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高龄高危前列腺增生症(附216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治疗高龄高危前列腺增生症(BPH)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在积极进行个体化围手术期处理的基础上对216例高龄高危BPH患者行TURP术。结果本组216例安全实施TURP,手术平均时间46min,电切前列腺组织平均41g。随访6~12个月,所有患者排尿通畅,无一例水中毒、永久性尿失禁及继发性出血。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由30.5分降到7.8分,剩余尿(PVR)由156ml降至20ml,最大尿流率(Qmax)由8ml/s增至20ml/s,生活质量评分(QOL)由4.9分降到1.5分,治疗前后IPSS、PVR、Qmax、QOL改变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只要加强个体化围手术期的处理,TURP仍是治疗高龄高危BPH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介绍经尿道逆行腔内剜除双极等离子体电切治疗复发性前列腺增生的方法及其疗效。方法 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78例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术后复发的前列腺增生患者,行经尿道逆行腔内剜除双极等离子体电切治疗。比较本组患者本次手术前及术后6个月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QOL)、最大尿流率(Qmax)、残余尿量(PVR)、前列腺特异抗原(PSA)等指标,评估其疗效。结果 78例患者术后2例出现暂时性尿失禁,6月后全部排尿正常;前尿道狭窄1例。患者术前和术后6个月平均IPSS、QOL、Qmax、PVR、PSA,分别为(21.9±4.5)分、(4.1±0.6)分、(6.2±2.9)mL/s、(93.6±50.1)mL、(3.58±2.76)ng/ mL和(4.7±2.4)分、(0.8±0.5)分、(19.7±3.2)mL/s、(10.5±6.3)mL、(0.91±0.64)ng/ mL,5个指标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经尿道逆行腔内剜除双极等离子体电切治疗复发性前列腺增生方法可行、疗效确切。寻找外科包膜平面及前列腺剥离为本手术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尿道双极等离子汽化电切术(PKRP)治疗高危复发l性前列腺增生症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对2008年8月至2013年5月间在我院接受经尿道双极等离子汽化电切术治疗的高危复发性前列腺增生症26例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术前及术后6个月、12个月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1PSS)、生活质量评分(QOL)、最大尿流率(Qmax)、膀胱残余尿(PVR)以及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等指标,评估其疗效。结果26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52.4±23.5)min,术后均未输血及使用止血、血管活性药物。术后3月、6个月IPSS、QOL、Qmax、PVR、PSA各指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术后12个月较术后6个月无明显的改变(P〉0.05)。结论经尿道双极等离子汽化电切术治疗高危复发性前列腺增生具有安全性高、临床效果显著的特点,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治疗高危前列腺增生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治疗高危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的安全性、疗效和围手术期的准备工作。方法 对23例高龄高危前列腺增生患者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手术。总结此类患者围手术期的准备工作、手术技巧和注意事项以及统计术后最大尿流率(Qmax),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的改变。结果 患者平均...  相似文献   

5.
目的介绍经尿道逆行腔内剜除双极等离子体电切治疗复发性前列腺增生的方法及其疗效。方法 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78例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术后复发的前列腺增生患者,行经尿道逆行腔内剜除双极等离子体电切治疗。比较本组患者本次手术前及术后6个月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QOL)、最大尿流率(Qmax)、残余尿量(PVR)、前列腺特异抗原(PSA)等指标,评估其疗效。结果 78例患者术后2例出现暂时性尿失禁,6月后全部排尿正常;前尿道狭窄1例。患者术前和术后6个月平均IPSS、QOL、Qmax、PVR、PSA,分别为(21.9±4.5)分、(4.1±0.6)分、(6.2±2.9)mL/s、(93.6±50.1)mL、(3.58±2.76)ng/mL和(4.7±2.4)分、(0.8±0.5)分、(19.7±3.2)mL/s、(10.5±6.3)mL、(0.91±0.64)ng/mL,5个指标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经尿道逆行腔内剜除双极等离子体电切治疗复发性前列腺增生方法可行、疗效确切。寻找外科包膜平面及前列腺剥离为本手术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联合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高龄高危前列腺增生并膀胱结石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高龄高危前列腺增生(BPH)合并膀胱结石患者76例,随机分为2组:A组38例,采用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联合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B组38例,采用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联合耻骨上小切口切开取石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膀胱冲洗时间、置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近期并发症,术前、术后3个月最大尿流率(MFR)、残余尿量、术前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QOL)评分、梗阻评分。结果A组术中出血量、膀胱冲洗时间、置管时间、住院时间明显优于B组(P〈0.05),A组术后3个月MFR、残余尿量、IPSS评分、QOL评分、梗阻评分改善程度比B组明显(P〈0.05)。结论在充分做好术前、术中、术后处理和把握好禁忌证前提下,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联合气压弹道碎石术可作为高龄高危BPH并膀胱结石患者首选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前列腺突入膀胱程度(IPP)对预测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TUPKP)术后临床效果的价值.方法 收集2007年1月至2012年1月在两家医院接受TUPKP的265例患者的术前临床资料及电切术后6个月的临床资料.我们依据IPP值把患者分为两组:IPP显著组(IPP≥5mm)105例和IPP非显著组(IPP<5 mm)160例.研究两组手术前后各指标的变化,包括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指数评分表(QOL)、前列腺体积(TPV),最大尿流率(Qmax)和残余尿量(PVR),为术后临床效果评估提供参考.结果 术前两组各指标无统计学差异.IPP显著组的IPSS术前后变化值和QOL评分术前后变化值与IPP非显著组的相比有明显的升高,且有统计学差异(分别为P=0.038和P=0.000).但是两组患者在Qmax和PVR的术前后改变值上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IPP可以作为预测TUPKP术后患者IPSS和QOL评分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联合膀胱颈内切开术治疗小体积前列腺增生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自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应用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膀胱颈内切开术治疗小体积前列腺增生的67例病例,比较67例患者术前术后IPSS、QoL、Qmax、PVR的变化,观察术后膀胱颈挛缩的发生率。结果 67例病例术前、术后3月的IPSS、QoL、Qmax、PV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较术前有明显改善;术后3例患者出现膀胱颈挛缩,经再次行经尿道等离子电切联合膀胱颈内切开术治疗后明显好转。结论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联合膀胱颈内切开术可以有效治疗小体积前列腺增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前列腺增生剜切术用于临床治疗前列腺增生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150例前列腺增生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行前列腺增生剜切术(前列腺等离子剜切术)。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前列腺组织切除质量、膀胱冲洗时间、留置导尿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评价术前、术后6个月国际前列腺症状(IPSS)评分、生活质量(QOL)评分及残余尿量(PVR)及最大尿流率(Qmax)。结果手术时间平均为(59.74±12.63)分钟、术中出血量平均为(72.62±17.95)ml、前列腺组织切除质量平均为(35.77±8.72)g、膀胱冲洗时间平均为(24.11±3.98)小时、留置导尿管时间为(88.12±14.86)小时、术后住院时间为(4.52±1.28)天,术后并发症率为12.0%(18/150)。术后6个月IPSS评分、QOL评分及PVR明显低于术前,Qmax明显高于术前,P0.05。结论前列腺等离子剜切术应用于前列腺增生患者中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治疗高龄并高危BPH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采用经尿道等离子体前列腺双极汽化电切术(TUPKVP)治疗高危前列腺增生(BPH)患者69例.结果:69例平均手术时间38 min,平均失血58 ml,切割获取前列腺组织平均重量51 g,无水中毒及尿失禁发生,治疗前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最大尿流率(Qmax)、剩余尿(PVR)分别为( 27.4± 5.8)分、( 5.0± 0.4)分、( 7.6± 2.1)ml/s、( 133.0± 41.8)ml,治疗后1个月分别为( 17.3± 4.7)分、( 2.9± 0.5)分、( 14.4± 3.2)ml/s、( 16.0± 8.6)ml,治疗前后IPSS、QOL、Qmax、PV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TUPKVP是治疗高龄并高危BPH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红激光汽化术在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0年6月至2014年9月本院采用红激光汽化术治疗42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观察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手术并发症,记录并统计分析手术前和术后3个月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最大尿流率(Qmax)及残余尿量(PVR)等指标的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 42例患者均安全顺利完成手术治疗,平均手术时间(61.52±18.48) min,术后平均尿管留置时间(4.57±1.42)d.3个月后复查,IPSS评分由术前(27.33±3.95)分降至(9.05±1.45)分,QOL评分由术前(5.17±0.79)分降至(0.95±0.56)分,Qmax由术前(6.07±1.97) mL/s升至(19.05±1.93) mL/s,PVR由术前(107.76±66.99)mL下降至(17.05±6.74) mL,血红蛋白术前术后稳定.结论 红激光汽化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安全性高,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低压灌注下经尿道分区等离子剜切治疗高龄高危良性前列腺增生( 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 , BPH)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1年6月~2013年6月,对98例高龄高危BPH患者行耻骨上造瘘,冲洗液距病人腹部高度50 cm。膀胱处于半空虚状态,行四区剜切治疗。结果手术时间31~135 min,(54±11) min;切除组织26~82 g,(35.0±4.5)g;术中出血量25~225 ml,(125±22)ml;术后2~4 d拔导尿管。无并发症。术后3个月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最大尿流率(Qmax)及残余尿(PVR)均明显改善(P=0.000)。结论低压灌注下经尿道分区等离子剜切治疗高龄高危BPH疗效确切,手术时间可控,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对比前列腺激光剜除术(HoLEP)和前列腺电切术(TURP)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近期疗效.方法 将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120例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前列腺增生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和B组.其中A组患者行HoLEP手术,B组患者接受TURP手术治疗.同时记录两组患者在围手术期和手术后1、6、12个月后复查的指标结果.比较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QOL)、最大尿流率(Qmax)以及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等指标的变化.此外将两种手术方法的疗效也进行比较.结果 手术前A、B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最大尿流率、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前列腺重量和残余尿量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t=-0.665、-0.441、0.639、-0.758、-0.778,P=0.508、0.660、0.524、0.450、0.438);A组患者在手术中的平均出血量是(78.25±25.78)mL,低钠血症的平均发生率是5%,膀胱留管时间和冲洗时间分别为(2.37±1.35)d、(1.25±0.49)d,而B组分别是(136.78±29.45) mL、25%、(5.34±2.02)d、(2.54±0.78)d,各项指标明显比A组患者较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t或x2=-9.713、6.000、-8.130、-9.361,P<0.05);同时,患者手术1个月、6个月和12个月后,A、B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最大尿流率、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比手术前均有改善,且相同时间两组的患者各项指标的比较均显示A组的患者优于B组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oLEP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近期疗效优于TURP手术方法,并且在手术过程中安全性高,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一种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并探讨钬激光前列腺剜除术(HoLEP)和传统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的安全性及疗效,旨在为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349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的病例资料,并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其中172例患者选择行钬激光前列腺剜除术,另外177例患者选择行传统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导尿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天数以及术后并发症(尿失禁、膀胱痉挛、出血)的发病率.随访3个月,重新评估IPSS、QOL、Qmax指标并比较疗效.结果 与传统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组相比,钬激光前列腺剜除术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明显缩短、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住院天数显著降低(P<0.05),术后导尿管留置时间[钬激光前列腺剜除术组:(2.4±0.5)d;传统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组:(5.7±0.6)d,P<0.05].明显减少,术中切除前列腺重量明显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病率[钬激光前列腺剜除术组:5/172(2.9%);传统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组:19/177(10.7%),P<0.01]显著下降.3个月后,两组术后PVR、IPSS、QOL以及Qmax较术前相比明显改善(P<0.01),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钬激光前列腺剜除术与传统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相比疗效相当,但安全性更高.钬激光前列腺剜除术治疗临床前列腺增生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膀胱重量与前列腺增生临床参数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膀胱重量(Bw)与常用BPH临床参数的相关性。方法81例BPH患者分为尿潴留与非尿潴留组,经腹B超(TAUS)测量其BW,将BW与年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前列腺体积(PV)、排尿后残余尿(PVR)、最大尿流率(Qmax)和前列腺特异抗原(PSA)进行相关分析。结果81例患者年龄平均(71.73±5.80)岁,IPSS(15.89±3.44)分,QOL(3.88±0.93)分,PV(61.55±19.67)m1.PVR(71.11±30.83)ml,Qmax(9.93±2.74)ml/s,PSA(3.30±2.63)rig/ml,BW(75.85±18.45)g;两组间年龄、QOL、PV、PRV、Qmax、PSA和BW存在显著性差异,而I—PSS差异无显著性;BW与年龄、IPSS、QOL、PV、PRV、PSA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0.587,r=0.481,r=0.816,r=0.911,r=0.784,r=0.864,P〈0.001),而与Qmax呈显著负相关(r=-0.769,p〈0.001)。结论BW能反映BPH的严重程度,对指导判断BPH严重程度和外科干预时机可能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经尿道等离子双极电切治疗高龄高危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的经验和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科于2015年1月~2017年6月采用经尿道等离子双极电切术,治疗60例高龄高危前列腺增生症的临床资料,记录术前患者的PSA、IPSS、QOL,统计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等资料。结果本组6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平均手术时间103±32.3 min,平均出血量62.6±34.4 mL,无输血,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平均7.4±1.1 d。术后3月Qmax 19.8~26.3 mL/s,平均23.2±1.7 mL/s;IPSS 6~17分,平均11.6±2.5分;QOL 0~3分,平均1.26±0.78分,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1.1、29.5、36.6,所有P0.001。术后5例出现暂时性尿失禁,1例发生术后尿道狭窄,经对症处理情况改善后出院。平均随访15.68±7.32月,均未出现尿潴留,排尿畅。结论经尿道等离子双极电切治疗高龄高危前列腺增生症患者是安全的、有效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估2μm激光剥橘式前列腺切除术(TmLRP-TT)治疗大体积前列腺(70 ml)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1月至2011年11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泌尿外科中心收治的BPH患者80例,术前经直肠超声检查(TRUS)前列腺体积均70 ml,采用2μm激光剥橘式前列腺切除术进行治疗,比较并分析患者手术前后血红蛋白、电解质变化,记录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并对患者进行12个月的随访,随访内容包括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最大尿流率(Qmax)、残余尿量(PVR)。结果:所有手术均一次顺利完成。术中血红蛋白下降(0.68±0.43)g/dL,电解质未发生明显变化。与术前相比,患者下尿路症状均得到明显改善,术后12个月IPSS下降73.89%[(20.03±6.9)分vs(5.23±3.59)分](P0.01),QoL下降64.55%[(4.09±1.19)分vs(1.45±1.36)分](P0.01),Qmax提高140.42%[(8.04±3.62)ml/s vs 19.33±3.28)ml/s](P0.01),PVR下降79.30%[(97.31±57.90)ml vs(20.14±24.20)ml](P0.01)。围手术期及术后12月随访期内,并发症发生率较低。结论:经尿道2μm激光剥橘式前列腺切除术治疗大体积前列腺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坦索罗辛联合索利那新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伴膀胱过度活动症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方法 本组良性前列腺增生伴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82例。年龄50~75岁,平均57岁。入选标准:平均每天排尿次数≥8次,夜间≥2次,每次尿量<200 ml;膀胱过度活动症症状评分(OABSS):第3项评分>2分,总分>3分。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分为对照组(38例)和实验组(44例)。2组临床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口服坦索罗辛0.2 mg,每日1次,共12周;实验组口服坦索罗辛0.2 mg,每日1次,索利那新5 mg,每日1次,共12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排尿期症状评分、储尿期症状评分、最大尿流率(Qmax)、残余尿量、OABSS、尿常规检查、不良事件登记等。 结果 ①对照组治疗前后IPSS评分(19.5±2.2 vs 15.6±2.4)、排尿期症状评分(15.6±2.4 vs3.4±1.7)、Qmax(13.7±3.8 vs16.6±4.1),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②实验组治疗前后IPSS评分(19.7±2.3 vs9.7±3.0)、储尿期症状评分(13.8±1.9 vs5.6±1.6)、OABSS( 10.3±1.8 vs5.3±1.3)、Qmax(14.1±4.1 vs 17.2±3.5),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③治疗后实验组与对照组IPSS评分(9.7±3.0 vs15.6±2.4)、储尿期症状评分(5.6±1.6 vs 12.0±1.6,)、OABSS(5.3±1.3 vs9.7±2.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实验组与对照组排尿期症状评分(3.4±1.1 vs3.4±1.7)、Qmax (17.2±3.5 vs 16.6±4.1)、残余尿量(36.7±17.1 vs 35.7±12.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2组均无急性尿潴留发生,对照组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9%( 3/38),实验组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5% (9/44)。 结论 坦索罗辛联合索利那新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伴膀胱过度活动症有效、安全,疗效优于单用坦索罗辛。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经尿道等离子体前列腺剜除术(PKEP)与经尿道等离子体前列腺切除(PKRP)近期疗效。方法将具有手术指征的120例前列腺增生症(BPH)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行PKEP和PKRP,监测、记录患者围手术期和术后6个月复查的有关指标,对所测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前两组一般情况比较,差别无显著性(P〉O.05);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平均膀胱冲洗时间、置管时间和住院时间,PKEP组明显少于PKRP组(P〈O.05);切除腺体重量,PKEP组((31.6±11.5)g3明显多于PKRP组[(19.7土10.4)g3(P〈O.05);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残余尿量、最大尿流率均比术前得到明显改善(P〈O.05)。结论PKEP治疗BPH具有与PKRP相近的近期疗效;患者术中并发症发生率、恢复时间PKEP明显少于PKRP,是目前有望替代PKRP的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