回声、低回声及等回声结节。病理类型有原发性肝癌、转移癌、肝硬化结节、脂肪浸润、血管瘤、炎性病变及结节性硬化。结论:通过分析肝内小结节性病变的超声图像特征并与肝穿刺活检对照分析,提高对肝内结节超声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对周围型肺局灶性病变良恶性鉴别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116个周围型肺局灶性病变,其中良性病灶组62个,恶性病灶组54个。观察病灶超声造影的增强时相(ΔT<2.5s为早期增强、ΔT≥2.5s为晚期增强)及造影模式,对比分析良性病灶组与恶性病灶组的差别及诊断效率。结果 增强时相良性病灶组以早期增强为主,恶性病灶组以晚期增强为主,分别占比82.3%、64.8%,良恶性病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造影模式良性病灶组以迅速基底树枝样增强为其特征,恶性病灶组以点片样增强为其特征,良恶性病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以早期增强、迅速基底树枝样增强作为判断良性病灶指标,其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82.3%,22.6%)、(66.7%,94.4%)、(75.0%,56.0%);分别以晚期增强、点片样增强作为判断恶性病灶指标,其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64.8%,68.5%)、(85.5%,62.9%)、(75.9%,65.5%)。结论 超声造影在周围型肺局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中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在甲状腺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5月—2020年5月期间收治的疑似甲状腺占位性病变患者临床诊断结果对比研究,病例数74例,患者均接受了超声检查和病理诊断,对比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同时对比甲状腺占位良性、恶性病变的超声诊断特征。结果:病理诊断与超声检查在甲状腺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中,良恶性病变类型检出率基本一致,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合甲状腺占位性病变的诊断结果,对比良性、恶性病变的超声检查特征,恶性病变的病灶边界不清晰、形态不规则、低回声、微钙化,与良性病变的超声检查特征差异明显,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检查在甲状腺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很高,其病变检出率与病理诊断基本一致,并且可以通过观察超声检查特征去进行病变性质鉴别,是一种有效、科学的诊断方式,应该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实时灰阶超声造影技术在脾实性占位性病变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超声造影剂SonoVue对32例脾实性占位性病变进行超声造影检查(良恶性病灶各16例),实时动态地观察病灶的增强时相与增强方式.结果 脾恶性病变组在增强时间上与良性组相比表现为"快退"特征,恶性病灶增强强度达高峰时及开始减退所用的时间分别为(19.7±4.5)s、(29.7±10.9)s,而良性病灶组造影时的相应时间分别为(24.2±4.4)s、(50.9±10.9)s,恶性病灶造影剂开始减退时间较良性病灶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恶性病灶在增强方式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造影能够发现更多的病灶,造影前共检出111个病灶,造影后共检出142个病灶.结论 超声造影有助于提高对脾实性占位性病变的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脂肪组织声像图改变在乳腺良恶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92例患者共114个乳腺病灶边缘皮下脂肪组织的声像图特点,所有病灶均经手术后病理证实.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构建ROC曲线,评价皮下脂肪组织改变在乳腺良恶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结果 61例良性病灶及53例恶性病灶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62,(P=0.000).皮下脂肪组织声像图改变达Ⅲ级及以上者提示为恶性病变,以Ⅲ级为诊断乳腺恶性病变的指标,其灵敏度为73.6%,特异度为93.4%.恶性病灶的脂肪组织声像图可表现为内部纤维组织增多,脂肪回声增高,浑浊、模糊,呈“毛玻璃样”改变.脂肪改变的范围在乳腺良恶性病变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 皮下脂肪组织声像图改变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有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在腮腺良恶性占位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48例52个腮腺占位性病变首先行二维超声检查,观察病灶的位置、大小、形态、边界、内部回声、后方回声等,然后切换到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模式进行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检查,将弹性图像分为0~Ⅳ级,并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良性病变组81.8%(36/44)占位性病变弹性分级为0~Ⅱ级,而恶性病变组87.5%(7/8)占位性病变弹性分级为Ⅲ~Ⅳ级,两组病变的弹性分级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9).以弹性分级Ⅲ~Ⅳ级为恶性预测指标,其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7.5%(7/8)、81.8%(36/44)、82.7%(43/52)、46.7%(7/15)、97.3%(36/37).结论 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提供了组织软硬度的信息,有助于腮腺良恶性占位性病变的鉴别.但部分多形性腺瘤和恶性病变在弹性图上存在一定重叠,需结合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等常规超声及临床资料进行综合评价,帮助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声辐射力脉冲成像技术(ARFI)对肝占位性病变良、恶性鉴别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灰阶超声和ARFI技术对63例肝肿瘤患者(共80个病灶)进行检查,对所有病灶的硬度进行半定量分析,并将其与病理结果对照分析,计算超声弹性成像诊断肝脏恶性肿瘤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结果 恶性结节超声弹性图像评分明显高于良性结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弹性评分≥3分为诊断界点,诊断为良性病变者39个,恶性病变者41个,误诊7个,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83.89%、80.00%和91.18%.结论 ARFI技术可识别肝占位性病变和正常组织间的弹性差异,对肝占位性病变良恶性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鉴别诊断子宫肉瘤与子宫肌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分析病理证实的60例子宫肉瘤和150例子宫肌瘤的超声表现,比较二者的病变数目、位置、形态、边界、液化、结构、回声类型及彩色多普勒血流分布等超声征象的差异.结果 子宫肉瘤和肌瘤患者的平均年龄和年龄分布特点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出血、阴道脱垂物等症状是子宫肉瘤较特异的症状.超声显示病灶体积、形态及内部结构与病理一致性好.肉瘤病灶体积显著大于肌瘤病灶(P<0.01).典型恶性病变为体积较大的蜂窝样混合回声、边界模糊,形态不规则或分叶状.典型良性病变、为边界清晰的圆或椭圆形漩涡状中低回声,质地均匀,液化灶少见.单发病灶、形态不规则、蜂窝状混合回声和不规则液化结构对恶性病变的诊断意义较大(P<0.05).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肉瘤病灶多血流丰富,内部及周边分布可呈"镶嵌样",肌瘤多为规则分布的点条状血流(P<0.01).部分临床分期、组织学分化程度较好的子宫肉瘤与合并液化坏死的不典型子宫肌瘤的超声征象相互重叠,鉴别诊断较为困难.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子宫肌瘤和子宫肉瘤鉴别诊断有临床应用价值,综合分析灰阶及彩色多普勒征象可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在腮腺和颌下腺局灶性病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30例患者共30个腮腺或颌下腺局灶性病变行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检查,根据病灶软硬度不同进行评分,并与术后病理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超声弹性图中良性病变以1~3分多见,而恶性病变以4~5分多见,两组病变的弹性评分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4分作为判断恶性病变的标准,其敏感度为72.73%,特异度为84.21%,准确率为80.00%.结论 超声弹性成像可为腮腺和颌下腺局灶性病变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乳腺黏液癌的超声声像特征及其与不同病理组织类型之间的关系,提高乳腺黏液癌的超声诊断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手术后病理证实的22例23个乳腺黏液癌病灶的声像特征,根据美国放射学会的超声BI-RADS要求分析肿块的声像特征等并于术前进行BI-RADS分类诊断;根据病理组织类型进行超声声像图分析.结果 病理组织学分类包括15个单纯型和8个混合型,前者包括7个富细胞型,8个少细胞型.所有患者均存在无假包膜的实性肿块,86.7% (13/15)的单纯型病灶境界清楚,内部回声等于或略低于皮下脂肪回声;93.3%(14/15)的单纯型病灶后方回声增强.所有单纯型肿块方向平行于皮肤.75.0%(6/8)混合型肿块边界较模糊并细小毛刺边缘,内部回声更低(P<0.01),混合型较单纯型更具恶性特征.总体65.2%(15/23)的病例疑恶性,提示BI-RADS 4级或5级,其中单纯型9例(60.0%),混合型6例(75.0%).结论 乳腺黏液癌尤其单纯型不具备典型乳腺癌恶性肿块的声像特征,单纯型常表现良性肿块声像改变,但均无假包膜这一良性肿块声像特征,混合型肿块较单纯型更具有恶性声像特征,建议超声以BI-RADS4级来提示乳腺黏液癌以避免延误诊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应用声辐射力脉冲成像(acoustic radiation force impulse,ARFI)技术定量评价腮腺及颌下腺局灶性病变软硬度,探讨该技术在腮腺及颌下腺局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ARFI技术分别对34例正常对照组(34个颌下腺)、16例炎性组(16个病灶)、18例(18个病灶)良性病变组、11例(11个病灶)恶性病变组患者进行检查,结合病理结果对各组间剪切波速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正常对照组与炎性组、良性病变组、恶性病变组剪切波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炎性组、良性病变组与恶性病变组剪切波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炎性组患者与良性病变组患者剪切波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RFI技术可以定量、直观显示正常组织或病变组织的硬度,为腮腺及颌下腺局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探究超声在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次以我院于2018年6月-2019年10月在我院接受诊治的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癌患者一共52例作为研究的对象,对比分析患者手术病理诊断结果与超声诊断结果,评估超声诊断的临床价值。结果:52例患者经手术病理诊断检出病灶113个,超声诊断检出病灶110个,准确检出率为97.34%,数据差异不显著(P>0.05);良性、恶性甲状腺结节的超声诊断结果,在边界、内部回声、钙化、血流信号分级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可准确检出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癌,鉴别良性、恶性结节,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