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分析椎管内脊索瘤的MRI影像特征。方法对9例经病理证实的椎管内脊索瘤的MRI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例椎管内脊索瘤中4例位于颈段,3例位于腰段,2例位于胸段。8例骨源性脊索瘤表现为不规则形实质肿块,伴有相邻骨质破坏。T1WI均匀稍低信号,T2WI蜂窝状高信号改变,增强后不均匀强化呈蜂窝状。1例为非骨源性脊索瘤,表现为梭形实质肿块,相邻骨质未见异常改变,T1WI均匀稍低信号,T2WI均匀高信号,增强后轻微强化。结论椎管内骨源性脊索瘤MRI表现具有特征性,对术前诊断有重要作用。非骨源性脊索瘤暂缺乏特征性影像表现。  相似文献   

2.
椎管内硬膜外肿瘤MRI诊断与鉴别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椎管内硬膜外肿瘤MRI特点及其鉴别诊断。方法回顾分析15例经手术证实的椎管内硬膜外肿瘤MR表现。结果本组转移瘤4例,T1WI多表现为稍低信号,T2WI为不均匀高信号,增强扫描后均为不均匀强化;淋巴瘤2例,T1WI均为低信号,T2WI为等信号,增强扫描后均明显强化,有邻近椎体的骨质破坏。脂肪瘤8例,表现为T1WI、T2WI均呈高信号;血管瘤1例。结论椎管内硬膜外肿瘤种类繁多,但以恶性肿瘤最多,MRI对椎管内硬膜外肿瘤的定位定性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鼻腔鼻窦神经鞘瘤CT及MRI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13例经病理证实的鼻腔鼻窦神经鞘瘤患者,包括12例良性、1例恶性病变;13例均接受平扫、2例接受增强CT扫描;10例接受平扫、6例接受平扫及增强MR扫描;观察病灶CT及MRI表现。结果 13例均为单发病灶,平扫CT呈不均匀软组织密度(n=11)或稍低密度(n=2),5个病灶内见不规则低密度区;8例累及鼻腔及鼻窦,邻近骨质受压变形、吸收,5例局限于鼻腔内;增强CT显示2个病灶(2/2)均呈轻度不均匀强化。10例平扫MRI显示病灶信号不均匀,8个呈等T1WI、T2WI信号,2个呈低T1WI及稍高T2WI信号;9个病灶内见混杂斑片状低T1WI、高T2WI信号,其中5个内见斑点状、条状T1WI及低T2WI信号,6个病灶边缘见不连续T2WI低信号;增强MRI显示6个病灶(6/6)均呈渐进性不均匀强化,其内散在异常信号区呈轻度强化或无强化,4个病灶边缘轻度强化、1个明显强化、1个未强化。结论 鼻腔鼻窦神经鞘瘤CT无明显特异性表现,其MRI表现则具有一定特征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儿童后颅窝肿瘤的磁共振(MRI)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儿童后颅窝肿瘤的MRI和临床资料。结果 6例星形细胞瘤MRI平扫以T1WI等低信号,T2WI混杂信号为主,其中4例部分囊性变,增强后明显不均匀强化,1例完全囊性变。10例髓母细胞瘤以T1WI稍低信号、T2WI等或稍高信号为主,其中5例病灶信号欠均匀,伴有多个小囊边区。4例室管膜瘤,均位于四脑室区,以T1WI等、低信号,T2WI高或稍高信号为主,呈明显不均匀强化,伴梗阻性脑积水。结论儿童后颅窝肿瘤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MRI对儿童后颅窝肿瘤的定位和定性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MRI评价兔VX2肝癌射频消融后改变:与病理对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观察兔VX2肝癌射频消融(RFA)后的MRI动态变化,并与病理所见相对照,探讨MRI评价肝癌RFA疗效的价值.方法 采用生理盐水与VX2瘤块混悬液注射法复制肝肿瘤动物模型24只.开腹直视下对24只兔肝癌进行RFA,并将其随机分为4组,分别于术后即刻、术后1周、2周和4周进行MR平扫及增强扫描检查;之后处死实验兔,进行大体病理和光镜检查.结果 MRI表现为病灶T1WI中央低信号,外周高信号,T2WI中央高信号,外周低信号,增强扫描病灶外周环形强化,中央无强化.光镜下消融灶呈凝固性坏死,术后即刻组外周见少许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浸润,肝窦扩张充血;术后1周组外周见炎性细胞浸润及少许纤维肉芽组织增生;MRI表现为病灶T1WI呈稍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增强扫描病灶周边呈环状强化,中央无强化.术后2周组外周见淋巴细胞、浆细胞、多核巨细胞浸润及梭形纤维组织增生;MRI表现为病灶T1WI稍低信号,T2WI混杂信号影,向外为等低信号包膜,增强扫描病灶周边环状强化,中央无强化.术后4周组外周见大量纤维肉芽组织增生;MRI表现为病灶T1WI低信号,T2WI由内向外呈低信号-稍高信号-线状高信号环,增强扫描病灶周边环状强化,中央无强化.本组实验中17只实验兔病理学发现有肿瘤残留,MRI表现为T1WI稍低信号,T2WI高信号,增强扫描呈结节状或厚度不均的环状强化.结论 MRI可全面评价RFA后病灶的变化,及时发现肝癌残存与复发.  相似文献   

6.
Gd-DTPA增强MRI对听神经瘤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Gd-DTPA增强MRI对听神经瘤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6例听神经瘤的MRI表现,其中5例为微小听神经瘤。全部病例均作了Gd-DTPA增强扫描。结果:本组26例听神经瘤中,5例肿瘤局限于内听道内。MRI表现为:①T1WI显示患侧第Ⅶ、Ⅷ神经束局部结节状增粗,呈稍低信号;②T2WI肿瘤呈稍高信号。③注射Gd-DTPA增强扫描呈明显均匀结节状强化。另21例为大的听神经瘤。MRI表现为:①肿瘤主体在桥小脑角区,T1WI呈稍低或稍低、低混杂信号,T2WI呈高信号或稍高、高混杂信号;②肿瘤以第Ⅶ、Ⅷ神经束为中心生长,患侧第Ⅶ、Ⅷ神经束较对侧增粗,与肿瘤无明确分界,两者信号变化一致;③增强扫描肿瘤实质呈不均强化,囊变区无强化。结论:MRI是诊断听神经瘤的有效方法,Gd-DTPA增强扫描对微小听神经瘤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磁共振T2WI及动态增强扫描对颅底脊索瘤与侵袭性垂体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8例颅底脊索瘤及32例侵袭性垂体瘤的MRI信号特点。结果:在T2WI序列上颅底脊索瘤16例呈混杂高信号,2例为明显混杂高信号,10例呈混杂低信号;而侵袭性垂体瘤18例呈均匀等信号,8例呈均匀稍高信号,6例边缘或中心高信号。动态增强扫描,28例脊索瘤中16例呈蜂窝状延迟强化,9例轻度不均匀强化,2例相对稍均匀强化,1例强化不明显;32例侵袭性垂体瘤23例较均匀中轻度强化,9例不均匀强化。结论:颅底脊索瘤与侵袭性垂体瘤在T2WI序列及动态增强中,信号强度、信号均匀度及强化特点有较明显区别,对二者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一定价值,特别是蜂窝状延迟强化对脊索瘤有一定特异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CT和MRI对听神经瘤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3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资料完整的听神经瘤患者的CT和MRI的征象。结果30例听神经瘤共发现33个病灶,本组中3例微小听神经瘤CT平扫和增强扫描均未发现瘤体,MRI表现病侧第7、8脑神经束局部结节状等或稍低信号;注射Gd-DTPA后瘤体呈小结节状均匀强化,瘤体直径〉10mm者27例共计30个病灶中,CT平扫发现了20个病灶,表现为桥小脑角区等、等低或混杂密度,边界不清;CT增强扫描发现了全部瘤体直径〉10mm的26个病灶,表现为均匀性、非均匀性或环状强化;MRI平扫时全部发现了病灶,T1WI呈稍低或稍稍低、低混杂倍,T2WI呈高信号或稍高、高混杂信号,患侧第7、8脑神经束比对侧增粗,与肿瘤封锁明确分界,两者信号变化一致,注射Gd-DTPA增强后肿瘤呈明显不均匀性、均匀性或环状强化。结论MRI比CT更具有优势,现在MRI平扫加Gd-DTPA增强扫描被认为是诊断听神经瘤最敏感和最可靠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MRI 诊断椎管内表皮样囊肿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组织病理证实的21例椎管内表皮样囊肿患者MRI影像资料.结果 MRI术前诊断椎管内表皮样囊肿18例,诊断准确率85.7%;MRI表现T1WI呈均匀等信号9例、均匀低信号6 例、低信号为主混杂信号5例、高信号为主混杂信号1例,8例肿瘤边缘可风脂肪信号;T2WI呈高信号18例、等高信号3例,19例肿瘤边缘可见环殂等低信号囊壁;17例行增强扫描,3例肿瘤周围可见轻微强化,14例无强化.结论 MRI有助于术前椎管内表皮样囊肿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四肢恶性骨肿瘤的MRI表现.方法 采用意大利百盛公司生产的0.2T永磁型专用关节磁共振以及西门子生产Concerto0.2T永磁全身磁共振进行扫描.分析2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四肢恶性骨肿瘤临床表现及MRI征像.结果 21例中,骨肉瘤8例,恶性巨细胞瘤3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3例,转移瘤5例,纤维肉瘤2例.MRI表现:14例表现为溶骨性骨质破坏,MRI表现在T1WI像呈低信号,T2WI不均匀高信号,5例混合型骨肉瘤见不规则瘤骨形成,T1WI、T2WI、STIR均为低信号.病灶周围见大小不等软组织肿块形成,在T1WI为等、稍低信号,在T2WI、STIR为混杂信号,内见液化坏死区,也可见骨髓水肿及软组织水肿.增强扫描病灶呈不均匀强化,骨髓水肿及软组织水肿区也见不同程度强化.11例见不同形式骨膜增生,在T1WI、T2W1为等及稍低信号,2例巨细胞瘤为膨胀性骨质破坏,骨皮质断裂.结论 MRI是诊断四肢恶性骨肿瘤首选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扁平形硬膜外脊膜瘤的影像学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扁平形硬膜外脊膜瘤的影像学表现表现,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 7例硬膜外脊膜瘤位于颈椎管,1例位于胸椎管,累及2~4个椎体节段;8例病灶均呈扁平形、以增厚的硬膜为基底,伴硬膜外肿块形成;5例肿瘤经椎间孔向硬膜外延伸、相应水平椎间孔扩大;椎管均均匀变窄,1例伴脊髓水肿,1例伴脊髓变性。CT显示病灶呈等密度,6例硬膜可见条片状钙化。MRI显示病灶于轴位图像上均呈半环形,包绕脊髓,T1WI上呈等(n=5)或低(n=3)信号,T2WI上呈等(n=3)或低信号(n=5);增强后呈中等(n=2)或明显(n=6)强化,其中7例强化均匀,1例不均匀。结论 扁平形硬膜外脊膜瘤好发于颈椎管,可累及多个椎体节段,以硬膜增厚、钙化并硬膜外肿块形成为其特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椎管内硬膜外海绵状血管瘤的MRI表现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6例椎管内硬膜外海绵状血管瘤患者均行MRI检查。行快速自旋回波序列矢状位T1加权像(T1WI)TE/TR 12/630,T2加权像(T2WI)TE/TR 100/3 000,横轴位(T2WI)TE/TR 100/2 800,5例行冠状位(T2WI)TE/TR 100/2 800。6例均行增强扫描,使用钆喷替酸葡甲胺0.1 mmol.kg-1经肘静脉注射,注完药后即行横轴位、冠状位和矢状位T1WI(参数同T1WI平扫)。并与硬膜外其他病变进行鉴别。结果 6例患者中,肿瘤位于胸段椎管硬膜外5例,颈胸段1例,均沿脊髓长轴生长。其中脊髓背侧2例,可见环绕脊髓生长,呈钳状;左后侧1例,右后侧3例,沿相邻椎间孔向外生长;梭形4例,长椭圆形2例,两端尖锐,呈鼠尾状或毛笔尖状。6例肿瘤信号强度在T1WI呈等高或稍高信号。T2WI呈均匀高信号5例,T2WI呈不均匀稍高信号1例。结论椎管内硬膜外海绵状血管瘤是较少见的良性病变,并有其特征性表现。MRI是目前最为可靠的术前检查手段,但最终确诊仍须结合临床及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骨母细胞瘤的MRI表现及MRI的诊断价值.方法经病理证实的骨母细胞瘤9例,良性5例,恶性4例,全部行MRI检查,3例同时行CT检查.结果MRI主要表现: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以高信号为主的混杂信号;瘤内有钙化和骨化(5/9),囊变(6/9)及少量出血(2/9),线样低信号间隔(7/9)并可强化(3/7);瘤周有低信号的骨性包壳(9例);增强扫描肿瘤多明显强化.当肿瘤形态不规则,瘤内散在坏死和出血灶,不均匀强化,伴有骨膜反应、软组织肿块时,提示恶性可能.结论MRI有助于骨母细胞瘤的定位及定性诊断,并对肿瘤的良恶性鉴别有一定提示作用.  相似文献   

14.
椎管内硬膜内、外淋巴瘤MR影像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椎管内硬膜内外淋巴瘤 MRI表现.方法 7例经手术或病理证实的淋巴瘤患者行MRI检查.结果硬膜外淋巴瘤多为梭形等T1,等或稍长T2信号,轴位扁平状环绕脊髓生长,较均匀轻中度强化,可累及相邻脊椎或硬膜、脊髓.髓内淋巴瘤表现为病变脊髓肿胀,长T1等长混杂T2信号,增强后可见明显强化肿块.硬膜内侵犯表现为硬膜囊内弥漫均匀等T1稍长T2信号病灶,中等强化.结论 MRI是椎管内硬膜内、外淋巴瘤最佳检查方法;硬膜内、外淋巴瘤MRI表现有各自特点.  相似文献   

15.
颅面部骨化性纤维瘤的CT和MRI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颅面部骨化性纤维瘤的CT和MRI表现,提高其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5例颅面部骨化性纤维瘤患者的CT和MRI影像学资料。结果15例中病变起源于筛窦6例,额窦4例,蝶窦3例,额骨、上颌骨额突各1例;10例首发病例多呈卵圆形,形态规则,5例复发病例中4例形态不规整。CT表现:11例于骨窗上均呈密度不均匀的"磨玻璃"样略高密度或高密度肿块影(与脑实质比较),内部均可见大小不等的囊变区,1例伴点状更高密度钙化影,7例肿瘤周边可见特征性"蛋壳样"骨壳形成,其中5例于其内侧可见到环形或弧线形底密度影。MR表现:8例中,肿瘤实性部分于T1WI呈低信号1例,呈等信号7例;呈高信号1例,T2WI呈低信号7例(与脑灰质比较),其中4例混有片状高信号影;继发囊变者4例,T2WI均呈高信号,T1WI呈等信号、低信号各2例;增强后,实性部分呈中等度强化,囊变部分不强化,而囊壁及间隔明显强化。结论CT是颅面部骨化性纤维瘤的首选检查方法,尤其是CT骨窗对该病诊断价值较大,MRI表现也具有一定的特征,是一项重要的辅助检查手段,二者的联合应用可提高该肿瘤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6.
骨原发性淋巴瘤的MR表现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观察骨原发性淋巴瘤的MR表现,探讨其信号特征.方法对7例骨原发性B细胞淋巴瘤行MR检查.结果所有7例均为单骨发病,累及腰椎2例,髂骨1例,髋臼1例,股骨上段1例,肱骨1例,腓骨1例.病变在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注入对比剂后呈轻至中度均匀或不均匀强化.7例病灶周围均见大小不等的软组织肿块影.结论骨原发性淋巴瘤主要侵犯四肢骨,T2WI信号不高,增强扫描轻至中度强化,病灶周围均有较大软组织肿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儿童粒细胞肉瘤(GS)的MRI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确诊的4例GS患儿的MRI资料,观察肿瘤的位置、大小、形态、信号特点、骨质破坏情况及强化特点。结果 4例GS,3例为多发病变,1例单发。1例病灶位于T3~T7椎体水平椎管内硬膜外及椎旁、双侧上颌窦及蝶窦窦壁、眶周;1例位于L1~L2椎体水平椎管内硬膜外及椎旁;1例位于T2~T4、T10~T11椎体水平椎管内硬膜外及椎旁;1例位于T11~T12、L4~S2椎体水平椎管内硬膜外及椎旁、左侧眼眶、蝶骨及右侧额窦窦壁;均在局部形成软组织肿块或经椎间孔达椎管外形成椎旁肿块。3例骨髓信号受到弥漫性抑制。所有病灶的T1WI信号均较周围正常肌肉稍高,脂肪抑制T2WI均呈稍高信号,增强扫描后均呈轻中度均匀强化。2例椎体骨质破坏,表现为T1WI明显低信号,脂肪抑制T2WI明显高信号,增强扫描后明显均匀强化。结论 儿童GS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有助于本病诊断。  相似文献   

18.
子宫腺肌瘤与子宫平滑肌瘤3.0T MRI征象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3.0T MRI对子宫平滑肌瘤与子宫腺肌瘤的鉴别诊断价值. 方法 回顾性比较分析经临床或病理证实的26例子宫平滑肌瘤与25例子宫腺肌瘤患者的3.0T MRI特征。 结果 肌壁间子宫平滑肌瘤26例, 共36个病灶,边界清晰,T2WI及T1WI显示均匀低信号32个; 4个肌瘤变性,T2WI信号不均匀;11例增强扫描见均匀或不均匀强化,11例DWI呈等、低信号。子宫腺肌瘤25例,共28个病灶,呈T2WI低信号、T1WI等信号,边界不清。所有肿块内见到斑点状长T2信号;6例行增强扫描见病灶均匀强化,内散在点状低信号;6例行DWI示病灶呈低信号,内见散在点状高信号。结论 3.0T MRI对于精确鉴别子宫腺肌瘤与子宫平滑肌瘤具有很高价值。  相似文献   

19.
单纯硬脊膜外海绵状血管瘤的MRI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单纯硬脊膜外海绵状血管瘤的MRI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 5例硬脊膜外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的MRI图像。MRI平扫和增强检查在 1.0T超导磁场中完成 ,采用快速自旋回波序列。结果 肿块均位于胸段脊髓背侧 ,呈卵圆形 ,MRI表现为T1WI呈等或低信号 ,T2WI呈高信号 ,Gd DTPA增强后明显强化 ,肿块与脊髓间有条状低信号硬脊膜间隔 ,提示病灶位于硬脊膜外腔。结论 MRI能清晰显示肿块的部位、范围和信号改变 ,一般能在术前作出诊断 ,目前属最佳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下肢高分化及黏液型脂肪肉瘤影像学表现与病理学的关系,提高影像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分析12例下肢脂肪肉瘤的影像学表现,与术后病理类型进行对照分析。结果8例高分化型脂肪肉瘤边界清楚,T,WI及T2WI呈高或稍高信号,内部分隔厚度〉2mm;CT为均匀低密度,分隔轻中度强化。病理见较多分化好的脂肪细胞。4例黏液型边界大部分清楚,T,WI等低信号,3例夹杂少许高信号脂肪影,T2WI以高信号为主,内见多房分隔:CT上呈等、低混杂密度,不均匀团片样、云絮状强化,实性成分及粗大间隔强化明显。病理上疏散黏液中见短梭形细胞或单泡状脂母细胞。结论高分化型脂肪肉瘤影像学表现典型,多数黏液型脂肪肉瘤伴有少量脂肪,MRI及CT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肿瘤的分化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