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废催化剂再生后对甲基橙的吸附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废催化剂为生产醋酸乙烯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经过热处理直接得到ZnO/活性炭。以ZnO/活性炭为吸附剂,进行了吸附水溶液中甲基橙(MO)实验,在优化条件下,实验浓度范围内甲基橙溶液的吸附去除率均高于97%,表明ZnO/活性炭适于吸附甲基橙。采用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粒子内扩散模型研究ZnO/活性炭对水溶液中甲基橙的吸附动力学,并计算得到动力学参数和相关系数。结果表明,两种模型较好地描述了实验数据,其吸附过程的速率控制步骤为膜扩散控制,并随溶液初始浓度的增加准二级速率常数降低,面内扩散速率常数增加。  相似文献   

2.
常娜  周丽  张静 《环境工程》2016,34(7):42-45
为了综合处理废水中的甲基橙,以绿茶萃取液为还原剂、活性炭为载体,采用液相还原法绿色合成了纳米铁/活性炭复合材料,研究了活性炭投放量、甲基橙溶液的初始浓度、溶液初始p H值及反应时间对甲基橙去除率的影响,探讨了不同影响因素下甲基橙的降解动力学。结果表明:甲基橙的降解反应近似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反应速率常数为0.0047~0.0158 L/(mol·min)。在纳米铁/活性炭复合材料去除甲基橙的过程中,通过纳米铁的还原和活性炭的吸附共同作用,其中纳米铁对甲基橙的降解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废催化剂为生产醋酸乙烯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经过热处理直接得到ZnO/活性炭。以ZnO/活性炭为吸附剂,进行了吸附水溶液中甲基橙(MO)实验,在优化条件下,实验浓度范围内甲基橙溶液的吸附去除率均高于97%,表明ZnO/活性炭适于吸附甲基橙。采用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粒子内扩散模型研究ZnO/活性炭对水溶液中甲基橙的吸附动力学,并计算得到动力学参数和相关系数。结果表明,两种模型较好地描述了实验数据,其吸附过程的速率控制步骤为膜扩散控制,并随溶液初始浓度的增加准二级速率常数降低,面内扩散速率常数增加。  相似文献   

4.
新生MnO2对甲基橙的脱色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化学法合成的新生MnO2作吸附剂,对水中甲基橙染料进行吸附脱色研究,探讨了影响吸附的因素和吸附机理。结果表明:新生MnO2对甲基橙的吸附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式,吸附速率大吸附前溶液pH值是影响染料脱色效果的最主要因素,吸附后溶液pH值和温度影响程度较小。在实验条件下可使甲基橙脱色率达99%。  相似文献   

5.
高分子固体废物基活性炭对有机染料的吸附解吸行为研究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分别以3种高分子固体废物,即轮胎橡胶、聚氯乙烯(PVC)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为原料,利用KOH活化法制备高比表面积活性炭.通过吸附实验研究了活性炭对2种有机染料(亚甲基蓝和甲基橙)的吸附、解吸行为,同时探讨了溶液pH值、离子强度和表面活性剂对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PVC和PET基活性炭比表面积分别为2 666和2 831 m2.g-1,中孔容积分别为1.06和1.30 cm3.g-1,15 min内对亚甲基蓝和甲基橙的去除率分别高达98.5%和97.0%、99.5%和95.0%,且Langmuir模型拟合的染料最大吸附量均超过2 mmol.g-1,显著高于商业活性炭F400.Langmuir模型比Freundlich模型能更好地描述2种染料的吸附行为,说明吸附以表面单层覆盖为主.溶液pH值、离子强度和表面活性剂对染料吸附均有较大影响.制备的高分子基活性炭对亚甲基蓝的吸附强于甲基橙,2种染料均不容易发生解吸.实验结果可为高分子固体废物的资源化利用、制备经济高效的碳质吸附材料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活性炭吸附法是深度处理染料废水的主要方法之一。本研究采用微波技术对活性炭(GAC)进行改性处理,并对活性炭和微波改性活性炭(W-GAC)进行表征分析。以甲基橙溶液作为处理对象,将CODCr降解率作为吸附效果的评价指标,考察了各种吸附工况条件对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W-GAC较GAC的比表面积与总孔容略有减小,WGAC酸性含氧的部分减少明显,碱性基团的含量是GAC的1.63倍,非极性变大,提高了改性活性炭对染料分子的吸附容量。在最佳工况条件下,W-GAC处理甲基橙废水的CODCr降解率较GAC提高了53.2%;吸附反应属于Lagergren准二级反应,相关系数R2值都在0.99以上。  相似文献   

7.
活性炭负载纳米TiO_2电催化氧化处理染料废水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用溶胶凝胶—动态吸附法制备颗粒活性炭(GAC)负载纳米二氧化钛(TiO2)催化剂,以甲基橙的脱色率为考察指标,研究TiO2/GAC电催化反应体系对甲基橙染料废水的电催化氧化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在甲基橙废水pH为4,TiO2/GAC催化剂用量为0.5g,Fe2+浓度为250mg/L,电解电压为16V时,电催化氧化30min的条件下,甲基橙脱色率达99.2%,COD去除率达93.1%。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研究了碳纳米管-铁氧化物磁性复合材料(磁性碳纳米管)在吸附处理甲基橙方面的应用。分别研究了甲基橙初始浓度、吸附剂投加量、吸附时间、溶液温度和p H值等工艺条件对甲基橙吸附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甲基橙初始浓度为2 mg/L,吸附剂投加量4 g/L,吸附时间30min,p H值为3的条件下,吸附率达到了63.99%。磁性碳纳米管吸附甲基橙的吸附率随着吸附剂的用量增大而增大;在20 min以前,甲基橙的吸附率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增大,到达30 min后吸附率基本保持不变;甲基橙的吸附率随着起始甲基橙的浓度的增加而减小。另外,酸性溶液有利于磁性碳纳米管吸附甲基橙,随着p H的增大吸附率逐渐减小,当溶液呈碱性时,p H对吸附率的影响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9.
稻壳活性炭对水中染料的吸附特性及其回收利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以稻壳为原料,采用复合活化剂制备稻壳活性炭.通过氮气吸附等温线,傅里叶红外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零电荷点等手段,分析了所制备的稻壳活性炭的孔结构和表面性质.研究了稻壳活性炭对甲基橙的吸附特性,同时对吸附饱和的稻壳活性炭进行热再生以及由高温灼烧法制备二氧化硅进行了初步探索.结果表明:稻壳活性炭对甲基橙的去除率随着吸附剂用量增加而提高;随着pH值的升高去除率下降;吸附剂可以应用于高盐度条件下的吸附;随着溶液初始溶液增加去除率下降;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式,吸附过程主要由化学吸附控制;吸附饱和的稻壳活性炭经过一次再生可以得到性能较好的活性炭;对吸附饱和的稻壳活性炭,在800℃条件下可以制得纳米级且具有一定晶型的二氧化硅.  相似文献   

10.
交联壳聚糖-CdS颗粒可见光催化脱色甲基橙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壳聚糖对金属离子的配位络合作用和吸附性能,模拟生物矿化仿生制备交联壳聚糖/CdS复合粒子。以甲基橙为处理对象,氙灯模拟可见光,研究了该复合材料对甲基橙的降解脱色性能。用Langmuir-Hinshelwood方程从动力学的角度,考察了不同催化剂浓度、甲基橙的初始浓度、反应体系的pH值、外加无机阴离子等对甲基橙降解脱色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复合材料的吸附性能和光催化活性产生的协同作用能较有效促进甲基橙染料的脱色,在低质量浓度条件下可见光催化过程为假一级反应。光催化剂的最佳用量为1.5g/L,甲基橙降解的最佳pH为4.0。Cl-和Br-均对MO的光催化脱色起抑制作用,而NO3-的添加明显促进MO的光催化速率。  相似文献   

11.
采用自制电吸附除盐装置,在不同操作电压、不同进水浓度条件下,对一定体积的氯化钠溶液进行循环处理,通过吸附过程中的吸附等温线和动力学方程探究了活性炭纤维电极电吸附除盐机理。结果表明:活性炭纤维电极电吸附过程符合Freundlich吸附等温线,电压越大,电极吸附能力越强;而Lagergren准二级动力学方程拟合结果表明,电压越大,极板吸附速率越快;Weber-Morris方程表明,内扩散是影响电吸附速率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陈卫刚  武海霞  樊佳炜 《环境工程》2020,38(8):113-118,57
研究了颗粒活性炭非均相活化过二硫酸盐和过一硫酸盐对水中偶氮染料酸性橙Ⅱ的降解效果。考察了过硫酸盐投加量、活性炭投加量、溶液初始pH值和无机阴离子对酸性橙Ⅱ降解率的影响,探究了不同过硫酸盐对染料降解效果差别的原因。结果表明:投加过二硫酸盐比过一硫酸盐的效果更好,偶氮染料浓度为20 mg/L,溶液中过n(PS)∶n(AOⅡ)为200∶1时降解率最高;颗粒活性炭投加量的增加有利于染料的去除,溶液处于酸性条件下染料降解率高于碱性条件,无机阴离子对酸性橙Ⅱ降解有抑制作用,产生于活性炭表面的自由基对染料的降解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用十二烷基磺酸钠对天然累托石进行改性得到有机累托石(OREC)。将甲壳素低温下溶解于8 wt.%NaOH/4 wt.%尿素水溶液,得到甲壳素溶液。然后以一定的比例将OREC和甲壳素溶液共混,采用滴入法制备OREC/甲壳素复合凝胶珠(BCO)。以BCO为吸附剂,研究其对甲基橙有机染料的吸附性能,探讨了吸附剂的制备比例、初始浓度、温度等主要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使用OREC和甲壳素质量之比为0.4∶1时,所制备的复合凝胶珠对甲基橙有较好的吸附性能,最大吸附容量为0.53 mg/g,染料去除率为99.4%,且吸附剂能循环再生使用。  相似文献   

14.
活性炭对苯胺、对硝基苯胺共吸附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采用静态吸附法研究活性炭对苯胺和对硝基苯胺混合溶液中各组分的共吸附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在吸附开始阶段,活性炭对各组分的吸附速率均较大,随着吸附时间的延长,其吸附速率减慢。活性炭对两组分吸附的动力学行为均遵循Bangham速率方程,且由于苯胺的分子极性较小,活性炭对苯胺的吸附速率比对硝基苯胺对大。对于不同浓度比的混合溶液,吸附质浓度越大,活性炭对其吸附量越大。混合溶液中对硝基苯胺的浓度越大,活性炭的总吸附速率和吸附量越大。当pH值为4~5时活性炭对苯胺的吸附性能优,而pH值对活性炭对对硝基苯胺的吸附量影响较小。活性炭对两组分的吸附量和吸附速率都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说明吸附反应为吸热反应。活性炭对苯胺的吸附反应活化能为24.21kJ/mol,对对硝基苯胺的吸附反应活化能为54.98kJ/mol,温度升高更有利于活性炭对对硝基苯胺的吸附。  相似文献   

15.
以粉末活性炭为催化剂,建立了微波协同氧化工艺,对模拟甲基橙废水进行处理。微波协同氧化、活性炭吸附和单纯微波辐射3种不同工艺的对比实验表明,微波诱导氧化工艺具有明显的优越性.考察了甲基橙浓度、微波功率、辐射时间、活性炭用量对甲基橙去除率的影响。在甲基橙质量浓度为305mg/L、微波功率580W、辐射时间10min、活性炭用量1.2g/L的条件下,甲基橙色度去除率为99.63%,COD的去除率为95.8%。  相似文献   

16.
氮掺杂TiO_2光催化降解甲基橙染料废水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溶胶-凝胶法以尿素为氮源制备了氮掺杂锐钛矿型纳米TiO2光催化剂(TEM像图显示制备的样品的平均粒径在20 nm左右,UV-vis漫反射分析表明氮掺杂使催化剂的吸收带边红移至550 nm的可见光区域),以氙灯为辐照光源,用自制光催化反应器降解甲基橙染料溶液,研究了催化剂用量、染料初始浓度和环境pH值变化对甲基橙降解率的影响,同时考察了催化剂在太阳光下的光催化活性,结果表明:当催化剂用量为2 g/L、溶液pH值为2.74时,初始浓度为10 mg/L的甲基橙在氙灯光照45 min后降解率达100%;自然光照120 min后降解率为95.4%。  相似文献   

17.
采用硝酸、磷酸、磷酸二氢铵和硝酸铜水溶液对聚丙烯腈基活性炭纤维(PAN-ACF)进行浸渍改性,制备了4种改性活性炭纤维(ACF1-ACF4)。测定了改性活性炭纤维表面含氧酸性官能团、零电荷点、比表面积和孔容,评价了改性纤维对铜离子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改性后活性炭纤维表面含氧酸性官能团明显增加,其零电荷点相应降低,比表面积和微孔孔容增大。改性活性炭纤维对Cu2+的吸附容量显著提高,其中ACF2吸附性能最佳,其吸附容量从改性前的4.80 mg/g增加到17.32 mg/g,提高了3.6倍。  相似文献   

18.
磷钨酸光催化降解甲基橙溶液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玲 《环境科学与技术》2006,29(1):35-36,39
以磷钨酸为光催化剂,在紫外灯照射下,对模拟染料废水甲基橙溶液进行光催化降解反应;研究了催化剂加入量、甲基橙初始质量浓度、外加TiO2和氧化剂H2O2、KIO4对甲基橙溶液光催化脱色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100mL20mg/L甲基橙溶液光催化剂最佳用量80m g;在较低浓度下,甲基橙溶液的光催化降解反应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在特定条件下,(TiO2+H3PW12O40)/UV、(H2O2+H3PW12O40)/UV和(KIO4+H3PW12O40)/UV光催化体系对甲基橙溶液光催化脱色效果优于H3PW12O40/UV光催化体系。  相似文献   

19.
腈氯纶吸附纤维对亚甲基蓝和铅离子的共吸附行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无机活性炭与丙烯腈-偏氯乙烯共聚体共混,以二甲基甲酰胺为溶剂纺制了腈氯纶吸附纤维,并用水合肼控制预交联过程,通过碱性水解制得羧酸钠型离子交换吸附纤维,着重考察了该纤维在染料亚甲基蓝和重金属Pb2 混合共存条件下对2种物质的共吸附行为.结果表明,混合条件下,该纤维对亚甲基蓝和Pb2 的吸附量可分别达到9.5 mg·g-1和487.8 mg·g-1;活性炭对亚甲基蓝的物理吸附与改性纤维对Pb2 的离子交换过程同时发生,离子交换的发生对物理吸附的影响较大;Langmuir模式比Freundlich模式更适于描述Pb2 的等温吸附过程;随着温度的升高,纤维的物理吸附能力增强,而对Pb2 的离子交换性能变化不大;pH为中性条件时,纤维对Pb2 和亚甲基蓝的吸附量均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20.
以颗粒状活性炭为吸附载体,对两种单体生物染料进行脱色吸附实验研究。通过实验确定出最佳优化条件:活性炭用量80g/L,溶液pH值约为5、5,溶液最佳温度为35℃,搅拌速度为150rpm/min,此时染料脱色率可达98%以上;在几种条件实验过程中,将两种染料进行对比发现:红色染料脱色率一般都比绿色染料脱色率高,而且前者一般比后者反应较敏感。同时,从活性炭的表面结构方面探讨吸附脱色机理,为活性炭深度处理印染废水的研究可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