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比较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血清尿酸、hs-CRP水平,探讨其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选取不稳定心绞痛(UAP)患者35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43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31例和正常体检者35例,分别为UAP组、AMI组、SAP组和对照组.常规抽血分离血清检测hs-CRP、尿酸水平.结果 ①血清尿酸水平:AMI组、UAP组高于对照组(P均<0.05);SAP组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AMI组、UAP组高于SAP组(P均<0.05);AMI组高于UAP组(P<0.05).②血清hs-CRP水平:AMI组、UAP组、SAP组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AMI组、UAP组、SAP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earson分析示血清尿酸与hs-CRP存在正相关(r=0.553,P<0.05).结论 血清尿酸、hs-CRP水平与冠心病的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2.
冠心病患者血清MMP-9、IL-6、hs-CRP水平检测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金山 《山东医药》2011,51(23):42-43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IL-6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冠心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2例(AMI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28例(UAP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25例(SAP组)和健康查体者25例(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MMP-9和IL-6水平,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血清hs-CRP水平。结果 AMI组和UAP组血清MMP-9、IL-6和hs-CRP水平均显著高于SAP组及对照组,尤以AMI组为著(P均〈0.05);SAP组及对照组三指标无显著差异。结论 MMP-9、IL-6和hs-CRP水平与冠心病发生、发展有关,联合检测其水平有利于对冠心病患者进行危险分层和预后判定。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对冠心病患者外周血髓过氧化物酶(MPO)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149例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冠心病的患者,按临床类型分为急性心肌梗死组(AMI组,67例)、不稳定心绞痛组(UAP组,42例)、稳定性心绞痛组(SAP组,40例).各冠心病组根据是否行PCI治疗再分别分为AMI支架组和AMI造影组,UAP支架组和UAP造影组,SAP支架组和SAP造影组.并将15例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排除冠心病的患者作为非冠心病组(NC组).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术前和术后30分钟、4小时、12小时、24小时的MPO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 (1)术前AMI组的MPO和hs-CRP水平显著高于UAP组、SAP组和NC组(P<0.01);UAP组两者均高于SAP组和NC组(P <0.05);SAP组的MPO水平高于NC组(P<0.01),两组间的hs-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MPO水平与hs-CRP水平显著相关(r=0.701,P<0.01).(2)各支架组术后30分钟、4小时时的MPO水平均高于术前(P<0.01),AMI支架组、UAP支架组、SAP支架组分别于术后4小时、30分钟、30分钟达高峰后很快下降至术前水平.各支架组患者的hs-CRP浓度则逐渐升高,hs-CRP浓度的升高晚于MPO.AMI造影组的MPO和hs-CRP均呈逐渐升高的趋势,而UAP造影组、SAP造影组及NC组MPO、hs-CRP水平造影前后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MPO是预测斑块稳定性的敏感指标;介入治疗可致冠心病患者PCI术后早期MPO水平表达增加,即使是斑块处于稳定状态的稳定性心绞痛患者.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和缺血修饰白蛋白(IMA)在不稳定型心绞痛(UAP)危险分层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将110例冠心病患者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P组)2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组)90例,ACS组又分成急性心肌梗死(AMI组)35例,UAP组55例(其中低危组18例、中危组20例、高危组17例);另选30例体检正常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各组血清H-FABP、IMA。结果 AMI组血清H-FABP、IMA明显高于其他组(P均〈0.01);ACS组明显高于SAP组、对照组、UAP低危组(P〈0.05或〈0.01);UAP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血清H-FABP、IMA水平随UAP危险程度增加而升高,根据二者的血清水平可判断UAP患者的危险程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含量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23例AMI患者、33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SAP)、27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UAP)和30名健康查体者的血清HMGB1含量,并测定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结果与对照组相比,SAP组、UAP组和AMI组血清HMGB1和hs—CRP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而UAP组和AMI组显著高于SAP组(P〈0.01),AMI组显著高于SAP组(P〈0.01),表明冠心病患者病情越重,血清HMGB1和hs—CRP升高越明显(均P〈0.01),且UAP、SAP和AMI组血清HMGB1和hs—CRP均分别呈正相关(r=0.4532、0.3247、0.4557,均P〈0.05)。结论血清HMGB1可能参与了AMI的发生发展过程,可用于冠心病患者严重程度的判断。  相似文献   

6.
于海侠  徐峰  陶斯阳 《山东医药》2011,51(25):67-68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APP-A)水平与其冠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ACS患者93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40例(AMI组),不稳定型心绞痛(UAP)30例(UAP组),稳定型心绞痛(SAP)23例(SAP组)。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血清PAPP-A,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脑利钠肽(BNP)、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并与21例健康者(对照组)进行比较。ACS患者行冠脉造影检查。结果 AMI组、UAP组发病12 h内PAPP-A、BNP、hs-CRP均高于SAP组、对照组(P均〈0.01);AMI组、UAP组PAPP-A与BNP、hs-CRP呈正相关(r分别为0.71、0.74,P均〈0.01)。冠脉单支、双支、三支病变患者的PAPP-A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ACS患者血清PAPP-A、BNP、hs-CRP均明显升高,其均可作为评价ACS患者不稳定斑块的敏感性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清hs-CRP、IL-6水平与不同性质斑块的关系。方法 146例冠心病患者根据临床表现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78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68例;另取健康志愿者62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各组血清hs-CRP和IL-6水平,冠脉内超声检查患者冠脉斑块情况。结果 SAP组和UAP组血清hs-CRP、IL-6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UAP组血清hs-CRP、IL-6水平均高于SAP组(P均<0.05);UAP组发生易损斑块比例高于SAP组(P<0.01);IL-6与脂质斑块呈正相关(r=0.238,P<0.05)。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清IL-6水平与脂质斑块密切相关,可作为脂质斑块的临床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血浆肾上腺髓质素前体N端20肽(PAMP)水平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病人66例被分为三组:稳定型心绞痛组(SAP)2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P)29例,急性心肌梗塞组(AMI)16例,对照组为经冠脉造影证实无冠心病的患者23例,所有研究对象取空腹卧位周围静脉血5ml,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浆中PAMP浓度。结果:对照组、SAP组、UAP组与AMI组PAMP血浆含量依次为(5.55±0.97)ng/L、(9.25±2.95)ng/L、(13.07士1.29)ng/L、(15.52±4.60)ng/L,冠心病三组PAMP血浆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1),在冠心病组中,UAP组与AMI组PAMP血浆含量明显高于SAP组(P均〈0.01)。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浆PAMP水平升高,而UAP组与AMI组升高更明显,提示PAMP参与了冠心病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胱抑素C(CysC)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将临床诊断为冠心病的142例患者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5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42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42例,测定其血清Hcy、hs-CRP、CysC水平,以112例非冠心病患者作对照组。结果:冠心病组血清Hcy、hs-CRP和CysC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AMI组患者血清Hcy和hs-CRP水平较UAP及SAP组高,而AMI组患者血清CysC水平较UAP及SAP组低。结论:Hcy、hs-CRP和CysC 3者联合检测对预测冠心病发生和发展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浆内皮素-1( ET-1)和血清C型利钠肽( CNP)、胱抑素C、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 ( PAPPA)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我院心内科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91例为冠心病组,其中稳定型心绞痛( SAP)患者35例( SAP组)、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患者33例( UAP组)、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23例( AMI组);选择同期在我院体检健康者35例为对照组。检测所有受试者血浆ET-1和血清CNP、胱抑素C、 PAPPA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冠心病组患者血浆ET-1和血清CNP、胱抑素C、 PAPP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 P<0.05)。 SAP组、 UAP组、 AMI组血浆ET-1和血清CNP、胱抑素C、 PAPP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 UAP组、 AMI组均高于SAP组, AMI组高于UAP组(P<0.05)。直线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冠心病患者血清PAP-PA水平与血浆ET-1(r=0.592)和血清CNP (r=0.602)、胱抑素C (r=0.593)水平均呈正相关(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浆ET-1和血清CNP、胱抑素C、 PAPPA水平明显升高,且随着冠心病严重程度加重而升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浆内皮素-1( ET-1)和血清C型利钠肽( CNP)、胱抑素C、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 ( PAPPA)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我院心内科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91例为冠心病组,其中稳定型心绞痛( SAP)患者35例( SAP组)、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患者33例( UAP组)、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23例( AMI组);选择同期在我院体检健康者35例为对照组。检测所有受试者血浆ET-1和血清CNP、胱抑素C、 PAPPA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冠心病组患者血浆ET-1和血清CNP、胱抑素C、 PAPP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 P<0.05)。 SAP组、 UAP组、 AMI组血浆ET-1和血清CNP、胱抑素C、 PAPP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 UAP组、 AMI组均高于SAP组, AMI组高于UAP组(P<0.05)。直线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冠心病患者血清PAP-PA水平与血浆ET-1(r=0.592)和血清CNP (r=0.602)、胱抑素C (r=0.593)水平均呈正相关(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浆ET-1和血清CNP、胱抑素C、 PAPPA水平明显升高,且随着冠心病严重程度加重而升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与冠心病的相关性,并初步探讨其致冠心病的机制。方法纳入109例冠心病患者,其中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ACS组)71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SAP组)38例,入选同期71例正常受试者作为对照组(NC组)。调查入选对象存在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包括:性别、年龄、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高胆固醇血症史及吸烟史;检测受试者血清HCY、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清总胆固醇(TC)及血浆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T);对冠心病的多重危险因素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结果①ACS组、SAP组与NC组患者血清HCY、hs-CRP、血浆FIB、D-DT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SAP组与NC组血清HCY及hs-CRP水平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SAP组与NC组血清FIB及D-DT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ACS组及SAP组患者中高HCY血症发生率显著高于NC组(P〈0.01)。②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CY为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相关系数为3.665,相对危险度(OR)为1.118(P〈0.01)。③冠心病患者中血清HCY水平在不同性别之间具有差异(P〈0.05),而与年龄无相关性(P〉0.05),在是否合并高血压、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及吸烟史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血清HCY水平与hs-CRP、FIB、D-DT呈正相关(P〈0.05)。结论高HCY血症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HCY可能通过炎症反应及致机体处于血栓前状态,增加冠心病的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外周静脉及冠状动脉血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APP-A)水平及及临床意义.方法 连续入选150例冠心病(CHD)患者,其中急性心肌梗死组(AMI组)4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P组)60例、稳定型心绞痛组(SAP组)50例,另外选择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受试者2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受试者外周静脉及冠状动脉血hs-CRP、MMP-9及PAPP-A水平,进行组间及不同外周静脉及冠状动脉血间指标差异比较.结果 UAP组、AMI组外周静脉血及冠状动脉血hs-CRP、MMP-9和PAPP-A水平显著增高,与对照组及SAP组比较,均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0.01);AMI组与UAP组比较,血hs-CRP、MMP-9和PAPP-A水平亦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但SAP组与对照组比较,血hs-CRP、MMP-9和PAPP-A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外周静脉血及冠状动脉血hs-CRP、MMP-9、PAPP-A相互间呈显著正相关性(P均<0.05).结论 hs-CRP、MMP-9及PAPP-A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发病密切相关,其测定有助于ACS的早期诊治.  相似文献   

14.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冠脉病变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冠脉病变的关系。方法对7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43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患者进行血清Hcy及血管内超声检查,比较两组各检测指标。结果与SAP组比较,UAP组血清Hcy及软斑块比率明显升高(P〈0.05或〈0.01);UAP组血管重构以正性为主,SAP组以负性为主,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以血清Hcy水平分组,UAP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患者的血管腔面积、斑块面积及斑块负荷与SAP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 UAP组血清Hcy明显高于SAP组,Hhcy在血管病变处参与了血管重构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定量检测不同临床类型冠心病患者的心率减速力(DC)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72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2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28例,稳定型心绞痛(SAP)26例;另择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非器质性心脏病患者25例为对照组,入院后均进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计算各组的DC值。结果冠心病患者Dc值均较对照组降低(P〈0.05),其中AMI〈UAP〈SAP,组间比较P均〈0.05,SAP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相关分析显示DC值与冠心病病情严重程度呈负相关(r=0.563,P〈0.05)。结论DC值可以直接反映冠心病患者的病变不稳定状态,病情愈严重,迷走神经的保护作用愈低,猝死风险愈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清炎性因子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清甲壳质酶蛋白40(YKL-40)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斑块纤维帽厚度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入选择期行冠状动脉造影的冠心病患者6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冠心病的临床类型,将患者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P)组(2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28例)和急性心肌梗死(AMI)组(10例)。检测患者术前血清hs-CRP和YKL-40水平,术中在介入治疗前使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观察病变斑块的特征,并分析血清hs-CRP、YKL-40水平与纤维脂质斑块纤维帽厚度之间的关系。结果 (1)AMI组术前血清hs-CRP和YKL-40水平均高于SAP组和UAP组(P均0.05)。UAP组术前血清hs-CRP和YKL-40水平均高于SAP组(P均0.05)。(2)AMI组和UAP组的罪犯病变纤维脂质斑块纤维帽厚度均小于SAP组(P均0.05),AMI组与UAP组之间的罪犯病变纤维脂质斑块纤维帽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薄纤维帽斑块的比率和血栓形成的比率均高于SAP组和UAP组(P均0.05);AMI组斑块内钙化的比率低于SAP组(P0.05),与UAP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术前血清hs-CRP(r=-0.265,P0.05)和YKL-40(r=-0.524,P0.01)水平与纤维脂质斑块纤维帽厚度均呈负相关;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术前血清hs-CRP和YKL-40水平与冠心病患者斑块破裂(r=0.462和r=0.499,P0.01)和血栓形成(r=0.218和r=0.263,P0.01)呈正相关。(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YKL-40水平与薄纤维帽粥样斑块独立相关(OR=6.341,P0.05)。结论 AMI和UAP患者的血清hs-CRP和YKL-40水平均高于SAP患者,AMI、UAP和SAP患者罪犯病变的纤维脂质斑块性质有明显差别,AMI患者出现薄纤维帽粥样斑块、斑块破裂及血栓形成的比例较高,而SAP患者出现斑块钙化的比例较高;血清YKL-40水平与冠心病患者罪犯病变的薄纤维帽粥样斑块形成独立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血清Fractalkine (FKN)在不同类型冠心病(CHD)患者中的表达,并评估其水平对CHD危险分层的价值.方法 选取CHD患者81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其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22例(SAP组)、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32例(UAP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27例(AMI组),同期选择非CHD患者62例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血清FKN水平,Gensini评分系统评定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结果 AMI组及UAP组血清FKN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和SAP组(P均<0.05),AMI组与UAP组、SAP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CHD患者血清FKN水平与Gensini积分无相关性(r=0.19,P>0.05).结论 随着CHD患者病情的加重,血清FKN水平明显升高;血清FKN水平可以作为CHD危险分层的指标.  相似文献   

18.
李园春 《山东医药》2011,51(23):34-35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IL-6、TNF-α在冠心病(CHD)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择90例CHD患者[CHD组,急性心肌梗死(AMI)3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34例、稳定型心绞痛(SAP)24例]及25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测定血清CRP水平,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IL-6和TNF-α水平。结果 CHD组血清CRP、IL-6、TNF-α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AMI、UAP患者显著高于SAP患者(P均〈0.05);AMI和UAP患者三指标无显著差异。结论 CRP、IL-6和TNF-α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及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监测其水平变化对于CHD的诊断、病情判断以及预后评估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入选2012年5月—2014年5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为冠心病患者135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组)2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48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62例,选取同期35例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正常者作为对照组。测定hs-CRP、Hcy的水平并比较各组间差异。结果发现高Hcy血症与年龄、合并高血压病及hs-CRP有关,且Hcy与hs-CRP呈正相关关系(r=0.822,P0.01)。各组血Hcy、hs-CRP水平比较,AMI组、UAP组、SAP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三支、双支病变组Hcy、hs-CRP水平高于单支病变组,高Hcy组冠脉评分高于非高Hcy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Hcy、hs-CRP的水平可以反映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越严重,Hcy和hs-CRP的水平越高。由此推断血清Hcy、hs-CRP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冠心病病情评估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0.
徐希国 《山东医药》2009,49(23):42-43
目的 观察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D-二聚体(D—D)水平在冠心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120例(观察组)和健康体检者50例(对照组),分别采用免疫比浊法和自身红细胞凝集法检测血浆hs-CRP和D—D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观察组血浆hs—CRP、D-D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急性心肌梗死(AMI)〉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稳定型心绞痛(SAP),P均〈0.01。结论hs—CRP和D-D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联合检测两者有利于冠心病的早期诊断、临床分型及疗效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