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在耦合辐射、对流和传导三种形式的传热及氧气与二氧化硫传质和化学反应动力学的基础上,首次建立了油页岩灰粒固硫的等温和非等温模型,考虑了由于氧化钙在灰粒中含量较少,且呈微细粒均匀分布,固硫过程中不发生堵孔现象的潜在优势。模型计算结果表明,在6~10min内,钙的利用率>50%。这显示了油页岩由于其独特的高灰分含量,灰分在流化床燃烧工艺中将发挥固硫作用。颗粒页岩灰固硫属非催化气固反应,传统的研究方法是采用准稳态假设,其结果影响了模型的精度和应用。本研究则考虑了时间变量,建立了气固颗粒反应的瞬态模型,并通过对模型中偏微分方程的离散化处理,开发了一个有界Wegstein数值求解方法。此方法具有收敛快、计算精度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随着环保要求的日趋严格,燃煤锅炉的脱硫已势在必行。介绍了DCL型燃煤固硫技术的特点以及其固硫原理、固硫工艺、固硫设备和应用效果。该技术适用于含硫量为1.0%左右,Ca/S摩尔比为2.0-2.5的中、低硫煤的脱硫,SO2脱除率达57%-65%,具有较好的环境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3.
在气流床气化炉的实际运行中,经常需要寻求最优的进料煤调配方案以调控煤灰的熔融流动特性。借助SiO2-Al2O3-AAEM(CaO+MgO+Na2O+K2O)拟三元等温图,分析了不同组成的宁东煤灰熔融特性,并结合X-射线衍射(XRD)探究了灰在熔化过程中的矿物质转化规律。发现熔融温度在拟三元等温图中呈现U型分布。当SiO2、Al2O3和AAEM质量分数分别为37.5%、25.0%和37.5%时,灰的熔融温度达到最低,流动温度比宁东煤灰降低40 ℃。对灰熔化过程中矿物质转化分析发现,熔化过程中石英与氧化钙会发生矿物质转化反应生成低熔点的钙黄长石和长石,对其熔化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对灰熔化后形成液态熔渣的黏-温特性曲线分析发现,该比例下灰样品同时具有最低的临界黏性温度(TCV=1107 ℃)和最低的黏性流动活化能(Ea=282.86 kJ/mol),可有效降低气化炉的操作温度。研究表明,拟三元等温图对于气化原料配煤方案可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安石化分公司Ⅲ套常减压蒸馏装置由于进装置原油中添加了强碱性固硫剂,造成电脱盐变压器跳闸甚至配电线路配件烧断,电脱盐后原油中盐和水的质量浓度超标,多次造成常压塔"冲塔",导致产品石脑油不合格、电脱盐排水中油的质量分数和COD超标。经过优选固硫剂和对电脱盐工艺参数进行调整,目前该装置电脱盐后原油中盐的质量浓度可以稳定在4 mg/L以下,达到了装置历史最好水平。  相似文献   

5.
页岩气资源/储量计算过程中,等温吸附参数的确定主要采用实验温度条件下的干燥样品数据,并存在总有机碳含量(TOC)和等温吸附参数回归效果差的问题。为此,以四川盆地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海相页岩为例,从Langmuir吸附模型和Henry吸附模型中关键参数的物理意义出发,分析了页岩气资源/储量计算过程中等温吸附参数确定中存在的问题,并基于大量等温吸附实测数据,分析影响页岩气吸附参数的TOC、温度和含水饱和度等因素,建立了TOC、温度和含水饱和度对页岩等温吸附参数的影响模型,提出了从实验条件到储层原始条件下页岩气吸附参数计算的新方法。研究结果表明:(1)页岩气资源/储量计算过程中存在等温吸附参数与TOC关系拟合规律差且互有矛盾、范特霍夫方程难以有效转换、含水饱和度(Sw)在资源/储量计算中不易直接应用等问题。(2)将Langmuir吸附模型和Henry吸附模型结合,建立页岩对甲烷的吸附能力新参数Henry常数a,有效地解决了Langmuir压力(pL)与TOC直接拟合效果不佳的问题。(3)当Sw<40%时,Langmuir体积(VL...  相似文献   

6.
牛开朝  陈金长 《安庆石化》1998,20(1):31-32,40
炼油厂污水汽提装置氨精制系统通过改造,降低了系统温度、深化固硫效果,提高氨气质量,为装置的正常生产提供了保证。  相似文献   

7.
以往大部分注水井测试方法是基于等温模型,理论述了Bensen和Bodvarsson及Woodward和Thambynayagam提出的非等温注水井单相试井模型及温度和压力的积分解,给出在Peclet数相当小时的温度和压力近似解,并与等温情况下的Theis解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注入期间温度变化效应相似于随后的渗透性变化的效应,该模型可用于间断注水井的不稳定温度和压力测试解释。  相似文献   

8.
高分子量无灰分散剂工业试生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振乾 《润滑油》2004,19(4):41-45
用中国石油锦州石化分公司生产的分子量为1600-2000的聚异丁烯为原料,以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研制和开发的高分子无灰分散剂小试和中试制备技术为基础,1996年在锦州石化分公司新建千吨高分子无灰分散剂装置上进行了工业试生产,成功地生产出高分子无灰分散剂新产品。试生产结果表明:高分子量无灰分散剂技术路线可行,在千吨工业装置上生产的高分子量无灰分散剂产品完全满足国内高档润滑油添加剂的需求,为在锦州石化分公司现有无灰分散剂装置上生产高分子无灰分散剂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声除灰及其在加热炉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声除灰机理,介绍了声除灰器在加热炉上的布置和使用效果。声除灰器经过一年多运行,系统工作性能稳定,未出现任何故障,加热炉热效率提高4.6%,每年可创经济效益84.3万元,同时减轻了工人劳动强度,声除灰器产生的嗓声符合国家环保要求。  相似文献   

10.
在实验室高温固定床反应器上,以富含黄铁矿硫的六枝煤为燃料,研究其与CuFe2O4复合载氧体在部分氧解耦化学链燃烧(CLPOU)过程中气、固相硫的演化及分布,并进一步考察反应温度、载氧体过量系数及CO2反应气氛对硫迁移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在程序升温实验或等温实验中,反应器出口气相硫仅为SO2,而固相硫组分以Cu2S为主。提高反应温度和载氧体过量系数会促进煤中硫的氧化,导致更多气相SO2的释放;而CO2反应气氛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SO2的产生。鉴于CuFe2O4复合载氧体的高反应活性和Cu基氧化物的良好固硫特性,CuFe2O4载氧体有望实现煤化学链燃烧过程中碳、硫组分的协同在线控制。  相似文献   

11.
模糊灰关联分析法在测井识别油气水层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军 《测井技术》2000,24(5):337-339
介绍了灰关联分析的新的理论模型,该模型反映了灰磁联系数线性加权平均及其波动对灰关联度的影响,同时将其与模糊糊集理论结合起来,提出了一种利用模糊灰关联模式识别来划分油气水层的方法。采用模糊相对隶属度对识别对象序列进行规格化处理,在此基础上求得模糊灰关系度向量,最后根据择大原则达到识别的目的,该方法将油气水识别别问题灰色化,更加符合地下实际情况,通过对塔里木油田多口井的实际应用和对比,证明该方法具有简  相似文献   

12.
《石油化工应用》2010,29(4):107-107
该发明涉及一种低灰低硫煤粉的生产方法,尤其是涉及一种低灰低硫煤粉的干法生产方法,属煤炭加工技术领域。该干法生产方法是将原料煤(原煤或洗精煤)应用磨煤机磨细到〈200μm的粒度范围内,可在磨细过程中同步进行干燥,将磨细且干燥的煤粉应用气流输送的装置或给料机给入到摩擦电选机中,应用摩擦电选机进行分选,脱除成灰矿物质和无机硫,由除尘器收集摩擦电选机分选后的物料,得到低灰低硫高热值煤粉。  相似文献   

13.
专利信息     
合成氨造气炉灰斗自动加水灭灰装置 公开号:CN201073580 摘要:一种合成氨造气炉灰斗自动加水装置,属于合成氨造气辅助设备,本装置由加水管、灰斗组成,将清洗、冷却炉底后的热水作为灰斗加水灭灰的水源,从炉底走水出水管口流出的热水,依次流过灰斗进水管、灰斗备用水箱、灰斗备用水箱排水孔,把热水注入灰斗内;灰斗备用水箱的水位涨到灰斗备用水箱出水管口后,热水自动从灰斗备用水箱出水管口溢流到灰斗备用水箱出水管内,经炉底水封排出。整个加水过程自动进行,节省了人力,同时利用二次水节约能源,自动控制灰斗水容量,安全节水。  相似文献   

14.
煤层含气量和等温吸附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煤层含气量和等温吸附曲线主要用于描述煤层含气特征,预测产气能力,煤层含气量和等温吸附曲线受煤层埋深。煤质、煤阶等多种地质因素的影响。本文结合柳林试验区阐述煤层含气量和吸附模型的建立,并作了影响因素分析。  相似文献   

15.
柴西地区第三系藻灰(云)岩的岩石类型与分布特征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利用20余口取心井的400余块铸体薄片以及相关的岩矿分析测试资料,研究柴达木盆地西部跃进、花土沟和南翼山等地区的藻灰(云)岩的岩石学特征、分布规律和形成条件。柴西地区藻灰(云)岩主要分布于3个层段,N1^2藻灰(云)岩呈薄层夹于浅灰绿至紫褐色砂岩和泥岩中,陆源碎屑含量较高;N2藻灰岩与其它各种岩类呈极薄互层状分布,陆源碎屑含量普遍高;E3^2藻灰(云)岩分布于厚层碳酸盐岩中,厚度较大,陆源碎屑含量低、云质含量较高。70%以上的藻灰(云)岩孔喉半径小于5.0μm,藻纹层灰(云)岩、藻叠层灰(云)岩和藻团块灰(云)岩溶蚀作用普遍较强,储集性质和含油性普遍较好;一些藻泥晶灰(云)岩溶孔也较发育,可作为储集层。藻灰岩最发育的时期是区域构造较稳定期,形成于生长逆断层上盘水体较清的水下古隆起高部位。  相似文献   

16.
高性能无灰分散剂的发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王力波 《润滑油》1999,14(4):14-18
叙述了几种高性能无灰分散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合成丁二酰亚胺衍生物、缩水甘油衍生物、内酯、烯基丁二酸酐复加物和硼改性丁二酰亚胺,以及采用环氧化合物和多酐化合物处理无灰分散剂。介绍了新型无灰分散剂在汽油机油和柴油机油中的使用性能。  相似文献   

17.
等温吸附方程和等温累积吸附方程是描述页岩气和煤层气吸附规律的2个重要理论方程。前者描述的是不同压力下的等温吸附量,后者描述的是不同压力下的等温累积吸附量。应当指出,构成等温吸附量曲线中不同压力下的数据点,不是利用实验测定直接得到的,而是利用理论公式计算得到的。尽管在中外,尤其是中国,目前已有若干计算等温吸附量的方法,但多因在理论推导过程中存在不正确性和不可靠性,而导致计算公式和计算结果的错误,并引出了所谓过剩吸附量的不正确概念,这样也就谈不上为页岩吸附气和煤层吸附气的资源评价提供可靠的饱和累积吸附量数据。为此,基于气体状态方程,利用气体的物质守恒原理,经严格的推导,得到计算等温吸附量的3种方法。同时,提出了判断是否达到饱和吸附状态的判断因子。页岩和煤层吸附实验资料的应用结果表明,新建的计算方法和判断因子是正确、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倒灰法打水泥塞工艺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倒灰法打水泥塞工艺是利用抽汲绳将油管或专用装灰筒及倒灰工具下到预定深度,在1m范围内上提下放数次,使倒灰孔打开,实现水泥浆从油管流入井筒,同时胶塞从护套中推入套管实现地层封堵。与常规打水泥塞方法相比较,该工艺具有施工时间短、工序少、一次成功率高、成本低等特点。经过现场试验,效果良好,在吉林油田已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通过简化局部密度(SLD)理论预测了川南地区龙马溪组页岩样品在25℃、35℃、45℃下的等温吸附曲线。研究表明:SLD理论可以有效拟合绿泥石、伊利石、伊/蒙混层及Ⅱ型干酪根的等温吸附曲线,而且在同一种物质的各回归参数中仅能量参数εgs随温度变化,一旦确定εgs与温度的关系,就可借助SLD理论用已知温度下的等温吸附曲线计算出另一温度下的等温吸附曲线;预测的页岩等温吸附曲线与实验获取的等温吸附曲线误差较小。  相似文献   

20.
聚异丁烯丁二酸季戊四醇酯无灰分散剂的研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张少明  罗大慧 《润滑油》1996,11(2):28-32,12
对聚异丁烯丁二酸戊四醇酯无灰分散剂采用催化酯这种新的合成工艺过程中的反应温度1反应时间催化剂选择和用量等工艺者了考察,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并对该剂进行了模拟评定、台架和工业放大试验。共结果表明:该剂性能与国外产品LZ936相当,在油品配方中,酯型无灰分散剂和丁二酰亚胺类分散剂复合使用可使油品高低温性能均较好,可用于中、高档内燃机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