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通过对465t/h循环流化床锅炉再热器系统的流量分配、热偏差和吸热量的计算分析,发现原设计中屏式再热器系统进汽方式不合理引起的严重流量偏差是导致该型锅炉屏式再热器超温的主要原因,再热器整体吸热量偏大造成的汽温偏高和焓增过大进一步加剧了超温。经改进屏式再热器连接方式并减少受热面后。消除了屏式再热器超温,保证了机组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2.
超临界循环流化床(circulating fluidized bed,CFB)燃烧技术作为一种具有综合性优点的技术,被广泛应用,但其炉膛中屏式过热器爆管泄漏问题频繁发生,故有必要对其水动力特性及吸热量偏差特性进行研究分析。根据针对超临界CFB锅炉炉膛内屏式过热器所建立的复杂流动网络系统的数学模型,及屏式过热器出口汽温分布实炉测量数据,对热负荷进行反推,计算分析了河曲电厂350MW超临界CFB锅炉以及白马电厂600MW超临界CFB锅炉中屏式过热器流量分配、出口汽温分布及壁温特性,并计算得到了屏式过热器中吸热量热偏差系数分布。计算结果表明,屏式过热器吸热量及热偏差系数在近壁侧、近火侧较小,在受热面中部则二者较大,这是由于各处烟气颗粒浓度的不同而影响传热造成,对吸热量及传热系数的分析研究对超临界CFB锅炉的设计及优化改造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锅炉受热面管壁超温严重影响电厂的安全运行,对锅炉受热面壁温进行预测,提前做出针对性的运行调整,避免管壁超温,对锅炉的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提出一种基于数据驱动的锅炉受热面壁温预测模型。首先,采用灰色关联分析选取影响受热面壁温的关键特征变量,构建基于长短时记忆(LSTM)神经网络的壁温预测模型;然后,定义历史相似工况下的关联特征系数,对由LSTM神经网络得到的预测壁温进行修正,提高模型预测精度;最后,以某在役超临界600 MW直流锅炉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所提出的锅炉受热面壁温预测模型的相对误差在(-2.5%, 2.5%),平均相对误差为0.40%,平均壁温预测误差2.24℃。可见该预测模型可实现复杂工况下锅炉受热面壁温的准确预测。  相似文献   

4.
对两台1 000 t/h煤粉锅炉屏式再热器和屏式过热器发生的硫酸盐型高温腐蚀情况进行了分析,认为低氮燃烧器改造改变了锅炉各受热面的吸热平衡,提高了炉膛火焰中心高度,造成屏式受热面壁温升高,对高温腐蚀有着不可忽视的促进作用。以一台自然循环锅炉为例,定量分析了低氮燃烧器改造对不同受热面吸热量的影响,为低氮燃烧器改造和运行调整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440t/h循环流化床锅炉汽温超温的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河南新乡电厂 4 4 0t/h循环流化床锅炉在调试运行初期 ,出现过热蒸汽、再热蒸汽超温现象。分析其原因是过热器和再热器受热面吸热面积设计太大 ,减温水流量设计太小。经过对减温器进行改造和减小再热器受热面面积 ,超温问题得到了解决。  相似文献   

6.
电站锅炉炉膛受热面不同程度的污染将改变炉膛出口以及对流烟道内各点的烟气温度,影响炉膛及其后对流受热面的换热状况。针对某台1025t/h锅炉计算了炉膛灰污系数改变后各受热面吸热量的变化规律,建立了理论分析模型。结合实际锅炉的吹灰运行数据,分析了炉膛污染状况的变化,对制定锅炉炉膛的优化吹灰策略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发电设备》2016,(1):50-53
针对某电厂1 075t/h锅炉汽轮机通流改造后再热器进口蒸汽温度降低,导致再热器出口汽温达不到设计参数,根据此锅炉再热器受热面布置方式和特点,在不改变原再热器受热面整体布置结构的情况下,创新性地采用特殊的三通结构,在保证受热面流量分配和壁温安全的情况下,将中温再热器和高温再热器受热面进行增容,加大中温再热器和高温再热器的受热面积,提升再热器出口汽温,有效解决了再热器欠温问题。  相似文献   

8.
锅炉受热面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类:即以辐射吸热为主的辐射受热面(例如水冷壁)及以对流吸热为主的对流受热面(例如对流管束、省煤器等)。由传热学可知,辐射吸热与温度的四次方成正比,对流换热则与温差的一次方成正比。因此,在锅炉吸热量为常数的条件下必然存在受热面的最佳布置,其表现形式是各段受热面出口处烟气温度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柳扣林 《热力发电》2003,32(5):38-40
通过试验,分析确定了引起2000t/h锅炉减温水量超限的主要原因是制造厂商对神府煤及其友渣特性了解不足,选择炉膛清洁系数偏大,辐射蒸发受热面设计偏小,造成炉膛出口烟温相对偏高。通过燃烧调整及采用分级配风、低氧燃烧等措施,使锅炉减温水量有所降低,为今后的技改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超临界机组直流锅炉过热器调峰过程热力特性及安全性,基于MATLAB/Simulink仿真平台对超临界600 MW机组直流锅炉建立模型并进行数值仿真,分析了锅炉在35%~100%最大连续蒸发量时,过热器吸热量动态特性。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锅炉蒸发量增大,炉膛出口和后屏过热器出口烟气温度及对流过热器出口蒸汽温度逐渐升高,而对流过热器出口烟气温度趋于稳定;对流过热器对流吸热量增速最快,变化幅度最大,而对流过热器辐射吸热量相对较小;过热器附加受热面对流吸热量大于辐射吸热量,两侧水冷壁受热面吸热量大于炉顶受热面吸热量;对流过热器区域附加受热面两侧水冷壁对流吸热量最大,炉顶受热面吸收的炉膛辐射热量最小,与后屏过热器区域附加受热面相比,对流吸热量远大于辐射吸热量。  相似文献   

11.
基于矩量法的超临界锅炉水冷壁温度场数值计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超临界、超超临界锅炉水冷壁尤其是燃烧器区水冷壁温度场计算对锅炉的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建立了燃烧器区螺旋管圈水冷壁及鳍片截面的二维稳态导热方程,推导了基于矩量法的有限元数值计算公式,采用双线性四边形单元对截面进行剖分。用分区段热力计算方法确定水冷壁各区段热负荷。依据机组实测的水冷壁入口和出口工质温度和压力,通过计算热负荷引起的焓增确定各校核截面的工质温度和压力。从而确定管内的对流换热系数。计算了不同启动方式下水冷壁管壁内侧温度及其变化率,为指导锅炉的安全稳定运行和锅炉管壁选材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对陡河电厂未经改造的HG670/140-9型锅炉进行热力计算,相对于原来哈尔滨锅炉厂的原设计计算在膛计算部分有3点修正:(1)改用前苏联1973年热力计算标准;(2)采用杜卜斯基一卜劳赫炉膛出口烟气湿度公式;(3)采用实测的△X数据。计算结果比较符合实际工况。对原设计计算和所做的计算进行了比较,并且对200MW锅炉普遍存在的过热蒸汽超温、再热汽欠温进行了计算分析。  相似文献   

13.
1025t/h锅炉启动时再热器管壁温度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柯波  李争起 《中国电力》2004,37(11):43-46
分析影响再热器壁温的因素,通过对再热器壁温的测量及理论分析,得出非稳态下再热器壁温计算经验公式,并对各级再热器在锅炉启动期间的壁温进行计算。分析再热器进口蒸气压力和烟温对壁温的影响,提出在锅炉启动阶段,适当提高再热器进口蒸汽压力,即使烟温不断升高,仍可降低再热器管壁温度,井有效防止再热器趣温。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锅炉下辐射区水动力工况进行计算,由此对锅炉的运行方式进行了大量的试验与调整,解决了水冷壁超温过热爆管的现象,治理之后,水冷壁泄漏次数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15.
该文阐述了600MW超临界压力锅炉螺旋管圈水冷壁传热和壁温计算的研究结果。相应编制了螺旋管圈水冷壁的壁温计算程序,利用程序进行了不同负荷下水冷壁出口工质温度、水冷壁受热面不同位置处的金属壁温、内壁放热系数、流体温度及焓值分布等的计算。图26表2参7  相似文献   

16.
330 MW前墙燃烧煤粉锅炉炉内温度场的数值模拟及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某电厂330 MW机组锅炉采用双调风旋流燃烧器,前墙布置。该厂实际运行中一次风速与设计值相比相差较大,较大的一次风速造成了燃烧器一次风管磨损严重,同时后墙水冷壁高温腐蚀的可能性增大。该文提出保持原燃烧器一次风管尺寸不变,减小中心风管直径、增大一次风流通面积以减小一次风速的改造方案。为研究改变中心风管直径后的4层燃烧器对炉膛燃烧的影响,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该型锅炉炉内的温度场进行数值计算,得到5种不同方案下该型锅炉炉内的温度场分布,并分析了中心风管直径的改变对炉内温度场的影响规律,即后墙近壁区温度随着中心风管直径的减小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通过对5种方案数值模拟结果的比较分析,得到了对炉膛后墙安全性影响最小的方案,为电厂的实际改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建立了漳泽电厂 4 #炉膜式水冷壁温度场计算模型 ,给出了膜式壁鳍片管管子和鳍片两部分温度场的数值解 ,其精度足以满足工程计算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沙角C电厂锅炉微油点火技术应用的试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明泽 《广东电力》2008,21(4):54-57
对沙角C电厂锅炉微油点火技术应用进行试验分析的结果表明,利用原有WRTE大油枪加热炉温制取热风的方式启动磨煤机,使炉膛得到预热,有利于微油点火初始阶段煤粉的引燃和燃尽。气化微油点火燃烧器投煤后煤粉能顺利点燃,火焰明亮,燃烧器喷口火焰温度始终保持在较高温度,燃烧稳定,燃烧器在启动过程中壁温正常,不结焦。计算分析发现,2号锅炉气化微油点火技术的应用能使电厂启动节油率达到89%,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锅炉高温受热面管束寿命在线监测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栋  王忠元 《中国电力》2004,37(4):13-16
针对大型电厂锅炉过热器和再热器等高温受热面工作条件恶劣、炉管失效直接影响锅炉安全经济运行的问题,分析高温受热面的损伤机理。根据经典的蠕变损伤L—M公式,建立了高温受热面寿命在线监测模型,通过在线监测炉管金属壁温和工作应力,实时计算受热面管束的寿命损耗。在此基础上,开发了高温受热面在线寿命监测和管理系统,并将该系统应用于300MW电厂锅炉,为电厂锅炉的安全运行和状态检修提供了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0.
电站锅炉系统中,过热器管壁温度是非常重要的监测参数,关系到机组的安全及高效运行。该文模拟电站锅炉内过热器管壁测温条件,开展了一维炉实验台内不锈钢平板表面温度辐射法测量研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时域和频域的分析。结果表明,红外温度计测量所得试件表面温度会有一定的波动,具有随机性和周期性的特征。红外温度计所测温度与管壁真实温度有一定的偏差。在实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小波消噪和温度修正相结合的数据处理方法,提高了辐射测温精度,为准确测量锅炉内过热器管壁温度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