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目的 观察补阳还五汤联合脂必泰治疗2型糖尿病远端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变(DSPN)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2型糖尿病并发远端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变(DSPN)气虚血瘀证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积极控制血糖、营养神经、改善微循环等基础治疗,口服脂必泰0.24 g,每日2次;观察组在相同于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口服补阳还五汤治疗。两组疗程4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脂、同型半胱氨酸(HCY)、腓总神经(MNCV)、正中神经(SNCV)、TCSS评分、中医证候评分,以及中医临床疗效比率。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87.5%(35/40),对照组总有效率65%(26/40),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脂、同型半胱氨酸(HCY)、腓总神经MNCV、正中神经SNCV、TCSS评分、中医证候评分等指标在同组间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治疗后组间各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补阳还五汤联合脂必泰治疗2型糖尿病远端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变(DSPN)气虚血瘀证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中药熏洗治疗对糖尿病远端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变(DSPN)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5月在我科住院的182例糖尿病患者运用数字震动感觉阈值筛查系统进行检查,将确诊为糖尿病远端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变(DSPN)的95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48例)和对照组(47例),对照组采用五驾马车治疗和一般护理常规,实验组在五驾马车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中药熏洗治疗,由糖尿病专科护士和健康教育护士联合对患者实施个性化护理指导。结果:实验组患者在治疗后神经病变症状:麻木、疼痛、感觉异常明显减轻(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对照组患者则无明显变化。通过五驾马车治疗后2组患者均显示血糖、HbA1c、TG明显改善(P〉0.01)。结论:中药熏洗治疗糖尿病远端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变(DSPN)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通过糖尿病专科护士和健康教育护士联合对患者实施个性化护理指导可以使其掌握自我管理技能,并有效地控制糖尿病相关代谢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安糖通痹方治疗大鼠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作用机制.方法:用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方法建立2型DPN大鼠模型,选取健康大鼠5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安糖通痹方小剂量组、大剂量组和VitB12组,分别测定造模前后ET水平及NO水平,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造模成功后各用药组血清NO水平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ET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经治疗后,安糖通痹方大剂量组的大鼠血清NO显著升高(与小剂量组、VitB12组比较,P<0.05),大鼠血浆ET显著降低(与小剂量组、VitB12组比较,P<0.05).结论:安糖通痹方可以升高血清NO水平,降低ET含量,具有对周围神经和血管的保护作用,且大剂量组效果优于小剂量组.  相似文献   

4.
目的考察腰痹通胶囊对白介素-1β(IL-1β)致软骨细胞退变性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大鼠腰椎间软骨细胞,确定腰痹通胶囊对软骨细胞的增殖影响;测定细胞上清液中一氧化氮(NO)、肿瘤坏死因子(TNF-α)、前列腺素2(PGE2)的浓度,iNOS、COX2蛋白表达水平,给药前后动态钙离子变化以及抗凋亡作用。结果腰痹通胶囊5个浓度对软骨细胞的生长无明显毒性作用;与IL-1β组比较,腰痹通胶囊能明显抑制软骨细胞释放NO、TNF-α、PGE2(P 0.01,P 0.01,P 0.01);下调iNOS、COX2蛋白表达水平(P 0.01,P 0.01);抑制钙离子的内流(P 0.01);流式检测结果显示,腰痹通胶囊组能明显减少IL-1β引起的细胞早期凋亡(P 0.01)。结论腰痹通胶囊具有一定的抗炎抗凋亡作用,能减轻软骨细胞的退变性变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自拟益气活血通痹方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研究。方法将100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对症治疗,口服硫酸氢氯吡格雷片。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自拟益气活血通痹方治疗。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内皮素1(endothelin 1,ET-1)的水平。记录两组患者的踝肱指数(ankle brachial index,ABI)、无痛行走距离(painless walking distance,PWD)、最大步行距离(maximum walking distance,MWD)变化。结果研究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ABI、PWD、MWD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ABI、PWD、MWD比对照组升高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VEGF、ET-1明显降低,NO明显升高(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VEGF、ET-1比对照组低,NO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益气活血通痹方可提高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内皮素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中的作用及消渴安糖方对DPN大鼠NO、ET的影响。[方法]以链脲佐菌素一次性腹腔注射复制DPN大鼠模型。将DM大鼠模型5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预防组、治疗组和Vit E组,每组各10只。分别灌胃给予相应的受试药物,疗程6周,分别测定造模前后NO、ET水平。[结果]模型组和各用药组的血清NO水平明显低于正常组(P0.01),ET水平明显升高(P0.01);经治疗后,预防组与治疗组的血清NO水平显著高于模型组(P0.01),ET水平比模型组明显降低(P0.01);治疗后预防组与治疗组的血清NO、ET水平比较,差异显著(P0.01或P0.05)。[结论]消渴安糖方可明显提高血清NO水平,降低ET含量,且以早期、预防性治疗为佳。另外,ET、NO的检测作为血管内皮受损的指标,对DPN的发生及病情的判断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阳和四逆汤联合甲钴胺治疗阳虚寒凝型糖尿病远端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变(DSPN)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0例DSPN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两组均采用胰岛素降糖治疗方案,对照组给予甲钴胺序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阳和四逆汤。4周后,观察两组临床症状评分、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胫前及腓总神经神经传导速度变化情况,比较两组总体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临床症状评分及血浆Hcy水平较治疗前均有下降,神经传导速度较治疗前提高(P0.05),且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综合临床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2.5%,对照组为47.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阳和四逆汤联合甲钴胺治疗DSPN阳虚寒凝证,能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神经传导速度和降低血浆Hcy水平,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糖足洗剂治疗糖尿病性亚临床远端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38例糖尿病性亚临床远端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119例给予甲钴胺治疗,观察组119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糖足洗剂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正中神经、腓神经、胫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正中神经、腓神经、胫神经)、踝/肱指数、趾/肱指数变化情况,统计2组治疗后病症改善情况及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感觉神经传导速度、踝/肱指数、趾/肱指数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均0.05),且观察组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病症改善率、临床疗效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糖足洗剂治疗糖尿病性亚临床远端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变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病症,提高神经传导速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糖痹康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大鼠血浆内皮素(ET)和血清一氧化氮(NO)含量的影响,探讨其神经保护机制。方法:采用高脂饲料和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诱发2型糖尿病大鼠动物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甲钴胺组、糖痹康高、中、低剂量组,另设10只雄性SD大鼠为正常组,模型组和正常组给予蒸馏水,用不同剂量的糖痹康灌胃,并与甲钴胺对照,每4周检测体质量、空腹血糖,16周后取大鼠一侧坐骨神经,光镜观察各组大鼠坐骨神经病理变化及用放射免疫法检测糖痹康对糖尿病周围神经大鼠血浆ET及铜试纸显色法检测大鼠血浆大鼠血清NO的含量。结果:治疗16周后,糖尿病大鼠体质量、血糖明显改善。与模型组比较,甲钴胺组及中药各剂量组能明显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大鼠坐骨神经病理组织学损伤程度,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浆中ET的含量显著提高(P0.01),模型组大鼠血清中NO的含量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经药物干预后,各组大鼠血浆中ET的含量均降低(P0.01),糖痹康低剂量组大鼠血清中NO的含量升高(P0.05),甲钴胺组及糖痹康中、高剂量组大鼠血清中NO的含量均显著升高(P0.01),结论:糖痹康能降低糖尿病大鼠血糖对坐骨神经的形态具有保护作用及可上调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大鼠血浆ET的水平和下调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大鼠血清NO的水平。  相似文献   

10.
周劲勇 《光明中医》2013,(11):2264-2265
目的 观察平糖通痹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 将6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予以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平糖通痹汤,连用2个疗程之后,观察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神经传导速度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1),治疗后两组的神经传导速度均较前明显增加(P〈0.01),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平糖通痹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可改善其临床症状,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自拟清络通痹方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湿热痹阻证的疗效.方法:自拟清络通痹方联合慢作用抗风湿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湿热痹阻证10例,并与单用慢作用抗风湿药对照组10例进行随机对照.结果:治疗组临床缓解显效率为50%,对照组为30%,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2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改善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指标等方面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拟清络通痹方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湿热痹阻证具有良好疗效,可以降低炎性指标,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病情活动,优于对照组,具有一定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糖痹康对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诱导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nipheral neuropathy,DPN)大鼠抗氧化作用的影响.方法 腹腔注射STZ 55 mg/kg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弥可保组,糖痹康低、中、高剂量组.各组每周测1次体重,8周后处死大鼠,测定血清中血糖(Glu)、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一氧化氮合成酶(NOS)、一氧化氮(NO)和糖基化终产物(AGEs)含量及坐骨神经中醛糖还原酶(AR)和Na+-K+-ATP酶活性.结果 坐骨神经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糖痹康组坐骨神经病理学改变较模型组轻.与模型组比较,糖痹康各剂量组大鼠体重第8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血清SOD、NOS和NO含量增高(P均<0.05),AGEs、MDA含量显著降低(P均<0.01);坐骨神经AR浓度显著降低(P均<0.01),Na+-K+-ATP酶表达显著增加(P均<0.05).结论 糖痹康可改善STZ诱导的DPN过高的氧化应激状态,减轻氧化应激造成的周围神经结构和功能损害,对DPN有一定的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中药药理与临床》2020,(3):168-175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中药消渴通痹颗粒对高糖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屏障功能及紧密连接蛋白(ZO-1)、闭合蛋白(Occludin)表达的影响,探讨消渴通痹颗粒保护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内皮细胞屏障功能的作用及机理。方法:将不同浓度的消渴通痹颗粒含药血清和5.5 mmol/L葡萄糖作用于HUVEC 24 h,MTT法检测细胞的存活率,确定消渴通痹颗粒含药血清的给药浓度。根据葡萄糖的浓度和消渴通痹颗粒含药血清的浓度将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高糖模型组和消渴通痹颗粒22.5 g/kg含药血清组。各组细胞传代8代~15代时,应用HRP检测HUVEC单层通透性;流式细胞术检测HUVEC凋亡;免疫荧光法、流式细胞术检测紧密连接蛋白ZO-1、Occludin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5%、10%消渴通痹颗粒22.5 g/kg含药血清组的存活率明显升高(P<0.05),15%、20%消渴通痹颗粒22.5 g/kg含药血清组的存活率明显下降(P<0.05或P<0.01),故而确定消渴通痹颗粒含药血清的浓度为5%、10%、1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高糖模型组单层通透性增加,凋亡率显著上升,ZO-1、Occludin蛋白的表达减少、荧光信号减弱、边缘粗糙、细胞与细胞之间的连接有断裂(P<0.05或P<0.01)。与高糖模型组相比,5%、10%消渴通痹颗粒22.5 g/kg含药血清组单层通透性降低,凋亡率下降,ZO-1、Occludin的蛋白表达上调、荧光信号加强、边缘趋于光滑、细胞与细胞之间连接紧密(P<0.05或P<0.01);15%消渴通痹颗粒22.5 g/kg含药血清组单层通透性降低,凋亡率下降,Occludin蛋白表达下调、荧光信号减弱(P<0.05或P<0.01),ZO-1蛋白表达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益气活血中药消渴通痹颗粒改善了高糖诱导的HUVEC细胞屏障功能,其机制可能与增加紧密连接蛋白ZO-1、Occludin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糖脉通痹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治疗组在对照组西药降糖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自拟糖脉通痹汤治疗14天。结果:治疗组神经病变总有效率92%,明显高于对照组45%,两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未见不良反应。结论:糖脉通痹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明显优于单用西药组。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补肾通痹汤联合西药治疗骨痹(肾阳亏虚寒凝痹阻)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120例住院患者按病历号抽签简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塞来昔布,0.2g/次,2次/d;柳氮磺吡啶,1g/次,2次/d。治疗组60例补肾通痹汤(淫羊藿30g,地黄~熟、山茱萸、杜仲、~川牛膝各15g,地龙1条,骨碎补、川芎、当归、海风藤、桑枝各15g,甘草10g),1剂/d,水煎150mL,早晚口服;西药治疗同对照组。连续治疗10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中医症候积分、红细胞沉降率(ESR)、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免疫球蛋白G(IgG)、不良反应。连续治疗3疗程(30d),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2例,显效16例,有效37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1.67%;对照组治愈1例,显效14例,有效28例,无效17例,总有效率71.67%;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中医症候积分两组均有明显降低(P0.01),治疗组降低优于对照组(P0.01);ESR、hs-CRP、IgG两组均有改善(P0.01),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补肾通痹汤联合西药治疗骨痹(肾阳亏虚寒凝痹阻),疗效满意,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董氏三重穴结合针刺治疗下肢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远端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变(DSPN)的疗效和机制。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5月门诊治疗的DSPN患者53例,给予董氏三重穴、足三里、太冲、太溪针刺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疼痛、麻木及冷感在针刺董氏三重穴、足三里、太冲、太溪治疗前后有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麻木及冷感症状在治疗后皆有改善;53例患者中,痊愈24例、显效16例、有效1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8.11%。结论:董氏三重穴结合针刺治疗下肢糖尿病DSPN具有确切的疗效,值得在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自拟养阴化瘀通痹方联合α-硫辛酸(ALA)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神经症状、神经传导速度及氧化应激反应的作用。方法选取2016.09~2017.08期间在我科治疗的93例DPN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治疗A、B、C组各31例,治疗组A:ALA 600 mg+生理盐水250ml静滴,1次/d;治疗组B:口服自拟养阴化瘀通痹方,150ml/次,3次/d;治疗组C:ALA 600 mg+生理盐水250ml静滴+自拟养阴化瘀通痹方内服,观察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症状评分(NSS)、神经缺陷评分(NDS)、正中神经、腓总神经传导速度及氧化应激指标水平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三组患者NSS评分均降低,神经传导速度有不同程度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A、C组NDS评分降低,治疗B组NDS评分无显著变化(P0.01);治疗组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还原型谷胱甘肽(GSH)上升,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丙二醛(MDA)下降明显(P0.01);治疗组A:CAT上升,GSH、GSSG、MDA均下降,SOD无明显变化(P0.01);治疗组B:CAT、SOD上升,MDA下降,GSH、GSSG无明显变化(P0.01)。与治疗组C相比,经治疗后,治疗组A:NSS评分、SOD、GSH水平、NCV(正中神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B:NSS、NDS评分、CAT、SOD、GSH、GSSG水平、MCV(腓总神经)、NCV(正中神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α-硫辛酸或中药自拟养阴化瘀通痹方可减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神经症状,自拟养阴化瘀通痹方联合α-硫辛酸静滴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可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神经症状及神经缺陷,降低血中氧化应激反应,一定程度增加神经传导速度,适合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以自拟通痹汤为主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40例运用自拟通痹汤加减口服和外洗;对照组20例口服风湿骨痛胶囊.结果经治疗后两组患者在临床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方面有较大差别,治疗组无论临床主要症状、体征,还是实验室理化指标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1),且无明显毒副作用.结论自拟通痹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确切、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自拟方药清热祛湿通痹汤联合西药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110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依照随机数字表分为55例对照组,接受西医常规治疗,55例观察组接受自拟清热祛湿通痹汤联合西药治疗,治疗3周。评定临床疗效,记录治疗前后主要临床症状(关节疼痛、肿胀、皮温、压痛、功能)评分,治疗前后检测红细胞沉降率(ESR)、血清C反应蛋白(CRP)及血尿酸(UA),并进行组内及组间比较。结果:观察组临床明显优于对照组,其总有效率为87.3%,高于对照组的76.4%,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主要症状评分、ESR、CRP及UA均有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上述指标改善均较对照组明显(P0.05)。结论:自拟方药清热祛湿通痹汤与西药联合治疗痛风性关节炎具有协同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甲钴胺足三里穴位注射联合补气活血通痹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的疗效.方法:7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在血糖控制稳定后开始观察;治疗组(40例)给予补气活血通痹汤加甲钴胺足三里穴位注射,对照组(38例)予以补气活血通痹汤加甲钴胺臀部肌肉注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症状、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等指标的变化,疗程均为2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4.21% (P <0.05);治疗组治疗后MNCV和SNCV显著改善(P<0.05),且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后治疗组症状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甲钴胺足三里穴位注射联合补气活血通痹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能显著提高患者MNCV和SNCV,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