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川北医学院学报》2020,(3):461-464
目的:探讨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DCE-MRI)定量参数联合表观扩散系数(ADC)值诊断前列腺癌(PCa)的价值及与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的相关性。方法:收集72例前列腺病变患者资料,其中35例PCa患者记为PCa组,37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记为BPH组。所有患者均接受前列腺DCE-MRI和扩散加权成像(DWI)检查,比较两组容量转移常数(K~(trans))、速度常数(K_(ep))、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比(V_e)和ADC值,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并比较两组血清PSA水平,并分析上述DCE-MRI定量参数、ADC值与血清PSA水平的相关性。结果:PCa组DCE-MRI定量参数中K~(trans)、K_(ep)均明显高于BP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665、7.204,P<0.05),两组V_e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85,P>0.05);PCa组随b值升高,DWI信号强度随之增加,ADC值表现为低信号;BPH组随b值升高,DWI信号强度变化不显著,ADC值表现为高信号。PCa组不同b值DWI信号强度和ADC值均低于BP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206、2.547、7.863,P<0.05),两组血清PSA均呈阳性表达,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man法分析显示,PCa组K~(trans)、K_(ep)与血清PSA水平呈正相关(r=0.49、0.62,P<0.05),ADC值与血清PSA水平呈负相关(r=-0.47,P<0.05),BPH组上述DCE-MRI定量参数和ADC值与血清PSA水平无相关性(P>0.05)。结论:PCa和BPH患者DCE-MRI定量参数K~(trans)、K_(ep)和ADC值有显著差异,且PCa患者上述指标与血清PSA有显著相关性,K~(trans)、K_(ep)联合ADC值可为临床诊断PCa和鉴别BPH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卵巢肿瘤MRI定量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我院91例卵巢肿瘤病例资料,均于我院接受MRI检查,并行手术治疗,依据病理结果将其分为恶性组(n=35,病理证实为卵巢恶性肿瘤)、良性组(n=56,病理证实为卵巢良性肿瘤),分析两组影像特点、MRI定量参数[容量转移常数(K~(trans))、速率常数(K_(ep))、血管外细胞间隙容积比(V_e)]、表观扩散系数(ADC)值,比较不同分期患者上述指标,分析定量参数、ADC区分良恶性卵巢肿瘤的效能。结果良性组K~(trans)、K_(ep)、V_e低于对照组,而ADC值高于对照组(P0.05),良性组以Ⅰ型(流入型)为主,恶性组以Ⅲ型(流出型)为主;随FIGO分期增加,卵巢恶性肿瘤患者K~(trans)、K_(ep)、V_e增加,ADC值下降(P0.05);定量参数中,K~(trans)诊断卵巢恶性肿瘤的AUC值、特异度、最大约登指数最大,ADC、K_(ep)次之,V_e最小,ADC诊断卵巢恶性肿瘤的灵敏度最高。结论 MRI定量参数为常规MRI诊断卵巢肿瘤、准确进行临床分期的重要补充,可为医师鉴别良恶性卵巢肿瘤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3.
目的运用动态增强核磁共振(DCE-MRI)定量分析消癌平联合新辅助化疗治疗乳腺癌的临床疗效及近期预后。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在我院治疗的乳腺癌患者93例,均给予消癌平联合新辅助化疗治疗。治疗3个疗程后,根据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将患者分为治疗有效、无效两组,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容量转移常数(K~(trans))、速率常数(K_(ep))、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比(V_e);分析乳腺癌患者Kt~(rans)、K_(eps)、V_e值间的相关性及其与治疗疗效的相关性;治疗结束后随访2年,比较生存者和死亡组K~(trans)、K_(ep)、V_e值;采用ROC曲线分析K~(trans)、K_(ep)、V_e值对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有效组K~(trans)、K_(ep)值低于无效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V_e值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乳腺癌患者K~(trans)与K_(ep)值呈正相关,且其与治疗疗效呈负相关(P0.05);V_e值与K~(trans)、K_(ep)值无相关性,且与治疗疗效无相关性(P0.05);生存组K~(trans)、K_(ep)值低于死亡组(P0.05),两组V_e值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经ROC曲线分析得,K~(trans)、K_(ep)值预测乳腺癌预后的AU CVe值(P0.05)。结论可通过DCE-MRI定量分析评估消癌平联合新辅助化疗治疗乳腺癌的治疗疗效,且其对预后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3.0T磁共振动态增强(DCE-MRI)扫描定量参数对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近两年(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呼吸内科经病理证实为肺癌的89例患者均行磁共振(MRI)常规检查及DCE-MRI检查,比较不同类型肺癌及周围正常胸壁组织的各定量指标[容量运转参数(K~(trans))、速率常数(K_(ep))血管外细胞外容积比(V_e)],分析DCE-MRI不同定量参数对肺癌的诊断效能,并确定最佳阈值。结果 (1)病理结果显示89例肺癌患者中央型肺癌41例、周围型肺癌48例;鳞癌25例、腺癌49例、小细胞癌15例,所有患者均为单发病灶;(2)肺癌病灶定量参数K~(trans)、K_(ep)、V_e均显著高于周围正常胸壁组织(P0.05),各癌灶各定量参数K~(trans)、K_(ep)、V_e差异显著(P0.05),非小细胞肺癌(鳞癌及腺癌)定量参数均显著高于小细胞癌(P均0.05),腺癌定量参数均显著高于鳞癌及小细胞癌(P0.05)(3)定量参数K~(trans)、K_(ep)、V_e对肺癌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ROC曲线下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16、0.768、0.821,其敏感度分别为71.5%、68.7%、68.4%,特异度分别为85.2%、82.6%、97.2%。结论 3.0T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定量参数可较准确诊断肺癌并测定不同病理类型肺癌,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可为临床肺癌的诊断提供影像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DCE-MRI)定量分析在前列腺癌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于我院收治的80例经病理证实的前列腺疾病患者(其中前列腺癌56例,前列腺增生24例)为研究对象,分析前列腺癌组与前列腺增生组DCE-MRI定量参数容积转运常数(K~(trans))、速率常数(K_(ep))、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分数(V_e)变化情况,检验前列腺癌区K~(trans)与病理Gleason评分的相关性。结果前列腺癌组K~(trans)、K_(ep)、V_e值均显著高于前列腺增生组(P0.05)。前列腺癌患者Gleason≤7分组K~(trans)显著低于Gleason评分8~9分组、10分组(P0.05),Gleason评分8~9分组K~(trans)值显著低于10分组(P0.05)。前列腺癌区K~(trans)与病理Gleason评分呈正相关(r=0.690,P=0.000)。结论 DCE-MRI定量分析在前列腺癌诊断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需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RI,DCE-MRI)定量参数对乳腺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能力。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肿瘤患者38例,其中良性肿瘤14例,恶性肿瘤24例,术前均行DCE-MRI扫描,选取感兴趣区测量肿瘤的DCE-MRI定量参数K~(trans)(容量转移常数)、K_(ep)(速率常数)、V_e(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比)。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良、恶性肿瘤组间定量参数的差异,绘制ROC曲线分析定量参数对乳腺良、恶性肿瘤的诊断效能。结果乳腺良性肿瘤组K~(trans)、K_(ep)、V_e平均值分别为(0.134±0.121)min~(-1)、(0.273±0.137)min~(-1)、(0.633±0.096);乳腺恶性肿瘤组K~(trans)、K_(ep)、V_e平均值分别为(0.339±0.128)min~(-1)、(0.515±0.169)min~(-1)、(0.680±0.116)。K~(trans)、K_(ep)在良、恶性肿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V_e在良、恶性肿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最大约登指数确定最佳诊断界值,K~(trans)、K_(ep)的敏感性、特异性和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89.17%、93.83%;94.56%、85.71%和0.929、0.902。结论定量参数K~(trans)、K_(ep)可作为乳腺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的参考指标,且有较高的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MR动态增强扫描诊断宫颈癌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90例确诊宫颈癌患者(宫颈癌组)、30例健康自愿者(对照组),收集时间2016年3月至2017年10月,对比两组的DWI b=800s/mm~2时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MR动态增强扫描参数(K~(trans):转运系数;K_(ep):速率常数;V_e:容积分数);并根据病理学结果计算两种方法单独及联合应用时诊断宫颈癌的临床价值。结果宫颈癌组的K~(trans)、K_(ep)值均显著的高于对照组(P﹤0.05);宫颈癌组的ADC值均显著的低于对照组(P﹤0.05);宫颈癌和对照组的V_e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WI诊断宫颈癌的灵敏度为85.56%、特异度为80.00%;MR动态增强扫描诊断宫颈癌的灵敏度为87.78%、特异度为86.67%;MR动态增强扫描联合DWI诊断宫颈癌的灵敏度为95.56%、特异度为93.33%。结论 DWI联合MR动态增强扫描诊断宫颈癌能显著提高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定量动态增强MRI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与非乳头状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临床拟诊为甲状腺疾病的患者及健康对照人群行动态增强MRI检查。通过Tofts双室血流动力学模型分析获得感兴趣区微血管渗透性定量参数结果,包括容量转移常数(K~(trans))、速率常数(K_(ep))及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比(V_e),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定量参数值在不同组间的差异;其次构建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别评估三组定量参数值及其联合诊断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与非乳头状癌鉴别诊断中的诊断效能,并确定诊断临界值。结果在乳头状癌组、非乳头状癌组及对照组中,K~(trans)、K_(ep)及V_e在非乳头状癌组与乳头状癌组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0.003,0.001);非乳头状癌组与乳头状癌组的K~(trans),K_(ep)和V_e均与对照组间不同程度地具有显著性差异。非乳头状癌组和乳头状癌组的ROC结果显示:K~(trans)、K_(ep)及V_e三者P0.001;以最大约登指数为最佳诊断切入点,则三者诊断临界值分别为0.436,0.871,0.369。三者联合分析的敏感度和特异性分别为79.5%,73.3%,曲线下面积为0.793。结论利用K~(trans)、K_(ep)及V_e三种指标对甲状腺乳头状癌进行术前鉴别诊断均表现出较高的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乳腺动态增强MRI定量参数容量转移常数(volumetransfer constant,K~(trans))、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比(extravascular extracellular volume fraction,V_e)、速率常数(rate constant,K_(ep))与免疫组化指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s,VEGF)、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density,MVD)的相关性。方法该探究对象为2015年11月-2017年11月于我院诊断的40例恶性乳腺疾病患者、30例良性乳腺疾病患者以及30例非脂肪型乳腺健康门诊者,设为恶性组、良性组与对照组;均采用乳腺动态增强MRI扫查双侧腋窝及乳房,记录三组K~(trans)、K_(ep)、V_e等MRI定量参数,免疫组化检测恶性组、良性组乳腺病灶VEGF、MVD,并进行与MRI定量参数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恶性组K~(trans)、K_(ep)、V_e均显著高于良性组与对照组,且良性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组VEGF、MVD均显著高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K~(trans)、K_(ep)、V_e与VEGF、MVD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 K~(trans)、K_(ep)、V_e与VEGF、MVD均呈正相关,在乳腺疾病的良恶性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在直肠癌患者术前中的应用。方法收集2015年12月-2017年12月于信阳市中心医院肿瘤外科诊治的240例直肠癌患者MRI常规及DCE-MRI扫描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患者容量转移常数(K~(trans))、速率常数(K_(ep))、EES容积比(V_e)参数结果与肿瘤病理分化程度、Dukes分期、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K~(trans)随肿瘤病理分化程度降低、Dukes分期增加、TNM分期增加及淋巴结转移而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_(ep)、V_e在病理分化程度、Dukes分期、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的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CE-MRI可较好地反映肿瘤内部血流动力学情况,其参数K~(trans)值与病理分化程度、Dukes分期、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具一定相关性,对直肠癌术前评估具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应用3.0T动态增强磁共振功能成像(DCE-MRI)及4D-Tissue软件定量判定宫颈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3月行DCE-MRI扫描的30例宫颈癌患者。所有的病例均经过病理证实。患者年龄33-67岁[平均(48±10)岁]。患者治疗前行DCE-MRI检查及定量分析,比较肿瘤组织与子宫肌层的TIC曲线特征,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肿瘤组与肌层对照组各定量参数的差异。结果宫颈癌组织与子宫肌层TIC曲线:肿瘤以Ⅲ型曲线为主,Ⅲ型26例(86.67%);子宫肌层以I型曲线为主,I型18例(60%)。肿瘤组织与子宫肌层各定量参数值之间进行比较:肿瘤组与子宫肌层组的K~(trans)、V_e、K_(ep)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组平均K~(trans)值、平均V_e值、平均K_(ep)值明显高于正常子宫肌层组。结论 DCE-MRI各定量参数对诊断宫颈癌病变拥有一定效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MRI动态增强定量参数在肝细胞癌与肝良性肿瘤诊断中的鉴别价值。方法通过手术病理检查将我院2014年2月-2016年5月收治的40例肝细胞癌患者与40例肝良性肿瘤患者分别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采用Tissue4D软件对病灶及正常肝组织的iAUC、V_e、K_(ep)、K~(trans)等定量参数值进行分析,比较组间差异的同时对具有诊断效能的定量参数的界值、敏感度、特异度进行分析,评价MRI动态增强定量参数运用于肝细胞癌及肝良性肿瘤诊断的鉴别价值。结果两组病灶定量参数值显著大于正常肝组织的定量参数值(P0.05),实验组iAUC、K_(ep)、K~(trans)等病灶定量参数值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其中,iAUC界值、敏感度以及特异度分别为24.712、81.4%、58.2%;K_(ep)界值、敏感度以及特异度分别为0.474、76%、58.2%;K~(trans)界值、敏感度以及特异度分别为0.216、81.4%、66.3%。结论 MRI动态增强定量参数可为临床诊断肝细胞癌及肝良性肿瘤提供较高的鉴别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动态增强磁共振(DCE-MRI)在预测进展期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疗效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医院2015年12月-2018年6月间经结肠镜病理证实为进展期直肠癌的34例患者纳为研究对象,其分别在放化疗前、后行动态增强磁共振DCE-MRI检查,分析DCE-MRI在评估进展期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效果中的应用价值。结果进展期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后,DCE-MRI扫描参数容积转运常数(Ktrans)、速率常数(K_(ep))及细胞外血管外间隙容积比(V_e)水平均较放化疗前显著降低(P0.05);病理完全缓解(pCR)组新辅助放化疗前Ktrans、K_(ep)水平显著高于非pCR组(P0.05),新辅助放化疗后,两组DCE-MRI扫描参数Ktrans、K_(ep)及V_e均较放化疗前显著降低(P0.05),新辅助放化疗后,pCR组K_(ep)水平显著低于非pCR组(P0.05);以手术病理分期为金标准,DCE-MRI术前T分期准确率为88.24%。结论 DCE-MRI可有效评估进展期直肠癌患者新辅助放化疗效果,提高术前再分期准确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定量渗透性参数联合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定量分析在乳腺良恶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12月-2017年12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4例乳腺病变患者(浸润性导管癌45例,纤维腺瘤19例)临床病例,另选取同期正常乳腺20例为对照组。所有病例均于术前1周行3.0TMRI平扫、DWI(弥散敏感因b=1000s/mm~2)、DCE-MRI检查,测量病灶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及容量转移常数(K~(trans)值),并与检查后经手术或穿刺获得病理结果。结果浸润性导管癌与纤维腺瘤、浸润性导管癌与对照组、纤维腺瘤与对照组各组间ADC值、K~(trans)值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ADC值联合K~(trans)值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均高于单独使用ADC值及K~(trans)值鉴别。结论DCE-MRI定量渗透性参数K~(trans)值与DWI定量分析ADC值联合诊断,不仅可反映肿瘤形态学信息,还可反映肿瘤内部细胞水平及血管功能方面的信息,提高乳腺良恶性病变定性诊断价值,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及患者预后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动态增强磁共振检查(Magnetic Resonance,MR)半定量参数及定量参数对卵巢肿瘤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收集我院67例卵巢肿瘤患者病例资料。所有患者均在我院行动态增强MR扫描,并接受手术治疗,根据病理组织学结果,将患者分为恶性卵巢肿瘤组(n=25)与良性卵巢肿瘤组(n=42)。计算动态增强扫描MR半定量及定量参数,包括达峰值时间(TTP)、最大线性上升斜率(MSI)、最大线性下降斜率(MSD)、容量转移常数(K~(trans))、速率常数(K_(ep))、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比(V_e)。根据ROC曲线分析半定量与定量参数区分良恶性卵巢肿瘤的ROC曲线下面积、最大约登指数、最佳阈值、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总符合率。结果恶性卵巢肿瘤组TTP显著低于良性卵巢肿瘤组(P0.05),MSI、MSD、K~(trans)、K_(ep)、V_e显著高于良性卵巢肿瘤组(P0.05)。根据ROC曲线分析,半定量参数TTP、MSI、MSD与定量参数K~(trans)、K_(ep)、V_e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59、0.820、0.747、0.903、0.887、0.736,最佳阈值为85.044、72.963、30.582、0.156、0.390、0.108,灵敏度为84.3%、81.6%、75.2%、92.1%、97.4%、80.3%,特异度为79.9%、67.2%、63.1%、77.9%、64.8%、59.2%。结论动态增强扫描MR半定量与定量参数是常规MR重要补充,可以为医师鉴别良恶性卵巢肿瘤提供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磁共振评价中药康莱特抑制人结肠癌裸鼠皮下移植瘤血管生成的应用价值。方法建立人型结肠癌HT-29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48只,随机分为实验组(n=24)和对照组(n=24),实验组每日给予康莱特0.5mg/(20g.d)腹腔注射,对照组每日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7天、14天、21天进行DCE-MRI扫描,并且在治疗后的3个时间节点扫描结束后分别处死8只取肿瘤组织进行病理免疫组化检查,动态观察并分析反映肿瘤血管功能的参数值9对比剂容积转运常数Ktrans、速率常数K_(ep)、血管外细胞外容积分数Ve、血浆空间容积分数Vp,并与同期肿瘤组织MVD表达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随时间延长,实验组K~(trans)及K_(ep)值逐渐下降,对照组K~(trans)及Kep值逐渐上升,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前实验组与对照组K~(trans)及K_(ep)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的3个时间节点实验组K~(trans)及K_(ep)值分别明显低于对照组,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及对照组给药后三个时间节点的K~(trans)及K_(ep)值均与MVD呈正相关(P均0.05)。结论康莱特对人结肠癌异体移植瘤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DCE-MRI技术所得到的动态变化的K~(trans)及K_(ep)值可被看做是评价结肠癌早期化疗效果的定量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究1.5T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DCEMRI)及扩散加权成像(DWI)在卵巢癌(OC)术前分期及定位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经术后病理检查确诊为OC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MRI、DCE-MRI及DWI检查。以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DCE-MRI及DWI检查对OC诊断准确率、临床分期诊断率,比较不同分期OC患者DCE-MRI定量参数[容量转移常数(Ktrans)、速率常数(Kep)、血管外细胞外容积分数(Ve)]与DWI表观扩散系数(ADC)差异。结果 与病理结果对比,术前DCE-MRI、DWI诊断OC的准确率分别为88.33%、85.00%,两种方式诊断准确率对比无差异(P>0.05)。术前DCE-MRI诊断Ⅰ期、Ⅱ期、Ⅲ期、Ⅳ期准确率分别为90.00%、86.21%、92.85%、85.71%,术前DCE-MRI诊断Ⅰ期、Ⅱ期、Ⅲ期、Ⅳ期准确率分别为70.00%、86.21%、85.71%、100%,两种方式术前分期准确率对比无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前列腺癌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及容积转换常数(K~(trans))与前列腺癌病理分级(Gleason评分)的相关性,并对两者进行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病理证实的前列腺癌患者30例,根据病理结果中的Gleason评分将患者分为高分化、中分化及低分化组,比较组间ADC值及K~(trans)值的差异,并分析ADC值、K~(trans)值及Gleason评分间的相关性。结果三组前列腺癌ADC值及K~(trans)值组间整体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ADC值与Gleason评分、K~(trans)值呈负相关(r=-0.633,P0.01,r=-0.609,P0.01),K~(trans)与Gleason评分呈正相关(r=0.579,P0.01)。高分化组与中低分化组之间的ADC值及K~(trans)值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利用ROC曲线分析显示ADC值与K~(trans)值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61、0.838,区分高分化组与中低分化组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3.3%、88.9%,75.0%、77.8%。结论前列腺癌的ADC值及K~(trans)值与Gleason评分之间具有相关性,且ADC值与Gleason评分之间的相关性较K~(trans)值高,它们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预测前列腺癌的分化程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IVIM和DCE-MRI的参数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免疫组化指标MVD、EGFR和Ki67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3年4月至2015年2月入住我院的2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非小细胞肺癌的患者,同时接受IVIM和3D DCE-VIBE序列检查,分别得到IVIM的水分子扩散效应相关参数ADCtotal、D值和灌注相关参数D*、f值,DCE-MRI的灌注参数K~(trans)、K_(ep)、V_e和IAUC_(60)。使用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计算MRI各参数与免疫组化指标MVD、EGFR和Ki67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26例NSCLC患者的MVD均值为(36.5±21.1),EGFR阳性率为54.3%,Ki67指标的阳性率为86.4%。DCE参数中的IAUC_(60)与MVD有中等度的相关性,r值为0.687,P=0.0000.05;K~(trans)与MVD有弱相关,r值为0.444,P=0.0050.05。DCE参数与EGFR和Ki67无显著相关性。IVIM参数与三种免疫组化指标均无显著相关性。结论 1)DCE-MRI可评价NSCLC微循环状态;2)尚不能通过IVIM和DCE-MRI术前扫描提示NSCLC相关的EGFR、Ki67免疫组化结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弥散加权成像(DWI)和动态增强成像(DCE-MRI)及磁共振成像(MRI)诊断子宫内膜癌的价值。方法分析80例疑似子宫内膜癌病人的MRI和DWI及DCE-MRI影像的资料,以手术后病理诊断结果为标准,分析MRI、DWI及DCE-MRI诊断子宫内膜癌的价值,ROC分析定量参数Ktrans值、Kep值、Ve值、ADC对子宫内膜的诊断效能。结果经病理确诊,80例患者子宫内膜癌61例,良性子宫内膜疾病19例。MRI、DWI、DCE-MRI正确诊断子宫内膜癌灵敏度分别为5 7.38%、63.93%、80.33%;特异度分别为78.95%、82.41%、84.21%。子宫内膜癌患者ADC值低于良性患者(P<0.05),Ktrans、Kep、Ve值高于良性患者(P<0.05)。Ktrans、ADC诊断子宫内膜癌AUC较高,分别为0.922 (95%CI:0.864~0.992,P=0.000)、0.872(95%CI:0.767~0.977,P=0.000)。结论 DWI、DCE-MRI诊断子宫内膜癌具有较高价值,其参数Ktrans、ADC可作为子宫内膜癌早期诊断的定量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